改变世界的领导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领导学 > 改变世界的领导力

出版社:安德鲁·罗伯茨、 徐雅婧 海南出版社 (2008-10出版)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807001669
作者:安德鲁·罗伯茨
页数:218页

章节摘录

一个人何以领导千百万人我睁大眼睛关注着他们的证据。不可预测的未来可怕至极,你们须作我坚强的后盾。当我无法继续掌控之时,我将不再领导。——丘吉尔《萨伏罗拉》“一个人如何领导一百个人?”这是我去剑桥大学参加入学考试中的问答题之一。尽管这个问题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但足足等了20年之后。我才有空暇试着去回答。这一问题植根于人类历史与文明之中。如果一个人不能指挥一百个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就不会有战争,也不会有教堂、太空探测行动以及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一个人使一百个人对其俯首称臣的能力,就好像是最为基本的砖块,所有人类为了更为美好抑或更加糟糕的未来而共同努力与奋斗,都以此为根基。那么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有人可能会理智地认为,由于政治与社会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领导才能的本质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在西方,由于构建于封建义务之上的农业社会被以议会制度为基础的民主政体所取代,我们可能会在不同命令之前举棋不定,也可能由于不同的动机而接受领导。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即使在一个自认圆滑世故而又愤世嫉俗的时代,领导才能所遇到的危机,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仰的终止。卓越领导者所驾驭的语言变化甚少,那一成不变的本国语就是最好的明证。阅读伯里克利于公元前431年的葬礼演说(“雅典给她的儿女们荣誉”),抑或西塞罗于公元前63年用来反抗篡位者喀提林的演讲中的名句“在我们之中你将毫无立足之地”,再或约翰·皮姆在其公元1642年的演讲中的名言“整个英格兰的哭泣”,你可以从中感受到,这些伟大政治家是如何卓有成效地控制、激发人民的激情之源的。时至今日,假如我们再来聆听这三位演说家慷慨激昂的演讲,也许我们还会像当时的听众那样情不自禁、激动万分。对于这种感情之源的抢夺也好,剽窃也罢,都是建立在对其充分了解的前提之上的。本书旨在揭示两种截然相反的名人,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方法掌握简洁明了的语言,去赢取最终的战利品的。他们彼此都心知肚明:最后只能有一方取胜,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1941年,电影导演亚历山大·柯尔达爵士希望诠释英国人民对纳粹主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他请劳伦斯·奥利弗来扮演莎士比亚戏剧《亨利五世》中的同名人物。尽管时隔三个多世纪,丘吉尔在同年发表的演说,与国王亨利五世在敌人攻破之前所作的演讲如出一辙。真正的领导才能与风范会以其独有的方式触及我们灵魂最深处。如果说几个世纪以来那深藏于领导才能与风范之中的因素是一致的,那么这些经验能不能学以致用,从而在1939年到1945年那种生死存亡的境遇下发挥作用呢?如同“勇气和诚挚”一样,领导才能也可以完全无关乎“善”和“恶”这样的概念。在对自己信仰不断追求的过程中,阿道夫·希特勒是勇敢而又诚挚的,尽管事实上这种勇气与诚挚是令人厌恶的。如果只对某个人所推崇的所谓领导才能与素养潜心研究,结果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对那些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显赫的领导典范视而不见。毫无疑问,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奥马尔·本·拉登也算是个“功勋卓著”的领导者,而且也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研究他是如何说服大量信徒去报复、去泄愤,以至于造成无法估量的灾难的。正如战地元帅蒙哥马利在沙漠之战中将隆美尔的照片始终挂在帐内,我们应该试着去学习敌方的领导才能与技巧,从而最终战胜他。显而易见,时至今日这个世界仍然是1945年二战结束后形成的格局的延续。1989~1991年期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在这一系列事件中,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国对此采取了与二战后在旧金山建立联合国时相一致的措施与态度。但是,在那场既没有引发外部冲突,也没有改变欧洲版图的南斯拉夫内部瓦解之战中,超级大国却采取了大相径庭的政策。在过去的60年中,欧洲版图的变化与自中世纪以来的相类似的时期相比,简直是少之又少。非殖民化的进程早在1955年温斯顿·丘吉尔离任之前就已开始,如果时至今日丘吉尔重返人世间,陆海空参谋长必会长时间地向他诉说对于目前这个星球的局势做出的分析。希特勒,这个我们无法抛诸脑后的魔鬼撒旦,需要广岛与长崎对他做出解释,而其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毕竟,希特勒曾在其地堡中预测,在他死后最终的胜利者将会是美国和苏联,尽管德国的重新统一会使他感到短暂的欣慰,但统一进程所体现出的和平与民主又会让他怒发冲冠。1939-1945年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件,以经验教训或是遗产馈赠的形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无论是丘吉尔的指挥艺术还是希特勒的领导才能,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无可争辩的影响,整个西方社会正是一派“明媚阳光照耀着广袤的大地”的景象,而这种美好景象正是丘吉尔所承诺的,同时也是希特勒所努力消除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领导力的核心不是要和蔼可亲,而是要保持正确且坚定不移。  ——澳大利亚前总理 保罗·基廷

