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得好優雅》书评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9862165140
作者:Chittister, Joan
页数:252页

年华的礼物

大半年前我买到了一本《老得好优雅》,英文名是Gift Of Years,我把它翻成《年华的礼物》。一直想分享,却一直没看完。深刻的书不容易看。看完了再来补一次文字。我看过上百本关于儿童养育和教育的书,但关于老的书和纪录片则非常少。老不是一个容易谈及和谈透的话题,而这本书写的很真实。65岁以上被视为老年,这个时代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老的阶段更长、更健康。占生命也许1/3的漫长的老年要如何自处,是一个困难的命题。在中青年保持斗志和热情不难,在身体衰退的阶段还保持热情、好奇、平和则非常非常不容易。老年时心智成熟、豁达,甚至成为年轻人的示范就更难了。这本书一共有四十二篇短文,除了〈卷首语:生命的目的〉及〈卷尾语:薄暮时分〉之外,包含了以下主题:遗憾、权威、调适、放下、时间、独处、即刻、伸出援手、意义、质变、圆满、学习、智慧、生产力、怀旧、当下、恐惧、新、神秘、宗教、悲伤、记忆、灵性、体悟、年龄歧视、成就、关系、自由、梦、未来、寂寞、信念、喜悦、可能性、讲故事、成功、限制、不老、原谅、遗赠。这些文字和感触都与时代紧密相连,写于2010年左右。-----------------------------------------------------以下是这本书的前言:前言  自序  生命的目的  七十岁的琼.齐谛斯特  凯瑞郡(County Kerry)的一月早晨。我的下方,岛岸巉崖外的大西洋,白色的浪头和汹涌的排涛冲击岩岸的细碎石屿,水沫掀腾。前两个晚上的暴风雨淋透了这座爱尔兰石头小屋紧依的丘陵,几个小时后,秃枝上水珠仍然不断滑落,使窗外的小溪狂野地流下山坡,冲进下方的山谷。这是凯瑞郡一个平常的冬日。  虽然,对某些人来说并不平常。两天来咆哮撼地的狂风中,一艘拖网渔船和五个爱尔兰渔夫据报在海上失踪。今天早上,渔夫正式宣告死亡,风浪还太大,无法搜寻尸体。  那些人是谁,年纪多大,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一件事:生命跟时间都是幽灵。它们属於我们,同时又不属於我们。有人像遭逢当季暴风雨的渔夫一样,意外地离开了。绝大多数人,如你如我,却一步一步地走过生命,一方面很肯定,自己永远不会停步,另一方面又很明白,要不了多久一切都会结束。  在这样的时刻,安静而心头雪亮,我们有必要自问:老化、变老、老了、成为社会尊重的长者,究竟是什麼意思。我们紧抓著生命不放,并不因为上年纪而松手,这点很重要。可是,生命不只是呼吸。生命是变得比自己更大,成为自己能成为的一切。不管做什麼,不管年龄多高,不管社经地位落在哪个层级。  这本书是写给濒临「老年」的人,刚收到退休人协会寄来的第一封邮件的那些人,他们明知自己年轻而健康,十分讶异怎麼会收到那封邮件。  不过,这本书同样是写给那些关心父母的人,他们关心父母可能会碰到的上年纪的问题。也是写给那些想要反思老化历程在自己身上逐渐显露的人。  最后,这本书是写给不「觉得」自己老的人,不论实际年龄是多少,有一天他们呆住了,发现自己究竟没能逃脱老。这些人已经老得超过了自己想像中可能会活到的年纪。如今四周的小毛头称他们为「资深者」或「前辈」或「上一辈的」,甚至「老人」,尽管在同辈之间,他们不觉得自己跟一年前有丝毫不同。当然,除了年纪的明显迹象不算之外。而到头来,后者决定了一切。  没有错,他们老了,而且一天天变得更老。