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64216443
作者:【美】威廉·西尔伯(William Silber)
页数:375页

内容概要

威廉·西尔伯(William Silber)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学系教授,格拉克斯曼证券市场研究学会会长。他曾是格林斯潘的老师,伯南克的同事。早年曾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当过交易员,先后出任雷曼兄弟贸易战略常务理事、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资深经济学家、纽联储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他因金融学和银行学的专业度备受尊崇,曾任美联储、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众议院银行、金融服务委员会、总统金融结构和监管委员会等顾问。
西尔伯在经济学和金融史方面著述甚丰,著有《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当华盛顿关闭华尔街》等。
译者:
綦相,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现供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刘丽娜,哲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新华通讯社高级记者。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 金融大家背后的风云岁月 陈元
推荐序二 执著的凯旋 金立群
推荐序三 温柔的金融巨人 朱民
推荐序四 大道之行 克己奉公 胡祖六
引  言 不止是央行行长
00 序幕 保罗 沃尔克经历的三次危机
01 初出茅庐
第1章 早期岁月
第2章 崭露头角
02 对峙黄金 1969~1974年
第3章 运筹帷幄
第4章 孤注一掷
第5章 转型之路
第6章 妥协让步
03 抗击通胀 1979~1987年
第7章 序  曲
第8章 直面挑战
第9章 周密策划
第10章 坚持到底
第11章 新的领域
第12章 孤军奋战
第13章 序幕刚落
第14章 乘胜追击
第15章 辞职风波
第16章 功成身退
04 二十一世纪
第17章 回首往事
第18章 沃尔克规则
第19章 赢得信任
鸣谢
资料和数据来源
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 入围“FT/高盛年度商业图书奖”,金融行业必读
◎ 亨利·基辛格、朱民、胡祖六、诺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末日博士鲁比尼、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亨利·考夫曼等特别推荐
◎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权威媒体强烈推荐,《彭博-商业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华盛顿邮报》提名为年度杰出领袖图书
★ 许小年: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银行家不是格林斯潘,是沃尔克。
★ 亨利·基辛格:沃尔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智者。
历任当代央行行长中,最知名的或许是艾伦·格林斯潘,但最有影响力的则是保罗·沃尔克。他辉煌传奇的职业生涯无人可及:被六任总统委以重任,受命于危难,三次应对金融危机;连任两届美联储主席,成功驯服高达两位数的通胀怪兽,创造了“沃尔克奇迹”,为美国此后的二十年经济增长“大稳定”奠定了稳固基础。
★ 朱民:沃尔克在美国以及国际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因为他曾经担任美联储主席,更重要的是他的正直、良心、道德和责任感。
★ 胡祖六:在与沃尔克多年的交往接触中,令我最钦佩、最敬重的是他的人格。他自始至终坚持了自己的理念、独立的人格与忠于公共利益的精神。
沃尔克坚持自己的信念、原则和职业道德,绝不迎合任命他的总统。其成就无人比肩,其贡献之广,远超金融一个行业。沃尔克作为政府官员,一生投入于公职,放弃投资银行提供的高薪,过着算得上是清贫的生活,其高贵、正直和独立的品格倍受世人敬重。
★ 托马斯·萨金特:威廉·西尔伯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一个关于理论和人性如何影响公共政策与经济成效的故事。本书以小说似的语言,再现了沃尔克战争通胀的经历。
《力挽狂澜》串连起沃尔克辉煌传奇的从业经历,宏大而生动,更披露了有趣的生活细节,使得这位金融巨人的形象格外立体饱满:虚心地跟上司学习穿着;做事喜欢“拖”,不到最后一刻不发力;不善言辞的他,要靠贤内助应酬社交;50多岁担任美联储主席时,只身一人在华盛顿租住大学生公寓;爱垂钓,许多人生重大决定也是在钓鱼过程中做出的……
