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教训》书评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08650042
作者:习骅
页数:248页

吏治不可一棒“打死”

中国吏治的历史教训,一直带给我很多警示,因腐犯错的官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按照常理来看,犯错,就应该说服教育,让他们重归正途,但对于腐败的官吏来说,他们的贪婪、他们的腐败,对于整个国家都是致命的,如不严惩,就有毁灭性打击。《中国历史的教训》里面有很多历史故事,讲述这些历史故事,实际是让我们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后人重蹈覆辙。从官吏角度来看,他们的每次犯错显得过于嚣张,尤其是在权位和金钱的诱惑下他们甚至会失态、忘乎所以。一个人长着脑袋干什么用?不是用来滥“头”充数的,也不是用来想鬼点子的,更不是用来任人宰割的。如果不是白痴的“榆木脑袋”,正常人的脑袋是用来思想的。尤其是官吏的头脑,更要有积极的思想,而不是总想着贪污腐败。现在虽然不允许对人强行“洗脑”了,不过“灌输”却是非常必要。而这种灌输在循序渐进的同时,不能只让人看到阴暗的一面,还要让人看到光明的一面。灌输也应该是打着正面教育的旗号,如果被教育人脑袋没长“反骨”,必然无条件接受。为何错误需要重复地纠正,所谓“重复”也就是灌输的过程。所以,打击贪污腐败,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官吏能做到那个位置,毕竟已经证明了自身的实力,不能讲其以往的功绩全部抹杀。不过以史为鉴,吏治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纵容,尴尬的一幕难免不重演。现在虽然也不时兴给人乱扣“帽子”了,不过我还是感觉到很多犯错的官员头上被套了“紧箍咒”。对于一名处在上升期的官吏来说,嚣张犯错是需要给点儿严惩的,但是,也不用一棒子“打死”,传递廉政正能量的同时,我们的吏治也需要循序渐进、平缓发展。文/阿晨

几千年来积累下的鄙习,要清除它还需要能持之以恒。

纪委干部写的书,可读性还真没让我失望,历数过去的人和事来阐释如今中央大力反腐的必要性,庸官也是坏官,读罢虽能有所体会不过要将这么多年来败坏的官场风气快速扭转还有很多路要走。希望中国更美好。。另外感觉本书的一个不足就是没有列举党本身的一些历史上的问题,始终没有读到,略感遗憾。。--2015年8月19日于北京

