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法的理论 >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03689994
作者:张中秋
页数:448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法的形成:部族征战与氏族斗争第一节部族征战与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的形成一、远古中国文明与原始组织的演进及其分布文明是和人类的活动相联系的。从远古以来,中国境内就一直有人类居住。人们在广西、云南和山西发现了100多万年前,亦即旧石器时代(始于距今300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l2万-ll万年),类似于爪哇猿人的古人类遗骨。约50万年前,在北京的周口店,在山西,甚至还有可能在湖北和广东,都有了猿人居住。约四五万年前,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已逐步向母系氏族社会转变。直到公元前5000年前后,亦即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1000—7500年)晚期,随着农业共同体的兴起,中国文明的直接祖先开始以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为其活动中心。这时,母系氏族开始衰退,父系氏族日趋兴盛。到原始社会的末期,父系氏族已经过胞族、部落的发展,演变到比部落更高一级的共同体——部族。部族又称为部落联盟或部落集团。在我国的史前时期,炎黄族、东夷族、苗蛮族以及吴越族,都是这种类型的族的共同体。根据传说和考古资料,这些部族在中华大地上的分布情况是:[1]在黄河流域的是炎帝、黄帝部族。传说最早的炎帝,号神农氏,有四支后裔:一是烈山氏部落,二是共工部落,三是四岳部落,另一支在汾水流域,后来残存的有沈、姒、蓐、黄四个分部落。黄帝部落原来在北方,后南下到黄河流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25个氏族,12个胞族,变成为庞大的黄帝部族。在南方有三苗部族,可能有三个部落。其中一个首领叫“欢兜”,战败后被流放于崇山;另一个部落被迫迁移到敦煌一带;还有一个部落可能迁移到了东南。东方淮河流域一带,有少嗥一蚩尤部族。传说少嗥以“鸟名官”,共有风鸟、玄鸟、青鸟等24个氏族。蚩尤是九黎的首领,有81个氏族,9个部落。西部和北部则分别有西戎和北狄游牧部族。这些传说中的部族为了财富、土地、人口以及宗教信仰等,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引发了多次征战,即使到夏商周三代时期,一族一姓的兴衰亦还是和征战息息相关。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最初主要就是借助征战这种特殊形式逐渐形成的。二、部族征战与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的形成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法律一般称为刑(礼的性质容后讨论),战争(征战)则通称为兵。法律与战争的关系,大体可以说是刑与兵的关系。这种关系古人是如何认识的呢?

内容概要

张中秋,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10部,其中专著5部。获教育部和国家级学术研究奖4项,其中个人奖2项,合作奖2项。研究方向为法律文化,有系列著作出版。曾应邀赴美、德、法、日、韩等国,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参加学术活动和讲学。主持的项目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理论研究》。

