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农阶级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09750032
作者:[荷]扬·杜威·范德普勒格
页数:404页

内容概要

扬·杜威·范德普勒格,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意大利农业部部长顾问。
叶敬忠,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潘璐,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书籍目录

中译者序/1
中文版前言/1
前 言/1

第一章 导言:世界农业的趋势与模式/1
第二章 小农阶级与小农农业/19
第三章 再小农化:拉丁美洲卡塔考斯的故事/65
第四章 食品帝国:欧洲帕玛拉特的故事/104
第五章 小农与企业家:重访帕尔马/135
第六章 农村发展:欧洲的再小农化/180
第七章 更高层次的自主性:地区合作社的故事/215
第八章 可控性:地球牛的故事/240
第九章 帝国、食品与农业/263
第十章 小农原则/298

注 释/331
参考文献/337
术语表/356
人名表/359

作者简介

本书探讨了在全球化时代,尤其是在农业市场和食品工业中小农阶级的地位、作用和重要住,指出小农境地的特征是为追求自主性而进行斗争,并创建和开发一个自我控制的资源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小农阶级远没有衰落或消亡,恰恰相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经历着复杂而又富于变化的再小农化过程。作者通过横跨30年时空的研究,为农业与农村发展过程提供了独创性的、发人深省的洞察。


