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陷阱》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世界政治 > 全球化陷阱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1日
ISBN:9787801092762
作者:汉斯-彼得·马丁
页数:295 页页

对经济危机根本成因的思考

很荒谬的,这本十余年前的书,比起诸多最新出版的书籍更好的解释了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起源,并且与马克思和拉詹后的思想遥相呼应。1、本书出版于十二年前,彼时美国政客还没有用宽松信贷刺激需求、美联储还没用长期的低息刺激实体经济(尽管这一政策以制造了资本市场的泡沫告终),十年前的实体经济现状更能反映经济危机的根源,之后的政策仅仅是掩盖了而不是解决了经济危机问题,宽松信贷、低息、政府超额借贷下的财政支出,均是饮鸩止渴的方式。本书推出的时间帮助作者避开了政府政策的影响,直指经济危机问题的核心:20/80的社会。2、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经济的不平衡。存在两种不平衡:国际间的不平衡和国内的不平衡。国际间的不平衡指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并要求经济增长快于5%国家的出现。国内的不平衡指20/80社会的出现。3、国际间不平衡的解释可参照《断层线》一书,如曾经的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和现在的中国一样的国家,要求自身经济增长速度达8-10%,其中很大部分必然由出口拉动,国家的整体产业结构必然是有利于出口导向的,其中包含了对内需的压制。中国的出口需要占用对手方的需求,在此例中即美国以长期的宽松信贷创造了需求,在短期内承担了中国的出口。但是这一不平衡的经济模式必然无法持久,中国的出口减少了美国人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减少了美国的就业,使得美国自身的经济循环无法进行,只能依赖于短期的信贷扩张,”借明天的钱来买今天的中国产品“,最终采取制裁的方式或者以经济危机结束,使中国出口快速下滑,不得不转向以内需为主的增长模式。但是,中国长期压制内需的体制很难快速转变,在短期不得不以投资拉动,但是政府超额借贷财政支出的投资拉动效果实际上属于“饮鸩止渴”一类,中国地方政府历史债务较少,此次地方债务危机不会伤及根本,但是未来短期内将无法执行第二次“四万亿”计划,经济增长如何持续?至今为止内需的成长还是太慢,无法填补出口下滑和投资不可持续带来的GPD缺口,同时经济转型速度低于预期,内需的最主要支撑:普通居民收入无法快速提高,这一结构上的问题虽然无法反映到数字上,但实际上比GDP之类的数字要重要亿万万倍,这一结构问题决定了经济是否能够实现再循环、决定了经济的”实际增长“。从这个角度看,世界长期的GDP导向发展也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GDP使得决策者考虑当年太多,考虑未来30年的发展太少。4、国内的不平衡指20/80社会的出现。根据个人的观点,与国际间不平衡相比,这一问题更加深远、更加重要、更加难以解决。引三个例子说明20/80社会的表现:(1)发生于2011年10月的”占领华尔街“,群众的口号是”1%的人占有了99%的财富,99%的人仅有1%的财富“。这一口号存在夸张、其中也有部分来源于巧取豪夺,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目前的经济结构越来越倾向于让少数人获得大部分收益,让大部分人只能失业并领取救济。(2)《全球化陷阱》中的精彩片段。JAVA总裁被问及JAVA有多少员工时,说明有16000人,但是其中仅有6-8个人是必须的,”没有他们我将不知所措“,其他人仅为储备大军,随时可以进行压缩。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大众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占总社会的比重如此之少,又可以被如此容易的转移或舍弃。(3)《断层线》中对于美国近代长期收入差距变化的分析。具体的比例记不清楚了,大概介于20/80定律和占领华尔街的口号之间,最重要的是,美国经历了若干次”没有就业的复苏“,经济危机之后的复苏并没有带来就业率的回升,这是为什么?这难道不是在说,失业者的劳动力已经不再被社会需要了么?并非是暂时的再适应、寻找新的岗位或培养技术,而是长期的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以上三个例子都反映了20/80社会的一些表现,但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为何?我并没有想的很清楚,也缺乏权威的文献参考,以下抛砖引玉,仅供参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阐述,指由于收入不平衡、内需无法满足供给的增长,产生的供给过剩的危机。工会的出现使得工人阶级的收入大幅增长,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似乎已经解决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问题。但是随着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工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新的收入不平衡出现了。已有产业很容易将产能扩张至过剩的地步,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已经面临饱和,能容纳劳动力的仅有技术研发和新兴产业出现两种情况,而占社会比重80%的劳动力不具备技术和创造力去从事这两类工作,因此出现了长期的收入差距扩大和失业上升问题。收入不平衡导致内需减少,经济的不平衡、乃至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就随之出现。5、为了应对新经济危机的出现,需要从政府到企业的体制改革。以企业目前的“最大化所有者长期收益”为例:企业目前广泛采用的经营目的是“最大化所有者长期收益”,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由于涵盖的内容过于广泛、无法用指标量化,因此实践中难以推行。最大化所有者收益的经营目标下,与培养员工相比,企业更愿意变更雇佣地点、或压缩员工数量。这两种行为都对本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负外部性效应:本国的劳动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训、因而知识水平、创造力等无法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成为低收入/失业人群。政府政策难以有效纠正这一外部性:(1)如果政府同时减税和增加对弱势群体的福利/救济,则政府财政不平衡,导致如同希腊式的政府主权债务危机。(2)如果政府同时增加对富人的税收和弱势群体的福利救济,会削弱人们创新的动力、延缓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已有产业的技术革新,减少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导致更高的失业。因此这一问题需要从企业自身的制度加以解决。目前对自由市场机制的纠正主要集中在政府宏观政策层面,对企业的微观约束只包括减少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传统的市场失灵问题,未来还需要增加对员工培训正外部性的纠正。题外话:自由市场的描述对象仅指静态市场,无法解释创新如何出现、以及创新对企业、员工的影响。然而,未来就业的主要增长空间在于提高产品品质、推动技术革新的创造性/技术性岗位,这恰恰是传统微观经济学无法解释的部分。既然理论无法容纳,我们没有理由认为“看不见的手”能够帮助经济最优化人们的教育、最优化创新的效率,因而这些问题也就需要特别的关注和进一步的研究。

