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550229945
作者:米歇尔·希翁 (Michel Chion)
页数:257页

内容概要

米歇尔·希翁(Michel Chion),法国声音理论家,具体音乐作曲家,电影研究学者,影评人。他是巴黎第三大学电影与视听研究院(IRCAV)的客座教授,同时在欧洲多家机构讲学。作为实践者,他曾加入音乐研究小组,并因其视听作品获得唱片大奖以及洛迦诺城市大奖(Grand Prix de la Ville de Locarno)。希翁出版过关于音乐与电影意象解析的著作十余部,如《声音》《电影:声音的艺术》等,曾获得(批评家协会颁发的)最佳电影图书奖。
黄英侠,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主任,现为北京电影学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会员、声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著有《5.1路立体声影视录音操作》(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译有《放低话筒杆:电影声音批评》(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曾经作为录音师参与创作电影《大阅兵》《喋血黑谷》《候补队员》等。

书籍目录

致中国读者
推荐序 拜访声音女王 沃尔特•默奇


第一部分
视听合约
第1章 投射于影像之上的声音
第2章 三种聆听模式
第3章 点与线:视听关系的纵横视角
第4章 视听场景
第5章 真实的和再现的
第6章 视听幻象
第二部分
超越声音和影像
第7章 “名副其实”的有声电影
第8章
电视,视频艺术,音乐视频
第9章
实现“声音—语言—影像”的诗学
第10章 视听分析导论
附录:100个概念
人名对照表
片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开创电影声音理论新思维
认识声音构建的影像幻觉
电影声音及声音文化研究经典
最深入、最全面研究电影声音的经典著作
这是一本极具开创性的电影声音理论经典著作,从多个层面分析了语言、声响、音乐等各种声音元素如何赋予影像时间感、空间感,起到“增值”效果,重新考察了声音在视听媒体中的地位。米歇尔·希翁首先将声音从画面中彻底独立出来,提出了三种聆听模式,而后将重新定义的声音再次纳入视听关系中,由此得出:不论是在早期有声片中,还是在利用了最新声音技术(如杜比、THX)的电影中,许多观众认为自己“用眼看到的画面”实际上是由声音构建的幻觉。
本书收录了好莱坞著名音响设计师、剪辑师沃尔特·默奇特别撰写的精彩导读,从一线创作者亲历体验出发,探讨了希翁声音理论与电影创作实践的密切关系。同时,新版增订了100个声音概念,这是三十年来希翁对其理论体系最全面的一次梳理和总结。
尽管希翁追求一种连贯的理论,然而,也许他的理论最伟大的特征在于,它承认在这种连贯性之中并不存在圆满——总会有某些有关声音的东西“绕过我们,使我们惊诧”,而且我们必定永远不能完全地驯服那舞动的阴影和歌唱的灵魂。
——沃尔特·默奇,好莱坞著名音响设计师、剪辑师
米歇尔·希翁是法国一流电影理论家,在声音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我没有看到有人能像他这样,在这个领域出版如此多著作,而且它们的质量都非常高。
——阿兰·威廉姆斯,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


