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栋插图孙犁散文经典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31344872
作者:孙犁 插图者:杨栋
页数:444页

内容概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一面旗帜,是我国当代文学的一位大师。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赢得了广大作家和读者的敬爱。代表作有《荷花淀》《芦花荡》《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白洋淀纪事》《晚华集》《秀露集》《无为集》《陋巷集》等数十种。
杨栋,中国当代散文家、藏书家、漫画家,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自建 “梨花村藏书楼”,收藏典籍2万余册,孙犁先生为他题写了馆名。被评为“山西十大藏书家”。曾出版8卷本《杨栋文集》和《山地风流》《乡村纪事》《梨花村随笔》《杨栋散文选》《杨栋漫画选》《梨花村诗画》《杨栋读书漫画》等各种作品集近60部。

书籍目录

上册:
001 黄鹂——病期琐事
005 石子——病期琐事
009 某村旧事
014 烈士陵园
017 保定旧事
023 在阜平——《白洋淀纪事》重印散记
026 服装的故事
029 童年漫忆
034 装书小记——关于《子夜》的回忆
037 平原的觉醒
041 文字生涯
045 吃粥有感
048 删去的文字
051 书的梦
055 画的梦
059 戏的梦
066 乡里旧闻
080 外祖母家
082 瞎周
085 楞起叔
087 根雨叔
089 吊挂及其他
102 成活的树苗
104 同口旧事——《琴和箫》代序
110 “古城会”
113 第一次当记者
117 新年杂忆
120 新年悬旧照
122 报纸的故事
126 母亲的记忆
129 青春余梦
131 芸斋梦余
135 火炉
137 牲口的故事
140 住房的故事
143 猫鼠的故事
146 夜晚的故事
149 一九五六年的旅行
154 吃饭的故事
156 包袱皮儿
159 书信
162 戏的续梦
165 昆虫的故事
167 移家天津
171 父亲的记忆
174 唐官屯
176 病期经历
185 鞋的故事
189 钢笔的故事
192 老屋
194 小贩
197 晚秋植物记
200 风烛庵杂记
203 老家
206 木棍儿
209 告别——新年试笔
213 鸡叫
216 黄叶
218 菜花
221 转移
下册
223 吃菜根
226 拉洋片
228 看电视
231 记春节
233 新居琐记
237 楼居随笔
241 觅哲生
243 朋友的彩笔
246 老同学
249 暑期杂记
253 残瓷人
…… ……

作者简介

国内唯一一套名家插图本现代作家文库
名家插图最多、收录名家文章最全、装帧设计最精
丰子恺、丁聪、方成、毕克官、戴逸如等艺术大师插图
《杨栋插图孙犁散文经典》一书不仅是当下收录孙犁散文最全的孙犁散文作品集,更邀请了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藏书家、漫画家杨栋先生专门为本书绘制了50幅生动传神的插图作品。杨栋与孙犁先生是忘年交,受孙犁散文创作影响至深,杨栋与孙犁通信一百多封,了解孙犁散文创作的思想与内涵,使本书能够图文并茂地呈现给读者。
今年是孙犁先生诞辰100周年。孙犁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尤其是他晚年完成的十本散文集,即“耕堂劫后十种”最能够代表孙犁先生的文学成就。孙犁的散文创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名篇很多,如《白洋淀纪事》《黄鹂》《老家》《鞋的故事》《报纸的故事》《采蒲台的苇》《新安游记》《听朗诵》《菜花》《母亲的记忆》等。
这本《杨栋插图孙犁散文经典》收录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大部分的孙犁散文作品,尤其收录了孙犁晚年创作出版的《晚华集》等十种“耕堂劫后十种”散文集中的全部散文作品,能够全面反应孙犁散文创作的全貌。同时,本书还配有山西藏书家、散文家、漫画家杨栋先生专门为本书绘制的50幅精美漫画插图。
孙犁的散文讲究情感的节制,含蓄蕴藉,平淡自然,哀而不怨,具有将人生悲喜归于平淡的“大美”,无论怀人记事,思及故乡,追忆童年,还是咏物之作,都融入了深刻的生活感悟,孙犁先生晚年长期工作于天津日报社,淡薄名利,远离喧闹,使得作品能够以宁静沉潜的心态,进入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宏大深邃的艺术境界。
孙犁是青年时期以小说扬名,晚年又以散文创作为其光辉的人生画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的散文创作具有很强的哲理性、美文性、情感性,适合社会各阶层读者的阅读,尤其是近年的中小学语文更是越来越多地偏爱孙犁的散文作品。


