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重生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40473592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人,20 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被誉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他的六十多部著作都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结集而成,目前已经被译成四十七种语言出版。
译者:阮雪茜,克里希那穆提冥思坊翻译小组成员,克氏书籍和视频字幕译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可以毫不费力地活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上吗?
当一个人环游世界,他会发现所有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必须发生一场巨大的革命。这里说的不是外在世界的革命——不是投掷炸弹,不是浴血奋战,也不是谋反叛乱,而是我们必须一起来探讨的内在的革命。
第二章
思想能找到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吗?
当你完全看到某件事情的真相时,你就会有完整的行动。
第三章
是什么阻碍心灵拥有广阔的空间?
在进入这个相当复杂的主题之前,我们应该考虑一下什么是时间。
第四章
真理是固定不变的还是鲜活变动的?
真正想要弄清楚真相的人,必须完全抛弃人类为了逃避日常现实,用智力和情感拼凑起来的所有东西。
第五章
处于冥想状态的心灵的品质是什么?
要想发现什么是真理,要想偶遇它,心灵必须彻底摆脱一切模仿和顺从,心灵必须完全摆脱一切恐惧。
第六章
我们有可能伴着爱、美和真理活在这个奇妙的世界上吗?
当一个人理性地、毫无偏见地观察这一切而没有得出任何结论,他会非常清楚地看到,是人类制造了这个畸形、颓废和腐败的社会。
第七章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
在了解日常生活方面,我们不需要任何上师、权威、书本或者老师。我们要做的是观察——去觉察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正在想什么,我们的动机是什么,以及究竟是否有可能完全改变我们人类的行为方式、信仰和绝望。
第八章
能够发生一场内在的、因而也是外在的革命吗?
你可以相当容易地观察一棵树而没有意象、没有言语、没有思想。当你观察那棵树而整个思想机制都没有发生运作时,你和这树之间的空间——即时间——就消失了。这并不意味着你变成了树或者你把自己和树等同起来。
第九章
什么是爱?什么是死亡?
请只是聆听,不要同意或者不同意。
第十章
心灵怎样才能安静?
了解你自己——而不是别人对你的看法——很重要。
第十一章
你如何看待你自己及这个世界?
要没有任何扭曲地清晰地看,必须存在一种觉察的品质,一种心灵的品质——看而没有抵制,没有偏见,也没有受困于任何特定的准则,只是在观察。
第十二章
心灵能够从根本上获得自由吗?
时间是过去,时间是思想,时间是悲伤;所以,除非我们真的看到其中的真相,否则我们总是会生活在冲突、悲伤和思想的牢狱之中。
第十三章
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心理本质吗?
如果我们能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其中真正有着大量的爱、智慧和美,那么,我们也许就能亲自——不是通过某个其他人——发现,是否存在某种超越时间的东西,某种不在日常冲突范围之内的东西。
第十四章
你能将地球拿在手中、将海洋握在拳中吗?
我们是银行账户;我们是羡慕;我们是野心勃勃和腐败;我们是含糊其辞的人,说一套做一套;我们是戴着面具、装模作样的虚伪之人。而透过这一切,存在的是悲伤、痛苦和焦虑的感觉,眼泪,以及孤独的痛苦。那就是我们实际的样子。

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空性流露代表作首次中文出版,直接解答心灵安静、获得自由的方法。
首次翻译出版:克里希那穆提在国内出版的作品很多,并都是一版再版。本书是首次在大陆翻译、整理、出版。
一颗完全安静的心是非常简单的,真的很简单。
只有在那种安静的状态中你才能觉察到地球的美,一棵树的美,一只鸟或一张脸的美。倘若没有美,你永远都不会发现什么是真理,你永远都不会看到什么是真理。
——克里希那穆提


