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书评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544336031
作者:蒋浩

缘木求鱼

断断续续的读,读到一半。某些词语在各个方向涌来,有时似落叶,有时像大海。词语的可能性被扩张了吗?汉语比外语,组合的方式似乎要自由的多,有时候甚至可以任意组合。技术的含量是一把双刃剑,过多的炫技,遮挡了生活的本色。谐趣与智慧,思考与翎羽,不是一种转化,而是一种界限。

将事物收敛入内部

将事物收敛入内部胡桑蒋浩这首短诗的题目已经昭示了其收敛的质地。诗歌的第一句显得异常普通:“月亮从松林里升起来。”仅仅是叙事。月亮的升起是古典诗歌尤其是隐逸诗歌的惯常开头。第二句却摧毁了起句的古典意境:“树皮上的涟漪,树干里的回纹/也升上了树巅。”但语调依然是平静的,并非刻意地制造语词的惊颤效果。“涟漪”、“回纹”分别是自然的和人工的褶皱,里面可能储存着凝聚起来的时光,它们有效地制止了一棵古典“松树”的语义重复,对时间的沉思也从外在的宏大事物退回到事物的褶皱。第三句继续进行语义纠正:“触摸过树巅的手已不是月光,/粘在一起埋进了旁边的防波堤。”一个否定“月光”的句子,起句出现的极易令人误解的“月亮”意象在这里得到收束,“月亮”浮华而陈旧的语义被清除。“埋进”一词则出现了向事物内部开掘的动作。诗歌第一节以轻盈的“月亮”开始,结束于凝重的“防波堤”。诗歌的架构被稳固地建构起来。在第一节的语义铺垫之后,第二节就显得顺理成章。如果说第一节摧毁了“月亮”、“松树”两个意象的语义惯性,那么第二节将继续摧毁“海”这个经常与月亮联姻的意象。“海是一个隆起的空壳,那么大,/波浪也只弄脏了它部分的沙滩。”“空壳”、“脏”等词语都在显示作者对丰满、充盈、辽阔、纯净的“海”的抵触。接下来一句“那些在海上安抚额头的手也不是月光”呼应着第一节的“触摸过树巅的手已不是月光”,进一步否定“月光”,形成声音和节奏上的对位,并收缩语义场域,使诗歌不至于渐行渐远。“它们翻开一层层发灰的灰”一句重构了“沙滩”。“翻开”一词又一次试图将诗歌引入事物的内部,呼应着第一节中的“埋进”。“灰”这一意象体现了鲜明的摧毁性质,它剥去事物华丽的语义积垢,澄清了事物的毁灭本质。附:小诗蒋浩月亮从松林里升起来。树皮上的涟漪,树干里的回纹也升上了树巅。触摸过树巅的手已不是月光,粘在一起埋进了旁边的防波堤。海是一个隆起的空壳,那么大,波浪也只弄脏了它部分的沙滩。那些在海上安抚额头的手也不是月光,它们翻开一层层发灰的灰。我的手还停留在我的手臂的尽头。臂弯掉下一些光线和风,掌心捉住几枚松果和贝壳。我把它们放在书桌上。它们从前就在这里,灯光正画出一对旧影呢!


 缘木求鱼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