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栋插图孙犁散文经典》书评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31344872
作者:孙犁 插图者:杨栋
页数:444页

平淡而不凡的“大美”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最近也逐渐地感到人生的沉重,有点儿凝重,我想这种心情恰好跟孙犁的散文吻合了,毕竟人总会长大,而对于生命、生活的感触就会不同。这部散文集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孙犁后期的作品,显得较为成熟,少了那层浪漫,但是多了几分无奈和沉重。正如他对自己后期的评价,“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废于遭逢”,面对着身体上的疾病和人生的遭遇,致使他慢慢地沉淀下来,正如最前的两篇文章,都是病情琐事,但是这些遭遇更让人锤炼,我们应该看到他无奈背后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正如集子前两篇文章就是选“病期琐事”系列的文章。孙犁先生的散文是比较节制的,不像徐志摩那样地浪漫风流,也不像朱自清那般地辞藻华美,但他多了几分乡村的气息,平淡自然,我认为这是看透人生之后的“大美”,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看得去他对于平淡生活的适应,而对于他来说,老年闲来无事便是追忆往事,思念故乡,然后在其中加入人生哲学的况味,读来真的是非常有真味。而杨炼的插图我觉得还算挺好的,虽然比不上丰子恺的插图,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风格。其中我对孙犁先生记忆最深的也便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了,我们对于他人的印象总有一个代表作,就像平常我们去唱K的时候,总是有些歌曲代表了某些人。而我对散文的看法也是赞同越写越淡,越写越平凡,词藻也是从华美变化到平淡的,这才是散文的至高境界,就跟生活一样,平淡却深含真谛。孙犁在《字帖》中写道:“一个时代,如果艺术,也允许作假冒充,社会情态,尚可问乎?”故作高深惊人致词是下品之作也,而如果一个社会真的沦落到作假冒充的地步,那么我们的时代该怎样进步发展呢,这让我们联想到当今社会情态,不正是抄袭横流吗,对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应该借鉴和改变。我们每个人都有梦,孙犁有书的梦、画的梦和戏的梦,他用沉思和回忆,给我们编织了一个美好的往事,而对往事回忆等同于一种《告别》的仪式,人总是要不断地向前走去,而这些《某村旧事》《保定旧事》《在阜平》等等的彩色图景也便慢慢地随着时光的消逝变成黑白了。我时常觉得,看散文就是看作者的“心”,我喜欢在夜里静静地与作者交心,看着这些有意无意写出来的散文,倒是最真切的,人生难免有几分的无奈,但是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却是生生不息的,即使正如他在《听朗诵》里面写道,“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但是“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是的啊,道义不可泯灭啊,我们为何苦苦追求《文字生涯》,我们为何苦苦地写下《删去的文字》,因为人生总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值得我们去抓住它们,就像抓住幸福的尾巴一样。B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恬淡质朴,文如为人

