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种种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08661532
作者:[美] 莉迪亚·戴维斯
页数:440页

内容概要

莉迪亚·戴维斯(Lydia Davis)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翻译家。她的短篇小说以语言精悍、结构新颖、洞察人性在美国文学界独树一帜。2005年当选为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2013荣获布克国际奖,长期致力于法国经典文学的译介工作,现为纽约州立阿伯尼大学创意写作教授。

书籍目录

a 部分 塞缪尔·约翰逊很愤慨
01无趣的朋友
02修剪过的草坪
03住惯城市的人
04背叛
05白种部落
06我们的旅行
07特别席位
08从希罗多德那里获得的某些知识
09优先事项
10会面
11伴侣
12盲目约会
13关于记住的例子
14老母亲与爱牢骚
15塞缪尔·约翰逊很愤慨
16新年决心
17一年级:写字练习
18有趣
19最快乐的时刻
20陪审义务
21双重否定
22旧字典
23赞美虚拟语气
24多么困难
25失去记忆
26写给殡葬馆的一封信
27甲状腺日记
28来自北方关于冰层的信息
29波希米亚凶杀案
30快乐的记忆
31她们轮流使用一个她们喜欢的词
32玛丽·居里,如此值得尊敬的女人
33黑森人米尔
34我在国外某地的邻居
35(打着嗝的)口述史
36病人
37对与错
38排版员阿尔文
39特别
40自私
41我的丈夫和我
42春日的怒气
43她的破坏
44工人
45在某个北方国度
46离家之后
47陪伴
48财务问题
49变形
50两姐妹(II)
51火炉
52年轻而贫穷
53伊尔恩太太的沉默
54即将结束:各自的房间
55钱
56鸣谢
b部分 困扰种种
01她过去的一个男人
02狗和我
03智慧
04好品位竞赛
05与苍蝇合作
06卡夫卡做晚餐
07热带风暴
08美好的时光
09关于一个短纪录片的想法
10禁忌话题
11两种类型
12五感
13语法问题
14手
15毛毛虫
16看孩子
17我们想你:一份对四年级生慰问信的研究
18撇风
19电视机
20简和拐杖
21了解你的身体
22心不在焉
23向南走,读《往最坏里去嗬》
24散步
25困扰种种
26孤独
27D太太和她的女佣
28一小时看二十个雕塑
29尼彩
30你从婴儿那里学到的东西
31她母亲的母亲
32事情的原理
33失眠
34烧掉家庭成员
35抵达完美的途径
36奖励基金
37海伦与维:一份关于健康与活力的研究
38缩减开支
39母亲对我旅行计划的反应
40用六十美分
41我该怎样悼念他们?
42奇怪的冲动
43她怎么无法开车
44突然很害怕
45变好
46头,心
47陌生人
48繁忙的路
49秩序
50苍蝇
51和母亲一起旅行
52索引条目
53我的儿子
54旅馆房间里关于现在完成进行时的例子
55科德角日记
56即将结尾:那个词是什么?