其实,我们人人都可能成为贪官

01我说:我们人人都可能成为贪官。你可能不信,其实,我最开始也不信。要是我当官,我得如何如何为人民服务,我得正直,不能成为遭受唾弃的污吏。直到我听了这两个故事:故事一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清末中央政府的处级干部,他回到浙江绍兴办理死去母亲的后事。恰好当时举行浙江的乡试,而主考官是周福清的老同学殷如璋。于是,周家的亲戚去请周福清帮忙,诉苦说家族的后辈个个出类拔萃,却总是名落孙山,家中只出了一个京官(周福清),为了家族的前途,他们准备一万两白银委托周福清贿赂殷如璋。周福清联想到自己也是官路坎坷,好不容易当了县令,又因为提意见被免职,待业近十年后才送钱得了现在的工作,儿子(鲁迅的父亲)也是个老秀才,屡试不第,便同意打点关系,派仆人阿福去苏州码头将藏有银票的书信送给殷如璋。阿福不负所托,把书信送到了殷如璋手上,殷如璋会意,但同船的还有副主考和苏州知府,殷如璋接了书信,若无其事地放在茶几上,继续谈论事务。计划已经成功,不料阿福画蛇添足,他怕殷大人忘记看信,又担心信落入他人之手,于是站在岸边大声提醒殷如璋一定要看信,并说里面有好东西。殷如璋立即应变,毫不迟疑地把信推给副主考和苏州知府。结果周福清被判死缓,周家家道中落,考生永远禁考。这一切发生在鲁迅十二岁的时候。故事二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过六十大寿,他工作认真,喜好收藏古玩。有人投其所好,因此毕沅办寿曾明令禁止拒收寿礼。有一天,一个小伙子推了一车某县令送的东西来,毕沅十分生气,斥责其不懂规矩。小伙子拆开包装,是古砖二十块。他解释说这两天他们那儿下大雨,冲垮了老城墙,烂了一地砖瓦,老百姓都拿回家盖猪圈,县令说巡抚大人学问高,送几件来鉴别一下,能用就好,不用就扔掉。毕沅仔细瞧看,发现古砖是秦代的,喜出望外,爱不释手,还夸奖县令留心学问,有出息。毕沅让小伙子把砖留下,临别时还亲切关心小伙子和他的主人。小伙子得此关心,得意忘形,一样画蛇添足,告知毕沅他的主人是多么用心,专门高薪聘请能工巧匠,倒腾烧了大半年砖才烧出这一批,然后挑了最好的二十块送来。毕沅一听,原来是造的假,高兴也不是,气也不是。听了这两个故事,你的感受什么?觉得两人可笑,还是嫌两人太笨?你的心中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阿福不在事成后多此一举,那么周家的行贿不就成功了吗?如果小伙子不自鸣得意,县令不就得到提拔了吗?真是庸人误事呀!说实话,当时我也是这样想的,而且是下意识的想,下意识的对周福清和县令表达了同情,对两位误事的手下表达了谴责。但另一方面,在这一个下意识里,我们对腐败行为是认可的!认可了周福清行贿,县令送礼,而让我们不能接受的是,因为手下的问题,导致行贿和送礼失败,故事不够完美。此时此刻,我们已然站在周福清和县令的角度在思考问题了。他俩思考的啥?借贪腐谋求功利。022017年的公务员国考刚刚落下帷幕,最热门的岗位是民盟中央办公厅的接待处,居然达到了万里挑一;16年最热的是全国技能人才评选办公室;15年最热的是国家机关采购中心。每每众人挤破脑袋想进的部门,就是赚头最多的部门。民盟接待处,国家投资大,结识权贵人多且快;技能评选,我做了一年多的职业学校工作,深知其命门;采购中心,我小姨当个超市的采购都面对着各种诱惑。而没有油水的部门,甚至连3:1的开考比例都不能达到。这就好比,但逢听见身边的朋友考取公务员,我们第一关心的是:“有没得搞头(川话:借指灰色收入)?”我们对腐败的深恶痛绝,很大程度上针对的是人而不是贪腐本身,我们的愤怒,往往脱离道德,抛开了贪腐行为本身;而当自己拥有腐败的机会和能力时,能有多少人明哲保身呢?《中国历史的教训》这本书里有一句话写得好:思想意识是上层建筑中最顽固的东西。封建制度在中国的终结只有102年,涤荡2000多年的污垢,铲除代代相承的基因,百十年显然太短。人们下意识里隐藏着的错误价值观,正是我国现阶段腐败行为易发多发的第一顺位、也是最深层次的原因;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尚待健全的条件下,尤其如此。贪婪是天主教认定的七罪之一,佛教把贪排在五毒最前。生活中,贪腐已在我们心中深深扎根,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曾察觉。它隐藏在内心深处,被现实的不利因素束缚着,而当束缚之绳解开,自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污垢便会暴露出来。有时候,我们差一个解开它的条件,有时候,环境不给我们这个条件。同时,你也不清楚你到底是不是一个会贪腐的人,只有当你真正面对金钱、权力和是非抉择的时候,你才会知道你是不是一个会贪腐的人。所以,我们只是有这种可能性,而正确的抉择能让这个可能性降低为零!03总结如下:-1- 《中国历史的教训》这本书不错,三观正,引用不少历史故事,举的事例耳熟能详,让人印象深刻;-2- 我们对贪腐的深恶痛绝,其实是对贪腐的能力和权利的憎恨,换句话说,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嫉妒,而当真正拥有这一能力和权力的时候,估计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在你未曾拥有时就该深思,以备未来之需。-3- 习大大曾说过:“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放之于普通人的生活便是:严于律己,高压线便能带电;自我放纵,高压线不带电,能逾越鸿沟,但也缺了保护。

