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塔3·巴西最佳青年小说家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532156761
作者:彭伦 主编

内容概要

米歇尔·劳布,1973年生。作家、记者,迄今已出版五部小说。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为《远离水面》(2004)、《下半场》(2006)、《坠落日记》(2011),《坠落之马》已卖出电影版权,获得了巴西利亚文学奖及布拉沃文学奖,并将在德国、西班牙、法国及英国出版。
丹尼尔﹒加莱拉,,1979年生。圣保罗人,但大部分时间在阿雷格里港居住。他是邪恶之书出版社的创始人,并在该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被保存的牙齿》(2001)。他还出版了长篇小说《直到那条狗死去的那一日》(2003),该书已被改编为电影;《马之手》(2006),这本书还在意大利、法国、葡萄牙和阿根廷出版;《山系》(2008)获得巴西国家图书基金会马查多·德·阿西斯奖。他的长篇小说《染血的胡须》在国际文坛引起轰动,被视为巴西文学的希望。

书籍目录

动物/米歇尔·劳布
广场的风/劳拉·埃尔贝
崩溃之前/J.P.昆卡
你在这里做什么?/路易莎·杰斯勒
托利亚/里卡多·里西亚斯
窒息/丹尼尔·加莱拉
瓦尔迪尔·佩雷斯、华尼托和波洛斯凯/安东尼奥·普拉塔
晚餐/朱利安·法克斯
生菜之夜/瓦妮莎·芭芭拉
妈妈/希科·马托佐
时间/埃米利奥·弗拉亚
F代表威尔斯/安东尼奥·舍尔申内斯基
鼠热/哈维尔·阿兰希比亚·康德莱拉斯
火花/卡罗尔·本西蒙
特雷莎/克里斯蒂亚诺·阿吉亚尔
你有消息吗?/莱安德罗·萨玛茨
小说残章/卡罗拉·萨维德拉
维欧莱塔/米盖尔·德尔·卡斯蒂洛
静物/维尼修斯·贾托巴
里约出汗了/塔西亚娜·萨伦·莱维

作者简介

自《格兰塔》于1983年推出“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榜单以来——其中包括萨尔曼•拉什迪、伊恩•麦克尤恩、石黑一雄、马丁•艾米斯和朱利安• 巴恩斯等——“最佳青年作家”系列已经成为《格兰塔》最具影响力的品牌。2012年, 《格兰塔》英国编辑部与《格兰塔》葡萄牙版合作,第一次翻译、引介葡萄牙语系的优秀作品。
这一专辑在整个巴西遴选青年作家的作品,他们的年龄都不超过四十岁,至少已经出版过一部作品。而他们提交的作品都经由巴西最负盛名的文学界人士的透彻阅读和讨论——其中包括帕拉蒂文学节的项目联络人曼努埃尔•达科斯塔•平托、巴西最重要的作家里斯托旺•泰扎,还有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传记作者本杰明•莫泽。他们最终的决定向世界呈现了今日巴西文学的多元与独特。
《格兰塔·巴西最佳青年小说家》专辑以令人喟叹的细节呈现和错综的笔法诉说了巴西的记忆、情爱和感受方式,甚至他们对民族政治创伤的承受和反思能力。。
如果你厌倦了今日稳妥合理、循规蹈矩的文学,巴西文学应该成为你阅读的对象。这些故事全都迷人而富有音乐感,尽管这种语言本身经历过创伤,比如故事揭露的被拔根而起的传统,比如如何从诗歌出发、经由万千道路抵达一个故事。
——约翰·弗里曼(《格兰塔》前主编)