本书对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的讲解老到娴熟又精妙入微,金融界人士可以过足了瘾。大众读者也得以走进一段风云激荡的金融传奇,走近一位可敬可爱的金融英雄。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刘波/文谁是保罗·沃尔克?如果你不知道,不必感到难堪。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学教授威廉·西尔伯(William Silber)从2000年到2005年每学年都对该院350名MBA一年级学生做调查,发现只有不到10%的人知道沃尔克是格林斯潘的前任,曾经的美联储主席。这位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击败通胀、拯救美国经济的金融英雄,今天似乎已经被年轻人遗忘,但西尔伯的这本书《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拯救的金融世界》是要提醒人们,无论在何时,沃尔克都是各国宏观经济决策者和金融监管者始终需要铭记在心的人物。《力挽狂澜》是为现年86岁、身高逾两米、有“温柔巨人”之称的沃尔克所写的一本传记,也是致敬之作。在作者看来,沃尔克从上世纪60年代末担任公职到现在,主要为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了三项贡献:首先是在1971年尼克松执政时期,作为初出茅庐的年轻官员参与黄金与美元脱钩的决策过程,并为缓冲“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过程中的动荡开展全球斡旋之旅;其次是1979-1987年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对抗高企的通胀顽疾,为其后美国经济的长期繁荣奠定基础;迄今为止的最后一项功绩是在退休后,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再度披挂上阵,提出“沃尔克规则”,限制商业银行从事投机性经营,为金融危机之后的金融监管改革确定思路。我们不妨称之为沃尔克经历的三场战役。   降服通胀巨兽   第一场战役发生时间较早,本文叙述从略,这并不意味贬低其重要性。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元暂停兑换黄金,引发全球市场动荡。此时沃尔克作为尼克松的金融外交特使,乘坐一架改装的军用飞机,四天飞行5万公里,在西方各国展开斡旋,说服其接受美元适度贬值,使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转向浮动汇率制,并一直保持至今。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沃尔克一鸣惊人。当时法国财长德斯坦主持的一次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会议,按规定必须是正职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出席,时为沃尔克上司的美国财长舒尔茨问:“那沃尔克呢?”德斯坦显得很吃惊,马上回答:“当然,我们从未把沃尔克当成副手看待。”   不过,还是沃尔克1979-1987年主政美联储期间打击通胀的战役定义了他的一生。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决策界流行的依然是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通胀与失业率存在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受到推崇。在沃尔克任职的财政部里,不少专家都相信,如果一国容忍通胀上升,就可降低失业率。而沃尔克早年的一位恩师莫根施特恩教给他的怀疑论此时派上了用场。他觉得这太机械了,而活生生的人参与的经济活动不可能这么简单。他回忆当年坐在哈佛听一位财政专家讲课说,一点点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但脑海里情不自禁地一直闪烁着四个字:“胡说八道”。   而上世纪70年代主持美联储的阿瑟·伯恩斯,依据的正是这一学说,在失业率出现上涨苗头时就会降低利率。货币主义的开创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批评说,这会导致通胀率的不断提升直至失控。果不其然,到了1979年,通胀率已经接近15%,而失业率却居高不下,前所未有的“滞胀”局面不仅打破了“菲利普斯曲线”的神话,而且让美国人变得焦虑、茫然。“通胀像病毒一样窜进人的大脑,改变人们的意识。”而一旦通胀预期生根,就难以再降下来。   美国正在陷入危机,需要拯救者,沃尔克很想扮演这个角色。但1979年被卡特总统提名为美联储主席,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7月25日早上7点半,一阵来自白宫的电话铃声改变了他的命运。他重任在肩——执掌美国央行,把国家从危机中解救出来。   正式任职后两个月,在10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沃克尔旗帜鲜明地发出了与通胀开战的信号,他强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把更多精力放在控制银行准备金水平上,宣布将贴现率从11%提高到12%,并针对银行间借款推出特别准备金要求。