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

出版社:刘川生、宋贵伦、许嘉璐、 陈文博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8-06出版)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503935824
页数:52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一种伟大动力,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文精神在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印记。在西方,人文精神是在14世纪末叶反抗神权至上的封建专制统治、打破神权统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所表述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彻底革新了人类的历史。近代以来,人文革命和科技革命一跃成为两种最重要的观念:人文观念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科学观念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两种观念的互相融合,引发了运用客观规律来改善人类生活的一系列技术革新,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东方的中国,儒家和道家的崇尚和谐的思想也都体现出了深厚的人文精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和推崇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受惠于这两股东西方人文精神的丰厚滋养。北京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这三大理念中,以“人文奥运”最为核心,最为深刻,最为响亮,也最有特色。“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主要指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运用和展示科技、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实际上也是从人文角度提出来的。北京奥运会对百年奥运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从缓解当今世界不断加大的社会张力和日趋严重的奥运人文危机的角度出发,站在中华民族与人类文明互融共进,共同繁荣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人文奥运这一历史性的永恒的口号,重新展示和强调了奥运这一核心价值。人文奥运不仅继承奥运精神的全部精神遗产,如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追求“和平、和谐、友爱”等,同时它将体育精神进一步人文化、社会化。在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等方面,它也具有开拓性的启示与意义。只就教育这一方面来说,人文奥运这一理念就对北京文化的发展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2005年开始,北京奥组委联合国家教育部制定了《“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于2005年在北京市实施,2006年开始将在全国展开。按照该计划,北京奥组委和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建设和命名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工作,其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学校典型,促进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在全国中小学的开展,为赛时中小学生参加奥运会培训队伍。按照《“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北京地区命名并建设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200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北京外)命名356所,也就是说,全国范围内共有556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自此,在政府重视、学校配合、师生行动的前提下,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广大青少年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奥林匹克主义认为完善的人生是身体、智力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是身体机能、意志品质、智力、道德等要素的协调、和谐均衡的有机统一体。它要求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者都要在体魄、心智和精神方面,也就是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发展,成为健康的人。人文奥运则显然更加重视并强调“人”的健康、快乐、参与、平和、向上的整体人才观。奥林匹克主义不仅把身体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同时更强调人格塑造的教育,并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身体教育与精神教育相统一,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表现特征。奥林匹克教育能将人格各要素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并使它们朝着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而人文奥运则将人格教育、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凸显到一个重要而有针对性的地位。这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不仅是自身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必将在奥运史上乃至人类文明史了留下厚重的一笔。不仅如此,人文奥运对于教育观的启示在于要进一步将学校的发展真正置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背景中,培养出的人才不仅是优秀的国民,同时是优秀的世界公民。要让他们如同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一样,用自己的魅力与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我的形象,同时也展示自己的国家形象。这就打破了过去关门办学或者开门不够的思想,这种开放与吸纳的办学思想会积极推进教育内部的改革,同时其本身也是教育现代性与时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观上,我们不仅培养和谐、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具有合作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而且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克服“重知轻体”和“重才轻德”、习惯“走两头”的培养模式。奥林匹克教育中的“人才观”给和谐与创新教育直接提供了典范。