 新小农阶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过去20年,全球化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强化了我们的认知:与世界接轨,才能实现美好生活。这,为城市化提供了借口,因为城市是高效率的,能将各种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形成竞争优势。1992年,中国城市化率是27.5%,2012年达51.3%,我们用2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40年的路,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70%,依然比世界平均速度快一倍。为什么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这么快?原因非常多,但其中一点不容忽视,即城乡差距大,我们在文化、制度、学术等诸多领域,集体对小农持有偏见,甚至将小农看成是中国错过现代化的替罪羊,这导致人们争相逃离小农身份。然而,荷兰学者范德普勒格看到的却是,在欧洲等地区出现了“再小农化”,小农数量明显增加,他这本《新小农阶级》全面检讨了片面农业集约化误区,对飞速发展中的中国颇有警醒意味。小农真是传统、保守和封闭的吗小农经济效率太低,这是诸多现代偏见之一。其经典表述就是小农经济受生产要素(土地、水、劳动力、资金等)制约,必然“内卷化”,即投入劳动力越多,效率反而越低,最终将技术革新的成果完全吞噬。农业有无法突破的“天花板”,所以小农传统、保守且封闭。近代以来,歧视小农一度登峰造极,几乎所有负面价值都指向他们,这种偏见还曾反映到制度层面上——只要当农民,则意味着丧失了迁徙权、经商权等权利。在许多人看来,要解决农民问题,只有让农民这个职业消失。可问题是,这些认知是凭空架构,还是事实如此?其实,小农从来不保守、封闭,只是不同地区农业条件差异太大,坚守“地方知识”符合理性,他们愿意尝试与创新,只是他们的努力常常被忽视。在走向现代化之前,绝大多数社会都发生过农业革命,更多的粮食生产使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如果小农真的那么保守,现代化根本不会发生。维持小农生产需远离市场然而,小农生产有它天然的特点,即相对远离市场,因为在小农生产的价值中,许多无法用市场的方式显现出来。比如美丽的田园景色,也是小农的产品,可市场对此没有定价。再比如可循环的生产方式,小农在投入下一轮生产时,使用的是上一轮生产的副产品,这不仅涵养资源,且保证了农业持续发展,可市场却无法体现这些劳动的价值。农民可能去捡一天的牛粪,而不是用化肥,他们可能只穿自己纺织出来的衣服,而不是在衣柜中陈列几百件,这当然有价值,却也是市场所反对的。换言之,只有与市场不紧密结合,小农生产才能持续下去。小农遭遇市场与政策双重压力然而,整个现代化的过程,恰恰是一个把小农逼入市场的过程。在市场中,小农原本就处于极为不利的博弈地位,更麻烦的是,政府的那只看得见的手还常常参与其中,为了税收与稳定,政府通过限价等方式,迫使小农接受不平等的市场价格,并强制或引诱他们不脱离农业生产。而每笔来自政府的农业补贴,其实根本无法补足小农在市场上遭受的损失。尤为可怕的是,随着城市资金的介入,“食品帝国”出现了,它彻底将小农们套牢在被奴役、被伤害的地位上。食品帝国像人类史上一切帝国那样,拥有一套似乎合逻辑的话语体系,它力主农业集约化,认为这是稳定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价格、预防农业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食品帝国的话语体系与现代社会的精英话语高度统一,因此有很强的政策游说能力。食品帝国其实是添加剂帝国然而,食品帝国真的如此高效吗?事实上,今天市场上80%的农产品都是小农提供的,食品帝国是粗放农业,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绿色环保等方面看,均无法与精耕农业相提并论。虽然食品帝国不创造价值,但它善于将不同价值组合起来。农民买不起收割机,食品帝国可以直接赊销,年底用农产品归还,这些农产品由食品帝国负责到市场上销售,再变成钱交给农机制造商。乍一看,这个链条天衣无缝,可问题是,如果农民生产的产品不合要求,无法完成销售怎么办?农业受环境等因素影响甚大,西红柿与西红柿并不简单相等。于是,食品帝国选择了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添加剂。食品帝国喜欢销售制成品,因为这样一来,经过添加剂的掩盖,美国土豆与日本土豆完全一样,他们明知道,添加剂本身也许无害,但不同添加剂间很可能产生有害反应,但只要法律没有规范,他们就会钻空子。掠夺万物生命的食品帝国资本将农产品与它的生产地剥离开来,最大的受害者是小农。因为,这意味着不同地区的小农不得不相互竞争,美国农民要与劳动力成本低的哥斯达黎加农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此外,不同地区资源的价格不一样,为了拿到食品帝国的订单,撒哈拉沙漠的农民就只有把水价定得比巴西还低,结果自然是生态灾难。表面看,食品帝国生产了更多产品,但这种生产是掠夺式的,传统母牛可以产奶10-15年,而在现代农场,产奶量增加了一倍,可产奶期却只有3年。所有动植物为了高产,都不得不缩短生命,可劳动生产率反而下降了。在范德普勒格的统计中,几乎所有小农化地区的劳动生产率都远远高于食品帝国。但食品帝国可以上市,他们用圈来的钱维持低价,从而将小农一个个赶出土地,当资金链无法周转时,曾位列世界500强的帕玛拉特公然用还原奶来欺骗用户,却得到了政客们的默许。是谁纵容了食品帝国?事实证明,食品帝国既没有推进农业科技的进步,也没有保证食品安全,它们自己才是公众健康的最大威胁。食品帝国不过是把小农经济原本重视的价值,比如可持续生产、保护环境等予以剥夺,逼迫他们只关注产量,只要产量增加,则人与动植物的关系、劳动的骄傲感、收获的喜悦、重视质量等,统统被忽视。可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喜欢食品帝国呢?因为它有炫目的外表,有巧妙的解释方式,有对公众赤裸裸的欺骗与恐吓,更重要的是,农业集约化为权力提供了方便,彻底改变了过去“皇权不下县”的局面。在传统社会,权力攫取乡村利益是有条件的,只能与当地协商,无法涸泽而渔。而食品帝国却如抽水机一样,将地方利益集中起来,从而拥有了影响政治的力量。食品帝国不仅有钞票,还有选票,足以通吃一切。在水源缺乏地区,小农无可奈何,可食品帝国却能建起人工湖,几年后,地力衰退,食品帝国坦然去寻找一块新的“殖民地”,却留下一片永远的荒漠。令人警惕的“农业失活”小农曾是人类文明的田园牧歌,陶渊明高呼“田园将芜,胡不归”,华盛顿也认为农业是人类道德的养育所,在大地上劳作的人们天然懂得捍卫自由。然而,妖魔化小农改变了一切,错误的文化让每个人都成为加害者,我们已习惯于政策上的倾斜、文化上的歧视。对于城市化拥趸们来说,将小农逼进城市合乎经济理性,城市人年消费至少2-3万元,而小农还不足5千元,逼小农进城已成为争取政绩的直通车,其结果是,大量城市边缘出现了“农业失活”,大量土地放荒,小农不再耕作。其实,城市化真的代表现代化吗?美国城市化率不过82.3%,日本只有66.8%,而委内瑞拉高达95%(据2010年数据)。拉美国家城市化率普遍在90%上下,可人均GDP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粗放发展造成农业失活,农业失活又会引发城市动荡,但愿中国发展能远离“拉美化陷阱”的困扰。为什么我们无法回到农耕时代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欧洲出现了“再小农化”趋势,这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在本书中,范德普勒格最振聋发聩的发现就是:东方之所以没出现再小农化,因为那里小农与市场结合更紧密,这意味着,东方小农承担着更多的市场压力和剥削。不论东西方,都关注食品安全,都向往亲近自然,都想逃离城市压力,但现实是,我们很难成为小农,因为代价太高。批判全球化的书非常多,《新小农阶级》令人耳目一新之处在于它揭破了一个“现代谎言”。其实,每个歧视背后都有一片心灵的故乡,坚持多元思维,尊重不同选择,那么,有一天我们还能退回去。相反,奉绝对真理之名,坚信自己代表的就是光明未来,并以此为借口大砍大杀,否定一切,则一旦遭遇现实困境,必然走进迷茫、慌乱与盲动中,从而灾难连着灾难,永无终结之时。本书观点或可争议,但作者的思想方法,值得我们重视。
  •     注:本文所写的三点收获,内容都来自《新小农阶级》这本书,我只是做了简单的概述,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1 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大都被农业公司收买(通过奖学金,实习,科研经费,学术交流等各种形式)。结果是农学的学生老师不在为小农提供科研,农耕技术支持;反而异口同声的说,小农生产是一种落后的方式,小农思想落伍。这个世界怎么可能,就是一言堂呢?需要有人来为小农正名,需要有人来为小农发声。2 秘鲁的卡塔考斯社区例子小农合作组织与食品帝国的三十多年来的相处变迁。30多年前的食品帝国还能与小农社区共存,因为当时的食品帝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自动化程度差;食品帝国采收棉花需要大量的工人。而小农社区为这些工人提供粮食,蔬菜,以及各类服务;大家分工并行不悖。30多年后,新兴的食品帝国更加疯狂,控制水资源,结果让下游的卡塔考斯社区没水可用。因为动用机械智能化,减少劳动用工,老百姓就不得不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难民。卡塔考斯社区从此再无生气。这是两张图片食品帝国的霸道行径小农社区是多么的丰富多彩3 匠人精神我不知道作者了不了解日本,但是单看到三次对匠人精神的欣赏。我就觉得,优秀的文化总会有他们共通的地方。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从一个角度探讨了全球化时代小农的生存之道,给予了诸多的启发和思路,如何投入实践需要更具操作化的思考……ps.文中指出,目前意大利是唯一一个对真正的新鲜牛奶实行强有力法律保护的欧洲国家,难怪买不到意大利的牛奶。
  •     从本书来看再小农化确实是一种不错的趋势,但是还是会怀疑其在国内的可行性。
  •     找老叶讨要来的,这本书做了我之前未读到过的一件事:详析小农的行动逻辑。(小农:不要用工业资本的逻辑来看我)
  •     小农思想,小农阶级好像是国人跨不过去的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