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心事梦中人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540474076
作者:闫红
页数:240页

内容概要

闫红
作家,著有《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误读红楼》《她们谋生亦谋爱》《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诗经往事》《周郎顾》《彼年此时》《如果这都不算爱:胡适情事》等。

书籍目录

(一)
那些风花雪月的事
1.
黛玉如诗,宝钗是禅
宝玉接口说:林妹妹从来不说这样的话,她要是说这种话,我早就和她生分了。黛玉在窗外听得震动:这人果然是自己的知己。
知己者,真正知道自己的人,知道芜杂表象之下,自己的灵魂别有洞天。对于灵魂格外深邃的人,知己是个奢侈品。
2.
少女黛玉
一个女孩子并不是因为聪明懂事而可爱,相反,是因为尖锐、计较、虚荣、笨拙而可爱,黛玉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的自苦,那自苦,让你对她有一种同类的同情,看到曾经不知所措的那个自己,你几乎想隔空摸摸她僵硬的臂膀,你还记得自己当时的感觉。
3.
宝钗的“无情”与有情
宝钗早就一叶知秋地参透世间没有永远的繁华,她对王夫人说:“姨娘是深知我家的,当日我家也是这样冷清不成?”,她知道聚散兴衰是人世必然,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因为苦境是常态,她为他们所做的,也就是为自己所做的。
4.
宝钗爱过宝玉吗
尽管宝玉不“好”,无事忙,不上进,但宝钗和崔莺莺、杜丽娘们一样,没有机会遇见其他的男子,那一点热情,只能倾注于这唯一的人选,被他凝视时,她的脸红了,他挨打时,她慌慌地探望,并不由自主地哽咽。
5.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贾母会喜欢一个外人多过自己的孙女外孙女吗?她对宝钗的表扬,更像是领导的高度评价,很严肃,很正色,就差没有进一步给数据化了,这跟她提起黛玉时那口口声声的“小冤家”不同,跟一迭声地喊凤姐“猴儿猴儿”也不同。贾母对宝钗的欣赏,是透着距离感的,甚至有一种因为自己做不到她那样,所以才特别欣赏的意味。
6.
史湘云的“诗与远方”
年少时的诗与远方,中年时的苍鬓颓唐,灯下两两相望,这一生如梦似幻,如果你认为人生里最重要的是滋味而不一定是幸福,命运这样安排,也不算太糟。
这就是曹公的高明之处,他能够写尽相爱的好,也能写尽不相爱的好,有如大河,浩浩汤汤,泥沙俱下,千转百折,跌宕连绵。
7.
那些女孩教他的事
在芳官看来可笑又可叹的情事,却让宝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说到底,异性恋也好,同性恋也好,都是对于人世的恋慕,人世里有太多冷和硬的东西,能在利益得失之外,对另外一个灵魂有所恋慕,就已经很动人,同性或是异性,并没太大区别。
8.
天上掉下来个薛宝琴
薛宝琴的出现,是曹公特地取出的一根试金石。薛宝琴更美更有才,宝玉却不曾对她有半分移情,甚至于贾母都想为他跟薛家提亲了,他亦没有一点儿非分之想,并明确告诉紫鹃,宝琴与他的生活无关。他对宝琴的好,全是哥哥式的,所以他知道她美,有才,却没有一个细节,表现出她那种让人心动的魅力。
9.
叶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
有人爱着的时候会得柔软温情,有的则相反,变得凌厉易怒,杀气腾腾,还有一种,像妙玉这样,原本有些敏感的,会变得格外矫情忸怩,令外人嫌憎,唯有那被她所爱的人,注视着她不合人之常情的举止,反而有异样的感怀。
10.
几点痛泪,一杯淡酒
可以想象宝玉的那种痛,平儿的美丽才情固然令他倾慕,可真正引起他致命怜惜的,是她在命运面前的周旋与妥协,虽然她已惯于妥协,但她习惯妥协本身,就让人心疼。但他又无法表达这心疼,她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他只能在她那严整的世界被打乱的瞬间,略尽心意。
11.
