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手记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108050013
作者:[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页数:196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地下室
第二章 漫画潮雪

作者简介

《中学图书馆文库:地下室手记》描写一个虚构的、但作者认为他当时的社会不但可能,而且甚至必然存在的人物。全书分两章:第一章《地下室》介绍了主人公本人、他的观点,并说明他之所以会出现和必然会出现的原因;第二章《漫话潮雪》叙述他生活中若干事件。小说以悲观主义对抗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的历史乐观主义,认为思想和感情经常处于矛盾状态。


 地下室手记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我们都是惊弓之鸟。我们都在心有念念的揣度自己所做在别人心里留下的印记。其实骗人者和被骗者都是完成他们自身角色的同谋。就像福柯所说一种权力的局势。一种一辈子的SM~
  •     简直是一张狂乱的色彩嚣张的毕加索式肖像画
  •     这个版本蛮好
  •     它将连续四十年念念不忘自己耻辱得最终和最可耻的细节,而且每次还要给自己添加些更为可耻到极点的细节,用自己的幻想来恶毒地嘲笑和激恼自己。它将为自己的幻想感到害臊,但它依然会记得一切,并一一加以清点,给自己臆造出许多不经之谈,借口说这种玩意儿也是能够发生的,因此没有什么可以原谅的。它看来好像要开始报复了,但总做得断断续续,点点滴滴,悄悄地,躲躲闪闪地,既不相信自己的报复是理直气壮的,也不相信它会获得成功,而且还事先知道,自己这一切报复的企图给自己所带来的痛苦比起受到报复的人来要大上一百倍,而那个人呢,却毫不在乎。p15……深有体会,十分享受
  •     328 写了一个奇葩的人,自大又自卑,内心敏感又脆弱,其实不想说我也是这样,不过比他程度轻很多,所以还算一个比较正常的人…
  •     无趣
  •     还没看完~像心理学又像哲学。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翻译挺不错。
  •     俄国形式主义?存在即合理?what?可能我的内心没有这么多病态与黑暗,所以找不到共鸣。(评分这么高都不好意思打两星...
  •     陀翁的小说,没有可挑剔的!这本小书依然分量充足!
  •     把小人物一层一层剥开,毫不留情。极度的自负和极度的自卑,哪个更糟呢?躲在地下室的人,有存在的意义吗?
  •     真是疯了,疯了,疯了,就不能正常点儿么,人心岂会那么黑暗?
  •     读完,一本每一句辩驳都值得怀疑的手记。//自初中同学拿着他的《白痴》和我说话后,这是我读的陀式的第一本书…这一本感觉在打我耳光(边看边说这不是在说我嘛),这样的预测真是超前…(也许是要羞愧地说)对于我来说读加缪西西弗吃力还没到时候,这本也是要用点力才能读下去…真是抱歉!
  •     还是有许多人拒绝自己的内心,并且自以为是的批评所谓不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     意识形态的作品
  •     精彩!
  •     第一部分很纷乱糊涂。
  •     10万字左右的篇幅,但是心理历程的复杂和纠结读来真是难受。似乎有点明白,尼采为何称陀氏为“唯一有教于我的心理学家”。 #潮湿的雪,这是一个怎样的意象
  •     最后几章可见臻品
  •     这个角色的混乱感。。额,不是很喜欢混乱的人或东西。虽然知道作者要是写的很清楚有序,反而没有那么精彩。只能说,我不适合这本。
  •     挺好的,看不懂
  •     《罪与罚》的序言…
  •     我的虚荣心重到好像剥了我的皮,光是空气就可以吹得我全身发痛。
  •     世界可以毀滅,但我得常常有茶喝。
  •     随便翻了几下 翻译略失神采。。跟臧仲伦的版本差的远
  •     这可能是抠墙皮er的究极形态吧,看完后觉得反而第一部分的啰嗦更黑。
  •     一开始有点看不进去,后来认真看,越看越有感觉。人们为什么喜欢艺术家,他们唤醒内心防御得很好的敏感部分。
  •     进入到故事的时候确实好,但是第一部分看的我两次睡过去,去找一下其他译本