读《全球化陷阱》

记不得是在哪里看到这本书的推荐。一边看这本书,一边联想到很多现实的状况,还是很有收获的。比起《世界是平的》这种肤浅的垃圾畅销书,《全球化陷阱》要深刻多了,或许只是因为我一向不喜欢只知道唱赞歌的书。虽然《全球化陷阱》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阐述全球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过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于全体人类的福利无疑是灾难性的。这更多是资本的本质造成的。因为资本的逐利本性会加剧贫富分化,全球化带来的结果是弱国会受到强大冲击,会使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数字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而近年来,增长的负面影响也确来确明显了。虽然在某种意义上物质的选择多了很多,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却在不断的减少。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人才竞争,面对飞涨的物价而越来越少的劳动回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仰的严重缺失……请问,这是我们多年来所追求的幸福生活吗?虽然每个具体的社会问题背后都牵涉到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也要结合整体的环境和方向做改进。可我还是看不到任何改观的希望。因为现在这一形势还在加剧,如果我们对于理想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于现实的状况又没有深刻的理解,那么,希望是永不会有的。真正的解决方案又改如何,还需要我们团结起来不断的持续的探索下去。所以,人类,警醒吧!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看全球化经济的深远影响,这就是本书带给我们最好的视角。http://angeleefly.blogbus.com/logs/10491826.html

《全球化陷阱》VS《世界是平的》

《全球化陷阱》与《世界是平的》一起读会比较好。  两本书的写作时间相差了大约十年,都以全球化为主题。但各自的视角不一,所以读者会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不足为怪。    是看了乌有之乡推荐的“认识真实世界的十本书”里看到的。想来,应该是属于国外左派人士写的吧。  总之,读罢,将之前读《世界是平的》时的兴奋感一扫而光。随即把《世界是平的》译后记(世界仍是崎岖不平)找来看了一遍。才发现,早有人提醒我们不要盲目狂热了。  对于没读过《全球化陷阱》的人,初读《世界是平的》应该会和我一样狂热和兴奋吧。 我想,这本书的最大意义即在此——另一种视角。  两本书结合着看,既不偏也不倚,也许才最接近“真实的世界”。

20:80

在20:80的后现代社会里,你是一个就餐者还是别人吃剩的殘羹冷彘?对个人,民族和国家都要凝神静思一下,我将是哪一个?


 全球化陷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