至少在日历上看来如此。不过他们心里明白,自己正从生命的一点走向另一点,就算紧紧抓著这一端不肯松手,也没法阻挡自己滑向另一端。而他们不晓得这件事该怎麼看。这辈子所知道的一切好事、一切成就,就此告终吗?该向大限低头,接受老来的疲惫困顿吗?或者,这不过是开始全新的生命的一个起点?自己只是暂时迷失了目的?还是,生命的目的要到现在才浮现?既然我们当中不少人走下工作岗位后的岁月,很可能不会少於坚守岗位的时光,那麼当然该想想这些岁月包含著什麼,要求什麼,会提供什麼。不过,关键是到时候我们知不知道要去找的是什麼。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搞不好是由我来写还太年轻。毕竟,我只有七十岁。为了取信於大家,我在此申明,我要保留九十岁时的修订权。  然而此刻我要写的是,面对没有未来事业蓝图的人生,是什麼感觉。  我要写的是,这辈子一直跟我一起生活的长辈给我的观察,他们晚年的岁月充满生命力,尽管年龄早就超过多数人认为「有生产力」的阶段。  我要写的是,人类在最后一个成长阶段如何转型、怎麼活出生命的巅峰。  老年学家说,我们的社会有三个「老年」阶段。老青年期,从六十五到七十四岁;老壮年期,七十五到八十四岁;以及老老年期,八十五岁以上。三个阶段具有若干共同点,而每一阶段又各有特殊议题。  高龄期跟人生初期(出生到二十一岁)不同,向来没什麼人著墨。事实上,老年学做为一门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层面来研究老化的科学,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展开。在那以前,任何关於年纪的研究都集中在延长青春或逆转老化的效应。然而,老年学至今仍然缺少精神层面的体察,而老年期却是人生中有足够资源对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予以长期评估的唯一阶段。  我要写的生命,超乎生理的层面,向心灵的成长延伸。其实,随著生命的生理层面削弱,通常心灵层面会增进。但是,我不会写随年纪而出现的生理变化,尽管后者并非小事,冲击也大。我要写的是,应付这些挑战的心理和精神姿态,才能真正决定我们从前一个阶段成长到下一个阶段会变成什麼样的人。  我不会写死亡本身。死亡和年纪不是同义词。死亡能随时降临。年纪则只有真正有福的人能有。我要写的当然还包括,怎麼样才可以称为自觉地、清晰地认识我们正在向大限逼近。  我要写你,写我,写这段时光对我们的过往岁月与将来时光有什麼意义。未来的日子长得很。  唯有了解岁月是礼物而非负担的人,才能得到这份礼物。身处晚年的人,并非人人了解或欢迎这份礼物。这本书写的是,拥抱这段幸运辰光并克服其沈重负担的大业。这正是晚年的心灵任务。  这段生命很特殊--可能是生命中最特殊的一段。不过,伴随而来的是整个一辈子的恐惧和希望。想好好过这段岁月,需要抬头挺胸、生气勃勃地正视每一个恐惧和希望。生命不在年纪,不在我们能巴结上多少年的寿命。生命在於年纪增长,在於活出每一段人生阶段所特有的价值。像佛斯特(E. M. Forster)写的:「我们必须愿意松手放开我们的计画人生,才能进入正等著欢迎我们的人生。」  是时候了,我们应该放下青春永驻之梦,放下对於变老的恐惧,去发现好好地老下去所蕴涵的美。我们应该了解生命的最后阶段并不是「非生命」;而是生命的「新」阶段。上了年纪的岁月,本当是很好的岁月:活动力不低,头脑灵光,经验丰富,充满好奇,对社会有意义,精神上有价值。  可是,老得好这件事最重要的一环,或许在於体察到老是有目的的。不管生命状态的优劣、社会资源的多寡,年老有它的道理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自有用意,用意有不同而无高低。