贾宝玉的残酷青春
这恨意是如此地熟悉,有那么多子女,在多年之后说起父母当初以“我是为你好”而行使的粗暴,依旧意难平,成梦寐里经久不去的哭喊,梦觉时无人能解的孤寒。王夫人不是坏人,她只是一个不聪明的母亲,不能够面对孩子突然抵达的青春,不能目送孩子渐行渐远,时间穿越到今天,这样的父母还有,但愿,不是你我。
12.
不爱过年的贾宝玉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二)
大观园里的“宫心计”
1.
袭人是那个告密者吗
人们需要假想敌,这样才会觉得安全。偏偏《红楼梦》里没什么坏人,就一个赵姨娘,永远心术不正,永远洋相百出,可是她坏得太明显,坏出一种非常适合做表情包的喜感,非但不可怕,还会因为可笑,而更加可怜。当凤姐和宝钗也逐渐获得认可,坏人这个角色,责无旁贷地落到袭人身上。
2.
那些热衷于“鉴婊”的“好姑娘”
几乎所有被骂做“绿茶婊”的女子,在人群中都出类拔萃,而热衷于“鉴婊”的,往往都是些怨忿的“loser”。这种近乎“莫须有”的谩骂,固然能让骂人者快意一时,却也暴露了自身深刻的无力感。就在“好姑娘”的幻觉中,她们度过了富有道德感的一生。
3.
混在豪门,这是一个技术活儿
张友士说:“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老天给聪明人的一个大陷阱,就是永远让他们知道哪儿不如意,给他们解决这不如意的机会,再把他们带入更大的不如意里面去。
4.
小红,那个让薛宝钗害怕的人
宝钗知道小红的野心,却不知道她的胸襟,机警透彻如宝钗,也有这种盲区,一方面是她最强调“规矩”二字,另一方面,精明的既得利益者,对于张牙舞爪向上攀爬的底层人物,最没有好感,不自觉地会放大对方的危险性,而不体谅小人物在完成原始积累时,未尝难免的穷形尽相。
5.
关于鸳鸯的爱和悲伤
她用一世姻缘,赎回一时尊严。
贾母的冷漠,杀伤力并不下于贾赦的龌龊,而鸳鸯孤注一掷,不过换回这样的结果,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若深思,不知可有警醒?对于所谓恩宠,可有更为真切的了解。
6.
香菱的自救之道
她陷入诗歌的世界,如醉如痴,反复吟哦,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一场场和自己的战争,一次次失败,从头再来,而终于见到光明,是她的一场小胜。在她身不由己如飘蓬般辗转的一生里,有几回,她能够像这样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感觉到自己终于不再那么命如草芥,有了表达的可能?
抗争从来都不是只有一种形式。
(三 ) 熟女的爱恨情仇
1.
凤姐这个狠角色
夫妻相处中技巧过多,掺入博弈,就只是双输。
凤姐够狠,每次都是她赢,她习惯了赢,贾琏够怂,每次都是他输,他似乎也习惯了输。可作为名门贵公子,家中练达的顶梁柱,他怎么可能甘心永远吃亏,永远服软?种种退让都是权宜之计,总有一天,问题会暴露出来,积重难返。
2.
尤二姐:无力者的幻觉里总有很多好人
当贾琏出现,她来不及考察,迫不及待地将他当成终身依靠,当凤姐出现,她也无从质疑甄别,潜意识里,她未尝不害怕自己的质疑,撕破对方假面,露出狰狞面目,倒不如装作以为对方是个好人,也许,人家因为不好意思,就会勉为其难地做个好人了。
这是尤二姐的公关之道,也是很多小人物的公关之道,我们美化暴君,赋予他们虚拟出的温良善意,我们对搞不定的人客气羞怯地笑,以为这样,就能将他们带入我们制造的气氛。
3.
是谁逼死了尤三姐
尤三姐对柳湘莲的忠贞,其实是对男性社会道德观的忠贞。她虽然抱怨贾珍们,但心中更恨的是自己,从迁怒,到试图洗白,再到死去,她一直都把自己当成罪人。在她彪悍的外表下,她的心,一直是怯弱的,面对强大的男性社会,她百般解释,却终是百口莫辩。
4.
