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梦华录

出版日期:2016-2-1
ISBN:9787200115886
作者:穆儒丐 著,陈均 编
页数:214页

内容概要

穆儒丐(1884—1961),出生于北京香山健锐营的一个旗人家庭,原名穆笃哩,号六田,别署辰公,1905年被清政府公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历史地理,1911年回国碰上辛亥革命,先后在北京、沈阳等地谋生,长期寄身于报业,笔撰不止。1945年回北京,易名为宁裕之;1953年任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

书籍目录

北京之粥类
北京之点心
北京之饮食店
大戏和杂耍
奇巧手工
骑射游猎
风俗礼节

作者简介

《北京梦华录》连载于1934年之《盛京时报》,回忆了晚清民初时期之北京的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如点心、粥、茶馆、酒馆、戏曲、工艺品、婚嫁风俗等,这些叙述多是穆儒丐所亲身经历及其见闻,读来历历可感。在这些细琐的回忆与描述之间,寄托着作者之情感与心志。满族作家穆儒丐取意于《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中国古代“清明上河图”式的风俗笔记,对亲历的往昔生活一一盘点,也是如张宗子在《陶庵梦忆》中所寄托的遗民心绪,繁华皆成旧梦之慨也。这些文字,虽是写老北京之风俗文化,因是写他自己的所闻所见,大体上还是以旗人社会的生活为主。故命名为“北京旗人梦华录”亦可。