法国道德家朱贝尔(Joubert)说:「一个有用的生命进入黄昏期,会自备灯火。」老年照亮的,不只是我们自己(尽管这点可能十分重要),也包括周围的人。我们的任务是实现它。其实,这个末尾阶段是生命中最好、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怎麼说呢?  我们当中有谁不曾听过这句话,一遍又一遍被重复:「人只有一条命。」这话意味著,生命是一条不中断、不出错的直线;昨日所为、今日所做,都不能重来。一辈子抱著这种想法,有致命的危险。未来被塑进水泥,成功与失败冻成了永恒,明日有如遭到电线短路,永远无法修复。假使每一步都决定了下一步,那麼永远没有新鲜事,没有改变。有的只是生物时间--命中注定、无从挣脱、永无终结的日复一日。现在决定了未来。  但是,我的经验并不是这样子的。刚好相反,我的生命完全是一连串新的开始。  现在我年过七十,我明白了自己为什麼对於「生命是昨日的延续」这个观念,从不怎麼在意。事实上,这个想法使我非常不舒服。感觉上是大人一边责备小孩一边坚持自己并不是在骂人--孩子马上觉察挨骂了,一如猎犬闻到鸟踪。「生命是昨日的延续」的意思是,一个人不管在哪个特定情况下做了什麼选择,结果若非从此得救,就是万劫不复。彷佛「生命」是个不能分割的单调乏味的时间点,每一个现有的段落已经预定了未来的段落。  我现在认为,人只有一条命的说法不能成立。事情的真相是:一条命只是串起来的许多段生命,每段生命各有自己的任务、自己的风格、自己的错误、自己的罪过、自己的荣耀、自己那种深沈阴湿的绝望、自己的种种机遇,这一切都是为了引导我们走向同一个目的--幸福与自我完成。  生命是许多小碎片镶嵌起来的图案,每一片都是自足的存在,每一片都是跃向其他部分的垫脚石。  此刻,对我而言最明显的是,不论这些单独的生命是怎麼构成一个连续整体的,它们都是分离的单元。它们每一段都分别存在,都独一无二,都以自己那部分组合起生命的全部。每一段都在更新我们。每一段都有目的。  最初,你掌握到「活著」的基本内容。学会走路、讲话、喝东西不洒出来、不尖叫、不跺脚说「不要」--尽管你心里想做想得要命。  然后在下一阶段,你学会上学、交朋友。或者,你学到了自己不会交朋友、自己有个什麼地方是别人不喜欢的。因此,到头来你可能进不了那个核心分子的交游圈。好在,你利用自己内在某种不朽的实心材料,塑造了一个更稳固的自尊,下定决心不管人家怎麼说,你都是好的。你开始发现自己里面的那个「你」。  终於,你长大了。他们宣布你是成人。而且有意思得很,你真的觉得自己成人了。  所以,你在某方面有了点能力,或许是得到哪家机构的认证,或许是生活中自学有成。你当了推销员或经理、小饭馆的大厨或皮肤科的医师、救火员或老师、牙医助理或焊工。你有了工作、专业、技术,能靠它立足世界的一个角落,刻下自己存在的记号。你碰上一个生活价值观跟你相配的人,找到了能一起打拚实现生活理想的夥伴,成了家安定下来,两人共同为将来的长远日子打算。或者,你选择独身,到处移居,探访世界,全心投入工作,或从事神职。不论你是哪一种情况,假如幸运的话,你有个目标。  可是,这个阶段学到的人生道理,往往遗落在追求目标的忙乱之中。你为了觅职,为了保住职位而奔忙。你找到工作,辞掉工作,失去工作。你为了买房子,为了拿学位,为了建立这个社会认为的一辈子的生活保障而累得半死。  直到有天出乎意料地,时间开始不留情地现身。现在离付清房屋贷款只剩几年。现在离做好退休计画只剩几年。你碰上一连串的企业瘦身、公司关门,或者对某些人而言,则是越过一连串的晋升、红利和专业成就的里程碑。  然后,跟一开始一样简单,一切都结束了。有了第一张年金支票,或公车老人票。有了退休--退休的解脱感,对不少人来说,很可能迅速转变为强制的无用感。  