书籍目录

内容提要(中文)
第四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 法的形成:部族征战与氏族斗争
第一节 部族征战与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的形成
一、远古中国文明与原始组织的演进及其分布
二、部族征战与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的形成
三、部族征战对中国古代法(以刑为中心)的影响
第二节 氏族斗争与古希腊(雅典)法和罗马法的形成
一、氏族内部斗争及其改革与古希腊(雅典)法的形成
二、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与罗马早期法的形成
三、氏族内部及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对古希腊(雅典)法和罗马法的影响
第二章 法的本位:集团本位与个人本位
第一节 中国集团本位法的形成与发展
一、从氏族(部族)到家族(宗族):集团本位法的形成
二、从家族(宗族)到国家(社会):集团本位法的发展
三、有关中国集团本位法的几点补论
第二节 西方个人本位法的形成与发展
一、从氏族到个人:西方早期个人本位法的形成
二、从氏族/上帝到个人:西方个人本位法的大发展
三、从社会到个人:西方个人本位法的再次确立
第三章 法的文化属性:公法文化与私法文化
第一节 公法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属性
一、中国传统法律的刑事性(刑法化)
二、中国传统法律刑事性的哲学基础与社会原因
第二节 私法文化:西方法律文化的传统属性
一、私法的传统和发达
二、近代以前西方刑事民法化与近代以来公法的发展及其私法化现象
第四章 法与宗教伦理:伦理化与宗教性
第一节 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化
一、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进程
二、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表现
三、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成因
四、对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认识
第二节 西方法律的宗教性
一、早期基督教在罗马法律中的地位
二、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圣化、法律化时代
三、教会法的衰落及其对西方法的继续影响
第五章 法的体系:封闭性与开放性
第一节 中华法系的封闭性
一、中华法系及封闭性释义
二、中华法系封闭性释证
三、中华法系封闭性释证的补充
第二节 西方法系的开放性
一、西方法系及开放性解释
二、西方法系的开放性述论
三、西方法系开放性机制的成因
第六章 法的学术:律学与法学
第一节 传统中国的律学
一、传统中国的法律学术是“律学”而非“法学”
二、传统中国律学的盛衰
三、传统中国法学难生说:兼论律学形成的必然
第二节 西方的法学
一、西方法学的兴起、发达及其原因
二、西方法学的共性
三、西方法学对法律发展的推动
第七章 法的精神:人治与法治
第一节 人治:中国传统法的根本精神
一、传统中国法的根本精神是人治:兼辨析法治、礼治、德治与律治
二、传统中国法人治精神剖析
三、传统中国法人治精神若干问题辨析
第二节 法治:西方法的传统精神
一、近代以前:西方法治精神溯源
二、法治理论的完备与实践:近代以来西方法治述略
三、成因与成就:西方法治因果关系简论
第八章 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无讼与正义
第一节 无讼: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传统中国无讼价值观的形成与早期追求实现的途径
二、传统中国追求无讼的基本模式及其实践
三、传统中国法律文化无讼价值取向评说
第二节 正义:西方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法律正义论:西方法律家对正义价值的追求
二、通过法律实现正义:西方追求正义的一般途径
三、法律正义论的基础及其评说
第九章 人与文化和法:从人的文化原理比较中西法律文化
第一节 人的文化原理
第二节 人的文化原理是中西法律文化展开的轴心和结构模型
第三节 从人的文化原理看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可行与难题及其克服
第四节 以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实践检讨并推论上述认识
附录 辨异·求同·会通——我的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的经历与感受
参考文献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补记
第三版再记
第四版又记

编辑推荐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从类型学的角度来比较中两法律文化,揭示了两种文化的类型特征,并为完善这些类型提供了思路。《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共分九章,前八章意在辨异,集中探讨中西法律文化的八大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成囚和历史后果;第九章意在求同和会通,从人的文化原理出发,比较透视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可行与难题及其克服。

作者简介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主体部分九章,另有附录两部分和前言与后记。《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前八章意在辨异,集中探讨中西法律文化的八大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成因和历史后果;第九章意在求同和会通,从人的文化原理出发,比较透视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可行与难题及其克服。比较同类作品,《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有以下特点:其一,通过对相关成果的继承、评判和借鉴,首次较系统地对中西法律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一些重大问题,如法的形成、中国法律刑事性的哲学基础和社会原因、法的伦理化成因、法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二,认为中西法律文化是它们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产物,各自形成特色并构成差异,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只能说是不同,很难说是不好。其三,中西法律文化内贯共同的人的文化原理,在人的文化原点、原理及其展开的轴心和结构模型上有其共同性,因此,两者的交流本质上是可行的。这一原理性的认识既可检讨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历史实践,又可分析和推论中国法律文化在当下的构成及其未来走向。