评人容易说己难。

这是一本反腐倡廉的书,收录了习骅曾发表于《中国纪检监察报》的24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谈古论今,文笔通俗流畅生动。全书通过许多历史故事谈及廉洁、勤政、效率、无私、公正、人性化、节俭、价值观、从政环境等多方面内容。可惜谈古分析到位,论今囫囵吞枣,当然,我们看古人是站在圈外,看的清楚,看今人未必看的透彻,但论述时举两个今天的例子总行吧?也许作者写时下的贪腐就像司马迁写汉武帝,生于其时不方便下笔吧。作者在书中引用王岐山的话说“学历史最重要的是联系实际”,他自己却没有做到。所以这本书可以用来警示今人,却很难为后人看今天提供更多的帮助。但总的来说,这是本挺让人警醒的书,我们人人心中应当装着国家,装着公众利益,装着一条高压线,有所为有所不为。作者提出的几个观点我特别赞同:1,一个国家政治生态很重要,有时从政环境会决定一个官员的行为;2,有时候道德问题其实是制度问题,坏的制度会让“好人”变“坏人”,反之亦然,这一点在百姓身上更突出;3,许多今人潜意识中是认同腐败潜规则的,还认为反腐是政府的事,与我无关;4,抓腐败不能只抓贪腐官员,还要抓滋生贪腐的项目,滋生贪腐的制度;5,廉洁只是官员本分,不能勤政又没业绩、整天混日子的官员应该下马。我想作者的许多观点于我们是有益的,哪怕管理一个部门、一个班级、一个团队也是大有帮助。总之吧,这书提神醒脑,让公务员和我们这些老百姓读读也挺好。

中国历史的故事

这是一本我睡前的读物,每天看一两篇然后入睡,读之欣然有味,慨叹之余也有些启发。一个个串起来的生动故事的确出彩,言语朴实接地气。对于此书大抵有如下几点感受:1.人性有弱点,趋利避害最为明显。2.政治生态环境对于干部的成长十分重要。3.制度的设计虽然复杂,但一定要科学,唯如此方可约束。

反贪应先知贪,知腐才能治腐

反贪应先知贪,知腐才能治腐评《中国历史的教训》从故事里长知识,从历史中学教训,这是我们最自然而然接受的教育,《中国历史的教训》书中24个小段子,浓缩了中国历史上的吏治与反腐教训:贪污腐败从封建王朝开始至今一直存在,反贪污反腐败也一直在进行,双方的斗争从未停止过。贪污源自人性的私欲,腐败是因为人性的堕落,贪污腐败对于国家的危害显而易见,反贪反腐的意义由此彰显。从反贪反腐的手段形式上,不仅仅是对于贪腐的惩治,还有法律制度的约束,以及道德的教化。历史上的正邪两股力量斗争,成就了中国封建王朝至今的中国反贪反腐史。官员如果清正廉洁,官场风气如果风清气正,那么这个时期的社会会相对安定,人民生活则相对幸福。贞观之治,官员敢于犯言直谏(较之于今天的红红脸、出出汗有过之而无不及),满朝忠贤,因而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官员的作风问题和官场的风气问题,不但会导向腐败,还必然导致精神的垮塌。在大清的官场,不担责是成熟稳重,会踢皮球是聪明智慧,得过且过是办事得体。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这都是致命的。官员是反贪反腐历史上的重要力量,他们影响了反贪反腐的历史进程。吏治的效果关于未来,除了加强官员本身的自身修养,还有通过法律制度约束官员的自身行为,更是要针对贪官庸官和巧官各自的特点,完善日常的干部管理相关制度。贪腐行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的双重标准:当面一套做给别人看,背后一套留给自己用。反贪反腐自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贪官一律从严惩处,庸官更是要坚决拿下,巧官则是要加强日常考核。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要求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人类的理性产生了法律,法律又对人类自身的缺陷产生制约,只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和管理手段,我们就能把贪腐行为一一叫停。不担责是成熟稳重,会踢皮球是聪明智慧,得过且过是办事得体。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在历史中屡屡发生,告诉我们历史的教训是人类很少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所谓智慧,无非来自前人的愚蠢。我们了解了贪腐,知道了其恶劣行为及不良后果,研究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就能推进政治的清明和官场的清廉。2015-6-30