 杨栋插图孙犁散文经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最近也逐渐地感到人生的沉重,有点儿凝重,我想这种心情恰好跟孙犁的散文吻合了,毕竟人总会长大,而对于生命、生活的感触就会不同。这部散文集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孙犁后期的作品,显得较为成熟,少了那层浪漫,但是多了几分无奈和沉重。正如他对自己后期的评价,“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废于遭逢”,面对着身体上的疾病和人生的遭遇,致使他慢慢地沉淀下来,正如最前的两篇文章,都是病情琐事,但是这些遭遇更让人锤炼,我们应该看到他无奈背后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正如集子前两篇文章就是选“病期琐事”系列的文章。孙犁先生的散文是比较节制的,不像徐志摩那样地浪漫风流,也不像朱自清那般地辞藻华美,但他多了几分乡村的气息,平淡自然,我认为这是看透人生之后的“大美”,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看得去他对于平淡生活的适应,而对于他来说,老年闲来无事便是追忆往事,思念故乡,然后在其中加入人生哲学的况味,读来真的是非常有真味。而杨炼的插图我觉得还算挺好的,虽然比不上丰子恺的插图,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风格。其中我对孙犁先生记忆最深的也便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了,我们对于他人的印象总有一个代表作,就像平常我们去唱K的时候,总是有些歌曲代表了某些人。而我对散文的看法也是赞同越写越淡,越写越平凡,词藻也是从华美变化到平淡的,这才是散文的至高境界,就跟生活一样,平淡却深含真谛。孙犁在《字帖》中写道:“一个时代,如果艺术,也允许作假冒充,社会情态,尚可问乎?”故作高深惊人致词是下品之作也,而如果一个社会真的沦落到作假冒充的地步,那么我们的时代该怎样进步发展呢,这让我们联想到当今社会情态,不正是抄袭横流吗,对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应该借鉴和改变。我们每个人都有梦,孙犁有书的梦、画的梦和戏的梦,他用沉思和回忆,给我们编织了一个美好的往事,而对往事回忆等同于一种《告别》的仪式,人总是要不断地向前走去,而这些《某村旧事》《保定旧事》《在阜平》等等的彩色图景也便慢慢地随着时光的消逝变成黑白了。我时常觉得,看散文就是看作者的“心”,我喜欢在夜里静静地与作者交心,看着这些有意无意写出来的散文,倒是最真切的,人生难免有几分的无奈,但是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却是生生不息的,即使正如他在《听朗诵》里面写道,“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但是“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是的啊,道义不可泯灭啊,我们为何苦苦追求《文字生涯》,我们为何苦苦地写下《删去的文字》,因为人生总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值得我们去抓住它们,就像抓住幸福的尾巴一样。B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     书中很多文章是对早年革命生涯的回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没有描写战斗场面,而是写了战地的生活。在了解了当时民众生活状况的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革命生涯充满的艰辛。但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战士们的意志却更加坚定:“我们在这里工作,天地虽小,但团结一致,情绪高涨;生活虽然艰苦,但工作效率很高。”“生活就像那时是在崎岖的山路上,随手可以拾到的碎小石块,随便向哪里一碰,都可以迸射出火花来。”使我们感受到了这些革命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正是因为作者随着征战的路,开始走上文学的路,所以,对这段成长历程中的一草一木都饱含深情,“我非常怀念经历过的那一个时代,生活过的那些村庄,作为伙伴的那些战士和人民。我非常怀念那时走过的路,踏过的石块,越过的小溪。”“生活中极其细致的部分,也充满了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操。”从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对书钟爱的程度。每当遇到心爱的书,先把它保护好,然后看着才舒适放心。这样,童年时养成的包书皮的习惯,作者终生保持。每逢坐在桌子前面包裹书籍的时候,心情都是非常平静,很是愉快的。“一接触书,我把一切都会忘记,把它弄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觉得是至上的愉快”,这触动了我这个爱书人的情怀。还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逢发下新课本,妈妈总是用在合作社买东西时的包货纸给包上书皮。有时偶有讨来做鞋样剩下的报纸,那就更为难得了,因为报纸上有那么多的字,本身是极有文化含量的,这样的书皮就有了令人骄傲的文化底蕴(现在诠释当时的感受)。