“暖男”贾琏,温暖地杀你
贾琏这样的男子,到如今,仍然是最有杀伤力的一类,他和颜悦色,温存体恤,笑容那样迷人,那种暖包围着你,即便你感觉到了他的软弱,也会当一个可以忽略的小问题。有什么办法呢,人世太寒冷,就像眼下的天气,他微微散发的温度,是致命的诱惑,当你身不由己地走近,他就温暖地杀你。
5.
贾瑞为何敢勾引凤姐
贾瑞的殒命,似乎不能令后人引以为戒,毕竟,这种空手套白狼的事儿,亦有成功者,像前面说的那个东北监狱里的囚犯,像于连,有女人的寂寞铺底,他们就有可乘之机。只是,并不是所有的寂寞女人都渴望冒犯,弄不清这一点,轻则碰上一鼻子灰,重则如贾瑞这样,白白赔上性命,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6.
在股市上被贾瑞附体
人活世间,不可能有每时每刻的高蹈,贾瑞的错误,不在于欲望,而在与对欲望的无察觉,无反省,只能在欲望的路途上狂奔,无法悬崖勒马。
7.
李纨式母亲,以爱的名义自私
李纨跟赵姨娘,在教育方式上异曲同工,她们同样感受到了生活的不公,儿子成了她们对抗这种不公的人质。赵姨娘通过抱怨,将自己对生活的无力感转化到儿子身上,李纨则将儿子培养成一个沉重的人,她借此得到了安全感,即便贾兰死去,这安全感犹在。
(四)红楼亦江湖
1.
凤姐贪污,贾母知道吗?
在贾母和凤姐那些玩笑背后,一定有着无须言说的共识,贾母也是一路当家理事过来的,对里面的弯弯绕,一定很清楚,她既然指望凤姐挑大梁,就不想追问得太仔细,凤姐的灰色收入,就是在贾母这个一把手的无条件支持下,变得合法了。
2.
凤姐的致命盲点
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过于顺遂的境遇,让她失去了警惕,她自以为背景强大,自身能力过人,扬言:“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似乎未曾想过,权力世界此起彼伏,变幻莫测,她倚靠的,可能是一座冰山,她轻慢的,没准即将上位。
3.
他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门子一个暗示,他敏感地意识到什么,立即退堂。这个时候的贾雨村,已经学乖了,懂事了,“翻了跟头”了,不再贸然为自己天真的激情付出代价。在门子的提醒下,他按照利益原则而不是事实真相断了案,让死者含冤,凶手逍遥,他自己则忙给凶手的亲戚,他的恩人贾政以及王子腾写了封信,告诉对方这事儿已经了结,这是他向黑暗的官场,交的一个投名状。
4.
贾政,宝玉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贾宝玉有机会,绕过父亲那张端正方直的脸,去看他的另一面,是否会震惊地发现,那背影原来是那样地疲惫空虚,像一只被命运摁住的鸟,布满不知如何是好的惊慌。华林之内,遍布悲凉之气,这个做父亲的,感受到的,也许比谁都多。
5.
贾敬:牛人当不了好父亲
贾珍和惜春,这两个人的一切表现,都像是没有父亲的人。惜春冷漠,贾珍则是一种无法无天的末世狂欢,霸占儿子的老婆,勾引小姨子,带着子侄辈喝酒赌博,无所不为。他表现如此出格,和他父亲的缺席有很大关系,一个正常的父亲,给你亲情,又教你敬畏,前者让你对世间始终存有温柔一念,后者让你学会谦虚恭谨,两者加在一起,成就一个如切如磋的谦谦君子,而贾珍,正好是这些词语的反面。
6.
探春的寂寞
作为贾府里的草根贵族,她起起落落,体会到的比谁都多,她曾经那么希望靠近贾府权力的最核心层,靠近之后,感受到的,却是最深的失望。
7.
一个权贵家族的覆灭样本
在大厦倾倒之前,贾家上下几百口,都在以各种方式等死,聪明的,糊涂的,看得清的,看不清的,就像等一场命定的火灾,竟没人想到,在火灾来临之前,正视这命运,带上全家人,走出去。
(五)在红楼梦里过日子
1.
从烤鹿肉到茄鲞——红楼梦里的好味道
宝玉叫人送给晴雯吃的是豆腐皮包子,我一直在想,这是包子馅里有豆腐皮呢?还是用豆腐皮包的包子?反正,这个心比天高的俏丫鬟,口味总比别人刁一点;宝玉特地为袭人留的是酥酪——这是老北京特有的宫廷甜食,牛奶做成,袭人“柔媚娇俏”,正是这个味儿。
2.