57一个不同的男人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布克国际奖2013年度获得者重要作品;
★美国当代独树一帜的短篇小说大师,曾获古根海姆奖、兰南文学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113篇简短精悍的奇异故事,诗意的凝结,每个词语仿佛都在爆炸,常常一段之内,既有奇异、锐利的想象,又有温柔、痛苦和狂欢;
★格言似的简洁、独一无二的形式、狡黠的洞察力和淘气的幽默感;
★戴维斯是保罗·奥斯特的前妻,典型的文艺情侣,迥然两异的文风;
★美国国家图书奖入围奖作品
内容简介:
美国当代重要短篇小说大家莉迪亚·戴维斯的短篇小说选集之二。
全书共有113篇故事,通过对社会各界小人物的描写,展现了现代都市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暴露日常中的荒谬与真实,直戳当代人的交往困惑与情感伤痛,锐利、幽默,却又不失温情与安慰。
戴维斯被誉为人类意识的魔术师,她新 奇的叙述和语言,让她成为美国当代文学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而布克国际奖的肯定更是将她定义为在世的一流作家。


 困扰种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莉迪亚·戴维斯的小说,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但又确乎是精彩的小说。布克国际奖评委认为其“难以归类”。她不刻意追求情节的戏剧化、语言的韵律感、立意的深刻性,却有极简主义善察生活的慧眼和后现代小说家调遣文字的熟稔,因强烈的共鸣而引人深思。《困扰种种》是戴维斯两部短篇小说集《塞缪尔·约翰逊很愤慨》和《困扰种种》的合集。同名篇目并非书中最出彩的一篇,由概念抛出易被忽视又无处不在的前因后果,倒是典型戴维斯风格。窃以为,此篇篇名颇能为全书作一概述:想明白困扰之所以为困扰,它便不再是困扰。且让我们追随戴维斯,重新发现我们的困扰,那些难以言喻,又悄悄啮噬的烦恼。张爱玲有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困扰可能源于一次和家人的龃龉,可能是繁冗工作中的厌倦感,可能是对熊孩子莫可奈何的怨气,可能是为某平凡物件的得失所惑,也可能是对世事规则的郁结。要把它们放到台面上谈,似乎有些小题大作,好比《简和拐杖》里为借出未归的旧拐杖所扰;还可能会羞怯自责,竟然对不谙世事的婴儿乱发脾气。念念不忘难释怀,该如何开解?戴维斯的譬喻幽默辛辣。以带娃为例,《你从婴儿那里学到的东西》试图自嘲窘境,找到积极面:“应该学会分辨什么是最重要的事,然后一有机会就赶快去做它”;升级版本可在《旧字典》中窥见,使用旧字典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它不受伤,我的儿子比字典重要多了,可是……再升级一点,参考《自私》一文,如果烦恼孩子占据太多时间,那就更自私一点,索性什么也无法打扰你,最后“你会为那件事不是发生在你自己身上而感到解脱、高兴,甚至是欣喜。”你可以说戴维斯没有太大野心,着眼点尽是些无关宏旨的事,什么信仰、理想、人生价值她不忧心,反倒是琐屑小事更令人着迷。但也同样可以说,关注生活本身是更大的野心,生活的学问何等深厚,真能通达洞明的人凤毛麟角。“衣食足而知荣辱”,没有生活的底子,其余的漂亮话都是空谈。戴维斯正是用这样一种欲拒还迎的态度缓缓着墨,将困扰梳理得熨贴妥当,方能整装迎击更大挑战。人说:“大事我做主,小事听老婆。”然而并没有什么大事,也是拐弯抹角表忠心。其实,小事哪有这么轻巧!困扰种种若都以戴维斯式的譬喻联结,悄然化解,一笑泯恩仇,真是再好不过了。——丙申年读莉迪亚·戴维斯《困扰种种》
  •     莉迪亚·戴维斯是美国著名小说家,2013年布克国际奖得主,莉迪亚·戴维斯的小说以风格独特、另类而著称。我因为有去年阅读《几乎没有记忆》经历,这一次阅读《困扰种种》几乎没有阅读障碍,还是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用几句话说清莉迪亚·戴维斯的小说风格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我有限的阅读经历来看,几乎找不到与莉迪亚·戴维斯的小说风格相似的作家,在她这里以前关于小说的种种定义都是失效的,换句话说,在她这里小说是没有边界的,她的小说必将给批评家们带来困扰,也给做小说梦的人带来了希望,以为写小说是件最容易不过的事,但一旦试图像她那样写小说必将成为拙劣的模仿者。