有意思的历史故事,值得回味的古今

前些天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读得有滋有味。对于我这个历史学得不太好的人,这本书中的历史故事很有意思,浅显易懂,娓娓道来。虽然主要是迎合现在的主旋律,偶尔一些表述也免不了“谄媚”之意,但已经是可读性非常强的“充满教育意义”的文章了。特别喜欢里面两个小人物,一个是誓死也不写顺应圣意但非真相的史官,一个是重新测量,重树界碑的清朝官员。历史就是人的故事,在关键时刻关键位置上的那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决定着历史的动向,不仅是大人物,小人物在那个点上也足以发挥非常深远的影响力。故事讲的好,一是有逻辑,二是文字洗练,能把故事讲的抓人很不容易,历史是个宝库,什么样的故事都有,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好书,更多像作者这样的善于讲故事的人,将历史中值得推荐的故事挖掘提取仔精彩地呈现出来,让今人再度回味。

由和珅与乾隆争鼻烟壶说开去

由和珅与乾隆争鼻烟壶说开去读《中国历史的教训》文/方木鱼读《军机处的纪律》,作者讲了一个细节。乾隆朝两广总督孙士毅平定越南叛乱回朝,手里拿着一把鼻烟壶,进献给乾隆皇帝,恰好被和珅撞见,想要,没给。过了几天,和珅手里拿了个一样的鼻烟壶,找孙士毅“鉴赏”,问和那个相比如何。分明就是一个。书中有一句话:“后来嘉庆帝抄他的家才知道,国内外进贡给乾隆皇帝的宝贝,最好的在和珅家。”以前的话,会简单地认定:和珅真是个胆大包天的贪官。读书渐多,也会试着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又有什么所谓呢?乾隆明明知道和珅贪,却离不开他。一个鼻烟壶而已,一堆财宝而已,放在谁那里又有什么所谓。乾隆闭关锁国,宠信和珅。外国人进贡了若干先进的玩意,乾隆却只喜爱钟表,英法等国以平等姿态要求开放通商口岸,被天朝上国拒绝后,八国联军用洋枪大炮轰破北京的城门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当年进贡给乾隆帝的洋枪居然一直躺在圆明园的仓库里睡大觉。历史不是没有给清王朝以机会,且不止一次。可惜的是,错过了。这让我想起在另一本书里看到的关于和珅的评价:“事实上,对和珅的全民定位应该是政治家、经济官僚、诗人、学者、艺术鉴赏家和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他写和珅之死是历代被处死的贪污犯中死得最从容最雅致的一个:“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上午,皇帝派人送来一条白练。和珅见到白练之后,索笔题诗一首: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作者习骅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多年,职业有点类似历史上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也许某些心怀鬼胎的人听了这个职业会吓得双腿发软,浑身颤抖。本书的简介上说,这是一本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中国历史随笔,也是十八大以来第一本由纪检监察干部联系反腐败斗争实际写就的读史感悟。这些文章都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过,就像是无数的豆瓣、公众号、微博等集合了无数粉丝的宣传平台一样,应该说,在这本书出版之前,无数的人们已经通过传统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平台,读过了这些文章,分享了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在本书的策划编辑看来,这些经验与教训实在是有二次传播和再版传播的必要性,因为人类有健忘的一面,否则,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惨痛案例也不会一再上演。就让历史来教训每一个健忘的人吧。

