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ABC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44736318
作者:(美)埃兹拉·庞德
页数:309页

内容概要

埃兹拉•庞德是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英美现代诗坛的一位巨将。他谙熟古今,善于旁搜博采,撷取各国文明之长以为己用。在这本教导式的小书中,庞德遵循了“一切批评都是一种界说古典作家的尝试”,附以从经典中精心挑选的展示作品。结尾的“格律论”对于任何渴望读诗和写诗的人来说都是一篇富于启迪的论文。

书籍目录

怎样学诗
警告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实验条件
表意文字方法
第二章
文学是什么?
语言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章
第四章
罗盘、六分仪,或地标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测验与作文练习
第二组
进阶测验
根据
自由
练习
19世纪
研究
感知力
导师
品位
分解
DICHTEN=CONDENSARE
第二部分
展示
四个时期
练习
一个时期的风格
一张日期表
其他日期
总结
惠特曼
格律论
附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在这本教导式的小书中,庞德遵循了“一切批评都是一种界说古典作家的尝试”。在希腊人中,庞德喜欢荷马和萨福,在罗马人中他喜欢卡图卢斯、奥维德、普洛佩提乌斯;而对于品达和维吉尔,庞德作出了鲁莽而果断的否定。这种强调直觉的方式引起那些讲究逻辑性的教授们的不满,却给了以艾略特、威廉斯为代表的同辈诗人极大的启示。