 北京梦华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不知为什么作者对梅兰芳颇有不满
  •     2016-04-07 来源:李滨声 李培禹 陈援“穆儒丐”的名字从关里到关外广为人知余生也晚。以上所述,是我小时候听母亲讲的。母亲为我讲解,“儒丐”二字是自谦,意为“儒林中的一个乞丐”。前些天我从《北京晚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北京有两家出版社不约而同地出版了20世纪10年代的一位作家、小说家的书,一本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北京1912》;另一本是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梦华录》。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前面所述的穆儒丐。100年前的书“出土”,令人欣喜。稍有遗憾的是《北京梦华录》的封面上书法写的作者的名字,把“丐”字误写成“丏”(音免)了,希望再版时更正为是。我知道的穆儒丐还有一些情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接管了《盛京时报》,成为伪满洲国的报纸。穆儒丐被留用,继续主编副刊,且不停地得以发表他的小说。现在想来,可能是因题材都是写北京的,又兼他是八旗子弟,对覆灭的清朝有所惋惜,对民国政府不满、不时咒骂,正中了日本人的下怀,才允许他的存在吧。顺便提及,20世纪50年代,《北京日报》有一位“助理编辑”(当时对留用的老报人的定级,非今日职称)左笑鸿老先生,和张恨水先生有时小聚叙旧聊天儿,曾提到过民国初年穆儒丐小说的社会影响和语言功力。我因是左笑鸿先生的学生,清晰记得他们聊天时张恨水老先生曾以《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文康,与穆儒丐相提并论。有一次,左笑鸿先生给“文化生活”组几个年轻人讲“写作”,又提到了穆儒丐。我顺口说了一句“我见过穆儒丐”,大家指责我不严肃、是起哄。左先生并未责怪我,还让我说说。其实,我上中学时就开始画漫画了,那时自知上不了《盛京时报》,就投稿给《盛京时报》属下的《小时报》,屡被选用。一次我去看望已在报馆当上校对的老同学,在传达室他指给我看,说穆儒丐先生来了。只见马路对面从人力车上下来一位老先生,径直走进报馆去了——这就是我说的“见过”。左笑鸿先生和大家都哈哈笑了。穆儒丐先生是民国初年有一定影响的作家、小说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3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馆馆员,1961年77岁时离世。今见他的著作重回人们视野,是一件高兴的事儿,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儿。滨老寄我明前茶完成了《书苑栽花》(北京出版社出版)编选,滨老满意,他说,我还是第一次出精装本的书呢。当初受托编选这本书,我很有些压力,但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尤其是多次和滨老在一起,倾听他睿智、幽默的话语,我时常把书稿和他的人生弄混了。看着一幅幅插图,我时而笑出声来,仿佛透过书页看到了滨老;在滨老身边的时候,他的不寻常甚至有着传奇色彩的经历又化成了一个个画面,融进书中。这种感觉真好!它使我的精神放松,压力全无,紧张工作的过程成了一种愉悦的享受。《书苑栽花》新书出版庆贺会当晚,滨老打来电话,说难眠。我安慰他好好休息后自己也失眠了。隔天,接到老人家亲自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印有他绘图的瓷罐里是明前西湖龙井。感动之余,赋诗以谢:春风不吝染绿芽,九秩滨老著新花。青钱欢聚兴未尽,夜阑响铃到我家。轻唤一声无多语,心底波澜似有闸。尽在隔天包裹里,浓情共饮明前茶。此刻,与朋友一同品滨老的茶,看滨老的书,惬意无比,温馨无比。最喜欢他画的鲁迅先生,熟悉的面容里透出的是深邃;他画老舍、张恨水、梅兰芳,因为曾经熟识,大师的相貌上仿佛多了几分亲和;他画林徽因,美,自不必说了,还有她身轻如燕在什刹海滑冰的倩影呢;至于徐志摩,滨老画的是风流才子和林徽因在胡同门前最后道别的场景,真是栩栩如生,引人遐想……他把对京戏的痴迷热爱、自幼做票友的苦乐酸甜,尽情地融入笔端,一幅幅画作堪称绝妙。特别难得的是,每一幅画作旁都有滨老字斟句酌的介绍。比如“四郎探母”,他在栩栩如生的画面旁写道:“四郎探母原名北天门,一名四盘山。自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随俗雁门关,被称八郎探母,遂改为如今剧名。”真让我这门外汉长了知识。李滨声《书苑栽花》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他应著名女作家叶广芩之邀,为长篇小说《采桑子》画插图。整整38幅,全部是彩色的。那是时已年近八旬的滨老在读了好几遍小说原稿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几个月呕心沥血创作出这些栩栩如生的精品画作。