图书封面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书的开头,内容提要里面写着:“中西法律文化是它们的地理环境、社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产物,各自形成特色并构成差异,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只能说是不同,很难说是不好。”读了书的前几章,感觉受益匪浅。作者在考证的基础上进行客观中性的比较,不妄加评论,还时时刻刻在字里行间提醒读者,任何现象,在一定的时期,都是合理并且有其社会原因的。前段时间读的费孝通《乡土中国》,也是提醒了我一点:中国当下的一切,都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原因。首先,中国的法和西方的法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中国的法,也就是刑,可以说是西方“法”概念中的刑法,再加上一点其他方面的法条。所以,中国没有“法”的传统,不是中国人蒙昧愚蠢,而是因为传统中国有一个“礼”的体系,起到了西方概念中“法”的作用。之前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改革改不下去,为什么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中显得那么可笑。这本书让我灵光一闪。鸦片战争之后,传统中国,倚靠原有的文明成果,无法抵御欧洲文明的冲击,只有“师夷长技以制夷”。就像一个瘦弱的人被壮汉打了,壮汉放下狠话,不给钱,见一次打一次。为了防止再被打,只有去壮汉锻炼身体的那个健身房办张卡,锻炼到身强体壮为止。之后,因为这个瘦弱的人还不够强大,所以他一直在健身房里看那个壮汉每天在做什么,然后学习他。然后有了辛亥革命、民国、新文化运动,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学到的都是个西方的架子。就像现在的政府、人大、法院、检察院等,表面上是西化的,实质上还是一个官府。但是,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学会西方的东西。正如新文化运动所说,根本的不是革命,而是改变整个社会观念。何其困难。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观念随着西方的市场规则来到中国。这一次,不需要斗士们高声倡导民主科学。有了市场、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一整套游戏规则,自然有了民主、公民生长的土壤。这一次,人们是自我启蒙。同时,由于20世纪初以来,一直持续的反礼教运动,传统的由”礼“维系的社会规范,一些被消灭,一些逐渐退到幕后,但”由血缘维系的社会“这一点还没有改变。所以我们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法律。我们学到了法律条文,却不可能在一个血缘维系的社会上,真正做到,以”法“作为社会的规则。而受到西方观念深重影响的80年代后出生的人,接受了大量西方观念,又没有受到传统礼法的教育,形成了他们对西方社会模式的认同。这就与当今社会中坚,也就是那些五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产生了很大的思想差异。举个例子,我们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现在社会上有那么多忽视和侵犯人民基本权利的事情(各种例子,说也说不完),而当权者会觉得理所当然。书中写道:”中国过去的”法“是一种集团本位法,在在这种法律构架下,普通民众的权利是微乎其微的。”这样一来,我们的不理解,他们的理所当然,就有了解释了。“只能说是不同,很难说是不好。”我们不用总是痛心疾首,为什么今天的中国是这样,怎么会这样。不是说我们不要改变,只是说,一切都有它合理的原因。这样,再看到类似美国全民选举和日本公路为钉子户绕路之类的事情,也就会更加理性一点吧。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比较着阅读崔永中《中西法律文化比较》和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同一个题材,不同体例的两本书。一明白晓畅,一艰深晦涩;一直接的对位比较,一抽象的分析阐述;一以人说事,一以理探源。每到引文相同之处,教人会心暗笑,有趣,有趣!
  •     辩异求同后将原理归结于人并没有错 毕竟大家都是人 心主身从听起来也很有道理 然而中西文化对心的理解出现偏差 便是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那么又如何汇通呢 当然 书是好书
  •     好书,对比较文化感兴趣的应该要读一下,是国内比较法比较权威的作品
  •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西法律文化,值得一读。
  •     瞿同祖先生的著作是打开中国法制史大门的钥匙。
  •     适合初学者,虽然观点与作者有出入,但这确实是一部用心的作品
  •     书的内容简单易懂,对刚接触这方面的人很值得一读
  •     可以做为法理、法史的入门辅助读物来读。至少作为一个对法律不感兴趣没有基础的人看起来还是蛮酣畅淋漓的。
  •     中国的绝大多数法学著作不敢恭维
  •     虽然只读了三章,但也不容易
  •     不落俗套的学术著作,业界良心。
  •     包装的很好,书质量不错,里面的内容也很准确。
  •     很多表面化的差异并非是其肤浅,它的深处有着不一样的源头。
  •     书的内容很好的。但是,当当的书还要让顾客买了之后再自己装订一下吗?封皮都是我自己又粘了一遍的。这种质量的书以后应当注明“残次品”,让后以更合理的价位处理。
  •     政治论文。
  •     写论文正好要用到,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但大致翻了一下目录,感觉内容挺不错的。
  •     本年度第二本改变我思考方式的书。一口气读完,极好的书。
  •     这本书很不错,从第一版到第四版不断地完善,值得一看!
  •     中外法律文化课在读。没有细看
  •     可读性较强
  •     入门书
  •     很好,书非常新,质量也特别好,以后还从这里买
  •     立足于翔实的资料与研究,纵观法制历史,横向比较中西内外。是中西法律比较研究必读之作
  •     比较法律文化的经典之作!
  •     好看
  •     ╮( ̄▽ ̄")╭
  •     从这本书的再版次数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
  •     大约在2001年,读大二的时候翻看了本书的第一版,感觉非常不错,启发很多。但由于法学功底较浅,理解并不深入。现在已是第4版,买来再看一遍,相信对实务工作还是有所启示。
  •     张先生学贯中西,论述得比较系统,也具有较好的结构。
  •     不深,好看。法律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与入门读物,受益匪浅。
  •     受益很多,许多对中国当下法制现状的困惑都得到了一些解释。不算深奥,推荐阅读。
  •     以前在图书馆借阅过这本书,比较喜欢。
  •     书的质量不错,快递速度很快!很满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