中纪委2015年推荐的书——《中国历史的教训》

1月23日上午,记者在中纪委网站看到,最新的推荐书目是《中国历史的教训》。这本书的作者习骅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因此,这本书也被称为“第一本由纪检干部写作的历史读物”。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习骅写古论今,洞察官场百态,既写清官能吏忠臣,又写贪官懒官巧官。“24篇古今人物故事,有的伟岸得让人拍案叫绝,有的卑劣得让人不可思议,有的愚蠢得让人顿足捶胸,个个似曾相识、如在左右,不是成功的经验就是‘历史的教训’。”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首先,说点题外话,一直以来以康熙、乾隆为题材的电视剧特别多,什么《康熙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戏说乾隆》、《铁齿铜牙纪晓岚》之类的,就是没有我家四爷—雍正的,就算有,也只是穿插在康熙和乾隆之间,而且一定是跟九子夺嫡有关的。其实我家四爷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好吗,不然也不会只在位12年就逝世了。开个玩笑啦,只是因为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了雍正爷的一系列政治举措,让我非常的开心。也可能是因为我家四爷实在是太勤政爱民了,没有什么花边新闻可以让现在那些粗俗的电视剧炒作的,想来也是个安慰吧。===============分割线===================================书中的上半部分我非常喜欢,这也跟我不喜欢近代史有关,因为整个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所以不管看电视剧还是看书,我都不喜欢看近代史部分,因为脆弱的玻璃心承受不起啊,一想到那些人渣整个人就都不好了。所以从清朝的和珅之后的历史,都是我所排斥的,特别是到了慈禧太后掌权时期,看那段历史简直会要了我的命。但是,这两天我却能平静地将这本书看完,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才能够慢慢安慰自己,那些都已经过去了, 也不会再重演了,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作者通过对史实的研究,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我们所不了解的一些情况。比如说“九门提督”这个职位,我真的不知道这是掌管九个城门的老大;还有虽然知道宋朝的皇帝对于朝政如同儿戏,但是真的有皇帝二三十年不上班以前还真不知道;还有还有皇帝的伙食费这种东西,让我对真正的历史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书中的很多例子都是清朝的,因为清朝是最后一个灭亡的封建集团吧,所以对清朝灭亡的分析也确实大大值得我们学习。从雍正的节俭到乾隆的奢靡、嘉庆的国库空虚甚至后来的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一个强大帝国的由盛转衰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在这期间,清朝的吏治也是越来越腐败。雍正爷的铁面无私、冷酷无情到最后买官、卖官的泛滥成灾, 无疑是现在的我们反思的重点。现在中国就像在鼎盛时期的康熙王朝,而如何才能让这辉煌继续下去,我想我们需要的是像雍正爷那样的“铁血手段”并且要持续下去而不能让乾隆爷的奢靡之气蒙蔽了双眼和良知。