《纽约时报》随即刊出社论,称沃尔克为赌徒,将他抗击通胀之举比喻为一战中法军为守住凡尔登而不惜付出血海尸山的代价。   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沃尔克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一路将短期利率提到了高达19%的水平,宁肯把美国经济拖入衰退也要战胜通胀。他所展示的决心最终击败了市场上的通胀预期,一直倔强上扬的黄金价格终于下跌了。直到今天,大多数人都愿意承认,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衰退是必需的,是为了降服通胀这头巨兽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评价道,沃尔克“打下了美国几十年经济增长和稳定发展的基础”。   平衡预算计划   沃尔克很讨厌媒体把他的做法称为赌博,“我平生唯一掷过骰子的场合是陪詹妮思和吉米两个孩子一起玩大富翁游戏——而且我不喜欢输。”但无论如何称呼沃尔克的冒险行动,它达到了预想效果。但虽然通胀看起来终于被驯服了,还有一个顽疾没有解决,那就是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仍一直保持在高位。沃尔克认为通胀预期的下降应该会导致长期利率降低。为什么没有出现这样的结果?不少经济学家把批评矛头指向了里根的财政政策。   在沃尔克任职美联储主席期间,美国总统已从卡特换成了里根。里根政府实行减税政策,因此需要更多通过借债来弥补财政开支。或许是因为政府借债与私人借债产生了竞争,才导致了长期利率居高不下。沃尔克虽然没有明确支持这一看法,但他愿意以行动来为之背书,向里根政府施压。1982年,美联储在严峻衰退的局面下仍然将利率提升了两个百分点。这是在向里根政府传递讯息:如果不采取措施抑制赤字增长,投资者就不会对未来的通胀率感到放心,因而长期国债收益率也不会下跌,而美联储宁愿冒着进一步加剧衰退的风险,也要降低市场的通胀预期,从而将通胀的余火彻底掐灭。在沃尔克的这番隐性“逼迫”之下,里根政府在这一年实行增税,到1985年又进一步削减了赤字。   沃克尔以此帮助恢复了美国政府的财政责任。他不愿意以印钞的方式弥补预算赤字,即所谓的“赤字货币化”,为政府的无度开支埋单,而是迫使国会通过了平衡预算计划。这也是帮助里根兑现了他竞选时承诺的财政纪律目标,提振了里根的声望。虽然沃尔克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公心,但这或许也影响了他和里根的关系。   高压下的硬骨头   回顾以往,沃尔克一向原则性非常强,公事公办。其实在约翰逊和尼克松时期他就有机会出任美联储主席或财政部长,但可能因为两位总统都觉得他独立性太强,不会俯首听命,没有选中他。而卡特在任命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时,他的经济顾问班子就警告他,不要让沃尔克这样强硬、独立、直言不讳的人去执掌美联储,这会危及卡特自己的政治命运。结果,沃尔克果然“不负众望”。在1980年大选前夕,卡特不希望美联储实行影响人气的高利率和紧缩政策,但沃尔克以美国经济大局为重不为所动,坚持紧缩,这部分导致了卡特竞选连任失败。以这种方式“回报”提名自己出任美联储主席的卡特,沃尔克展示了自己的“硬骨头”风范。他虽然对卡特感到抱歉,却坚持自己做法的正确性。   当然,背后的原因还是美联储的机制本身就能确保其独立性。美联储委员会共有七名理事,均由总统任命,任期14年,但为了防止政府干预央行自主权,国会七名理事的任期错开分配,从而使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一任总统最多只能任命两位新理事(但如一位总统竞选连任成功,理论上就可任命四位)。但是,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里,一个央行行长如果不知道逢迎政客,而是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的原则,或许也会影响自己的仕途。   1986年2月,第二总统任期中的里根又任命了两名理事。《纽约时报》嗅到了气氛的变化。该报写道,这可看作对沃尔克控制权的威胁,可能加速沃尔克的离职。在两周后的一次会议上,就是否下调贴现率,美联储委员会产生意见分歧,结果沃尔克的不下调主张以3:4的比例落败。虽然这场内斗没有迫使沃尔克直接辞职,但他已经产生了警醒,美联储不是一个纯粹的只关乎公共利益的机构,它同样不能摆脱党派政治的沾染。或许里根的经济班子已经对坚持紧缩的他有些不满了。此后沃尔克逐步释放一些去职信号,并在次年6月提交辞职信。西尔伯写道,当天投资者疯狂购入黄金,就跟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要出任美联储主席一样。   一个美联储主席要面对各种压力。政治家总是希望在短期里拿出更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数字来讨好选民,即使为此牺牲长期利益。但政治压力只是一方面。作为美联储执掌者,沃尔克还需要应对学界的压力。   学者与政治家是完全不同的生物,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需求。学者的观点经常要与众不同才能赢得听众,而且需要保持学说在理论上的纯粹性,才能有学术价值。学者往往为此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也希望决策者为他们坚持的主张背书。