 内在的重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你穿起了整齐的套装,衣服上一尘不染。你和同事密切工作,休息之余也会谈笑风生。你在钢筋水泥的建筑里昂首阔步。虽然有时你觉得工作并不是那么顺利,你也觉得同事也有各种怪癖,你还讨厌每周都要洗一堆的衣服。那个小时候好动的你,看见小动物就咿咿呀呀快乐不已的你。那个心无尘埃,眼里满含万千美丽世界的你。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没了踪影。你有时觉得这世界如此璀璨,可是独自一人时却觉得莫名的感伤和恐惧。可这都是为什么呢?你把这些都归咎于时间的流逝和时间的无情。你说人注定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生存的,你只能细微的去一点点适应,抛开各种不适感。麻痹自己说,每个人都一样。可是我想这样的人生不一定真的就是你想要的。如果生下来就是适应和接受各种厌弃的事情,那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人又会陷入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的无解问题中。书中提到为什么人要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这个社会有这么多的不公和腐败,为什么人还是要在这里生存,为什么人会无能为力。因为这个社会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塑造的,现代的人古代的人甚至是最原始的那批人。包括正在想这个问题的你,因为你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缔造者。为什么包括你,你说你生活在世界上什么都没有做,贪污的不是你,制造不公的不是你。你从不乱扔垃圾,你尊老爱幼。你没对这个让人不解的社会提供任何负能量,那为什么也包括你呢。因为你自身包含恐惧,这恐惧也是一个这个社会的缔造者。你说你不恐惧,你从不向恶势力屈服。你反驳着。而你所恐惧的,是能否脱离这个让你觉得很累的社会。你能否脱离掉你所依附的原则,你能否脱离掉你所拥有的工作,你能否脱离掉你所依附的权威、老师、书本。也许你说,我为什么要脱离呢。大家都是这样生活的。看。这样你就把自己套了进去。你一方面想要脱离掉这个需要适应的社会,你厌倦它,一方面又说,这是所有人类生活的方式,你不必要去无端脱离。这就是你的依附。你害怕脱离掉你的依附,所以你才会困惑。哪怕是你信任的上师,你依仗的权威。都不过只是给予你短暂的心理平和而已。你需要做的是把你的内在提炼出来。这个你原本就拥有的东西。这个被外界腐蚀的几乎不见的东西,这才是你的内在。你所认识的你只是外界给你打的那个标签而已。
  •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个偏见,似乎只有心理疾病患者才有必要关注内心,接受治疗和调整。但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足够警觉那么就会发现,只要是需要内心成长的人,就都可以关注自己的内在。人,没有绝对的常态与病态,因为心灵的成长是一个伴随生命始终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这时候,就需要名师的指点。比如读一本对心灵建设有帮助的书。这是最为简捷却需要长期坚持的方法。而克里希那穆提的书便是此类书籍中的典范。首先,克氏的书虽然多为心灵建设、宗教哲学这种类型,可读起来其实并不费劲。《内在的重生》便是如此。克氏在书中举出的例子以及他自己的思想,无非都是在说明一个问题:当我们把目光从外部转回到内在,开始思考如何转变内在,那么我们的外部生活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而且,克氏反对盲目地迷信权威,他的作品虽然话题严肃,却并不会给人一种板起面孔教育人的感觉。因为他本身也是一个修行者,他有着一颗慈悲心,愿意作为长辈把自己的生命修行心得传授给读者。这种分享,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他从来就没有说过自己是权威,人们应当听从他的指导。但在读了克氏的书后,却感觉他对生命成长的理论确实让自己收益。他说:“一颗完全安静的心是非常简单的,真的很简单。”想想我们自己。在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把人生看得太复杂了。所以,越是保持着内心的简单纯净,便越是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假如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算计、用来攀比和仇恨,那么生命中即便呈现出再多的美感,我们也一样会觉得生命是晦暗的、难过的。读着《内在的重生》,实则是踏上了重新构建内心的道路。因为书中的主要观点似乎是老生常谈(比如,内在世界决定外在世界),但这本书却非常具体的剖析了人的内心世界,并且分享静心的经验以及内心成长的途径。这本书,尤其适合心情不好、遭遇坎坷时读。这里面没有励志段子,却包含着修行的智慧。克氏告诉我们,修行并不是要去深山老林,他说,“只有完全独立的心,才永远都不会受到伤害”。不要想着去依赖安静的外部环境才使内心安宁,而是要时刻记得,学会冥想,并且和自己对话,看清每一个念头以及爱、怨恨、不满等等情绪,然后,安心地去接受内在的改变,静享内心的喜悦,同时也留意观待外在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吧。