反思历史教训做廉政好干部

都说干啥吆喝啥,俺既然走进了纪检监察员的队伍,自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一些,当然关于反腐的书籍也要看一些,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最关键的还是要警钟长鸣。习骅的《中国历史的教训》就是一本不错的教材。习骅也是纪检干部出身,而且还在《纪检监察报》上写了不少“说古道今”的文章,按照编者的话说,习骅是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嗟叹与沉思的人物故事,来讲述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不变正道。而作者说自己从小喜欢听老人讲“古今”,如今他觉得用讲“古今”的方式让大家警醒一些,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才会有这本集子的诞生。以往我们看一些反腐倡廉的文章似乎都是写纪律,写制度,写案例。包括自己也写过一些廉政论文,如果仅仅是就事论事,或者用制度解读违反制度的危害性,自然文章的可读性就会受限。而如今,从国家的反腐形势中就能感受得到中国共产党严纲正纪惩治腐败的决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月1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任务。而那些领导们是不是也应该清晰自己该做什么呢?现在很多单位为切实增强新任职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都对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实行任前“八个一”廉政教育。即:“进行一次廉政教育谈话;组织一次廉政知识测试;观看一部廉政教育录像片;送一本廉政书籍;组织一次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或开展一次廉政警示教育;写一份心得体会;签订一份廉政承诺书;半年后组织一次测评。”这也是在落实中央反腐精神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在党的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党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抓常、抓细、抓长,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复发反弹,要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严的措施管住干部,确保党的纪律成为刚性约束。要从根本上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在思想上返璞归真,在党性上固本培元。“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很多人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初,也是抱着一颗为党为国的忠心,大干一番事业的信心,可是时间长了,往往经不起各种形式的诱惑,私欲膨胀,贪念随之而生,廉政意识日渐淡薄,做出种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因此,保持坚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头脑,提高思想境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领会到慎始、慎独、慎染、慎微的真正内涵,是筑起思想道德坚固防线的关键。国家的反腐形势已经表明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作为党员干部要清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如作者所说:纪检监察干部以笔为刀,真实勾勒千百年来中国吏治的历史影像,浓缩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对中国历史不断叩问与省思,也是给那些老百姓心中的公仆们一种警示,那些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官员,还是不复存在为好。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不管历朝历代大凡繁荣昌盛时期,一定是国泰民安,纪律严明。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立足中国,传递廉政正能量。

反思历史教训做廉政好干部

都说干啥吆喝啥,俺既然走进了纪检监察员的队伍,自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一些,当然关于反腐的书籍也要看一些,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最关键的还是要警钟长鸣。 习骅的《中国历史的教训》就是一本不错的教材。习骅也是纪检干部出身,而且还在《纪检监察报》上写了不少“说古道今”的文章,按照编者的话说,习骅是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嗟叹与沉思的人物故事,来讲述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不变正道。而作者说自己从小喜欢听老人讲“古今”,如今他觉得用讲“古今”的方式让大家警醒一些,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才会有这本集子的诞生。 以往我们看一些反腐倡廉的文章似乎都是写纪律,写制度,写案例。包括自己也写过一些廉政论文,如果仅仅是就事论事,或者用制度解读违反制度的危害性,自然文章的可读性就会受限。而如今,从国家的反腐形势中就能感受得到中国共产党严纲正纪惩治腐败的决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月1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任务。 而那些领导们是不是也应该清晰自己该做什么呢?现在很多单位为切实增强新任职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都对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实行任前“八个一”廉政教育。即:“进行一次廉政教育谈话;组织一次廉政知识测试;观看一部廉政教育录像片;送一本廉政书籍;组织一次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或开展一次廉政警示教育;写一份心得体会;签订一份廉政承诺书;半年后组织一次测评。”这也是在落实中央反腐精神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在党的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党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抓常、抓细、抓长,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复发反弹,要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严的措施管住干部,确保党的纪律成为刚性约束。要从根本上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在思想上返璞归真,在党性上固本培元。“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很多人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初,也是抱着一颗为党为国的忠心,大干一番事业的信心,可是时间长了,往往经不起各种形式的诱惑,私欲膨胀,贪念随之而生,廉政意识日渐淡薄,做出种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因此,保持坚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头脑,提高思想境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领会到慎始、慎独、慎染、慎微的真正内涵,是筑起思想道德坚固防线的关键。 国家的反腐形势已经表明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作为党员干部要清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如作者所说:纪检监察干部以笔为刀,真实勾勒千百年来中国吏治的历史影像,浓缩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对中国历史不断叩问与省思,也是给那些老百姓心中的公仆们一种警示,那些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官员,还是不复存在为好。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不管历朝历代大凡繁荣昌盛时期,一定是国泰民安,纪律严明。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立足中国,传递廉政正能量。


 中国历史的教训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