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非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508616360
作者:塞尔日·米歇尔(Serge Michel)
页数:226页

内容概要

米歇尔·伯雷,瑞士《周刊》杂志国外部的负债人。为完成本书,他深入塞内加尔、尼日尔、喀麦隆、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埃及,也到过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

书籍目录

序第1章 红地毯专为黑非洲而铺 第2章 中国人找到了自己的“远西地区” 第3章 走进刚果雨林 第4章 回顾中非历史(1421~2008年)第5章 黑人游手好闲,中国人勤劳肯干 第6章 撒哈拉铀矿之路 第7章 中国商品蜂拥而至 第8章 苏丹,被征服的土地 第9章 石油至上 第10章 新版“大博弈” 第11章 当中国机车发出声响 第12章 人民间的友谊,有酸有甜 结语 致谢 注释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中国的非洲》:从一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
讲述投资建设非洲的种种故事和遭遇
描绘中非经济政治合作的新图景
由于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建设,这块黑色大陆不再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大陆,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开始重新被世界所重视。
刚果建设、城市规划、住房和土地改革部部长克洛德·阿方斯·恩西卢说:“中国人真是太了不起了!他们给我们建了马桑巴体育馆、外交部大楼和电视台。现在正在建设英布鲁水电站和布拉柴维尔的市政供水系统。他们给我们建机场,铺设黑角一布拉柴维尔的高速公路。他们还给我们建住房,在河边给我们建休闲公园。在奥约、(总统的故乡),他们还建了一所综合性医院,还修了公路,建了住房。这些都是已经决定的事,协议都签了。这一切对我们来说是双赢!”


