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修养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5311425
作者:朱光潜
页数:16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我在大学里教书,前后恰已十年,年年看见大批的学生进来,大批的学生出去。这大批学生中平庸的固居多数,英俊有为者亦复不少。我们辛辛苦苦地把一批又一批的训练出来,到毕业之后,他们变成什样的人,做出什样的事呢?他们大半被一个共同的命运注定。有官做官,无官教书。就了职业就困于职业,正当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阴,人事的应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阴。他们所学的原来就不很坚实,能力不够,自然做不出什么真正的事业来。时间和环境又不容许他们继续研究,不久他们原有的那一点浅薄学问也就逐渐荒疏,终身只在忙“糊口”。这样一来,他们的个人生就平平凡凡地溜过去,国家的文化学术和一切事业也就无从发展。还有一部分人因为生活的压迫和恶势力的引诱,由很可有为的青年腐化为土绅劣豪或贪官污吏,把原来读书人的一副面孔完全换过,为非作歹,恬不知耻,使社会上颓风恶习一天深似一天,教育的功用究竟在哪里呢?想到这点,我感觉到很烦闷。就个人设想,像我这样教书的人把生命断送在粉笔屑中,眼巴巴地希望造就几个人才出来,得一点精神上的安慰,而年复一年地见到出学校门的学生们都朝一条平凡而暗淡的路径走,毫无补于文化的进展和社会的改善。这种生活有何意义?岂不是自误误人?其次,就国家民族的设想,在这严重的关头,性格已固定的一辈子人似已无大希望,可希望的只有少年英俊,国家耗费了许多人力和财力来培养成千成万的青年,也正是希望他们将来能担负国家民族的重任,而结果他们仍随着前一辈子人的覆辙走,前途岂不很暗淡?青年们常欢喜把社会一切毛病归咎于站在台上的人们,其实在台上的人们也还是受过同样的教育,经过同样的青年阶段,他们也曾同样地埋怨过前一辈子人。由此类推,到我们这一辈子青年们上台时,很可能地仍为下一辈子青年们不满。今日有理想的青年到明日往往变成屈服于事实而抛弃理想的堕落者。章宗祥领导过留日青年,打过媚敌辱国的蔡钧,而这位章宗祥后来做了外交部长,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汪精卫投过炸弹,坐过牢,做过几十年的革命工作,而这位汪精卫现在做了敌人的傀儡,汉奸的领袖。许多青年们虽然没有走到这个极端,但投身社会之后,投降于恶势力的实比比皆是。这是一个很可伤心的现象。社会变来变去,而组成社会的人变相没有变质,社会就不会彻底地变好。这五六十年来我们天天在讲教育,教育对于人的质料似乎没有发生很好的影响。这一辈子人睁着眼睛蹈前一辈子人的覆辙,下一辈子人仍然睁着眼睛蹈这一辈子人的覆辙,如此循环展转,一报还一报,“长夜漫漫何时旦”呢?社会所属望最殷的青年们,这事实和问题是值得郑重考虑的!时光向前疾驶,毫不留情去等待人,一转眼青年便变成中年老年,一不留意便陷到许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厄运。这厄运是一部悲惨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悬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见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腐化。给它们一个简题,这是“追求”、“彷徨”和“堕落”。青年们,这是一条死路。在你们的天真烂漫的头脑里,它的危险性也许还没有得到深切的了解,你们或许以为自己决不会走上这条路。