及至年龄稍大,包书皮就成了我自己的工作了,上初中时,更是学会了把书活动的四角加厚的包书皮方法,书角处就不容易磨破了。儿子上学后我替他将课本包上书皮,可后来被好看又耐用的塑料成品书皮替代了,儿子就没有学会这个“手艺”。及至现在,如果买来的书封面是白色没有压膜、易脏的,我依然还是包上书皮再看。尤其是夏天,为了防止手上的汗把书洇湿弄脏,我总是要先包上书皮再看。这样,拿在手里感觉很踏实。否则,是会影响看书的心情的。书中还有很多对儿时邻里人事的回忆,包含着对家乡父老浓浓的赤子之情。其中穿插了很多民风民俗的描写,亲切和婉中是浓浓的乡土味,为这些文章增添了厚重的人文色彩。在《朋友的彩笔》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其对文艺创作的态度:“艺术所重,为真实。真实所在,在细节。无细节之真实,即无整体之真实。”在《老同学》中,以其半个世纪以上的报纸投稿历史,谈了报纸副刊投稿的心得体会,注意事项,颇为实用。另外,书有八分之一的篇幅为回忆悼念文章,其中最多的是为被“文革”摧残致死的朋友写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患难友情的珍视,对朋友不幸遭遇的痛惜,以及作者平淡的为人。可以说,本散文集所收文章时间跨度长,题材广泛,凡贩夫走卒、社会各色人等,乃至花鸟虫鱼,一双鞋,一支笔,生活万象,无所不有。且作者为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文字质朴,文风清新淡雅。读来如啜香茗,齿颊留香,余味隽永。毛泽东评价:“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铁凝说:孙犁“不以急功近利的一时效应,来代替文学特有的使命”,莫言说:“按照孙犁的革命资历,他如果能入世一点,早就是个大文官了;不,他后半生偏偏远离官场,恪守文人的清高与清贫。这是文坛上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人高山仰止”。书中杨栋根据文章所配漫画插图,使我想到了儿时看的漫画连环画册,再加上封面的颜色和插图,营造了一种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氛围。惟本书几无版本价值,原因如下:一是没有作者简介;二是这么多的文章居然没有进行分类;三是文章时间跨度长,但没标明写作时间,发表于何处;四是下册书没有目录,读起来不方便。惜哉!文字指瑕:1.第034页,第二段首行“发见”当为“发现”;2.第087页首行“根雨叔和我们,算是近枝”中,“枝”当为“支”;3.第118页,第二段末行“我打的这个孩子,是学校的董事,本村一个大军阀的爱子”中,第二个“,”当为“、”;4.第131页末行“我花钱去买花,用磁的花盆去栽种”中,“磁”当为“瓷”;5.第233页,倒数第四段第二行“厨房里正在蒸着米饭,已有二十分钟之久,再过二十分就有饭煳、锅漏,并引起火灾的危险”中,第二个“二十分”后脱一“钟”字。
  •     这套书里的一些篇目,我在若干年前已经读过。少年时读孙犁,只觉他风骨很高,遗世独立有古代哲人的遗风。现在读来,更能感受他的孤寂与无奈。杨栋的插画,拙朴简洁,与孙犁先生典雅的文笔相得益彰。当代人写文章,爱做“标题党”。无论文章怎样,标题首先得惊心动魄。孙犁散文的“古风”,从简单的标题上就能看出来,《谈师》、《谈友》、《谈读书》,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作家以此为题。标题简单,文章也不“出奇制胜”。孙犁散文大量的篇幅 用在了沉思与回忆,讲述得亲切自然,虽然免不了长辈的说教意味,但也并不令人讨厌。从乡村到城市,从小职员到抗日战士,从失意的文学青年到文坛大家,孙犁的人生充满传奇。但他的文章里,很少传奇,多的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孙犁16岁结婚,婚姻深深影响着他的情感世界。在《报纸的故事》里,失业的孙犁向新婚的妻子借三块钱订《大公报》,妻子却说“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孙犁接着写道: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而在另一篇《住房的故事》里,孙犁午休时差点被掉下来的房梁砸到。他问妻子,为什么不先叫我?妻子笑着说,我那时心里只有孩子。于是孙犁感概道:从此我悟出一个道理,对于女人来说,母子之爱像是超过夫妻之爱的。这些真实的人生境况,不像小说那般轰轰烈烈,看似波澜不惊,却别有韵味,引人深思。孙犁从小体弱多病,长年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废于遭逢”。这是孙犁对建国后20年的自我评价。他晚年笔耕不辍,这套集子里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他后期的作品。逝去的青春岁月渐次浮现,疾病和挫折促人思考深邃。在孙犁情真意切的描述中,我们来看到他对现实的批判与无奈。他在《谈师》中这样写道:呜呼!现在人和人的关系,真像《红楼梦》里说的:“小心弄着驴皮影儿,千万别捅破这张纸儿。”捅破了一点,就有人警告你要注意生前和身后的事了。大家已去,如今他的文章和名声也渐沉寂。正如他在《听朗诵》一文中所说,“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但是“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朴素的语言,扎实的文风,孙犁是个不该被遗忘的大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