书中很多文章是对早年革命生涯的回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没有描写战斗场面,而是写了战地的生活。在了解了当时民众生活状况的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革命生涯充满的艰辛。但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战士们的意志却更加坚定:“我们在这里工作,天地虽小,但团结一致,情绪高涨;生活虽然艰苦,但工作效率很高。”“生活就像那时是在崎岖的山路上,随手可以拾到的碎小石块,随便向哪里一碰,都可以迸射出火花来。”使我们感受到了这些革命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正是因为作者随着征战的路,开始走上文学的路,所以,对这段成长历程中的一草一木都饱含深情,“我非常怀念经历过的那一个时代,生活过的那些村庄,作为伙伴的那些战士和人民。我非常怀念那时走过的路,踏过的石块,越过的小溪。”“生活中极其细致的部分,也充满了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操。”从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对书钟爱的程度。每当遇到心爱的书,先把它保护好,然后看着才舒适放心。这样,童年时养成的包书皮的习惯,作者终生保持。每逢坐在桌子前面包裹书籍的时候,心情都是非常平静,很是愉快的。“一接触书,我把一切都会忘记,把它弄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觉得是至上的愉快”,这触动了我这个爱书人的情怀。还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逢发下新课本,妈妈总是用在合作社买东西时的包货纸给包上书皮。有时偶有讨来做鞋样剩下的报纸,那就更为难得了,因为报纸上有那么多的字,本身是极有文化含量的,这样的书皮就有了令人骄傲的文化底蕴(现在诠释当时的感受)。及至年龄稍大,包书皮就成了我自己的工作了,上初中时,更是学会了把书活动的四角加厚的包书皮方法,书角处就不容易磨破了。儿子上学后我替他将课本包上书皮,可后来被好看又耐用的塑料成品书皮替代了,儿子就没有学会这个“手艺”。及至现在,如果买来的书封面是白色没有压膜、易脏的,我依然还是包上书皮再看。尤其是夏天,为了防止手上的汗把书洇湿弄脏,我总是要先包上书皮再看。这样,拿在手里感觉很踏实。否则,是会影响看书的心情的。书中还有很多对儿时邻里人事的回忆,包含着对家乡父老浓浓的赤子之情。其中穿插了很多民风民俗的描写,亲切和婉中是浓浓的乡土味,为这些文章增添了厚重的人文色彩。在《朋友的彩笔》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其对文艺创作的态度:“艺术所重,为真实。真实所在,在细节。无细节之真实,即无整体之真实。”在《老同学》中,以其半个世纪以上的报纸投稿历史,谈了报纸副刊投稿的心得体会,注意事项,颇为实用。另外,书有八分之一的篇幅为回忆悼念文章,其中最多的是为被“文革”摧残致死的朋友写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患难友情的珍视,对朋友不幸遭遇的痛惜,以及作者平淡的为人。可以说,本散文集所收文章时间跨度长,题材广泛,凡贩夫走卒、社会各色人等,乃至花鸟虫鱼,一双鞋,一支笔,生活万象,无所不有。且作者为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文字质朴,文风清新淡雅。读来如啜香茗,齿颊留香,余味隽永。毛泽东评价:“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铁凝说:孙犁“不以急功近利的一时效应,来代替文学特有的使命”,莫言说:“按照孙犁的革命资历,他如果能入世一点,早就是个大文官了;不,他后半生偏偏远离官场,恪守文人的清高与清贫。这是文坛上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人高山仰止”。书中杨栋根据文章所配漫画插图,使我想到了儿时看的漫画连环画册,再加上封面的颜色和插图,营造了一种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氛围。惟本书几无版本价值,原因如下:一是没有作者简介;二是这么多的文章居然没有进行分类;三是文章时间跨度长,但没标明写作时间,发表于何处;四是下册书没有目录,读起来不方便。惜哉!文字指瑕:1.第034页,第二段首行“发见”当为“发现”;2.第087页首行“根雨叔和我们,算是近枝”中,“枝”当为“支”;3.第118页,第二段末行“我打的这个孩子,是学校的董事,本村一个大军阀的爱子”中,第二个“,”当为“、”;4.第131页末行“我花钱去买花,用磁的花盆去栽种”中,“磁”当为“瓷”;5.第233页,倒数第四段第二行“厨房里正在蒸着米饭,已有二十分钟之久,再过二十分就有饭煳、锅漏,并引起火灾的危险”中,第二个“二十分”后脱一“钟”字。

沉思与回忆

这套书里的一些篇目,我在若干年前已经读过。少年时读孙犁,只觉他风骨很高,遗世独立有古代哲人的遗风。现在读来,更能感受他的孤寂与无奈。杨栋的插画,拙朴简洁,与孙犁先生典雅的文笔相得益彰。当代人写文章,爱做“标题党”。无论文章怎样,标题首先得惊心动魄。孙犁散文的“古风”,从简单的标题上就能看出来,《谈师》、《谈友》、《谈读书》,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作家以此为题。标题简单,文章也不“出奇制胜”。孙犁散文大量的篇幅 用在了沉思与回忆,讲述得亲切自然,虽然免不了长辈的说教意味,但也并不令人讨厌。从乡村到城市,从小职员到抗日战士,从失意的文学青年到文坛大家,孙犁的人生充满传奇。但他的文章里,很少传奇,多的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孙犁16岁结婚,婚姻深深影响着他的情感世界。在《报纸的故事》里,失业的孙犁向新婚的妻子借三块钱订《大公报》,妻子却说“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孙犁接着写道: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而在另一篇《住房的故事》里,孙犁午休时差点被掉下来的房梁砸到。他问妻子,为什么不先叫我?妻子笑着说,我那时心里只有孩子。于是孙犁感概道:从此我悟出一个道理,对于女人来说,母子之爱像是超过夫妻之爱的。这些真实的人生境况,不像小说那般轰轰烈烈,看似波澜不惊,却别有韵味,引人深思。孙犁从小体弱多病,长年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废于遭逢”。这是孙犁对建国后20年的自我评价。他晚年笔耕不辍,这套集子里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他后期的作品。逝去的青春岁月渐次浮现,疾病和挫折促人思考深邃。在孙犁情真意切的描述中,我们来看到他对现实的批判与无奈。他在《谈师》中这样写道:呜呼!现在人和人的关系,真像《红楼梦》里说的:“小心弄着驴皮影儿,千万别捅破这张纸儿。”捅破了一点,就有人警告你要注意生前和身后的事了。大家已去,如今他的文章和名声也渐沉寂。正如他在《听朗诵》一文中所说,“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但是“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


 杨栋插图孙犁散文经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