但是我相信:如果你们没有彻底的觉悟,不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不下艰苦卓绝的工夫,不作脚踏实地的准备,你们是不成问题地仍走上这条路。数十年之后,你们的生命和理想都毁灭了,社会腐败依然如故,又换了一批像你们一样的青年来,仍是改革不了社会。朋友们,我是过来人,这条路的可怕我并没有夸张,那是绝对不能再走的啊!耶稣宣传他的福音,说只要普天众生转一个念头,把心地洗干净,一以仁爱为怀,人世就可立成天国。这理想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可是也深刻到不能再深刻。极简单的往往是正途大道,因为易为人所忽略,也往往最不易实现。本来是很容易的事而变成最难实现的,这全由于人的愚蠢、怯懦和懒惰。世间事之难就难在人们不知道或是不能够转一个念头,或是转了念头而没有力量坚持到底。幸福的世界里决没有愚蠢者、怯懦者和懒惰者的地位。你要合理地生存,你就要有觉悟、有决心、有奋斗的精神和能力。“知难行易”,这觉悟一个起点是我们青年所最缺乏的。大家都似在鼓里过日子,闭着眼睛醉生梦死,放弃人类最珍贵的清醒的理性,降落到猪豚一般随人饲养,随人宰割。世间宁有这样痛心的事!青年们,目前只有一桩大事——觉悟——彻底地觉悟!你们正在做梦,需要一个晴天霹雳把你们震醒,把“觉悟”两字震到你们的耳里去。“条条大路通罗马”。实现人生和改良社会都不必只有一条路径可走。每个人所走的路应该由他自己审度自然条件和环境需要,逐渐摸索出来,只要肯走,迟早总可以走到目的地。无论你走哪一条路,你都必定立定志向要做人;做现代的中国人,你必须有几个基本的认识。一、时代的认识——人类社会进化逃不掉自然律。关于进化的自然律,科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依达尔文派学者,生物常在生存竞争中,最适者生存,不适者即归淘汰。依克鲁泡特金,社会的维持和发展全靠各分子能分工互助,互助也是本于天性。这两种相反的主张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国际政治理想。一种理想是拥护战争,生存既是一种竞争,而在竞争中又只有最适者可生存,则造就最适者与维持最适者都必靠战争,战争是文化进展的最强烈的刺激剂。另一种理想是拥护和平,战争只是破坏,在战争中人类尽量发挥残酷的兽性,愈残酷愈贪摧毁,愈不易团结,愈不易共存共荣;要文化发展,我们需要建设,建设需要互助,需要仁爱,也需要和平。这两种理想各有片面的真理,相反适以相成,不能偏废。我们的时代是竞争最激烈的时代,也是最需要互助的时代。竞争是事实而互助是理想。无论你竞争或是互助,你都要拿出本领来。在‘竞争中只有最适者才能生存,在互助中最不适者也不见得能坐享他人之成。所谓“最适”就是最有本领,近代的本领是学术思想,是技术,是组织力。无论是个人在国家社会中,或是民族在国际社会中,有了这些本领,才能和人竞争,也才能和人互助,否则你纵想苟且偷生,也必终归淘汰,自然铁律是毫不留情的。二、国家民族现在地位的认识——我国数千年来闭关自守。固有的文化可以自给自足,而且四围诸国家民族的文化学术水准都比我们的低,不曾感到很严重的外来的威胁。从十九世纪以来,海禁大开,中国变成国际集团中的一分子,局面就陡然大变。我们现在遇到两重极严重的难关。第一,我们固有的文化学术不够应付现时代的环境。我们起初慑于西方科学与物质文明的威力,把固有的文化看得一文不值,主张全盘接受欧化;到现在所接受的还只是皮毛,毫不济事,情境不同,移植的树常不能开花结果,而且从两次大战与社会不安的状况看来,物质文明的误用也很危险,于是又有些人提倡固有文化,以为我们原来固有的全是对的。比较合理的大概是兼收并蓄,就中西两方成就截长补短,建设一种新的文纯学术。但是文化学术须有长期的培养,不是像酵母菌可以一朝一夕制造出来的。我们从事于文化学术的人们能力都还太幼稚薄弱,还不配说建设。