 中国的非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最近几个月,我对两个问题感触颇深,一个是哥本哈根的气候政治问题,另一个则是中国与非洲的经济、政治关系。大约一两年前,中国人还喜欢讨论印度,引进大量关于印度的书籍。金融危机以降,人们普遍对过去的经济模式失去信心,金砖四国亦不能完全免于拖累。世界上拥有最多欠发达国家的非洲,逐渐开始吸引全世界眼球。可我本人对非洲所知甚少。几年前上一门“发展经济学”的课,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组研究博兹瓦纳的文献。我当时连博斯瓦纳在哪里都不知道,看着它的GDP增长数据却很惊讶,这无疑是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不亚于越南或者中国。真正的商人,可以称为企业家,对经济机会的敏感性远超我等庸人。早有大量来自东部沿海省市的华人在非洲取得成功,成为非洲最有影响力的群体之一。非洲有五十多个国家,中国与其中的四十八个有经济往来和贸易合作。在很多国人还紧盯着欧美的时候,聪明人反其道行之,去非洲赚钱。已经有一些非洲专家惊呼,非洲正在变成“中国的非洲“,这是非洲未来的最大威胁。华人在非洲的成功并非偶然。过去有人认为,中国商人乃至政府在非洲大举建设基础设施,就是为了获取非洲的廉价原材料。但本书作者经过调查指出,目前中国人也是非洲大陆新兴的实业家和投资者。非洲人曾抱怨说,他们向前来投资建造钢铁厂的欧洲人提议,他们这里也缺少铁路,也缺少码头,也缺少发电厂。但傲慢的欧洲人回应说,他们只是来投资钢铁厂的,至于铁路、码头或者发电厂,统统与他们无关。中国人就不一样了。中国人不会推辞什么,只要有利可图,非洲人希望造码头就造码头,希望造医院就造医院,如果项目足够大,还能奉送当地官员一套小别墅。行文至此,不免想起百余年前的一个中国人:南通状元张謇。熟悉张謇生平的人都知道,张謇就是用类似的手法建造出一个崭新的南通城,也为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奠定基础。张謇办纱厂的时候,中国也是什么都没有,既没有钢铁厂,也没有什么铁路系统。张謇手笔极大,按照“缺什么造什么”的方针,几年之内就在南通建起一系列前后关联的轻重工业,上下游贯通,甚至还有现代化的医院和学校。昔日张謇之于南通,恰如今日中国人之于非洲。而且中国人总能从国内找到“够用”的技术投向非洲。中国的铁路官兵经历过四千米高原的施工,非洲平原上的江河丘陵实在是小意思。而在中国被人歧视的彩条布编织袋,海尔冰箱,联想手机等等,都能在非洲打开市场。陈冠中《盛世》中构想的“桂圆龙井拿铁”,主要销售区域正是广袤的非洲大地。而在许多西方人因过分谨慎或漠视而不愿进入的领域,主要是服务业,中国人就大胆进入,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许多中国人都觉得非洲和自己国家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不怕生意小,投资领域集中在按摩中心、饭馆、小裁缝铺、药店等日常生活相关行业,能迅速赚钱的活都干。非洲各国政府也很快了解到这种情况,建了很多免税区来提供优惠政策。中国的投资者和实业家往往都享受免税待遇,廉价雇佣当地的劳动力,也不必担心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最近看到一篇研究,提及非洲人的体重正在迅速增加,也是拜快餐食品所赐,说明非洲正在走一条中国走过的道路,只是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更不发达的大洲了,时机已变。读了《中国的非洲》,就会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格局每天都在变化,也可以说是越来越有趣了。(梁捷 推荐)伯雷、米歇尔 著:《中国的非洲》,孙中旭、王迪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35.00元本文刊于【读品】93辑              【免费】订阅 点击http://blog.sina.com.cn/dupinjournal 网站订阅框。 或发邮件至dupinjournal@gmail.com订阅          【读品】下载请前往: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dpjournal
  •     现在中国检查翻译书籍的尺度看来越来越宽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国内听到的都是援建和中非友谊之类,书中讲到了新殖民主义和反华活动。整本书比较客观的讲了非洲的中国人和中国公司。中国能源需求的日增必然会开辟新的资源点。非洲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中国的到来对非洲的开发和贡献是被遗忘的非洲重新被世界重视。这是好的。但是在开发非洲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有很多影响,这和素质和政治体制有关。从一个一党制的国家到了一个比中国民主的国家。一个无宗教的国家到了信仰宗教的国家。以及开发非洲的农民工的素质都对中国深耕非洲提出了挑战。
  •     非洲有50几个国家,中国与其中的48个有经济往来和贸易合作。刚刚开始要作为社会主力的80后可能比较少去关注国家大事。但是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中国之外的许多机会。1,以前中国作为西方国家转移产业的重要场地,廉价的劳动力为中国带来了最初发展的动力,以衬衫换飞机成了中国一度的发展策略,代之以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中国走到今天这样的ghd世界第三的位置。2,本书也从中国的独特资源出发-----勤劳而廉价的劳动力,说明了中国去非洲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向非洲大部分贫困国家,输送便宜而能吃苦的中国劳工,给予非洲兄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帮助,换取“黑土地”大量的石油和其他原材料。从这本书中,我们也明白,中国目前在非洲较为核心的竞争力仍然是我们便宜能吃苦的劳动力。中国因为西方国家的资源转移而迅速崛起,通过转移其剩余的可重复利用的劳力资本而获得供给经济飞速发展而需要的原材料。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2010-06-23 世界很大 希望我的公司在非洲也有项目,去看看
  •     1,非洲人是第三类人,不是中国人,不是泛欧美人,没接触过,要稍微小心点 2,略微明白世界500强前几位几乎都是石油公司,why。以及中石化中石油为何跻身Top中的top 3,意识到最古老的旧世界 - 亚欧非大陆的复杂关系,涉及最大的两个新市场(非洲,中国)和旧世界的霸主(欧洲),为什么这么受中国本土以外的关注,"新殖民主义"的忧虑。 4,看时只觉寒冷,人性可以如此贪婪、自私 5,法国记者细节抓得很准,客观陈述事实。毕竟完全中立是不可能的,至少他的职业精神和探索精神值得学习。
  •     法国记者眼里的中非关系;提了若干亲身接触过的黑人。
  •     正在看,一个法国人写的,比较真实。
  •     典型的记者式的浮光掠影,作者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     占领全世界!
  •     书中充满了冲突,中国与非洲,西方与非洲,中国与西方。基本是在展现一些事实,而其中夹杂的评论,亦算做中立,而只是将一些问题摆放出来。只是没有主要的逻辑线,看过就只是知道了一些事实,思考自便。
  •     “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低人权、低工资、低环保的发展模式也算在内!?当非洲国家因此向中国说“不”时,我们又该反思些什么?
  •     该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当前中国热投非洲的真实面貌,值得一读
  •     75万+
  •     还算客观吧
  •     一个法国人眼中的中非贸易。
  •     浮光掠影
  •     虽然评价低了点,但是读品推荐,还是试读一下~
  •     很好的角度。面对中国在非洲的扩张,法国佬终于忍不住啦。
  •     因为非洲,祖籍温州的加蓬华裔外交部长、前新华社驻非记者、前法国外籍兵团士兵,这些原本不相干的人物的生活轨迹交汇在一起,产生了可能几十年后类比沙逊和哈同的传奇故事。中国在政治上奉行”不干涉“的实用主义路线,经济上优势互补,人又吃苦耐劳,与非洲的深度结合是顺理成章的。没有中国,非洲只是块被遗忘的大陆。没有非洲,中国的经济转型也会缺乏过渡时间。法国和美国,过去50年来两个对非洲影响最大的国家,都无力或无意参与更多非洲事务。希望看到更多中国人来写非洲
  •     世界银行在给非洲贷款的时候,中国人在非洲做生意;IMF在为非洲的政治独裁、腐败而纠结的时候,中国人在做生意;美国在非洲寻找军事基地的时候,中国人在做生意。
  •     对于认识真实的非洲很有帮助
  •     干货不少
  •     论点太散,逻辑线和例证都没理顺,一本粗坯,读去太累。
  •     不知道为何,越到deadline,越是有闲心看这些姑妄听之的杂书.谜一般的从容...
  •     译者的语言能力低不说,而且还缺乏常识,试举两例:巴布亚新几内亚被翻译为巴比亚新几内亚,activist被翻译为积极主义者。
  •     很中立的视角看待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各个国家各有不同,不同时期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每个阶层对于中国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是用在非洲各个地方的琐事,勾勒起一幅非洲大陆的整体现象。
  •     想看不是中非的作家,他们眼中的中国人在非洲,是怎样的。没有过多的评论,只是把和自己遇见的在非洲闯荡的中国人和非洲人的所见所闻写下来,这些事情告诉读者,中国人在非洲,风光抑或失意,所有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     法国记者写的关于中国在非洲如何努力经营的系列精彩报道
  •     研一下读:不像国内许多学者的著作那样整篇颂歌废话,本书更加客观公正评价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建设等。
  •     和改革开放促发出中国民间的敏锐市场感觉相比,欧美对于非洲的观念已属落伍。然亦如棋局,欧美重新进入非洲之时亦是中国腾挪之机。
  •     有几章写得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