 格兰塔3·巴西最佳青年小说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我对于读短篇小说一直兴趣不高,总觉得没有长篇小说来的连贯和感情充沛。而且有时候为人称道的“戛然而止余味无穷”有时也让我觉得结束的奇怪。而这本《格兰塔3》也是我作为一个读者的一个全新的挑战。而本书的编排也是也是有点有趣,让我不禁想是不是编辑也是想让大家读短篇有一个“起承转合”式的心态变化。开头几篇真是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通过翻译的文本很容易就产生过度陌生的感觉,而在短篇上就更明显了。《动物》这篇相较而言算是比较有趣的,短篇却牵涉主角的一生,时间线跳跃的很快,而主角的心中似乎总有一个结无法打开,这个秘密在故事结尾揭晓。行文氛围营造的很好,让人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大胆的挑战在结构上给读者留下印象。而结尾欲言又止的把真相讲出来,对应到文中就会产生相印的化学效果。读着读着,我就渐渐明白了那种可谓陌生可谓距离感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民族性。本身历史就有点糟糕读者如我,对于短篇中或隐或现的民族性的东西是感觉突兀和消化不良的。我想就和让巴西人读关于文革的小说摸不着头脑一样,这也是让阅读中的兴奋感不足的原因之一。而这这之中,有一篇写民族性的作品却引人深思,《晚餐》用一个较短的篇幅却描绘了很大的感情和时间跨度,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冲突矛盾的缩影,主人公在于姨妈感情“交战”的过程中自然引出历史和现实,借由这一顿饭从开始到终结达到高潮,就算是对于历史不清不楚的我,在作者的描述下也可以对主人公的感情感同身受。当然这其中也有不论怎么看都是很有趣的作品,《瓦尔迪尔•佩雷斯、华尼托和波洛斯凯》这个绕嘴的标题没有让这个作品失色。从一个社区的一群儿童的“战争”着笔,不断升级这比较和炫耀,儿童的世界简单在不加修饰,在“战争”愈演愈烈就快收不住的时候,一场失败的“突袭”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而这个群体也在有钱的家庭搬离之后解散了,主角最后在那个家庭的地方找到了数张卡片,即标题这三种人物卡片,在文中,这是很容易重复的没有什么价值的卡片。然而,在这个时刻,被留下的显然是不会有什么稀罕物件,然而这种必然却带来一种失落。而挨着以上两篇的《窒息》也算是出色,父与子的对话牵涉出他们的人生的经历,用对话来塑造性格非常之难,儿子对于父亲生命一直是关切的,但是他仍然没有直面父亲要自杀的现实的勇气,直到最后才说出口劝阻,到这篇文章最后,儿子的形象已经异常的鲜明和突出。以上三篇在整本作品里算是一个高潮。这本小说集还有一个地方引人注意,数篇小说都是节选自长篇小说。这样的情况其实难免有时候会有点重点不明的情况,不论是结构还是叙事抒情,二者都有所区别。不过本书所选的节选自长篇的短篇与其他入选作品相比还是相对出色的,都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和可读性。比如《F代表威尔斯》就有点想读下去看看,而玩结构写《特雷莎》的克里斯蒂亚诺·阿吉亚尔他的短篇集我有点想看一看不过整体来看,这本小说集还是稍微有点让我失望,部分作品有点过于天马行空,但是这其中还我提到的这些作品还是值得一读的。
  •     无题——阅读《格兰塔》第一种毒药:11岁的“我”经历了心爱的宠物被邻居的恶狗咬死的悲剧,却无能为力,最后我选择了用满是玻璃碴的肉进行报复。随之夹杂着 “我”对父亲的回忆,以及父亲对祖父的回忆,惊人的陌生感与僵局,却也出奇惊人的相似,也许,即便不想“我”会越来越像父亲,他的痕迹深深刻在我的生命里。我想这是每个少年必经的阶段吧,那段欲疯狂却疯狂不起来的时期,新的观念竖起,旧有的,随着曾经亲近的父亲形象一并崩塌。可是,最后的最后,还是流于平静。这篇文章牵扯到了战争和犹太的话题,我不知道作者有没有别的更深的意思,再再审,被嚼的次数多了,都会成了廉价的寓意。