书籍目录

总报告:贯彻十七大文化发展战略提升首善之区文化软实力/001(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首善之区文化素质/002(二)迎接奥林匹克运动会,展示首善之区人文奥运风采/004(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首善之区文化服务水平/006(四)加强文化竞争力,发展首善之区文化创意产业/007第一编 十七大文化发展战略与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012(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013(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015(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017(四)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崛起与战略意义/019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首都文明风尚/023(一)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风尚的现实意义/025(二)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切实培育首都文明风尚/029(三)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首都文明风尚的思考与建议/032三、维护文化主权建设首善之区精神家园/034(一)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035(二)国家文化主权是民族安全的保障/038(三)只有维护国家文化主权才能弘扬中国文化/041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首都文化发展活力/044(一)首都文化的多元发展/045(二)首都文化的体制新生/048(三)首都文化与现代传媒/051第二编 人文奥运与北京文化繁荣一、人文奥运与首善之区的和谐文化建设/056(一)人文奥运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057(二)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高度认识人文奥运内涵/059二.北京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及其实施效果的考察与研究/063(一)北京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及其特征的研究/065(二)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教育效果调查/069三、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082(一)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实践鸟瞰/084(二)构建“一班一国”模式,实践奥林匹克教育——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奥运教育实践考察/092(三)“为德育插上奥运的翅膀”——门头沟区大峪二小奥运教育实践考察/097(四)“同心结冰岛,友谊暖人心”——大兴区第一中学奥运交流实践考察/105(五)弘扬奥运精神展现个性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北京陈经纶中学奥林匹克教育实践考察/112(六)抓住奥运契机推进学校的发展——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领导与校长访谈/116四、后奥运时期的北京人文环境建设/121(一)筹办奥运六年来加强人文环境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成效/122(二)当前市民文明素质和人文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26(三)关于后奥运时期加强人文环境建设的思考与建议/128五、北京奥运题材图书调查研究/131(一)奥运图书出版高潮迭起/132(二)奥运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137(三)对奥运图书出版和销售的一些建议/142六、北京奥运场馆文化特色研究/145(一)北京奥运场馆的文化意义/147(二)北京奥运场馆的文化特征/154(三)奥运场馆文化的北京特色/161七、人文奥运在朝阳——关于人文奥运“朝阳模式”的研究报告/167(一)人文奥运“朝阳模式”的形成和背景/168(二)“朝阳模式”的理论和现实支撑/172(三)“朝阳模式”的特点/183(四)“朝阳模式”的思考和建议/186(五)“朝阳模式”在“后奥运”的思考和对策/187第三编 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一、北京民办高校与发展现状分析/190(一)北京民办高校发展现状与特点/191(二)目前北京民办高校存在的主要问题/198(三)北京民办高校未来发展方向及思路/199二、北京城市化过程中的乡村认同——以三个社区的分析为基础/202(一)城市化过程中的乡村社区依附性的下降/204(二)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社区认同与社区依附的关系/208(三)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社区凝聚力建设的措施建议/211三、北京市老年社区的文化考察/217(一)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及养老文化的发展现状/218(二)北京市老年社区的发展现状及实践/222(三)北京市老年社区的经验分析与发展展望/226四、外来务工人员与北京文化空间的重构/230(一)“进城的乡下人”正努力融入北京的文化生活/232(二)“城里的文化人”日益关注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群体/235(三)“进城的乡下人”和“城里的文化人”存在的沟通障碍/239第四编 文化创意与北京文化创新一、后奥运时期的文化创意产业/242(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基本理论/244(二)北京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政策研究/247(三)北京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抽样调查和实证研究/249(四)国内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案例分析/250(五)国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现状分析/252(六)目前存在的向题及改进的建议/253二、北京出版文化在国家软实力中的地位/257(一)北京出版文化在体现国家软实力方面的优势/258(二)北京出版文化在体现国家软实力方面存在的问题/260(三)北京出版文化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应做的开拓/263三、文化创意背景下的“清宫文化热”/266(一)文化创意背景下的“清宫文化热”创造方法/267(二)文化创意背景下的“清宫文化热”和“皇权崇拜”/269(三)文化创意背景下的“国学热”与“清宫文化热”/271(四)“清宫文化品牌”的发展对策研究/272四、用文化打造企业形象用文化增强企业底蕴——爱慕企业文化解析/275(一)爱慕人的文化追求/276……第五编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第六编 比较视野下的文化互动第七编 北京各区县文化建设亮点展示与深度追踪

编辑推荐

《2007-2008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是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2007-2008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是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暨研究基地推出的第四本大型年度报告。本报告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合作完成,主要包括《贯彻十七大文化发展战略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北京民办高校与发展现状分析》、《北京市老年社区文化考察》、《奥运培训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京台戏剧文化交流初探》、《人文奥运在朝阳——关于人文奥运“朝阳模式”的研究报告》、《爱慕企业文化解析》、“爱家国际收藏品交流市场的文化考察》等数十个子课题及相关数据。本报告对2007-2008年北京文化建设中的诸多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也对当前北京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力图为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文化决策提供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本次报告还特意设置了“十七大文化发展战略与首善之区文化建设”系列专题研究.多视角、全方位地探讨了如何在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中贯彻十七大精神这一重大课题。


 2007-2008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