总之,我们旧的已去,新的未来,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和其他民族竞争或互助,几乎没有一套武器或工具在手里。这是一个极严重的局势。其次,我们现在以全副精力抗战建国。这两重工作中抗战是急需,是临时的;建国是根本,是长久的。多谢贤明领袖的指导与英勇将士的努力,多谢国际局面的转变,我们的抗战已逼近最后的胜利。这是我们的空前的一个好机会,从此我们可以在国际社会中做一个光荣的分子,从此我们可以在历史上开一个新局面。但是这“可以”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由“可能”变为“必然”,还需要比抗战更艰苦的努力。抗战后还有成千成万的问题亟待解决,有许多恶习积弊要洗清,有许多文化事业和生产事业要建设。我们试问,我们的人才准备能否很有效率地担负这些重大的工作呢?要不然,我们的好机会将一纵即逝,我们的许多光明希望将终成泡影。我们的青年对此须有清晰的认识,须急起直追,抓住好时机不让放过。三、个人对于国家民族的关系的认识——世界处在这个剧烈竞争的时代,国家民族处在这个一发干钧的关头,我们青年人所处的地位何如呢?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我们必须认识清楚:第一,国家民族如果没有出路,个人就决不会有出路;要替个人谋出路,必须先替国家民族谋出路。第二,个人在社会中如果不能成为有力的分子,则个人无出路,国家民族也无出路。要个人在社会中成为有力的分子,必须有德有学有才,而德行学问才具都须经过艰苦的努力才可以得到。以往我们青年的错误就在于对这两个前提毫无认识。大家都只为个人打计算,全不替国家民族着想。我们忙着贪图个人生活的安定和舒适,不下工夫培养造福社会的能力,不能把自己所应该做的事做好,一味苟且敷衍,甚至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去求个人安富尊荣,钻营、欺诈、贪污,无所不至,这样一来,把社会弄得日渐腐败,国家弄得日渐贫弱。这是一条不能再走的死路,我已一再警告过。我们必须痛改前非,把一切自私的动机痛痛快快地斩除干净,好好地在国家民族的大前提上做工夫。我们须知道,我们事事不如人,归根究竟,还是我们的人不如人。现在要抬高国家民族的地位,我们每个人必须培养健全的身体、优良的品格、高深的学术和熟练的技能,把自己造成社会中一个有力的分子。这是三个最基本的认识。我们必须有这些认识,再加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去循序实行,到死不懈,我们个人,我们国家民族,才能踏上光明的大道。最后,我还须着重地说,我们需要彻底的觉悟。人在社会中成为有力的分子,必须有德有学有才,而德行学问才具都须经过艰苦的努力才可以得到。以往我们青年的错误就在于对这两个前提毫无认识。大家都只为个人打计算,全不替国家民族着想。我们忙着贪图个人生活的安定和舒适,不下工夫培养造福社会的能力,不能把自己所应该做的事做好,一味苟且敷衍,甚至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去求个人安富尊荣,钻营、欺诈、贪污,无所不至,这样一来,把社会弄得日渐腐败,国家弄得日渐贫弱。这是一条不能再走的死路,我已一再警告过。我们必须痛改前非,把一切自私的动机痛痛快快地斩除干净,好好地在国家民族的大前提上做工夫。我们须知道,我们事事不如人,归根究竟,还是我们的人不如人。现在要抬高国家民族的地位,我们每个人必须培养健全的身体、优良的品格、高深的学术和熟练的技能,把自己造成社会中一个有力的分子。这是三个最基本的认识。我们必须有这些认识,再加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去循序实行,到死不懈,我们个人,我们国家民族,才能踏上光明的大道。最后,我还须着重地说,我们需要彻底的觉悟。

