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中华饮食文化与健康

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807396130
作者:崔公让
页数:36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冬季处于秋春之间,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第二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折回向北。中国习惯指立冬(11月7日或8日)到立春(2月3日、4日或5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三个月。从节气讲有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作冬季。冬季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选择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 “冬”本来意思是“终了”的“终”,其甲骨文“八”就像是一根绳子,两头都打了结,表示终结。冬季又是一年中最末一个季节,所以借用“冬”来表示“末了”之意,这时节人要早睡晚起,以便顺应大自然的冬“藏”之机。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冬季写下了许多诗词,如: 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西晋·张载《七哀诗二首》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唐·杜甫《遣兴五首》 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唐·僧贯休《塞下曲》 关河初落日,霜雪下穷冬。——唐·黄滔《送友人游边》 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唐·白居易《岁晚旅望》 下面将冬季如何运动健身、如何饮食、如何添减衣物、常见病的预防及冬季生活中的误区分别作以介绍。 冬季如何运动健身 一句话,冬季晨练宜迟不宜早。 其一,祖国医学认为,冬季主藏,运动要“必待日光”,“藏精气而不外泄”。虽然说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除了讲究方式和量,还要讲究时间,要因时而易。《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睡觉最好不要迟于晚上11点。11点是子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开始,此时阳气入于阴,为了阴阳相济,最好上床睡觉。冬季晨练宜迟不宜早,因为每天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上5点左右,而人体的阳气还未旺盛,抵抗力相对较弱,此时外出锻炼,易受风邪侵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根据《黄帝内经》的养生法则,冬天人体需要吸收阳光补充自己的阳气。在太阳出来之前运动会损伤阳气,容易伤风感冒,也易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一般太阳出来半个小时后,晨寒才开始缓解,这就是《黄帝内经》说“必待日光”的原因。 其二,运动出汗脱衣最容易感冒,运动过后人体的毛孔张得很大,寒气此时最容易趁机侵袭人体。冬天怕冷穿很多衣服,把自己捂出一身汗之后就把衣服脱掉,这样也很容易感冒。现代医学同样认为冬季过早晨练易感冒和患心脑血管疾病。 其三,过早晨练空气不好。因为植物只有在阳光的参与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阳光照射到之前,植物也是吸氧放碳,因此早上空气并不新鲜。冬季后半夜经常会出现近地面逆温层,使得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后最不易扩散。而当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地表温度升高后,近地层污染物才向高空扩散。 因此,冬天晨练最好等到早上9点以后再开始。运动之前最好喝150~200毫升水或牛奶,可以增加血容量,减少血液的黏稠度。最好不要空腹运动,因为睡了一个晚上,能量储备不足,尤其是老年人的肝糖原储备能力比较差,容易低血糖,在运动中出现头昏、乏力。老年人完全可以吃完早餐再运动,早餐不要吃得太饱,运动不要太剧烈。上班族七八点钟甚至更早就要出门,不可能等到很迟再运动,但运动开始之前最好先在室内活动活动,热热身,等有暖意时再外出运动。 冬季如何饮食 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祖国医学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冬季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 第一,应保证热能的供给。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人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对于老年人来说,脂肪摄入量不能过多,以免诱发其他疾病,但应摄人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量以占总热量的15%~17%为好,所供给的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 第二,补充维生素摄入。冬季又是蔬菜产出的淡季,蔬菜的数量既少,品种也较单调,尤其是在我国北方,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导致不少老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龈肿痛或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其防治方法,首先应扩大食物来源。冬天绿叶菜相对减少,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红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及维生素A,尤其是红心红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去瘟毒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普通蔬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只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还是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夭气还可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使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因素的影响,往往容易缺乏钾、钙、钠、铁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体尿量增多,使上述无机盐随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应及时予以补充。可多吃些含钙、铁、钠、钾等丰富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如有血中钠含量偏低者,做菜时使味道稍偏咸,即可补充。 狗肉和羊肉是冬季滋补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一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体质虚弱者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前言