内容概要

作者:(英国)安德鲁·罗伯茨 译者:徐雅婧安德鲁·罗伯茨,早年在剑桥大学学习近代历史,其关于哈利法克斯的传记《神圣之狐》(1991)以及随后的《杰出的丘吉尔家族》(1994)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此外,他撰写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泰坦》使他获得了沃尔夫森历史奖以及詹姆斯.斯特恩非小说银质奖。他的最新著作《拿破仑与威灵顿》多次印刷。他定期为《周日电讯》撰稿,其评论涉猎广泛。作为英国皇家文学协会的成员,他最近正在创作关于美国政治外交家基辛格博士的传记。

书籍目录

一个人何以领导千百万人古典领导才能的范式现代领导才能的范式丘吉尔与希特勒:绵延不断的联系1939年之前的丘吉尔和希特勒民族神话的缔造演讲术希特勒回避丘吉尔领袖气质公众关系共同之处建筑道具、标志以及特征民众管理接受忠告委托型与干预型“为元首工作”  1940年之后的丘吉尔与希特勒丘吉尔上台希特勒的贡比涅之行任务导向原则丘吉尔的坦率演讲掌握绝对权力战胜失败论寻找盟友意志的胜利对抗与合作——丘吉尔和阿兰布鲁克的关系希特勒眼中的丘吉尔丘吉尔眼中的希特勒使用秘密情报用人之道对希特勒的反抗诺曼底登陆:希特勒的复仇者结论米尔格兰姆以及阿希实验承担责任知道何时该离开作为历史学家的丘吉尔丘吉尔的历史地位

编辑推荐

《改变世界的领导力》作为20世纪的风云人物,丘吉尔和希特勒的政治立场和领导风格迥乎不同。他们在获取最高权力、民众管理、权力运用、用人之道、时局把握以及对待敌友的态度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各有千秋的领导智谋,但两人最终的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个中的经验教训和功过是非,值得每一位志存高远的领导者深思。

作者简介

《改变世界的领导力》以二战英雄温斯顿·丘吉尔和法西斯独裁者阿道大·希特勒这两个政治立场和领导方式截然不同,但都对20世纪人类历史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领导者为例,从获取最高权力的途径、个人的人格魅力、演讲才能、管理模式、与民众的关系、用人之道、责任承担方式、对待盟友和敌手的态度等多个侧面尖锐而又深刻地比较两人的行为方式、管理才能和领导智慧,得出了一系列关于领导能力的结论。伟大的领导能力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习得?一个领导者何以能拯救或毁灭成干上万的人?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丘吉尔和希特勒曾是改变世界的领导者,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天的领导者和政治家们深思。

图书封面


 改变世界的领导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毫无新意,老生常谈
  •     “领导力的核心不是要和蔼可亲,而是要保持正确且坚定不移。”
  •     给同学买的 应该不错吧
  •     一半的内容写的还不错,特别是对二战历史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全书集中于现代政治领导人的领导艺术上,没有太多的权谋之类。似乎更侧重领袖的性格要素。只是褒贬之情过于明显。基本上凡丘吉尔的都是对的(占80%),希特勒的都是错的(也占80%)。书中似乎对希特勒的领导艺术唯一做出好评的就是称赞希特勒的演讲艺术。他认真的亲自口授或撰写演讲稿,并反复修改,甚至极度鄙视那些靠秘书写讲话稿的领导。这在今天的中国官员看来,不依靠秘书,而自己写作简直是白痴!没错!所以,人家毕竟是国家元首,而你们不过是一群狗屁不如的官员!
  •     作者和俺样都是殿的大饭!希大爷什么的,都见鬼去吧!
  •     前半部分蛮好看的。。看到后面有点儿无聊~英国人眼中的希特勒,描绘出来的毕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过丘吉尔在罗斯福面前的OPEN实在让人有点难以想象与接受,一国总统肿么可以~唔,吾不言。。。英国在美国面前总是毫无遮拦的~另外希特勒的性取向变态与拿破仑难道如出一辙么。。顶不顺额~
  •     歌颂丘吉尔,希特勒只是个陪衬,且各种冷嘲热讽,,并不纯粹学术
  •     丘吉尔 希特勒的领导艺术 前面还行 后面就不行了 大抵是说丘吉尔事无巨细 希特勒喜欢放权 二者都是精神有点问题 主要是极为自恋
  •     文字引发变革:共鸣,製造敵人,暗示。领导才能无关善与恶,在对自己信仰不断追求过程中,阿道夫希特勒是勇敢而又真挚的。
  •     丘吉尔和希特勒的鲜明对比能让人对于“什么是领导力”有更深的认识,但是对于丘吉尔的功绩过分夸大,作为英国人的作者这一做法让人对其整本书也不得不抱有怀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