此刻,我家院子里紫玉兰花开正浓,我和朋友饮茶正酣……我的街坊滨老李滨声先生是我的老街坊了。近四十前,搬入这个新建小区时,我的同学常托我到相隔一个楼的李滨声先生家取戏单用的插图,这才逐渐熟悉了。滨老画戏剧人物,出神入化。我常和他搭伴去看戏。一开锣,他就眼盯着台上,用笔不停地在小本上画,几根简单的线条,就把舞台上的人物瞬间定格了。回家后再拿出速写本,在大大小小的画纸上勾线点染,青衣的水袖,长靠武生的翎子,飘逸到极致。我感叹:“摄影家抓拍都到不了这般境界。”武生泰斗王金璐先生说:“细看滨声先生的戏画,能看出高宠、赵云是谁扮的。他能把流派的特点和演员本人的神韵都画出来。这水平的戏画,难得其二了。”滨老画戏,那是因为他正经学过戏,二三十年前还以双锤晨练。小区里不少晨练老人都说:“有个老人,晨练舞一对戏台上的大锤,让人眼花缭乱。”后来去滨老家,他拿出一对塑料健身锤,就是老人们用来敲腿敲背的那种,“这个挺好的,减料不偷工。拿着当练锤,就不招人围观了。”还补一句:“主要是不耽误人家晨练。”“减料不偷工”的滨老,还有绝的。当年住房不宽绰,他就在卧室里,用折叠架子支一块制图板,权作“减料”的画案。他还在这画案上给我表演过魔术:拿出一枚硬币,左手往上一扔,右手在硬币落到图板上时一按,抬起手来,硬币没了。我知道这是手彩小戏法,就请他再变十次。他说:“给你变五十次,你要看出来,改日我请你吃饭。”他笑眯眯地做了十几次,我愣是看不出来。等他给我揭了谜底:“就是个手法问题,手疾眼快,你看不出来,叫戏法。看出来了,就成哄孩子了。”滨老还把戏法变到我们公司在密云的开发基地去了。十几年前,滨老整理画稿,我接他到基地去,房子吃住都不成问题。基地管后勤理是谈德元,对滨老十分崇拜。滨老工作时,他除了送开水,从不打搅。开饭时陪滨老去餐厅。自打滨老来了以后,食堂浪费粮食的现象基本杜绝了:“因为老爷子每次都是吃多少打多少,吃完饭,一粒粮食都不剩。说句玩笑话,自打老爷子来过以后,附近来运泔水农户,家里的猪都减肥了。”这是老爷子给年轻人做了身教的榜样。老谈有严重得颈椎病,滨老说放风筝对颈椎病有好处。还从家里拿来一个他自己亲手扎糊的沙燕儿,送给老谈。一有空,爷俩儿就在空场上借得春风放纸鸢,边放滨老边讲老北京的典故民谣。自打那时候起,老谈的颈椎病居然不再犯了。博学多闻的滨老,引起了在基地开发人员的兴趣,他们邀请滨老参加每周二下午娱乐活动。那段时间成了基地最欢乐的时光。年轻人唱几支歌,滨老就变变手彩戏法,大家把他围个严严实实,硬是看不出一丝破绽。有些小戏法是可以“揭底儿”的,当滨老“泻底儿”时,引起一片笑声。滨老玩儿得高兴了,还给大家画速写头像。每次画几张,日子长了,几乎每人都有一张滨老给自己画的像。开发人员和滨老关系这么好,总想给滨老做点实事:滨老家的卧室兼工作室的屋里有近多半个立方米没开包的书。九十年代末,一个中年人来他家拜访,说是某单位分管离退休人员的,要为老员工发300本滨老写的《我的漫画生涯》。中年人留下地址电话,还看了滨老的戏剧人物画,滨老一高兴,还送了他两张。事后滨老去出版社垫资拉回300本书,可那人却不再露面,打电话一问,答复查无此人。“垫点儿钱还好说,屋里空间本来就紧,这不是添堵吗?”滨老很郁闷。他的一个老朋友听说此事了,要帮他减负,动员单位买42本。滨老送了但对方单位要发票,没辙,滨老只好又从出版社买回42本书,开了发票。家里的库存,是一点儿没少。那时还没有网购和微信,我们的开发人员通过发信息上博客做宣传,研究员韩其瑜带头发动大家发布消息,滨老家中的书渐渐少了。五年前,滨老住进了养老院,在小区里很少见到老爷子了。好在有一批和他很熟悉的老朋友,常相约去看他。去年,他过了九十岁,说:“身体精神都还行。我从70后、80后现在成90后了。有空我们多见见多聊聊啊!”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粥:豆汁酸甜解厚上中下通吃非早餐甜浆粥渐式微因早不上朝棒糁粥玉米芯香苦力冬早餐大麦粥加糖孩喜食精米粥加枣夏午食腊八粥自熬店配;民国后点心铺百不到一退步,熬粥忌兑水要开锅盖。点心:饽饽铺,不甜硬松软蜂蜜奶油少糖佳,茶汤铺蒸锅铺也点心蒸糕摊饼小火炉现做现吃,仿膳窝窝。饮食:大饭馆叫茶馆,天汇轩最大传伙计开,五开间五铜壶人身大小,烟重深广阶级分坐不乱,养鸟听鸣师带徒,技鸟绕人N匝递远,衔丸开箱捕雀;黄酒馆自酿垫付不起渐式微;饭庄可唱戏大过饭馆,丰泽园楠木造。戏:广和楼常演富连成,四名旦苦出身,慈禧皇会舞狮戏水中幡鼻顶技由天授。手工:景泰蓝雕漆漆钿绒毯纱灯造花鼻烟壶泥人张风筝鸟笼葫芦蟋蟀罐仕匠不融。射猎:皇帝行围海东青爪鹿搏牛细狗宽吻,捕鹰调鹰兔滚鹰翻,栖击腿飞击嘴,裹婴强体,制弓技散。礼在婚丧体现
  •     可惜太短了!北京人说北京!
  •     北京新华系统图书排行榜,《北京梦华录》位居,民俗学类2016年2月最后一周周销售排行第二;2月月销售排行第三。
  •     觉着北京没什么吃食的蛮子,倒是赶紧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啊,还赖那干嘛
  •     都找补不回来咯:(
  •     1934年《盛京时报》上连载,多遗老口吻,讽刺民国,心念旧朝。顺便歌颂了一把满洲国,但文笔一般。
  •     曾在1934年之《盛京时报》连载。作者旗人,从北京迁沈阳谋生,文字浅淡,颇有种人非是物非、梦中故国的味道。
  •     20160930
  •     #2016082#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