第二次犹豫:没看懂啊没看懂啊,“我”霍尼萨科卖掉弥留的父亲的洗发水专利,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家,赴普提尼家购买藏品。最后写的更多是“我”的各种不适感。后来有交流听到这样的声音:更加感觉化的表达,很融于又乐于自我不是么第三轮陨落:絮絮叨叨又神神叨叨抱怨了半天的里约的贫富差距与恶循环,充斥着黑暗,歧视与不公平。虚假的腾飞人人可危。要在崩溃之前逃离与之交融的里约,到底是出于爱,还是厌恶?第四拨凶杀:(年轻的九零女作家的男性视角)“我”例行公事般过火的乏味人生,上次无休止的吩咐谩骂,世界各地的客户,奇怪僵硬的亲情,友情……这个故事读完之后不知怎的让我疯狂的联想,但是这些似乎都没有什么联系,先是盘踞在脑子里挥也挥不去的卡夫卡《变形记》,好像失业分手被抛弃的“我“马上就要爆发;然后是《东京飱尸》……更加的莫名其妙,即便欲被边缘和忽略,但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情境,何况双方的应对方式很不一样;然后便想到了菊次郎,看完一部如此知名的电影,只记住了那个无所事事,把正男找妈妈的钱挥霍一空的失败老男人了;然后便是一句歌词”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云层深处的黑暗呐,淹没心底的景观“也许,我和”我“都在等待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第五声叹息:高不成低不就的棋艺和写作,“我”想继续有成就,在他国,遇“内眼”走火入魔,这是赤裸裸的邪教啊……第六个谎言:“我”与多年未见的父亲,双方纠结于手枪和自杀的话题,又急忙回忆起强壮英勇忠贞的祖父,据说是被全镇人杀害,伤口成千上万的荒诞。这本书,越读越想曾经看过的一部南美电影《荒蛮故事》无下限有经得起推敲的荒诞,把人降格。七楼:好有意思的文章,读的十分畅快。相同条件的家庭们,其中两个异军突起,却唯独聚焦于小孩间的明争暗斗和争风吃醋。结尾同样意思和意义并存,去找装有玩具吉普车的盒子,却只找到了最初抢玩过的小人和画片。原来,炫耀品和心仪物真的是两码事啊。第八声尖叫:“她的双眼燃烧着怒火,瞳孔扩张到像是要让她失明。”这一篇有政治历史背景,不好说。塞巴斯蒂安对总是态度奇怪的姨妈十分殷切的关注,仿佛有着莫名的吸引力。而姨妈的长篇大论让双方意见相左,曾为军人的老人参与过残暴的镇压暴乱,暴行处置人民,姨妈作为亲临灾难,偏激的经历者,为了诋毁而诋毁;“我”作为受伤一代的下一代,难说好坏也难以理解。第九夜:比较少的很简单的故事,要是快快一读还有些电影《LOVE》的影子,这部简简单单描述老夫妻生活的电影感人至深,在当年斩获多项大奖。总是包办一切,了解一切的老妻阿达去世,老夫奥托瞬间失去了生活的惯性和依赖,自我封闭。其实,真实生活也是这样第十次噩梦:罗格里德想起妈妈的死,那个总是擅自摆布,分外反感的妈妈。可是,明明巴不得离她而去,真的离开了,却又有了强烈的不安和不适感。第十一阵风雨:这篇也有点模糊,他和男仆,法官和妻子,教练和朋友……莫名其妙的花大钱购买老房子和快要散架的甲壳虫……第十二次击打:(男性作者的女性视角)60年代的纳粹回忆,共产主义,政变;80年代的嬉皮士,重金属,摇滚;穿插其中的威尔斯,和《公民凯恩》而”我“是职业杀手……乍一看毫无根据,在我看来,他似乎在用威尔斯串联整个世界和巴西的风云变化,电影经典的威尔斯在他眼里那么不入流,有眼识不出他的手法突破与先河贡献。而最后的任务竟是要杀掉他?! 第十三次巡回:这篇文章很有意思,值得反复阅读。开篇的车祸,燥热,缘由许久未见的母亲死亡,在葬礼上饱受谩骂和非议。“我”是小语种的译者,工作时吸毒以快活兴奋(而后产生的幻觉——30多厘米的大老鼠,尖叫,撕咬)=>原来是守灵礼的噩梦,离开,车祸……可怕的循环。