 阅读ABC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乔纳森今天,文艺批评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清理垃圾。所以,当我们翻开这本80年前出版的小册子,看到作者在第一章第一段里说:“假若缪斯的花园还想维持住花园的样子,那除草机就万万少不了。”不禁有如逢故人的欣喜。《阅读ABC》(The ABC of Reading),也许译作《文学入门》会更准确些。埃兹拉·庞德当年是把它设计为一本教材的,当然,事实上,它根本无法发挥教材的功用,因为流通广的教材总不免要俯就,而庞德这本书的问题就在于他的标准定得太高,除了他本人,恐怕再难找到能讲授这本教材的教师。T.S.艾略特在为自己编选的《庞德文论选》作序时,曾指出庞德的“教师脾性”。我想,如果再准确一点,也许应该说是“教官脾性”。这位教官的严厉、专断,是今天那些掌握着给授课教师打分大权的学生们不能接受的,而这恰恰也是今天教育(尤其是人文教育)失败的一大原因:竟有人以为,知识和技能在严酷的训练之外还有别的获得途径。庞德明白无误地说:“真正的教育最终必定限于坚持要知道的人们,其余的仅仅是放羊而已。”(《阅读ABC》中译本第70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这样的说法,或许会得到相当广泛的赞同,然而当你充分认识到“坚持要知道”所需付出的努力,你恐怕就不会那么确定自己是否属于其中的一员了。庞德说:“我的出版商请求我将英语文学尽可能地置于显著地位。这没有用,或几乎没有用。我的意思是,如果我要对学生公平的话就不行。你不能靠读英语来学习写作。”(第56页)那么,换到中国学生身上,他的要求就无异于你不能靠读中文来学习写作,你要能读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古希腊文……庞德在《严肃的艺术家》(收入艾略特编《庞德文论选》)一文中也讲过:“我们只有,比方说,在六七种伟大的文学中,摸索出作者表达的程度,然后才能初步判断,某一作品是否有了伟大的艺术的丰富性。”这种限定、这一“最低标准”,对庞德来说,当然是不成问题的:他在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古希腊文之外,至少还涉猎过中文和日文。可是,对其他读者呢?就难说了。庞德设下的语言门槛,还不单纯是个语种数量的问题,隐含着的还有语言领会深度的问题。庞德在书中谈道:“任何懒到驾驭不了理解乔叟所需的那相对不大的词汇量的人都活该永远被关在阅读好书的大门之外。”(第88页)不幸的是,我猜,99.99%非母语的英文学习者都不曾掌握“那相对不大的词汇量”。文学作品的翻译,使我们这一代读者心中形成了一种幻象,好像我们当真读过《伊利亚特》、《罗兰之歌》或《源氏物语》似的。其实,我们读的那些东西,仅相当于杜甫的七律被转成白话文,我们读到的只是那个大概的意思,我们捉住的只是原著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当然不配说自己已经“摸索出作者表达的程度”,自然也就没有下“初步判断”的可能了。在通览欧洲文学全局之后,庞德开出了他的“钦定书单”。“大约在这一点上,心脏虚弱的读者通常会在路上坐下来,脱下鞋子,哭泣诉‘他是一个糟糕的语言学习者’或是他根本不可能学会所有的语言。”庞德这么做是故意的,因为他认定“必须要把想成为专家的读者和那些不想的区分开来”(第28页)。庞德的书单,在某种程度上,的确骇人听闻。当然,其中不乏我们都能接受的名字:荷马、萨福、卡图卢斯、奥维德、乔叟、约翰·堂恩、菲尔丁、劳伦斯·斯特恩、司汤达、福楼拜……,可是他不怎么认可维吉尔,他觉得16世纪初苏格兰翻译家加文·道格拉斯翻译的维吉尔甚至比维吉尔本人更好,书中作为范例选出的所有诗作中,加文·道格拉斯的占比最大;他不太情愿推荐但丁和莎士比亚,他把弥尔顿骂了个狗血淋头;诗人布莱克呢?我不记得在这本书里见到过他的名字;十六世纪的英国诗人里,庞德推崇的还有哪几位?有阿瑟·戈尔丁、马克·亚历山大·博伊德……可是,见鬼,他们是谁?文艺批评家的任何标举都有一种反拨的意味。庞德自然也不例外。但他标举奎多·卡瓦尔康蒂、加文·道格拉斯,而不是但丁、莎士比亚,倒不能完全看作出于单纯的逆反心理,或许他更尊重的是发明权。庞德订立了一项文学等级制度:排在第一级的,是发明者;第二级是大师;接下来,是“稀释者”——“追随前两种作者,而无法做得一样好的人”;第四级是“没有卓越品质的好作家”;第五级是“Belles-lettres(借自法语,约略相当于民国时期所谓的“美文”——引者按)作家”——“并不真正发明任何东西,但专攻写作的某个特别部分的人”;排在最后的是“风尚的发起者”,简单地说,就是十几二十年后就被忘记的那类作者。因为庞德看得深远、看得深透,所以他也许不那么看重一种技巧、一种风格成熟乃至烂熟的形态(维吉尔、但丁、莎士比亚……),而更关注萌蘗与绽露(荷马、卡瓦尔康蒂、乔叟……)。已经有轮子了,我们就不必费心再发明它了。1492年哥伦布来到新大陆之前,那里一直没有车,假如真有哪个印第安人灵机一动想出了轮子的构造,我们也只能同情地望着他了。文学上的创造也未必不是如此。只不过普通人通常只记得那些将轮子改进到最合宜的状态的人,而庞德则喜欢褒奖那些筚路蓝缕的草创者。对于文学技巧、品位、风尚的演进,庞德有一段很好的说明:“一个大师发明一个小机件或一个程序来执行一种特殊功能或一组有限的功能。学生们应用这一小机件。他们大多没有大师用得熟练。下一个天才可能改进它,或者他可能将它抛弃而换用某件更适合他自己的目的的东西。随后便来了浆糊脑袋的学究或理论家,宣称那小机件是一项法律、一项规则。随后便成立了一个官僚机构,图钉脑袋的书记员攻击每一个新的天才和每一种形式的发明创造,因为不遵守法律,因为感觉到了那书记员感觉不到的某些东西。”(第264-5页)对于缺乏历史感的固陋者而言,可能任何符合历史真实的判断听上去都像是奇谈怪论。