《困扰种种》共包括113篇小说,风格很不统一。在这113篇小说中最挑战读者与评论家的“一句话”小说就有30余篇,包括《从希罗多德那里获得的某些知识》《伴侣》《关于记住的例子》《㥶谬尔·约翰正人很愤慨》等。说是挑战并不是它们难懂,而是太好懂,如果读者想从这些小说里找到什么文字技巧、寓意或者春秋大义大概也是找不到的。随便举几个例子就能看出这绝非虚言:“《从希罗多德那里获得的某些知识》:这些是尼罗河里的鱼的情况:《㥶谬尔·约翰逊很愤慨》:苏格兰的树那么少。《双重否定》:在她生命中的某个时刻,她意识到与其说她想要一个孩子,不如说她不想不要孩子,或是没有生过孩子。”其他的“一句话”小说虽然文字各不相同,但格式大同小异,以高妙论,可以说莉迪亚·戴维斯拓展了小说的边界,因为在她之前从来没有人像她这样写过。如果没被她的名声吓倒,那么也可以说她这是在装神弄鬼,如果这也是小说,那么任何一个会写字的人都是一位小说家。除了“一句话小说”,莉迪亚·戴维斯的大部分小说也很短,短则几百字,长则几千字,像她的“一句话小说”一样,莉迪亚·戴维斯的这些小说也很好懂,正如读者可以想象到的,这些小说里照例是没有传统小说的元素,比如情节、抒情、心理描写、冲突等,它们更像是一种呈现、一种陈述了,至于读者在阅读这些小说时会有什么感觉,莉迪亚·戴维斯好像根本就不关心。以小说集同题小说《困扰种种》为例,在这篇一千来字的小说里,哥哥的一个电话给母亲带来了困扰,母亲把这种困扰传给女儿,女儿又把困扰传给了自己的丈夫,然后呢,小说就这样完了。类似这样的小说还很多,在《住惯城市的人》里,一对曾经住在城市里的夫妻搬到了乡下,他们会争吵,丈夫会在夜里哭泣,至于他们为什么争吵,丈夫为什么哭泣,莉迪亚·戴维斯没说。在《优先事项》里,一位母亲因为要照顾婴儿,不得不在优先做哪件事间做出选择,通篇就是一种纠结的感觉。《新年决心》通篇也是纠结,不过这次纠结的是在新的一年里做什么样的人,最后自然是没有结论的。《事情的原理》只是把人类的性行为陈述了一下,莉迪亚·戴维斯想表达什么,读者照例是不知道的。莉迪亚·戴维斯的这些人小说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一幅幅速写,这些速写有时呈现的是生活的一个场景,有时是一种心境,有时干脆什么也不是,莉迪亚·戴维斯在这些小说里不做价值判断,不为主人公抒情,所有的一切交给读者去体会、想象、补充和构建,但读者不能得出结论莉迪亚·戴维斯是一个一脸严肃、内心冷漠的小说家,因为在另外一些小说里读者又可以看到莉迪亚·戴维斯的顽皮和幽默。这些小说像一个个文字游戏,也可以看作是她和读者开的一个个小小的玩笑。《无趣的朋友》读者完全可以当作一个“有趣”、“无趣”的绕口令,《对与错》可以当作“对”与“错”的绕口令,我相信它们并没有什么寓意。《修剪过的草坪》是一个利用英语单词的特点所做的语言游戏,中文读者完全可以利用汉字的特点玩儿一个类似的游戏。《(打着嗝的)口述史》读者完全可以忘了小说的内容,只要记住那一百来个嗝声(在文中用空格代替)就行了。《钱》其实只是一份清单,上面罗列了二十来种“我”不喜欢的事物,最后喜欢的事物只剩下钱。如果莉迪亚·戴维斯愿意,这份清单可以无限短,也可以无限长。《好品位竞赛》也是一份清单,分别罗列了妻子和丈夫的好品位……相对来说,在《困扰种种》里,最像小说的小说是那几篇长度较长的小说,包括《陪审义务》《玛丽·居里,如此值得尊敬的女人》《在某个北方国度》《火炉》《卡夫卡做晚餐》《我们想你:对四年级生慰问信的研究》》《作家D太太和她的16位女佣》等,就是在这几篇最像小说的小说里,传统小说的元素也一样是缺乏的,实验性质则是明显的。《陪审义务》是一份虚拟的陪审报告,在这份陪审报告里只有回答没有提问,读者只能根据回答去想象那些提问。《玛丽·居里,如此值得尊敬的女人》是居里夫人的一份小传,居里夫人坎坷而辉煌的一生在小传里得以呈现。《在某个北方国度》是一则有始无终的“寻亲记”,在这片小说里卡夫卡对莉迪亚·戴维斯的影响忽隐忽现。《卡夫卡做晚餐》里卡夫卡为给密伦娜准备什么样的晚餐百般纠结,读者可以将其作为卡夫卡小传的一种变形,也可以将其作为对卡夫卡小说的一次戏仿。《我们想你:对四年级生慰问信的研究》》《作家D太太和她的16位女佣》《你从婴儿那里学到的东西》《海伦与维:一份关于健康与活力的研究》真的就是四份总结报告,这四篇小说很容易写成四篇很传统的小说,但莉迪亚·戴维斯偏不那样写。莉迪亚·戴维斯,这位小说创作的离经叛道者,她的小说几乎没有记忆、几乎没有诗意、几乎没有寓意、几乎没有……,如果你愿意这四个字后来几乎可以无限制地添加下去,如果你不承认她写的东西是小说,那么你将必是备受困扰的。============发表于2017年3月5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http://szsb.sznews.com/html/2017-03/05/content_3737362.ht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瘦竹园:
  •     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即便他声称自己的作品“完全写实”,但或多或少,他也会对自己眼中的生活以专业的方式加以修饰。这个过程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即便他足够真诚,但思考的本能,还是会让他眼中的生活在变成文字时,成为某种程度上“想当然”的东西。而另一方面,全然真实的书写是充满威胁的。阅读看似是一个选择思索,“追根究底”的过程,其实也意味着对现实,对目力所及的逃避。而不加修饰地谈论生活,显然会是令读者感到意外的事情。莉迪亚•戴维斯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便是这样的令人“难以忍受”。作品集《困扰种种》中收录的作品,看上去大多颇显怪异。它们有的很短,短到只有一句话,如“苏格兰的树那么少。”(《塞缪尔•约翰逊很愤怒》)、“不同食品制造商的代表们试图打开各自产品的包装。”(《一部纪录片的想法》);有的很长,却是以报告的形式写就,如《两姐妹(II)》、《我们想你:一份对四年级生慰问信的研究》;另外一些文本看似“正常”,似乎也隐藏着“话里有话”的无尽可能。总的来说,莉迪亚•戴维斯惜字如金的创作方式,很容易让人想起以极简主义为标签风行的雷蒙德•卡佛。但与卡佛相比,莉迪亚•戴维斯的作品要更加冷峻,也更富有哲学气息。譬如作品《孤独》:“没有人打电话给我。我不能去听答录机,因为我一直在这里。要是我出门,我不在的时候也许会有人给我打电话。等我回来的时候,我就能去听答录机了。”以如此方式表现孤独显然是恰如其分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读者自然可以根据这简短的几句话脑补出无数情节,可这篇小说自己,却连一个基本的结构都没有。这也就是她为何常常被人看作是一位“无法分类”的作者的原因之一——她的文字倘若出现在其他场合,恐怕是很难被当成是小说来读的,而卡佛则完全不会遇到这样的困扰。这些内容更像是某种“文体游戏”——但如果这是一种游戏,它似乎并没有给玩家们太多自主参与的余地。她用只言片语便可以勾勒出一种情绪,一种气质,或是一种微妙的尴尬,它们如此接近生活的真相,以至于我们会在不经意间被她感染,被逗笑或是刺痛。但这种书写方式,显然并不会为大多数读者轻易接纳。我们更熟悉的是与自己生活保有一定距离的“虚构故事”,供我们在闲暇时间仰望或蔑视。可莉迪亚•戴维斯所营造的文本世界里,即便是弗兰茨•卡夫卡这样的“伟大头脑”,也会在面对一顿为自己情人准备的午餐时变得笨拙而可笑;而一次争吵可能的走向,倘若静下心来思索,也可能会千差万别。在莉迪亚•戴维斯的文字里,一切生活都被平视,而一切被溶解在令人窒息的空气里的日常,这些人们得熟视无睹而只好随波逐流的微妙,则又再一次被她摆上了桌面。她的书写,本是无意冒犯众人的,但这些书写,又显然是在人们惯常的经验之外。当然,唯恐被冒犯的人可以捂上自己的眼睛——而真正的冒犯,也只有在受害人捂上眼睛的那一刻才算达成。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值得一看
  •     可能“奇怪”这个词就是这本书的代名词,奇怪的逻辑(中老年妇女第一视角),奇怪的表述方式(或许是有些英文表述或文字游戏,被翻译成中文后就没了那层意义),奇怪的篇幅差异(短篇、中篇或是两句话)。也可能,种种奇怪才能汇集成困扰种种。
  •     还记得没戴眼镜在书店找了好久找到这本书的时候有多开心,跟期待的完全不一样,也太投机了,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篇觉得好棒,其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but我还是很喜欢书名的。
  •     我觉得不如之前那本《几乎没有记忆》
  •     什么玩意 叨逼叨烦死了 这也叫文学了?第一次有想扔书的感觉
  •     有点意思……Lydia老太太的思维很活跃,说起话来,写作手法神神叨叨的
  •     一个老太太不停的叨逼叨,叨逼叨......