在沃尔克时代,无论是新古典主义者还是凯恩斯主义者,都在呼吁他严格按照本学派准则而行,但作为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必须保持务实态度,权衡现实因素,将不同学说的合理与可用之处兼收并蓄,而不能拘泥于教条。   沃尔克上任美联储主席后第二天,就接到1976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一封来信,呼吁他实行果敢、稳定的货币政策,但沃尔克并未照本宣科地依照货币主义学说施政,在依靠货币供应量工具控制了通胀之后,就继续坚持相机抉择的政策。另一方面,弗里德曼也对他1979-1982年的政策打出了不及格的分数,并断定美联储根本就没实行过货币主义实验。另一方面,民主党里的凯恩斯主义者也不喜欢他,其领军人物艾伦·布兰德对他的成就不屑一顾,认为他不过是依靠代价过高的政策遏制了通胀而已。但沃尔克在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双向夹击下左遮右挡,坚持美联储的独立政策,最终为美国经济换取了一个美好时代。   沃尔克规则   但西伯尔认为,继任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并未守住沃尔克的胜利果实。在沃尔克辞职后的20年里,经济长期增长而通胀保持低位,被经济学家称为“大稳定”(Great Modera-tion),一些经济学家甚至盲目乐观地声称困扰资本主义的商业周期已被驯服。但这也是一个冒险与债务积累的年代,监管机构放松了警惕,危机在酝酿。   对此沃尔克不是没有先见之明。他在2005年的一次演讲中就警告:“婴儿潮一代人开支无度,好像明天末日就要来临……房价不断上涨,而我们还在不断买房……别看资本市场现在这么友好地为投资者提供便利……它也是十分脆弱的一环”。但没有人重视这警告,或许大家觉得这个已经口齿不清的老头思想陈旧,不理解已脱胎换骨的“新经济”的精髓,或是为了唤起人们的注意而故作惊人之谈。   但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曾被吹捧到天上的格林斯潘的地位一落千丈,而沃尔克的老派稳健政策似乎更让人怀念。于是81岁的他临危受命,2008年被奥巴马任命为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   此番出山之后,沃尔克最为人铭记的表现就是提出“沃尔克规则”,这也成为他的新名片。沃尔克规则非常简单,就是限制商业银行从事投机性交易。本轮金融危机中,华尔街大银行出现“大而不能倒”问题,以至于绑架联邦政府决策,需要以纳税人的钱去救助。沃克尔的逻辑很简单:如果美联储作为最终贷款人为银行提供支持,就会产生道德风险,继续让银行从事高风险的自营业务就是拿纳税人的钱赌博,因而必须规制。   对“沃尔克规则”也不无批评。中国经济学家胡祖六就评论称,沃尔克把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押在了一个过窄的议题上。但其实并不是沃尔克自己愿意这么押宝的。奥巴马是在这项规则正式公布前夕,在他的首席政治策略顾问阿克塞尔罗德的建议下,才建议用沃尔克的名字为其命名,而沃尔克起初并不赞同这么做。因为很明显,沃尔克一生的贡献远比“沃尔克规则”丰富,而这项命名可能让后世对他历史遗产的理解狭义化。其他人或许会对这样的冠名自矜不已,但沃尔克其实是做出了牺牲,他同意奥巴马借用他的声威来推行金融改革。   其实,这不是沃尔克第一次牺牲了。沃克尔为公职放弃了在金融界可轻易获得的高薪。在从纽约联储行长转任美联储主席后,年薪从11万多美元降到5.75万美元,他只能抽“掷弹兵”牌雪茄,尽管有位雪茄迷曾告诉他,这牌子有点“烟草掺马粪的味道”。开会时看到桌上有企业界富豪摆放的高档雪茄,他会主动将其推到一边,以免自己受诱惑。他的妻子芭芭拉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儿子有残疾需要妻子照顾,而芭芭拉在建筑公司工作,还不得不兼职一份簿记员工作,为了补贴家用,还曾将纽约公寓的一个房间租了出去。这就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呼风唤雨的美联储主席的生活。   可以说,沃尔克是一位老派的职业银行家,驱动他的是美国传统的急公好义与爱国精神,为捍卫美元和美国的声誉而鞠躬尽瘁。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立群在为本书中文版写的序中把沃尔克比喻为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季文子,“无藏金玉,无重器备,相三君而无私积。”笔者则想到了罗马早期共和国时代廉洁清正的执政官。新一代的银行家们或许更懂新技术,更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更注重自身形象,不会在开会时嘴里还叼着雪茄吞云吐雾,但他们可能缺乏老人们的韧劲与自我牺牲精神,而要走出当前的金融危机需要打硬仗,正如沃尔克2008年重新受任时《新闻周刊》调侃的,总统经济顾问中“终于来了一个成年人”。   “我们无法用一个精确的共识来描述沃尔克应对危机的方法,那更像是一种艺术,一种原则与妥协的结合,让人想起西部拓荒时期小镇上主持正义、孤军奋战的警长。”西伯尔这么总结“沃尔克Style”。这种忠诚、严肃、廉洁、独立的警长精神,是美国传统中最宝贵的遗产。沃尔克朴实无华,重剑无锋,而又无往而不利。   “国乱思良将”,今天的美国正在谨慎挑选伯南克之后的美联储新主席,无论是耶伦、萨默斯还是其他人,都可以从沃尔克身上汲取智慧和道德力量。而对中国读者而言,阅读本书除了有更深入了解美国40余年金融史等意义外,更重要的是明白一位可以和总统“叫板”的央行行长应该具备怎样的操守,怎样在政治与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浪涛中独立引导经济政策的前行,以及这一切所反映的保障央行独立性的治理机制。