以前就很喜欢那篇做梦得到天使/魔鬼眷顾,用生命中的任意一秒换取千万家财的文章,美梦变成噩梦,梦醒似曾相识的循环也没有阻止他对财富的疯狂,终于再决定生死的一秒钟,该来的真的来了……猴爪啊第十四次出走:(这本书里太多节选了,这会让阅读产生一丝丝不爽快~)“我想念必须离家出门的感觉”“我”“我”妈妈“我”朋友朱莉亚,我们必须,只能在旅行中亲近,和解。开篇很浓的“在路上”的感觉。第十五个午夜场:“流浪的以利亚一直很想知道,他应该为之服务的,究竟是奇迹,还是真理”其中掺杂的小故事实在照应吗,那个被狮子养大的野人王子,后来教会王子说话,知识和成为人的残暴食人巨人死在王子手里,被失去儿子的老妇人预言,那三场诡异的战役,最后被驱逐,王子帮助发疯的特拉洗劳,向上帝求情……都是一一向对的吗?那个忠贞等待丈夫三年的妻子,那个回来似变未变,隐藏着三年历史秘密的丈夫? 第十六场人祸:以“我”不称职的老公向孩子诉说的角度, 回忆往事:虚假的婚姻,对女方家族的愤恨,对犹太的偏见,瞧不上“我”的父亲,瞧不上所有人,玩伴死亡,由组建家庭到婚姻末路,动辄世界,意义,开放……四处游荡和经历,可惜,他即抬头看不到月亮,也不愿低头拾起六便士。第十七枚照片:莱娜代替姐姐麦琪迎接远道而来的陌生的作家,不自在的寒暄,不可避免的吃饭,略有缓和,结束于莱娜去卫生间糟糕的补妆……所以,意思是……第三篇没看懂的文章第十八滴泪:题目维欧莱塔是我父亲表叔的母亲,在那段黑色岁月里,军事独裁,恐怖处决。维遭受了非人的虐待,却仍然不肯屈服,儿子最后阵亡,她始终未放弃寻找,直至阿兹海默……一部女性简化了的传奇史第十九段絮语:一段一个人称。满怀爱与希望的妻子维拉,出轨后羞愧又想逃避的丈夫保罗,爱上不被父母肯定的人的儿子佩德罗。潜在的危机放在光天化日底下,妻子的决裂,即使后来想方设法的缝补仍有裂痕,摇摇欲坠的家庭,白发人送黑发人。小人物的悲剧结束。最后一根稻草:这最后一篇不像是小说,更像是自顾自的游记感悟。回到想念已久的里约,爱她的破烂与燥热,爱她的拥挤与欢愉,喜欢这个城市让人们肆意流汗,也讨厌她整个不设防的滴水。一个潜在的对象:我离你越来越远,越来越深深扎根里约。全是鸡毛
  •     无题——阅读《格兰塔》第一种毒药:11岁的“我”经历了心爱的宠物被邻居的恶狗咬死的悲剧,却无能为力,最后我选择了用满是玻璃碴的肉进行报复。随之夹杂着 “我”对父亲的回忆,以及父亲对祖父的回忆,惊人的陌生感与僵局,却也出奇惊人的相似,也许,即便不想“我”会越来越像父亲,他的痕迹深深刻在我的生命里。我想这是每个少年必经的阶段吧,那段欲疯狂却疯狂不起来的时期,新的观念竖起,旧有的,随着曾经亲近的父亲形象一并崩塌。可是,最后的最后,还是流于平静。这篇文章牵扯到了战争和犹太的话题,我不知道作者有没有别的更深的意思,再再审,被嚼的次数多了,都会成了廉价的寓意。第二次犹豫:没看懂啊没看懂啊,“我”霍尼萨科卖掉弥留的父亲的洗发水专利,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家,赴普提尼家购买藏品。最后写的更多是“我”的各种不适感。后来有交流听到这样的声音:更加感觉化的表达,很融于又乐于自我不是么第三轮陨落:絮絮叨叨又神神叨叨抱怨了半天的里约的贫富差距与恶循环,充斥着黑暗,歧视与不公平。虚假的腾飞人人可危。要在崩溃之前逃离与之交融的里约,到底是出于爱,还是厌恶?