前言

十年前我替开明书店写了一本小册子,叫做《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那时候我还在欧洲读书,自己还是一个青年,就个人在做人读书各方面所得的感触,写成书信寄回给国内青年朋友们,与其说存心教训,毋宁说是谈心。我原来没有希望它能发生多大的影响,不料印行之后,它成为一种销路最广的书,里面一部分被采入国文课本,许多中小学校把它列入课外读物。上海广州都发现这本书的盗印本,还有一位作者用“朱光潸”的名字印行一本(《给青年的十三封信》,前三四年在成都的书店里还可以看到。我于是以《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作者见之于世,知我者固多,罪我者亦不复少。这一切,我刚才说,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坦白地说,这样出其不意地被人注视,我心里很有些不愉快。那是一本不成熟的处女作,不能代表我的成年的面目,而且掩盖了后来我比较用心写成的作品。尤其使我懊恼的是被人看做一个喜欢教训人的人。我一向没有自己能教训人的错觉,不过我对于实际人生问题爱思想,爱体验,同时我怕寂寞,我需要同情心,所以心里有所感触,便希望拿来和朋友谈,以便彼此印证。我仿佛向一个伙伴说:“关于这一点,我是这样想,你呢?”我希望看他点一个头,或是指出另一个看法。假如我口齿俐朗,加上身边常有可谈的朋友,我就宁愿对面倾心畅谈,决不愿写文章。无如我生来口齿钝,可谈的朋友又不常在身边,情感和思想需要发泄,于是就请读者做想象的朋友,和他做笔谈。我用“谈”毫不苟且,既是“谈”就要诚恳亲切。假如我的早年那本小册子略有可取处,大概也就在此。    这是十年前的话。过去几年中很有几家书店和杂志为着贪图销路,要求我再写给青年信那一类的文章,我心里未尝不想说话,却极力拒绝这种引诱,因为做冯妇向来不是一件惬意的事。于今我毕竟为《中央周刊》破戒,也有一个缘故。从前在那部处女作里所说的话很有些青年人的稚气,写时不免为一时热情所驱遣,有失检点,现在回想,颇有些羞愧。于今多吃了十年饭,多读了几部书,多接触了一些人情世故,也多用了一些思考体验,觉得旧话虽不必重提,漏洞却须填补。因此,《中央周刊》约我写稿,我就利用这个机会,陆续写成这部小册子中的二十来篇文章,其中也有几篇是替旁的刊物写的或没有发表的,因为性质类似,也就把它们集在一起。    读者有人写信问我,这些文章有没有一个系统?有没有一个中心思想?我回答说:在写时我只随便闲谈,不曾把它写成一部教科书,并没有预定的思想系统或中心思想。    不过它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系统。这些年来我在学校里教书任职,和青年人接触的机会多,关于修养的许多实际问题引起在这本小册子里所发表的一些感想。问题自身有些联络,我的感想也随之有些联络。万变不离宗,谈来谈去,都归结到做人的道理。    它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中心思想。我的先天资禀与后天的陶冶所组成的人格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我的每篇文章都是这有机体所放射的花花絮絮。我的个性就是这些文章的中心。如果向旁人检讨自己不是一桩罪过,我可以说:我大体上欢喜冷静、沉着、稳重、刚毅,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尊崇理性和意志,却也不菲薄情感和想象。我的思想就抱着这个中心旋转,我不另找玄学或形而上学的基础。我信赖我的四十余年的积蓄,不向主义铸造者举债。    这些文章大半是在匆迫中写成的。我每天要到校办公、上课、开会、和同事同学们搬唇舌、写信、预备功课。到晚来精疲力竭走回来,和妻子、女孩、女仆挤在一间卧室兼书房里,谈笑了一阵后,已是八九点钟,家人都睡去了,我才开始做我的工作,看书或是作文。这些文章就是这样在深夜里听着妻女打呼鼾写成的。因为体质素弱,精力不济,每夜至多只能写两小时,所以每篇文章随断随续,要两三夜才写成,运思的功夫还不在内。我虽然相当用心,文字终不免有些懈怠和草率。关于这一点,我对自己颇不满,同时也羡慕有闲暇著述的人们的幸福。    目前许多作者写书,尝自认想对建国万年大业有所贡献,摇一支笔杆,开一代宗风。我没有这种学问,也没有这种野心或错觉。这本小册子,我知道,像一朵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这片时间能借读者的晶莹的心灵,如同浮云藉晶莹的潭水一般,呈现一片灿烂的光影。精神不灭,这影响尽管微细,也可以蔓延无穷。    1942年冬在嘉定脱稿

名人推荐

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人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远的眼界和扩大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 ——朱自清 朱先生不是那种口若悬河的人,他的口才并不好,讲一口带安徽味的蓝青官活,听起来并不“美”。然而却没有废话,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 ——季羡林 他的精神人格之所以值得景仰,并经得起推敲,就在于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在学界中,有谁最常常使我想起加缪的西西弗斯?他终生推石上山,周而复始,永不停歇,那就是朱光潜。 ——柳鸣九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人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远的眼界和扩大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    ——朱自清    朱先生不是那种口若悬河的人,他的口才并不好,讲一口带安徽味的蓝青官话,听起来并不“美”。然而却没有废话,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    ——季羡林    他的精神人格之所以值得景仰,并经得起推敲.就在于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在学界中,有谁最常常使我想起加缪的西西弗斯?他终生推石上山,周而复始,永不停歇。那就是朱光潜。    ——柳鸣九

内容概要

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书籍目录

自序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 谈立志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谈青年的心理病态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谈处群(上)——我们不善处群的病征 谈处群(中)——我们不善处群的病因 谈处群(下)——处群的训练 谈恻隐之心 谈羞恶之心 谈冷静 谈学问 谈读书 谈英雄崇拜 谈交友 谈性爱问题 谈青年与恋爱结婚 谈休息 谈消遣 谈体育 谈价值意识 谈美感教育

编辑推荐

《谈修养》是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阐发人生修养途径的著作,出版迄今已六十年。全书由二十来篇文章组成,以“尊崇理性和意志,却也不菲薄情感和想象”为中心,涉及与青年人密切相关的种种问题,如以“三此主义”立志、培养奋斗精神、把握个人与社群国族间的互动,乃至谈心性、学问、读书、交友、性爱、恋爱结婚乃至价值意识、美感教育等等。虽然这是半个世纪前的著作,但朱光潜先生的思想力透纸背,对当代的青年,仍然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次重新打造出版,特邀著名旅美剪纸艺术家徐宵为本书配图,用哲理漫画剪纸与文章相呼应,生动形象,引人深思。

