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娘照眠床》书评

出版日期:2015-3-1
ISBN:9787540471026
作者:简媜
页数:256页

童年住在月光里

童年住在月光里文/夏边对于书的热情度在进入大学后就渐渐消减了,几年下来读过的书10个手指头都数得出来,其中还包括几本傻大白的言情。而看书的方式也保留了中学时代的习惯,边看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字句。然后会默默背下或抄写。最近由于工作关系,不得不去涉猎不同的书籍,一本又一本,终于在别人的一句问里脑袋幡然紧慌。“你读那么多书,你有自省吗?”(我弱弱的想,我就读了那几本,恰好都被你知道了而已~~)但她的话却让自己意识到了在书与自己之间出现的缝隙。我不停地问自己,你读过,看过,想象过,为书里的人笑过哭过,你究竟读出了个什么,你有所改变吗?在这里提起这些琐碎的事似乎没半毛钱关系,却因豆瓣里如雪的书评关注了这本书。简媜的文字真实得就像烙铁重重的吱烙我的皮肤,她的认真,和感悟让我羞于自己对待书的态度,是啊,我该自省的不是我从书里读到了什么,而是一本书之后,自己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该如儿时那般,一是一,二是二;一可以是十,十也可以是一,相爱相生。简媜的书籍从未读过,仅限于知道几本书的书名和外人对她文字的评价。此时好友送了这本书作我的生日礼物。带着满满的期许翻阅这本书,漂亮字体的排版和素雅的风景画一下把我吸引住了,对的,这就是我想象中童年之书的模样。一定有一条路通往古厝,也必有一条路让我回到美好的童年时光。看这本书,无需在脑海里斟酌字句的含义,而是行云流水一般踱步而过。书里的阿敏媜,书里的阿嬷,书里的许多许多的人都让我如此熟悉。在农村老家度过了整个童年,直到离开还是满目高山田野,茅屋居多。如今变迁的河道和公路,渐多的高楼,即便见着了,也被内心排除在“故乡”的记忆之外。她的小时候,与山水田园为伴,各种花草,能吃的不能吃的在单纯的孩子眼里都是无比的有趣。碗公花的来由很是好笑却让年幼的孩子深信不疑,牵牛花是有脾气的,它随处可见,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这种震撼来自我儿时“无心插柳”种下牵牛花,随意抛种在断壁残垣里的一株牵牛花在夏天里铺满的整块墙角,它薄而脆弱的花,朝开夕落,一波接着一波,结子落地,明年又是一桩花田喜事。每当做错事被父母骂的时候,我就喜欢躲在那一个人发呆,好像看着它们努力微笑的样子,心里的小破事都不算什么。如若不曾长于农村,或许很难想象她的文字里那些平常书里不常出现的“专有名词和场景”,畚箕,谷仓,耙子,春天插秧,除杂草,放水湿田;搅粗米糠喂鸡鸭,打井前各种祭拜和礼数……端详着书的时候,心里已经描绘出了无数个似曾相识的画面。她为吃了蛇汤后知后觉而惶恐,她为朋友的不仗义而气恼,她为早夭的婴而惋惜,她为妹妹的隐忍而心疼,她是个心里长了眼的女子,细腻地品尝着冷暖,敏感每一个事物的苦笑,保存着每一份杂陈的情绪,一一用文字倾吐出来,不带半分的矫揉,真真实实地叩响我的心门。离开故乡10年,最忘不了的是头顶的月光,小时候背诗,会抬头看它,它经历千万年,温润无数的双眼,它该是多么伟大。稍大的时候,有一次和母亲去很远的山头找好的树木伐,忙得天黑了才借着月光回来,它温和的照着,仿佛看见了它,才觉得我这天的劳作是真实而值得的。如今,它依旧是记忆里的月,伴着稻香,伴着儿歌,活在我头顶上。也是它,如此温柔地牵连我和那个穷困的地方,它告诉我,我是从那里出来的孩子,那里很穷很辛苦,没有大城市里柏油路,霓虹灯,四通八达的公交地铁;那里很多东西都少得可怜,或许多年以后,它留给我的只有布满鸡鸭粪便的泥地和依稀可辨的单纯美好的笑脸。它慢慢变老,变得让我看不上眼,但它却如此欣慰和骄傲。即使我好像从未骄傲地告诉你,我可以成为你的骄傲。弟弟说,故乡就像母亲的子宫,温暖舒适的避风港一样,在外面苦了累了,回来看见它都觉得一切雨过天晴了。然后,你还是不得不离开。这本书,写的是爱,那种温暖回不去,却深刻记在血液里。