第四拨凶杀:(年轻的九零女作家的男性视角)“我”例行公事般过火的乏味人生,上次无休止的吩咐谩骂,世界各地的客户,奇怪僵硬的亲情,友情……这个故事读完之后不知怎的让我疯狂的联想,但是这些似乎都没有什么联系,先是盘踞在脑子里挥也挥不去的卡夫卡《变形记》,好像失业分手被抛弃的“我“马上就要爆发;然后是《东京飱尸》……更加的莫名其妙,即便欲被边缘和忽略,但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情境,何况双方的应对方式很不一样;然后便想到了菊次郎,看完一部如此知名的电影,只记住了那个无所事事,把正男找妈妈的钱挥霍一空的失败老男人了;然后便是一句歌词”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云层深处的黑暗呐,淹没心底的景观“也许,我和”我“都在等待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第五声叹息:高不成低不就的棋艺和写作,“我”想继续有成就,在他国,遇“内眼”走火入魔,这是赤裸裸的邪教啊……第六个谎言:“我”与多年未见的父亲,双方纠结于手枪和自杀的话题,又急忙回忆起强壮英勇忠贞的祖父,据说是被全镇人杀害,伤口成千上万的荒诞。这本书,越读越想曾经看过的一部南美电影《荒蛮故事》无下限有经得起推敲的荒诞,把人降格。七楼:好有意思的文章,读的十分畅快。相同条件的家庭们,其中两个异军突起,却唯独聚焦于小孩间的明争暗斗和争风吃醋。结尾同样意思和意义并存,去找装有玩具吉普车的盒子,却只找到了最初抢玩过的小人和画片。原来,炫耀品和心仪物真的是两码事啊。第八声尖叫:“她的双眼燃烧着怒火,瞳孔扩张到像是要让她失明。”这一篇有政治历史背景,不好说。塞巴斯蒂安对总是态度奇怪的姨妈十分殷切的关注,仿佛有着莫名的吸引力。而姨妈的长篇大论让双方意见相左,曾为军人的老人参与过残暴的镇压暴乱,暴行处置人民,姨妈作为亲临灾难,偏激的经历者,为了诋毁而诋毁;“我”作为受伤一代的下一代,难说好坏也难以理解。第九夜:比较少的很简单的故事,要是快快一读还有些电影《LOVE》的影子,这部简简单单描述老夫妻生活的电影感人至深,在当年斩获多项大奖。总是包办一切,了解一切的老妻阿达去世,老夫奥托瞬间失去了生活的惯性和依赖,自我封闭。其实,真实生活也是这样第十次噩梦:罗格里德想起妈妈的死,那个总是擅自摆布,分外反感的妈妈。可是,明明巴不得离她而去,真的离开了,却又有了强烈的不安和不适感。第十一阵风雨:这篇也有点模糊,他和男仆,法官和妻子,教练和朋友……莫名其妙的花大钱购买老房子和快要散架的甲壳虫……第十二次击打:(男性作者的女性视角)60年代的纳粹回忆,共产主义,政变;80年代的嬉皮士,重金属,摇滚;穿插其中的威尔斯,和《公民凯恩》而”我“是职业杀手……乍一看毫无根据,在我看来,他似乎在用威尔斯串联整个世界和巴西的风云变化,电影经典的威尔斯在他眼里那么不入流,有眼识不出他的手法突破与先河贡献。而最后的任务竟是要杀掉他?! 第十三次巡回:这篇文章很有意思,值得反复阅读。开篇的车祸,燥热,缘由许久未见的母亲死亡,在葬礼上饱受谩骂和非议。“我”是小语种的译者,工作时吸毒以快活兴奋(而后产生的幻觉——30多厘米的大老鼠,尖叫,撕咬)=>原来是守灵礼的噩梦,离开,车祸……可怕的循环。以前就很喜欢那篇做梦得到天使/魔鬼眷顾,用生命中的任意一秒换取千万家财的文章,美梦变成噩梦,梦醒似曾相识的循环也没有阻止他对财富的疯狂,终于再决定生死的一秒钟,该来的真的来了……猴爪啊第十四次出走:(这本书里太多节选了,这会让阅读产生一丝丝不爽快~)“我想念必须离家出门的感觉”“我”“我”妈妈“我”朋友朱莉亚,我们必须,只能在旅行中亲近,和解。开篇很浓的“在路上”的感觉。第十五个午夜场:“流浪的以利亚一直很想知道,他应该为之服务的,究竟是奇迹,还是真理”其中掺杂的小故事实在照应吗,那个被狮子养大的野人王子,后来教会王子说话,知识和成为人的残暴食人巨人死在王子手里,被失去儿子的老妇人预言,那三场诡异的战役,最后被驱逐,王子帮助发疯的特拉洗劳,向上帝求情……都是一一向对的吗?那个忠贞等待丈夫三年的妻子,那个回来似变未变,隐藏着三年历史秘密的丈夫? 第十六场人祸:以“我”不称职的老公向孩子诉说的角度, 回忆往事:虚假的婚姻,对女方家族的愤恨,对犹太的偏见,瞧不上“我”的父亲,瞧不上所有人,玩伴死亡,由组建家庭到婚姻末路,动辄世界,意义,开放……四处游荡和经历,可惜,他即抬头看不到月亮,也不愿低头拾起六便士。