作者简介

《朱光潜谈修养》是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阐发人生修养途径的著作,出版迄今已六十年。全书由二十来篇文章组成,以“尊崇理性和意志,却也不菲薄情感和想象”为中心,涉及与青年人密切相关的种种问题,如以“三此主义”立志、培养奋斗精神、把握个人与社群国族间的互动,乃至谈心性、学问、读书、交友、性爱、恋爱结婚乃至价值意识、美感教育等等。


 朱光潜谈修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1、午睡尤其有效,午睡醒了午后又变成了清晨,一日之中就有了两度朝气。2、“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承担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3、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一般物质的动都是被动,使它动的动力使外来的,人的动有时可以是主动的,使他动的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人之所以为人,就在能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屈服。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个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标准就是他对于抵抗力所拿出的抵抗力,换句话说,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出的意志力。4、读书不能全凭自己的兴趣。如果一个人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而是一种训练、准备。有些有趣的书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枯燥得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一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5、记忆力有它得限度,要把读过得书形成知识系统,过目即忘等同不读。记笔记、做卡片犹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得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例井然。这是合乎科学得办法,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6、“勤蘼余劳,心有常闲”。陶渊明在自祭文中所说的两句话,动中有静,赏保存自我主宰。但丁描写魔鬼在地狱中受酷刑,常特别着重“不停留”“无间断”的字样,这本书就是一种惩罚,甘受这种惩罚的人们是甘愿人间成为地狱。7、爱美是人类天性,凡是天性中所固有的,必须趁着适当时机去培养,费则像花草不及时下种及时培植一样,就会凋残萎谢。无论哪一专门学问,干哪一行职业,每个人都应该会听音乐,不断地读文学作品,偶尔有欣赏图画刻雕地机会。在西方地社会中,这些美感活动是每个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节目。8、一转眼青年变成中年老年,一不留意便陷到许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厄运。这厄运是一部悲惨的三部曲。第一部是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现理想与事实的冲突,一直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没有改革社会,反而被社会腐化。给它们一个简题,就是“追求”“彷徨”和“堕落”。如果你们没有彻底的觉悟,不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不下艰苦卓绝的功夫,不做脚踏实地的准备,你们是不成问题地走上布条路。我们需要彻底的觉悟
  •     看了这本书,才发觉:对于某些问题困扰已久,原来自己不是一个人。60年前的中国,虽然没有网络,也没有iPhone、iPad和Kindle,但是人们依旧觉得时间不够用;大学生读书是在混文凭;上大学选专业时人们偏于功利性地考虑“实用性”于是工程系依旧爆满。。。这些如时间不够,人心浮躁,社会上的生存竞争,自我的堕落与激励,如何交友,怎么对待恋爱问题,朱先生不可不谓观察仔细,又在此书中用心地写作,希望可以和读者探讨并对其有所指引。原来,我们和民国的人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那时候没有出现“拖延症”,“时间管理”,“自我管理”,“成功励志”,“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等诸如此类的词条而已。那时候面临着抗战、饥饿、贫穷,大学生们可以用“饭吃不饱”“教员教不好”作为学习不好得借口;然而,如今是能吃饱饭了,生活也安逸,饱食终日,左手iPhone右手iPad,包里揣着kindle,就把学问做好了了吗?从个人管理上讲,我们当代的人比民国的人进步了吗?并不见得。这是个有意思的对比。不过,如今种种关于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提高,却验证了朱先生的说法:学不好习绝不是因为吃不饱饭、教员不好。根源问题在于自己。““知难行易”,这觉悟一个起点是我们青年所最缺乏的。