  •     说实话,我本人很喜欢了解财经类的信息,当时去看这本书也是冲着名人的推荐,想了解下美国过去的金融的发展。不过看完之后不是特别懂,只是知道保罗为美元,为国家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很是敬佩,我觉得现在这样的人身边很少了。同时为了自己的坚持不怕得罪上级,又是我们当下缺失的一种优秀品质。书中我看到保罗从上级哪里学习穿着、礼仪、社交、谈判很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一个人要想前进,必须不断的汲取知识,从书上、朋友、上下级等。我们要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力挽狂澜》是一本好书,我们能从书里找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大部分我不是很感兴趣,涉及专业知识比较多,但是其中与人打交道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好好琢磨下。
  •     在《自由主义不死之谜》中,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经济理论与时政总是紧密相连,当年的凯恩斯主义造就了战后的复兴,但又由于后来政策的弊病而受到抛弃,随之而来的是自由主义为旗帜的里根-撒切尔改革,但是——注意了,但是后面永远才是关键——为什么21世纪这场新自由主义所导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使得自由主义垮台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政策被绑架了,总统与国会议员被大资本家所派来的说客说服,所以无法在现有体制下进行改革,也因此才有了占领华尔街运动。然而,《力挽狂澜》一书,却给了我这样一个启发:或许,正是由于受自由主义影响的这群人现在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才不至于政府的导向发生偏移,但他们同时也在努力的让政策去适应改变。《力挽狂澜》是保罗·沃尔克的第一本传记,当然,我相信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本,因为本书更多的是忠于传主的意思,没有采用更多的资料进行分析,而作者对于传主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甚至你都可以在插图中看到一匹名为“沃尔克”的赛马在比赛中一马领先,但问题是,这对于我们了解沃尔克到底又什么好处呢?当然,这本书的可取之处或许还在于它翔实描述了传主的生平。作为曾经的美联储主席以及现任的总统顾问,沃尔克无疑称得上改变世界金融格局的人,在他的领导下,美联储最大的改革就是从控制利率,转向了控制货币供应量,并成功抗击通胀,而到了奥巴马时期,关于限制银行从事自营限制的有关规定,更是直接被命名为“沃尔克法则”。而本书在描述着两个重要时期之外,还重点讲述了当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时沃尔克的经历,乃至沃尔克小时和学生时代所受到的影响。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沃尔克是一个深受父亲影响的人,始终将责任放在首位,而另一方面,在他的大学生涯中,他虽然接触到了凯恩斯主义,但他真正信服的还是自由主义。而正是这两重影响,导致了后来的沃尔克和后来沃尔克所改变的金融世界。金融,是政治与经济的媾和。我们很难说自由放任主义就是真正的自由,当国家不得不为了发行的钞票负责时,金融就已经脱离了纯经济的考量。而在“对峙黄金”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沃尔克的反思。如果说,过去美元换黄金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那么后来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无疑是美国最大的一次违约,在沃尔克心中自然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问题是,如果还坚持美元对黄金,那么只可能美国越来越糟,世界也越来越糟。而在金融政策的考量中,也就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让我们说回最初吧,难道沃尔克不知道现在的金融业乱象吗?但沃尔克并没有建议奥巴马去更多的限制金融业,不仅因为金融业的重要性,更重要的原因或许是,自由主义可能不好,但现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而我们做的,或许只能是以如履薄冰的方式进行改革,而这点,既需要责任,也需要偏执。从这点来看,英文原名The Triumph of Persistence或许就可以译为“只有偏执狂才能赢得胜利”。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读美国金融的变革,美联储 财政部 总统经济顾问等方面有了新的了解