  •     能把这种拧巴极致的人物内心写到让我信服,好不容易。感觉自己都要拧巴了。
  •     很杂乱,可能是译者不是经常看的那位。
  •     应该第一次看俄国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鼎鼎大名 写的却是小人物的小心思 全篇几乎都是心理描写 读起来并不容易 鄙视主角却不得不承认与其某些相似 我们都该正视自己小知识份子虚荣畏葸的卑鄙
  •     从这本书开始陀摒弃了年轻时被推崇的描写果戈里式“小人物”的传统,与别林斯基的理念分道扬镳,朝着追求自由与真理、苦难与超脱、卑劣与高贵的路上一去不返了。这本书搭起了他后期长篇的骨架,于是他驾着三架马车朝着“伟大”的道路呼啸而去不再回头。
  •     前一小半实在难读,熬过之后便是十分精彩的刻画剖析。 本来只当随手翻的书,却是要严肃要阴沉就瞬间有了骨架。再一看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转型之作,之后就是那个和托尔斯泰平分俄国文学的大家,走出来了。
  •     还蛮深刻的
  •     看得真是无比纠结, 很难受;主人公的病态也显出一些“崇高”,为自己活着,这样的信念是既美好又可怕的。 俗套一点说就是“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地下人” 哈哈。
  •     陀氏的话像一记记重锤砸在人的心上。最虚伪与最真诚的,最低贱与最高尚的,如此震颤心灵。窗外此时阴雨绵绵,配得上陀氏总也不愿承认的浪漫与感伤。活生生的注定血淋淋,这个深邃的灵魂从来不愿意给人以肤浅的机会。
  •     这种充满浓郁的悲观气息的作品还是少看吧,因为太过投入其中很难甩掉那种情绪。
  •     总觉得那就是你吧 当头一棒的感觉 很痛苦 等待救赎
  •     3.5 全是人性的背面 像是小丑一般自我嘲讽 不过有些语句还颇有趣味 不过个人喜好剧情向的书 对此不感冒
  •     果然是一个有病的人,像是自传体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本书。太好了。
  •     看完之后我好生气啊,一种被别人站在道德制高点强制输出价值观的感觉,真的是人们花三年学会说话,但要用一生学会闭嘴,不要随便judge别人,也别老是要把你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靠着歇斯底里的贬低侮辱别人来找存在感的嘴脸太丑恶。
  •     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部著作的拱顶石。
  •     恶心 恶心 恶心.三个词......歇斯底里故作姿态搔首弄姿......实在不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 但是还是忍不住去看......应该说是《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之后最让人共鸣的小说吧.....
  •     回家
  •     或多或少就感觉是一个歇斯底里的自己,内心深处地下室所有阴暗面的呈现,不断的推翻不断的证明不断的辩解不断的申诉,说是“自我”,倒不如说是一个虚妄的沉浸在自己世界里被蒙蔽了的“自我”。自尊与自卑,虚荣心与欲望的满足伴随着不断的“侮辱”和“伤害”,“受害者心理”所带来的潜意识呈现使人发疯癫狂,没有尽头,受虐的同时对权利又充满了殷羡,失去了“自我”,在乎与外界连结眼中的那个“自我”,一切噩梦的根源是矛盾。这很不健康,但这又是一个常态。不被环境影响改变我想很难,愿可以在大千世界里保持那么一点本我,在冷水里沉默,拥抱真相,不做困囿于地下室的可怜人。
  •     不明觉厉的,第一部分看了两遍好一些,总体上是表达不愿同流合污却深陷泥潭的痛苦,实际上其描写的人性要复杂深刻的多。
  •     译本我是有认真比对过选择的 因此也不能怀疑是否是翻译的问题 但这种神经质的意识流的小说 我现在是觉得没多大意思了
  •     还是《罪与罚》之后的大部头比较给力。这个没有期待的震撼。
  •     一个穷困卑微的人的自白和过往。 部分语句:“人只喜欢计算自己的痛苦,却不计算自己的幸福” “我曾生活过--却没见过真正的生活,我的生活只是块搌布”
  •     我也是个有病的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