有那麼一堵灰溜溜的高墙,叫做「晚年」。  学术界人士会写文章,探讨晚年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变化。可是,我们从一个人生阶段成长到另一个阶段时,我们只知道,变老就是变老。  这一切的意义是什麼?「当我们变老,我们既变得更蠢,也变得更有智慧。」法国作家拉侯希夫寇(La Rochefoucauld)说。  那到底是哪一种?这些多出来的岁月,不属於组织,也脱离了企业机构,到底目的是什麼?是渐渐死亡吗?难道就是在等死吗?假使如此,那麼面对晚年,我们怎麼可能有任何喜悦、尊严可言?  我只能说我相信自己身边所见的人和事。九十七岁的玛格丽特,从前是裁缝高手,现在还在找事情做。她说,「我还在做生意。」她一直到处找机会替朋友新买的长裤收边,或是缝新窗帘。她跟身旁所有的人都说话,有时候有些人不再上门,她会去找他们。她阅读、听音乐。她跟老学生保持联络。她听雷射唱碟录音演讲。她活著。她焕发出某种东西,能使时间变得神圣,变得有创造力,而非死水一滩。她让我看见了我还看不到的自己生命的那个部分。她告诉了我,生命不是用年龄来测量的。  生命的每一个时期都有目的。生命的晚期给了我时间去同化其他时期。玛格丽特的榜样告诉我,这个时期的任务不光是坚忍地坐以待毙。而是在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面向去活出人生。  ◎  这本书探讨老化过程的很多层面,老化的目的和挑战、困难和惊喜、问题和潜力、痛苦和喜悦。这本书探讨被拒绝的感受,后者来自於觉得跟其他生命失去了联系。书中检视行动与存在的区别,主张两者都是生命的重要层面,两者在生命的质地中都不可或缺,本来都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重要性不分轩轾。书中探讨自外於周围变化的孤立倾向。这本书还观察,当原有的人际关系结束、流动、转化、消失,或出现新人、新挑战时,会发生什麼事情。书中谈到明日的可畏,永恒的神秘。也谈到怎麼面对那一切。随著年纪而来的生命议题包罗万象,引导我们通往生命淋漓尽致的发挥,全面地更新我们。  这本书不是让人一口气读完的,甚至不用按前后顺序来读。就像老年岁月,它要人读得慢一点,自省地读,更认真地读。一次读一个题目。要反反覆覆地读,就算不为别的好了,只为了听听生命的脉动,如何从前一个议题、前一个十年,走向下一个议题、下一个十年。  这个阶段是集大成的巅峰岁月,重新创造生命的岁月。不过,这段岁月给我们的礼物,不仅仅是活著的一口气,而是活得比人生任何阶段都更蓬勃的生气。

老的好优雅,活得好优雅

从博客思听中听到了这本书,优雅的生活态度每个人都梦寐以求。我相信老人们之所以能更优雅更从容,因为他们失去的太多也获得的太多,在历经诸如此类般的过往后,老人们更能手握岁月的记忆,优雅从容的看着年轻的人们在做着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前两天因工作机缘遇见了两位瑞士老者,极为绅士和优雅,举手投足谈吐说辞,令我惊为天人。我承认在自己所经历的短短二十载中,所汲取和学习的那些资历及养分,在我所遇见的长辈面前荡然无存,只有面向优雅的顶礼膜拜。我坚信,优雅是和成熟相挂钩的,人愈发的成熟,就能愈发的显现出生命存在的韵味。当然我也有自己的见解,我相信成熟不一定和年龄相互照应,成熟不是一位老人,有些人一辈子也活不明白。成熟却是一位内心强大的人,懂得如何调试自己。由此发散,人不一定非要老去之后才能体会优雅的意境,我猜测,在能够遇见优雅的那个转角前,还要走一段很长的路,一条由年少无知走向成熟的路。


 老得好優雅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