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丛谈(修订版)》书评

出版日期:2015-10-1
ISBN:9787547415040
作者:郭平
页数:341页

摘抄一些作者对我有启发的话。

学琴一月有余,关于琴的认识和技艺都很浅薄,在书店买到此书,读来觉得受益匪浅,于是摘抄一些,与各位琴友分享:1、我相信,很多乐器的发明之初,人们只是很自然地接受它们的动听,未必很执著地追求它们可以传达出多么深刻的涵义,这里面有许多先人为主甚至命定的味道。人们只是在发明了这些乐器之后,不断地在其基本风格基础上加以完善,使其造型更合理、更美观,使其声音更细致更微妙。2、琴有四美,一 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四美既备,则为天下之善琴,而可以感格幽冥,充被万物。3、漫长的时光岁月,会在一个事物身上发生无数或剧烈或微细的事情,这不是可以浓缩的。4、明代著名文人张岱擅琴,在他的《琅嬛文集》中,他为自己收藏的古断纹琴铭曰:“吾与尔言,尔亦予诺。”表达的是人、琴相得相知的感受。5、但话又得说回来,弹琴之事,关键还在于人,在于琴人的内心体验到的究竟是什么。6、我自觉不可能做到“无弦”的境界,但我相信许多爱琴的人对于能否弹到名琴,其实都并不执着。我喜欢这样的琴家:琴弹得已经极好了,却并不挑琴、非好琴不弹,而是只要把手放在琴上,哪怕是很一般的琴,也像弹雷琴一样,认真地把曲子弹完,而且,脸上神情,一定是欢喜的。7、琴在走向高迈走向超越的同时,也走向了一条狭窄孤寂的道路,而对知音的追求以及知音之思的懈怠,也正是琴文化走进窄路的一个原因。一种理念,成就了一门艺术、创造了一种境界,却又同时阻碍了艺术的发展,这是中国艺术境界、艺术思维的二律悖反。8、当古人叹息古韵不在时,其实并不只是简单地对古琴音乐少有人弹少有人听的音乐趣味变化的遗憾,而是对琴道不存的悲叹,是对社会道德、人格操守改变的不满,是对具有超越的精神品格的音乐、趣味被功利、浮薄之心取代的感伤。9、作为一种娱乐,每一件乐器都是时代风习的产物,是一个时代最普遍情趣的传达物。听得人多、喜欢的人多,它就有存在、热闹的基础。人们忙忙碌碌、熙来攘往,无非要顺应潮流、与众共醉、与世浮沉,大家都明白,这就是命,要顺命,否则便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能在生活的边上两手空空、满心褴褛地发呆,别人见了,以为你莫非有病。10、对于物质生活条件相对比较简单的古人来说,他们遇到的诱惑要比“今人”少得多,无聊情绪的消耗要少得多。春天到了,就扶犁耕种;麦子熟了,就挥镰收取;大敌当前,便告别妻子,挺戈出征。一切做为都那么自然,欢喜便欢喜,痛苦便痛苦,直接而纯粹,较少分裂。他们盼望的是未来,却又索取有限。11、“古”的这种简单,越到后来改变得越多,成了复杂的纠缠。诱惑人们的东西越来越多,在物质和精神的积累面前,人们对世界和自己都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和控制力。满眼五彩的事物,满耳纷乱的声音,使得人们眼花缭乱,心绪如麻。 12、可见,仅是内心有清奇高古的境界却手法拙劣,是不可能把琴弹好的。要把一种精神变成有声之乐,需要坚实的技巧功夫。用得得当、内在,技巧是艺术强大的支持;反之,技巧则会变成艺术品上的肿瘤。13、音乐毕竟是艺术而不是抽象的哲学,即便是超蹈玄远的境界,也需要通过美来实现。一味地追求虚淡,则反而会丧失艺术创造所必须的激情。中国古代艺术追求平淡,其实是需要更深在、纯洁的激情的,如果把平淡推向了极端,则艺术也会失去动力,成为枯槁之物。14、风格的形成是好事,但对风格的偏狭理解和追求却往往又是坏事,弄得不好,风格形成之日便是艺术死亡之时。因为当一个艺术家皓首穷年地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面目以后,就容易将艺术格式化,此后的“创作”无非对自己的复制。因此,艺术的原则既在于根基正、含蕴深,更在于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15、独立的人格,对传统的极端敬重,丰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左手吟猱绰注,右手轻重疾徐。更有一般难说,其人须是读书。”16、从技艺角度来分析,左手吟猱的过分讲究,容易导致情绪的纷乱和艺境的琐碎,或过于满腻,或过于疏淡,有伤简朴和节制。而声音的轻重、虚实、手法滋味与右手关系密切,且右手的丰富变化不容易导致韵味的甜腻柔媚等弊端。17、艺术的高雅、精神的高拔,并不意味着它们高不可攀,需要由俗进入;对于尚未进入高雅艺术领域的人们来说,也不意味着需要艺术家们降格以引导之。从一开始起,就应该将最好的艺术呈现给爱好者、学习者,这是对艺术的尊重,也是对学习者爱好者的尊重。18、我认为,古琴的传统意味淡化更深刻的原因是社会的变化,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是人心不古道德缺失的变化,是文化熏染、文化注意力的变化,而不仅仅是学院派教学体系的作用。处于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中,即便音乐学院的教师依旧延用传统的古琴教学方式,传统古琴的韵味、格调是否能保持,显然也是令人怀疑的。我们处于今天,处于现在,没有可能让教琴、学琴的人回到古代或遗世独立。19、古人讲琴,除了技法,还都爱高屋建瓴地说一番大道理,把琴的意义说得很严重,立志不高远的人,看到这样的大道理,可能一下子就对琴敬而远之了。孔子和琴,本来都是极有趣极鲜活的,后来莫名其妙的被抽筋剥皮、敲骨吸髓成了没有生命的偶像。


 古琴丛谈(修订版)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