一亲芳泽的日月°

——评《月娘照眠来》文/蓦烟如雪缕缕炊烟,是灶香的升腾,是稻田里春种夏割,秋收东藏的循环。我望着这些密密匝匝地的文字,我开始在脑中一遍遍、一轮轮的描绘,它是一亲芳泽的日月,也是月娘照眠来,更是乡音悠悠的回荡书。从一滴问好之姿的《水问》,到一次曲折的的身世解谜的《天涯海角》,从文字是我的瘾,只有在文字中书写的《梦游书》,到天地叫窄了,窄得没用过去,也容不下未来的《旧情复燃》..........我沉迷简媜的文字,一直觉得散文找不到比她更抒情的对象,她把肉身投递在乡土中,扎根在那纯净的土壤中,孕育着一山一水,一竹一花的深情。她的文笔清丽而虚幻,她所构筑的文字天堂,像神秘的伊甸园,又像消失的乌托邦,给遗留着许多丰富的想象空间。《月娘照眠来》是从一条通往古厝的路开始走入故乡,从是水价晒了地毯忘了收?搁在篱笆上的碗公花开始怀念,她记忆力有一处竹门花洞,在出其不意间伸手一打,落下几朵睡意的牵牛花,她觉得人世间花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有泥有土,便天地间自由来去。家里的“碗公”是盛饭,而野地里的“碗公”是盛苍天的泪。我从末草想到卷耳,想象他们一群孩子的偷袭之战,还要下水采蕨菜时的小心翼翼,就连刮灶灰这样的一幕,她都能说“想象锄头划过灰层,必有柔细的微尘安静落下,最后落成一圈黑圆,倒扣的大鼎多么像半个地球,一把锄头正在飞奔。”如果没有烧灶过的人,很少会感悟过这么一段,小时候,我常常看母亲搬起大锅,用锄头刮锅灰,那时也会好奇问,为何要刮啊,妈妈就会说,不刮,火就闷着了。这就是生活之笔,充满着浓浓炊烟之味,她用点滴之笔,描绘了天地之情,万物而生的美,让你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拥有了触及灵魂的美好。我喜欢那些嫩得可以剥下的竹肉,喜欢躺卧在眠床上,看天窗上的竹叶婆娑,想象含笑离了枝头,藏在手心融散的馨香,还有溢出软甜气味,能溅出紫汁红液的桑葚。这些简易的存在,都落在玉盘中的大珠小珠,盈盈而美。她探究白石为何激出火花,好奇孩童的嬉游和村妇的炊话胡侃,与知心姐妹互诉彼此暗恋的对象,感叹阿霞的过早的陨落,人世间也如那一句,“生与青春都是人的外衣,在可得与不可得处,若有人来偷摘,不妨含笑”。花尚且如此,人必该有悟。从敬灶神,到为人母去熟悉灶的习性,也许新时期的女性不必恋灶,可她笔下的灶却是燃了多少季的木柴、粗糠,才累积成那款出色的容颜。灶有生命,给养着苍生万物,敬畏粮食,更敬畏天地的恩赐。红砖灌注了血脉,叠出了家的坚固,水会渐弱,井会老去,它们是静眠的一双有情人,逢雨储水,丽日还天。我喜欢仲夏的蝉声,涌动的稻浪,希望举箸托碗的一刹那,一桌人欢笑的怡情,“大地是我的床,以软软的稻草为席,早出的月亮,是天花板的吊灯。”就这么一句,我突然跳脱出伊丽莎白•毕肖普,她《六节诗》里把水晶灯幻想成了倒立的喷泉,这些喷涌的联想,让我天马行空,不得越发喜欢。我在书中印象很深的其实是一只被烧死的老母鸡,它身体虽烧焦了,可它身下,却庇佑着一窝嫩稚无助、受惊过度的小鸡仔,火舌凶猛,母鸡却大爱无疆。还有不抱怨的童养媳丽花、爱藏食物的阿嬷甚至是清明的祭奠和那些无情水灾,那些身外之物,都不比相顾两望还可从头再来的欣喜。“每一颗星子都是人间早逝的婴,月娘比生娘还亲。只有在婴啼的时候,才有白夜,人间男女才有弄潮。”我望着窗外,因为雨水,错失与星子相遇,但我相信,在文字里,我们可以看见山间流萤,可以远观白露秋霜,可以与天地白首偕老,与火车一起将风景捣碎,让山成为陀螺,让海倾覆梦乡.........我爱,故我在。


 月娘照眠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