  •     她是我。
  •     形式感大于内容实质,或许是诗歌和短片的融杂产物。
  •     越读到后面越是感到作者的独到见解
  •     厉害厉害
  •     看不懂,第一篇就晕了
  •     这翻译看的想哭,我要看原版
  •     越是读到后面 越是能感受到作者的独到见解 把困扰变成乐趣 不再困扰
  •     最普通的生活场景在作者笔下以其独特的文体被再塑造后,似乎有种奇妙的力量,推动读书的人去思考,去让忽视的细节生活重新被重视。自「老母亲与爱牢骚」后我们度过了“麻烦期”,喜欢上了“镜子书”。
  •     看到三分之一不到果断弃书,实在不知道在说啥,或许我理解无能吧,第一本看的我坚持不下去的书…
  •     苏格兰的树那么少
  •     在我看来只用几个句子组成的一篇东西根本就不是短篇小说,就算那些句子再精致也没用啊。而书里仅剩的几篇篇幅较长的文则更像日常化的日记,没有特别吸引人的那个“点”。好像这本书还获得了很高的褒奖,我也是蛮困扰种种的。
  •     把困扰变成乐趣
  •     文字苍劲有力,作者霸气
  •     想看看有没有人跟我有一样的困扰。
  •     Strange
  •     跳着看,甲状腺会影响脑子慢?我要重视一下了
  •     蛤蛤,黑色幽默好多,医生把快要自我康复的第一位病人用拳头打死这个,好暗。
  •     真的很无聊的碎碎念,不知道咋评分这么高
  •     有几篇起初觉得平淡,但再读却发现毛骨悚然,作者对现代生活与人性的解剖非常犀利。
  •     没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
  •     故弄玄虚也好,文体创新也罢,我读起来就是觉得有趣就好
  •     喜欢,有鸡汤感
  •     不必困扰
  •     不咋地
  •     有着特殊韵味的短篇小说 恰好符合我的趣味
  •     是你的生活,哦不,是你的生活。无聊或不无聊的时候都特别适合看,因为看完以后就能马上转到另一种状态了,哈哈。
  •     不知所谓……
  •     莫名的反感 总觉得字句里都是造作 可能是我英语水平太差吧
  •     干练凌厉,又有实验性,好玩
  •     加入我的最爱之一
  •     有关居里夫人的那段文让我知道不少
  •     一个字棒!!!!!
  •     《(打着嗝的)口述史》这篇短篇 形式真的很让人佩服…整本书看下来有的故作高深(看不太懂)有的很无厘头 有的很有意思 我还有点不想承认它有意思 总之挑了喜欢的部分看完了
  •     sfasfgaegaasdgasdf
  •     腻。 草看。 小机巧。
  •     译本不能读原作看不透
  •     什么时候这种妇女的唠叨也成为了潮流。全无对生命的敬畏和真理的追求。
  •     不喜欢读这本,觉得很无聊。
  •     翻译真的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但是还是有几篇不错的,余下的就有些不知所云,故作高深了。
  •     The people in your happy memories have to be the same people who want to have you in their own happy memories.
  •     生活中自有烦恼
  •     适合快读。现时代这样可怜兮兮的个人主义者太多了。谁都可以这样感觉。但写出来就是泡沫读物。造成情感浪费。
  •     乏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