  •     我们迟早需要下一个沃尔克…如果看不懂耶老太太们的表演,读这本书有很大帮助
  •     写的不清不楚
  •     2014.06:传记的都是通俗的。
  •     保罗·沃尔克是一个值得处女座学习的处女座榜样
  •     是沃尔克重塑了美联储的信誉和独立性而格里斯潘是这之后最大的受惠人 然后人们把格里斯潘捧成了神 还有差点成神的克林顿
  •     五星推荐,沃尔克时代的美联储与美国经济决策点滴
  •     还没看完,但能感觉是做得很细致的书。
  •     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最有启发的一本书,在纸上列了十点。读懂沃尔克,即知这1970年代到1980年底的美国货币政策及国际金融秩序的变迁历程。
  •     模范美国银行家
  •     路转粉
  •     这本翻译得很好,读来很顺畅,内容也很充实。很喜欢国内专家给这本书写的序言,都富有情感。
  •     非常精彩的论述,此外将经济学原理加入史话之中更是提升层次
  •     热衷于公职,临危受命,披荆斩棘,功成身退!
  •     读史有时甚于读教科书
  •     通俗易懂
  •     央行行长不好当嘛
  •     读了一半,剩下的以后出电子版再说
  •     棒呆!
  •     时代背景下的,保罗沃尔克在复杂的人事体制政治环境下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官僚主义的夹缝中生存,捏住了美国二十年增长的命脉
  •     禁止银行利用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存款,进行自营交易、投资对冲基金或者私募基金。
  •     沃克尔是有能力,坚持己见的智者
  •     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不是格林斯潘,是沃尔克。原来固定汇率的坚持者到亲手终结了布雷顿体系和固定汇率,只是为了终结美国高达10%的通胀。当然了,其中涉及了太多的人物和太多专业的知识,看来是需要重新学习国际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学了。
  •     文字三星,还有一星是致敬沃尔克的勇气,将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加息到20%是疯狂但真正负责的举动。
  •     感觉一般。作为传记读,感觉有点平淡;作为经济读物,细节又不够。
  •     经历传奇,令人敬佩。写的不够成体系,跳跃性有点大
  •     黄金价格和美元汇率来预测国内的通胀预期。政府的财政赤字也会影响通胀预期,如果我早点看过这部书可能会少犯错误了。
  •     在任何行业做一次重构 难度都是不小的 需要强力推行 力排众议。
  •     收益良多,沃尔克很好的贯彻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通胀杀手遏制了困扰美国的通胀问题。当fed的货币政策与白宫的财政政策相冲突时,最终白宫不得不进行预算平衡。联邦银行利率达到21%,美指163,长期国债收益的上涨不仅与通胀预期还与政府财政赤字有莫大关系。
  •     沃尔克确实是最牛的美联储主席,不仅是因为他亲手埋葬了美元-黄金本位,确立了美元信用货币体系,而且他比任何人知道信用的重要性,所以才不遗余力的维护美联储的独立以重建美国的信用;他了解人性的贪婪,因此在金融危机后明确要求政府加强对华尔街金融大鳄的监管,这一点在当下的中国很有现实意义。
  •     (1)如何处理美联储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2)如何抑制通胀,采用的方法,短期利率,长期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3)总统的变动,对政策产生的影响,美联储内部决策机制的利与弊。(4)如何权衡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5)本着一颗私心,一颗责任心来工作,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的梦想。
  •     本书是一本保罗沃尔克的传记,主要讲述了他如何独立领导美联储Fed抗击通胀的故事。推荐,可以了解下实际的央行是如何工作的
  •     预期越高,失望越多。内容相对单薄。
  •     感叹自己的宏观经济学,学得很差!需回炉重造~
  •     总体很好,细节稍逊。
  •     看不下去了… 描述过于单一,行文也拖沓
  •     一本适合周小川现在再读的书
  •     让人进一步理解20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的一本好书。
  •     可以深入了解决策过程,在现实状况中理解书本上学习的金本位、通胀,更重要的是认识一位正直、敢为、有策略、有初心的决策者——Paul Volker。
  •     严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