  •     我们看到世界上的光怪陆离并为之喜怒哀乐,思绪每天都在嗡嗡作响。你是否与我一样,内心充满悲伤,寻求宁静而不可得?但是,你的想法、你的思考方式是否源于别人植入于你内心的想法,在你迫不及待地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诲之余,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经验可能是错误的的?你亲自检验过的、毫无偏见的自身思想又始于何处?这便是《内在的重生》讨论的主题:我们的心灵如何才能拥有自我,用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宁静。作者模拟出与读者"分享"观点的情景来与我们讨论。我们已经习惯了被动地接受别人的经验,然而"分享"并不只是一方教授一方倾听,而是双方都要思考。说句实话,习惯了听取别人的解释和阐述,要自己去想作者说的"不要把自己的想法以片面的文字表达出来、不要下结论"、"思想依附与时间而存在,当你认真思考时,不会有愤怒、恐惧以及喜悦"等等想法时,真是有些吃力。但是当你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一切,了解到我们本身需要自己去思考自己本身,了解到关于地域、宗教地分裂人类种族没有什么意义、了解到我们在完全了解到自己人性中的怯懦后就能够改变自己时,心里真的能够安静下来,用最开放的心灵发现自己的内心能量。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父母感情不和,我特别抗拒和异性相处,甚至连说话都不愿意;这一切在现在看来如此荒谬。一切过去的事情再次发生时,结果并不一定会重复。所以,不要让过去束缚心灵,对于过去不幸的恐惧、对于过去侥幸的喜悦,甚至过去本身,都可以放下,清空了思想,我们才可以认真地观察,才可以最为客观地发现生活的本质。当我们不再受到过去的束缚时,我们就可以不带偏见地观察自己的想法,有多少是出自于嫉妒、虚荣、暴力……了解自己的负面,不要逃避,我们便可以从这些负面中找到自己应当的行为,发现美与真理。当我们终止对自己的观察时,当我们迫不及待地下结论时,我们内心实际上选择了对问题的逃避。所以,不要着急,观察自己的内心,直到它把一切乱糟糟的噪音都关掉,直到它真的宁静下来,能够感到切实的安适。我读过几本不刻意讲解心理学,却又对内心的追求做出注解的书。忍不住想要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中国的书讲述的多是与天人合一或是家国道义相关,充满了道法自然的超脱与匹夫有责的悲壮;基督教国家的书则是讲述人是上帝的中心,只要诚心祷告,相信上帝,所求的美好一定能够回报于自身。而这本《内在的重生》类似的印度书籍与此相比,对人的灵魂本质倾注了细腻浓厚的关怀。虽然成文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现在与过去的社会,内心灵魂的问题非常类似:社会从宏观到最为微观的行业局势纷繁复杂、宗教信仰相互冲突矛盾,你必须要对你自身的内心安宁负全部的责任。所以,关怀自己的内心,清空自己思想的噪音,好好观察自己——不妨像克里希那穆提说的一样,试试看。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很棒,正在读
  •     年少时总是追逐外在的东西,各种寻求的方式和心动都是这个世界外界的产物,或者说他人的给予的产物,比如夸奖,比如成绩,比如一个美好未来的目标。内在的那个自己根本不存在,或者说从来没有注意到它,它像一只温柔的小精灵,只在你走不出黑夜森林时才会现身的萤火虫,陪着你照亮你,并给予帮助。然后你发现了它,从此不再只赢求外面的光怪陆离,而是更想读懂这个与你共存的“自己”……
  •     冥想,高我,灵魂和肉体,思想就是时间,去学习自己,了解自己,这一点很重要
  •     引用封底 "一颗完全安静的心 是非常简单的, 真的很简单。 只有在那种安静的状态中 你才能觉察到地球的美, 一棵树的美, 一只鸟或一张脸的美。 倘若没有美, 你永远都不会发现 什么是真理, 你永远都不会看到 什么是真理。"
  •     这版感觉读起来怪怪的,拼凑的痕迹,不会推荐
  •     克氏的书在很早有所触及,以为自己不太耐心所以总是读到中途而放弃。在多年的成长之后,再次读起克氏依旧觉得只是将正确的思想进行着看似深入的解读,语言之中透露着看似的曲高和寡。而真正的思想出处,远远不如已开悟大师的独见。
  •     我只读了前两章。第一次感觉读起来不太顺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