打开人类历史的宝典,不难看出有一条贯穿人类历史的又粗又长的主线,即饮食。饮食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也谱写了人类灿烂的文化。    茹毛饮血的旧石器时代(距今250万年~1万年),人们不懂得用火烹制熟食,故不属饮食文化时代。大约在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懂得了用火,从此由茹毛饮血时代进入熟食、食烹时代。最初主要的烹调方法有:“炮”,即钻木取火,裹肉而燔之;“煲”,用泥将食物包裹后放火上烧熟;或用石臼盛水,放入食物,用烧红的石子浸入石臼内将食物烫熟;或将石片烧热,再把食物放在热石片上烧熟。随着农耕时代的逐渐发展,我国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进入伏羲氏时代。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在六七千年前我国进入炎黄时期。炎帝即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发明耒耜,教民稼穑,制陶土为坯,烧坯为陶,制成炊具或容器;尝百草,是开创中医的始祖。同时使人们懂得了食物发酵,发明了酒、醯、酪、醴等。黄帝教人作灶,始为灶神,使中华民族的饮食得以改善——“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首创了烹调方法;制甑,发明了蒸煮器具;黄帝臣子宿沙氏蒸卤水为盐,说明人们不仅懂得了烹和调,同时还注意到了健康问题。    周秦是我国饮食文化发展与成形的时期。此时人们主要的饮食来源于谷物与蔬菜。常食用的谷物有稷、粟、菽(豆)、稻、麦、麻、菰米等。    汉代是我国国力达到异常强盛的时代。由于国家统一疆域,扩展疆土,国力充盛,汉代与西方(西域)的交流也空前活跃: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石榴、葡萄、核桃、黄瓜、大蒜等一大批中原地区从未种植过的植物及种子。这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更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淮南王刘安在炼制长生不老药时用大豆制成了豆腐,这使豆类的营养得以更充分的吸收。在东汉之前,人们食用的油类是脂,即常温下呈固态的油。在脂中,带角的动物(如牛、羊)油叫脂,无角的动物(如猪)油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汉代发明了植物油,即常温下呈液态的油。当时的油如杏仁油、柰实油、麻油,由于稀少,价格昂贵。到南北朝以后,植物油品种逐渐增多,价格相对便宜,已进入普通百姓家。    唐宋时期,人们种植的植物种类进一步增加,油脂的炼制水平进一步提高,饮食也更加考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此时与饮食有关的诗词特别丰富。    明清时期,随着东西方饮食文化的频繁交流,一些大洋彼岸的食物也逐渐进入我国,如马铃薯、红薯、玉米等。有些食物由于产量低或者味道差,被逐渐淘汰,如菰米、麻子。    近现代以来,世界文化交流愈加频繁,通讯高度发达,交通更加便捷,各国饮食文化也进一步交融。也可以这样讲,中国传统饮食随着华人的足迹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世界各地美食佳肴也进入我们普通家庭中。    饮食赋予了人类健康和活力,但不同的饮食习惯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如现在所讲的文明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及肿瘤的形成无不与饮食有关。世界卫生组织(WHO)1992年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膳食被列为首位。    本书列举百余种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常食用的食物,每种食物包含了饮食文化、中医认识、单方验方、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养生美食、食用宜忌等内容,希望大家通过本书进一步了解中华饮食文化与健康知识,弘扬健康饮食文化。    崔公让    2012年1月31日

内容概要

崔公让(1938—):男,河南省漯河市郾城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二批及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学会理事、河南省文史馆馆员等。从事周围血管疾病临床与科学研究工作50余年,遵循以东方文化为轴线、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中医宏观与西医微观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诊疗原则。严格遵照“病在脉者调之血”、“病在血者调之络”的总则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推进中医药防治周围血管疾病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的学术思想处处体现法于自然、和于术数的宗旨。

书籍目录

四季养生箴言
春季养生——乍寒乍暖春季天 养阳护肝防外感
夏季养生——烈日炎炎似火烧 防晒防暑最重要
秋季养生——秋季天干气候燥 多吃鲜梨藕和枣
冬季养生——冬时三月天气冷 防御寒邪与贼风
节日饮食箴言
正月十五吃元宵——东风怒放花千树 龙灯雕车塞满路
五月端午吃粽子——龙舟竞渡汨罗川 菖蒲苦艾杏满园
八月十五吃月饼——中秋月明家团圆 五谷丰登瓜果甜
大年三十吃饺子——寒冬腊月漫天雪 酸辣水饺防冻裂
稻谷类
中华文化与五谷
稻——稻本出中华 世界贡献大
麦——麦禀四时气 补虚强气力
粟——黍粟种植最古老 半坡先民早知晓

作者简介

《不可不知的中华饮食文化与健康》列举百余种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常食用的食物,每种食物包含了饮食文化、中医认识、单方验方、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养生美食、食用宜忌等内容,希望大家通过《不可不知的中华饮食文化与健康》进一步了解中华饮食文化与健康知识,弘扬健康饮食文化。本书由崔公让主编。


 不可不知的中华饮食文化与健康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