第十七枚照片:莱娜代替姐姐麦琪迎接远道而来的陌生的作家,不自在的寒暄,不可避免的吃饭,略有缓和,结束于莱娜去卫生间糟糕的补妆……所以,意思是……第三篇没看懂的文章第十八滴泪:题目维欧莱塔是我父亲表叔的母亲,在那段黑色岁月里,军事独裁,恐怖处决。维遭受了非人的虐待,却仍然不肯屈服,儿子最后阵亡,她始终未放弃寻找,直至阿兹海默……一部女性简化了的传奇史第十九段絮语:一段一个人称。满怀爱与希望的妻子维拉,出轨后羞愧又想逃避的丈夫保罗,爱上不被父母肯定的人的儿子佩德罗。潜在的危机放在光天化日底下,妻子的决裂,即使后来想方设法的缝补仍有裂痕,摇摇欲坠的家庭,白发人送黑发人。小人物的悲剧结束。最后一根稻草:这最后一篇不像是小说,更像是自顾自的游记感悟。回到想念已久的里约,爱她的破烂与燥热,爱她的拥挤与欢愉,喜欢这个城市让人们肆意流汗,也讨厌她整个不设防的滴水。一个潜在的对象:我离你越来越远,越来越深深扎根里约。全是鸡毛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弃了,无感。
  •     开始几篇都很棒,中间的都算精彩,最后两篇还不如新概念作文,而且新概念作文还没那么长。编书不能凑篇数啊。
  •     3.5星=内容3星+译文半星。至少对前6篇完全无感,反而是后面一些传统叙事的作品让我觉得很亲切。看了译者之一闵雪飞的一篇文章才发现这个“巴西最佳青年小说家”的评选项目貌似也不是那么详尽公允,应该对整个集子的水平还是有影响的吧,个人觉得有好几篇作品都很一般般。最喜欢的是《静物》,三个人物的视角加上穿插的静物描写看似轻描淡写,把一个普通家庭的演变写得细腻动人。《晚餐》《生菜之夜》《特蕾莎》也还可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译者,觉得这本书应该是我好长一段时间看的译笔最好的外国文学翻译了!另外还是有些校对上的瑕疵和错别字,让我这个有强迫症的人看到总觉得不舒服。
  •     给译者们加一星~
  •     本着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原则,给翻译整体加一星。我觉得有大约一半的文章还是不错的,剩下的一半总会让我想起小时候看新概念作文的感觉...
  •     风貌一窥
  •     这座城市最终结束于一场海啸,发生在夏季的某个周日。我也希望如此。
  •     有多篇文章涉及拉美独裁统治,尼玛,拉美80后被独裁统治搞得是有多惨啊...还有怪头怪脑的关于中国人的笑话.....
  •     我果然还是短篇不适症,然而这里大半的作品莫名其妙,对于巴西民族的问题有不甚了解,整体观感较差。
  •     ……毕竟是青年小说家。反思偶国青年作家,亦不过如此。
  •      并没按次序读,《静物》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后一篇,也最是好。每一篇都提供作者照,觉得不妥,好些作者爱用异性口吻,一上来已经看到他们,魔法已经拆穿了。
  •     《崩溃之前》,这一篇最有城市感,未来之国或许最终成了痴心妄想。《生菜之夜》,题目有趣,情感真挚。《里约出汗了》这里太过炎热,以至于融化了葡萄牙人在词汇中仍然保留的字母h,词语、词源、里约的快乐。3.5 最喜欢这三篇。
  •     有几篇还不错,《静物》《F代表威尔斯》《瓦尔迪尔……》《维欧莱塔》,其他可以跳过。
  •     翻译得烂死了!这种书都好意思拿出来卖!丢人现眼不说,把出版界的脸都丢尽了。
  •     小说一般,翻译很棒,适合放在厕所拉屎的时候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