 视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如果将电影比喻成一个鸡蛋,那么蛋壳就相当于电影中的镜头,而蛋黄和蛋清则分别是声音和画面。在《视听》:幻觉的构建(第3版)中,作者米歇尔•希翁试图将声音从电影中抽离,单独的将声音分为一个载体进行分析,以便区别于电影中的画面。这种观念并非是作者本人强加的,事实上,大多数人都认为电影中的声音作为画面的一种附属品,仅仅是为了衬托画面而存在。   与其说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声音理论的书籍,倒不如说,这本书是建立于电影声音发展史上的一本声音理论专著。作者论述了电影形成的时期与无声电影后期和有声电影早期时,声音存在的状况和对于电影的影响。为了能够充分的为理论建立依据,希翁分别在每一节中,插入那些具有实验性质的电影所作出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雅克•塔蒂《于洛先生的假期》,英格玛•伯格曼《假面》,弗里茨•朗《M》(又译《M就是杀手》)。这些影片均在电影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希翁以此为例,使得读者更能直观的去联想。   摘取书中第146页一段话:“一次只能看到一个影像”确实是电影和电视共同的基本视觉特征—与声带不同,声带可以毫无问题地混合不同层次的对话、声响和音乐。以作者的观点可能是说,我们所看到的电影和电视的画面是直观上的一个层次的画面,而相对于声音,无论是配乐、对话、声响都可以归纳为若干个层次,每一项都可以单独感受。既可以分开感受又可以整合欣赏,但是视觉所呈现的画面是固定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只能看到一个影像。希翁在这里赋予了声音于视听时代一种新的地位。   总之,在这本书中,读者能够看到希翁建立了一种庞大的声音理论体系(视听范围),并使相互之间充分联系。无论是虚构影像中的声音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声音,都能够从这本《视听》中,得到清晰和合理的解释。      后记:作为一名艺考生,解读这本书实在是能力有限,但我自己看完这本书之后,对于声音有了新的认识,如同开拓了“电影”中的新视野。在此感谢北京电影学院黄英侠教授,因为他的翻译,我们广大的影视工作者和影视专业的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另外,关于看《视听》前,推荐广大读者读阅《世界电影史》《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两本均为大卫•波德维尔的著作)以及希翁本人的另外两部著作《声音》《洞穿银幕》。@沈宏烨写于2015年艺考之前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已通读。这本书好难翻啊,而且从英译本过来吧,也有一些夹生之感,再加上希翁创造词汇的爱好,能想象翻译之苦。读过之后觉得自己就是声音白痴了,希翁有法国理论家一贯的气质,又理论又感性顺带不明觉厉,比较干货的是100个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和视听分析的模版建立。。。虽然不知道分析这么细要干嘛,但知道怎么分析的细总是好的。。。。。。
  •     声音一直是电影理论较少涉及也难以深入挖掘的环节,米歇尔·希翁的书不仅基本填补上了这块空白,还做了大量的系统化、体系化的理论构建尝试,绝对是值得一读的著作。读一遍还不够,因为对声音观的革新太多,新造的术语词汇也使人应接不暇。
  •     写得好,对视听有了一次重新认识。
  •     电影课学了场面调度等等 但是一直没有讲过声音音乐的运用,这本书很新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     写得很玄。
  •     自己是浏览完的,没有逐行深读,了解了一些理念。中心思想是Audio-Logo-Visual
  •     一开始很学术,到了中段谈杜比,谈thx,观点确实有理有据。这本比声音好看,实在。
  •     依旧对电影中声音语言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就像睡美人等待被她的王子再次唤醒——哈哈这是书中的话
  •     多如繁星的专业名词,读得艰涩困苦,熬完觉得还是受益匪浅的;视听作为参与叙事的另一维度,是影像活动的核心;全书从“视听合约”——两者内部之间的牵制和张力,与“超越声音和影像”——外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两大方面进行阐述;文末的100个概念可作为教科书用了;援引不少《假面》、《于洛先生的假期》、费里尼作品作为论述例子。
  •     没 声音 好看…
  •     ... 为什么暑假要读这么学术的书阿... 新学期,开始研究视听语言!!!
  •     全书没见一部华语电影,倒是出现了《龙珠》,啪啪啪啪啪啪啪。
  •     关于声音,文字,音乐与画面的论述,造成幻觉绝非单独成立。本书还是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主要是建立体系所知,之前有论述声,响,乐,曲,前扑后继,交叉错落,最后到静默还有空间场域和发生点,发生体的关系。还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寻求精深细节之法,因为转译过程中对应性还是有些模糊。举例最多的是《于洛先生的假期》这个片子真的声音特例很多?印象中是个接近于默片的喜剧片。回头翻来看看。
  •     比较失望
  •     本书从第一章起就开始颠覆我的电影观,虽然书的后半部分相对理论化,没有相关的电影经验,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仍能够启发对电影这一视觉艺术中声音的思考。声音与影视在电影中构成了视听合约,为影像提供了增值的价值,这不仅仅体现在情感的共鸣和效果的营建上(虽然这也是重要的增值价值),亦体现在对于电影空间的扩张和时间线的补充,即在空间线索之外,加入了叙事的线索,强化了电影的故事效果。本书的副标题为“幻觉的构建”,告诉读者影片的声音和影片的影像、故事一样,都是营造出来的,保真并不是现代电影声音中的基本原则,无论是从拍摄手法的现场声还是到放映手段的视听认证,这些都体现出声音工作者的努力,让观众进入影片、感受内容,而非去忠实地还原生活。可以看出,作者在本书中构建了一系列的声音理论,如对应于视点的听点,极其有趣。
  •     一套独特的声音理论,初读觉得很晦涩。
  •     论点有趣,论述不足。
  •     相对于影像,电影的声音对于创作者或者观众来说都一直被过于忽视,电影理论界关于声音的研究也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书里大量专业名词与自创概念,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电影理论基础和阅片量才能看懂。然而希翁的声音理论在几十年打磨中几乎构造出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即便看懂短时间内也是不可能完全透彻,光最后那一百个名词列表就够人喝一壶的了。
  •     后浪电影学院060-《视听:幻觉的构建》(第3版),米歇尔·希翁(Michel Chion)著。电影声音及声音文化研究经典,最深入、最全面研究电影声音的经典著作。
  •     过段时间再细读一遍
  •     喜马拉雅上念完的第三本书。打开了一个关于电影分析的另一个着手分析点。我们太注意我们的视觉,所以恰恰忽略了视听合约的履行,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影像世界。声音的增值,不仅为影像赋予了更多的解读,也完成了影像从目的到影像的生长。给耳朵一些“看见”机会,时光才真正可以惊艳记忆。
  •     一本非常专业的电影声音研究著作,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没想到电影中的人声,对白,环境音会对人观影的心理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书中反反复复提到的电影都非常典型,对于一些声音理论能让读者理解得很好。
  •     好难懂
  •     神导读!燃得不得了——拜见默奇大人#不会养蜂研究天体物理写神导读的Editor不会是好的Sound Designer#
  •     為什麼要英譯轉一道手?
  •     真没想到这居然是我目前为止看的最吃力的电影书,以后再也不敢随随便便拿笔记本喇叭看电影了………不过声音赋予画面的东西真的会很有味道,最近看片的例子就是《剃头匠》开场那一段沫肥皂、刮脸等的动作配上很细致的音效,最后老头一口气感叹道”舒服“,这个舒服真的是让观众都体会到了,全拜这些声音所赐~~~
  •     写得不错,但翻译和法语哲学的缘故,很明白的道理非用不太明白的词汇,故意造成阅读障碍。
  •     配合去年米歇尔·希翁的那本《声音》,终于把这本书啃完了,受益匪浅,这本书牛逼的是,作者并不只是将那些互相分离的理论和概念进行命名和描述,像当下很多电影书做的那样,那么的简单粗暴,而是把他们综合为一个连贯的整体。读希翁的书就像一个不断被惊诧的过程,包络他自己的理论也在自己不同的著作中越来越完美,越来越系统化,很好奇他之后的新书会带来什么新的发现。读米歇尔·希翁的书之前,你根本就不懂声音!★★★★★
  •     神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