庞德对那些不怎么长进的后来者,对等级制度中处于第四级、第五级的作者,时常加以调侃,比如他给(他心目中的)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试找出拜伦或坡的一首没有七处严重缺陷的诗作。”(第65页)这确为一种严酷,也确为一种真相,或许,真相总是严酷的。在文学世界里,最最严酷的真相不就是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垃圾吗?毫不留情,是一个够格的批评家对文学垃圾所能持有的唯一态度。庞德提到了对于此类作品的“非个人的愤慨”(第20页)。等级,冷酷而真确。在毛姆的小说被当成世界名著的时代里,贯彻这种等级制就显得尤有必要了。懒惰和骄傲,是当代读者的两大罪过。懒惰,使他们无心关注真正伟大的东西,就像庞德说的:“通俗写作的秘密是在特定的一页里放进的绝不要多过普通读者能够轻轻舔食掉的分量,不施任何压力于他惯常松懈的注意力之上。”(第56页)而骄傲,则使他们逃避教官的话语——他们受不了那股子说教劲儿,哪怕说教的内容全是对的。对庞德的文学观念,有相当不同的评价。艾略特说庞德的文学评论“非常重要——或许是最不容我们失去的那类”(《庞德文论选》序言),而韦勒克则在《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五卷中对之不停加以讥诮。你选择相信艾略特还是韦勒克呢?你选择相信大师、天才还是浆糊脑袋的学究或图钉脑袋的书记员呢?《阅读ABC》,(美)埃兹拉·庞德著,陈东飚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8月第一版。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1月第1期。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这是每一个即将登上讲台的、热爱文学的人的必读物,以一种令人敬佩的专业精神,庞德给出了优秀教学的范例。科学化与生动的训练,以及一针针培养抵抗二流作品的疫苗。对小说着墨不多,但是非常入骨。我的特洛罗普受到某种青睐。呵呵。
  •     恍恍惚惚浏览一遍,言称不往头脑里填臃肿信息的庞德到头来还是说了一堆安利不到位的话
  •     龐德是不是把評註也學過去了……
  •     正在写……
  •     翻。
  •     埃兹拉·庞德的文学导引,不过可能有点难,挑战一下自己吧!
  •     不喜欢警句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好毒舌。另,对“红”字的解释是错的。
  •     ‘’伟大的文学纯粹是以可能极致的程度注入意义的语言。‘’
  •     有关阅读方面有趣的书
  •     优秀教学的范例
  •     没看完
  •     12年的时候读过原版,这次翻了翻中译感觉却没有当年那么喜欢了。当然这可能不是让人想见原文语序的翻译的错,而须归咎于社交网站上语录体的被滥用。很明显,庞德是受到了他未曾读过的诗话类批评的影响才如此写作的。而此书的受众亦如诗话那样,是想要写诗之人。书中的某些观点也的确可以给人以启发,比如学旧史需懂日语,填词需知佛学,应当将旧诗看作东亚诗以及隐括的重要性等等——当然这些观点并不能在本书中找到。又,选的那首罗切斯特挽诗诚然胜过斯宾塞的泰晤士河但,我并不觉得拿挽诗和婚礼小夜曲比较是公平的。又,Vita Nuova似乎可以当作小说标题。
  •     我太挫
  •     庞德让我想重读绝句了
  •     不懂的太多。美是一次次冗长的陈词滥调之间的短暂间歇。为这句打五星。
  •     解毒剂。时不时可以回头看两眼,同时我也开始对庞德产生兴趣了。
  •     Gauthier, Rimbaud, Lafargue,
  •     自以为是的论调,拙劣的翻译,后悔死了。
  •     确实必读 不是有同感 而是被开拓
  •     庞德的诗论有一种严密的科学精神,他关于形文、音文、辞文的观点发人深省。他的文学史评价标准也有鲜明的独创性
  •     这个如果能成为大学本科中文系的课本,会让青年人少走不少弯路。
  •     不懂“展示”诗作的原文,吃力得很,只听见庞德不停地夸这个和贬那个,原理基本看清了,但是戾气很重呀。
  •     有益而无效(我)。心平气和。
  •     刚买时,翻过,以为又是诗歌细读,就没看。这次读,感觉附录《如何阅读》,甚是精彩,但正文简直无法评价,因为实在达不到庞德的高度。另一个可说之处是,译文很有意思,译者似乎特别遵循英文句序,是个很有趣的译法,有时能带来陌生感,但有时又不免拗口,乃至于从中文来说,是有错。
  •     翻译问题
  •     要读懂这本书,没点儿诗学储备还真不行。
  •     阅读的时候,断断续续写了好多东西,我会写成长篇书评吗?
  •     “我有一个计划。”确实。但陈东飚的句读有些问题。
  •     已购。原来是诗论,目前对我的帮助不大。庞德没有遵循通常的写法,而且相同跳跃洒脱,有许多地方我读不明白,只是警句佳句不断~~可以看出庞德真是将许多诗以及诗人读得融会贯通,谈论起来如数家珍,这点让我想起木心那套文学回忆录~~“节奏是一种以时间切割的形式,正如一项设计是被设定的空间。”
  •     这不是期待之中的现代诗论,零散篇章更多侧重于古典韵文吧!像是比较..语言学?hahaha庞德一直在秀拉丁语呀!正在学拉丁语的我还不至于太陌生。
  •     名家文学讲坛又一种。跟当初读T.S.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因一个英伦文学传统的空白,读得鼻青脸肿。不过所谓读书,大抵如此,知所未有,开拓新思。此套书目前首选三部:文学是什么;如何读,为什么读;艺术的去人性。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