大家都似在鼓里过日子,闭着眼睛醉生梦死,放弃人类最珍贵的清醒的理性,降落到猪豚一般随人饲养,随人宰割。世间宁有这样痛心的事!青年们,目前只有一桩大事——觉悟——彻底的觉悟!你们正在做梦,需要一个晴天霹雳把你们震醒,把“觉悟”两字震到你们的耳里去。”人要有知耻心,然后有发奋的决心,心甘情愿地吃苦,然后为了伟大的梦想肝脑涂地,为这个世间做出一点贡献,方不枉为人。这种觉悟便是朱先生所推崇的觉悟。朱先生的话震耳发聩:“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我把我的信条叫做“三此主义”,就是此身,此时,此地。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像中的另一地位去做。”“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锐敏,洞达事理,处任何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解决困难。就性格说,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不愿成为”猪豚“任人宰割,必先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觉悟,才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愿我们都可以成为有道德修养的读书人!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你國和一個世紀之前的分別好像不大啊
  •     美学启蒙书籍,第一次看,开篇朱光潜先生对古松的三种态度让人印象深刻
  •     装帧不错,不过建议包皮儿,不然容易脏
  •     需一遍遍读
  •     当代经济发达了,教育却没有跟上,人的道德修养缺失严重,国民该看看这样的书才行。
  •     “人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所有追寻的目的都是为了幸福生活...图书馆速读的一本书,有时候在想啊 人为何要匆匆忙忙?儿时的梦想,青年时的莽撞追寻、暮年时的期盼。想啊想啊,人呐 从一出生他其的命 随着生活要给他的故事而发生前进。
  •     大师风范 不多读几遍实在是不太容易记住。
  •     书中有些内容至今值得我们青年人好好思考和感悟,满分的好书,装帧也很棒
  •     这是一本需要时时重温的书!
  •     涉及生活各个方面以及价值观的培养
  •     有些朴素的道理是永恒的,值得告诉每一代年轻人。或许再早个七八年,我读这书会很感动,但今天不会了,可见我也是有点上年纪了。
  •     适合大学时期读的一本书,一切还不晚。
  •     朱老的书对我一向启发很大。
  •     特别好的一本书。
  •     浮躁如我只是略读了一遍╮(╯▽╰)╭
  •     良师宜友,永伴青春。
  •     虽然有些观念老套了,但是这些老套的观念我们也渐渐遗忘。
  •     这本书应该改名叫《班主任讲话大全》,不愧是几十年的人民教师啊,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笑)不过,也只有专注学问跟学生打交道的人,才能保持这份单纯与赤诚吧。
  •     内容装帧排版纸质都很好,读着也舒服。唯一的小瑕疵在于,剥开封壳以后,孟石先生的脸花了呜呜
  •     对于社会及价值的问题有启示作用,但对于涉及到自然科学的阐述持保留意见。
  •     朴素的观点,却容易被遗忘,需要经常重温
  •     老有修养了
  •     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难以自控,朱老师讲的挺大的概念,自认为要有好的修养的确需要慢慢修炼。
  •     这个出版社的《谈修养》挺好,纸张很舒服。谈修养,也是谈美。读起来挺轻松~内容和诗论多有重合,是把朱光潜 在别处发表的文章分类集合成一本。
  •     需要一读再读 一读再读 一读再读
  •     有些道理无异于白话,但是却最容易被人忽略。如果早几年读到这本书,或许生活会更不同。当然从现在开始,一切也还不晚。
  •     碾碎当今苟且堕落之习 养浩然正气
  •     朴素的真理。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爱美是人类天性,赞同不过了
  •     浅显易懂,有的地方论述、观点较浅显。干货很少。
  •     几十年前的书,现在看来,虽然有些落后,但是其中蕴含着作者深刻的真挚的思想仍是十分宝贵的。
  •     和之前基本朱先生的书是一样的风格,都是教育家的口吻。我倒觉得这本书很适合中学生读,一来是接受起来容易,二来也能学朱先生写作文。
  •     内容很实在,推荐 购买
  •     24/50 通篇都是道理的文章 有点腻味儿了
  •     朱光潜
  •     非常棒的一本书,精品,读时会感叹汉语的文字和语言的美,结构,逻辑,观点,简练,言之有物,观点有力,力荐的一本书
  •     醍醐灌顶
  •     需要经常读一些让自己静下来的文章。
  •     这本《谈修养》,我只能评价说是一本老人写的老书。从思想上来看,和他青年时候的《十二封信》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一样的是浅显、虚薄、不得要领的,从感情上来看,甚至不如青年时所作。但是这本书确实是写的既真挚又诚恳,我不好意思开口骂一骂。这样的书,我也就当时复习我记忆中的典故了(因为他举的例子有七八分是我都知道的,斯宾诺莎拿苍蝇喂蜘蛛的例子还真是第一次见!不过可惜的是我觉得他这个例子用错地方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