芬芳记忆,馥郁灵魂
在《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日暖玉生香》这一回里,宝玉和黛玉斜靠在床上闲话,宝玉忽然闻见一股幽香,从黛玉袖子里发出来,“闻之令人醉魂酥骨”。那应该是黛玉的味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道,无关者闻不出来。只有爱意,才会让它如此明显地呈现。
3.
“芳名”背后是文章
薛家族人的名字也不漂亮,比如薛蝌,比如薛宝琴,都显得小气,我总怀疑这无形中暴露了曹公对这个富而不贵的皇商之家的不屑。只是薛蟠字“文起”,跟他们家起名整体风格不搭。前两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薛蟠,字文起,“文起八代之衰”,才发现这里面埋伏着一个小小的狭促,曹公这算是欺负薛呆子吗?有文化,真可怕。
4.
大观园里的物质生活
重建的同时,他也在打碎,从一开始,他就告诉你,这一切,都终将消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他一边建立,一边打碎,从完整到残片,不过一瞬之间,而曹公最伟大之处在于,即使打碎之后,他还是能留下什么,剔除各种身外之物,他在那废墟之上,建立了一个无所依附的自己。
(六)步步生莲,在贾宝玉的心路里看见自己
1.
无常,华林之中的悲凉
佛家有因果这一说,快乐,正是痛苦的因,痛苦,则是快乐的果。他在拥有时多么快乐,就会在失去时多么痛苦,因此,没有比他更害怕失去的人了。
2.
葬花:一场哀伤的行为艺术
只有黛玉,能看明白那些浮花浪蕊般的调笑背后,他的悲哀,无助,依恋,执迷——他跟那些美好的人厮混,梦想在他们的音容笑貌里,醉生梦死,自生自灭。一旦宝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成为第二个贾政,纵然是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黛玉与他,也只能在精神上分道扬镳了。
3.
情悟:此生只得一份泪
这个无依无靠的女孩与贾府的公子相爱了,爱得深沉绝望,他不在身边的时候,他的名字就是她唯一的钥匙,一笔一划写出来就是豁然开启,她从这里走进他心中。可是同样是寄人篱下的他能给她什么天长地久的承诺?
4.
我独自一人怎能温暖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是规律。此刻的快乐,不能作为下一刻快乐的保证,相反,它还常常是下一刻快乐的障碍——你会要求下一刻更快乐,起码不能比现在更不快乐。
5.
救赎,宝钗的启悟
宝玉一直都想要抓住些什么,要一个“立足之境”。待到风流云散,家破人亡,他失去了最爱的女子,失去一切所执,再无立足之境时,他大概才能明白宝钗的淡泊宁静之后的力量——得失皆忘,才能宠辱不惊,纵浪大化中,不忧也不惧。

作者简介

大观园里的宫心计 阴谋阳谋 心机话术
宝钗VS黛玉:面对他人的恶意,如何反应才能显示出高情商?
宝钗VS小红:如何看待一个把成功欲望赤裸裸写在脸上的年轻人?
贾母VS鸳鸯:为什么说接近权力会让一些人错以为他们拥有权力?
王夫人VS晴雯:如何应对桀骜不驯的优秀应届生?
贾芸VS凤姐儿:如何经营身边的高端人脉?如何傍上大老板?
“人人都是林黛玉,敏感,脆弱,满腹心事却还要在人群中扮演正常人。人人都是贾宝玉,爱美人,爱美景,热心时无事忙,灰心时想出家做和尚。终于错过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终于没有在一起的我和你。那些开过的花,做过的梦,说过的情话和傻话,借你荒唐言,落我辛酸泪。”
《十年心事梦中人:红楼中的情怀与心机》是闫红2016年开山新作,十年来对《红楼梦》反复揣摩的心血首次化为文字,结集出版,与读者见面。在这本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到闫红笔下对红楼众生间情意的珍重,又可以随作者观察到官宦世家乃至乡野村妇的为人处世技巧,大家族不同阶层的成员善于使用的种种心机话术。闫红文风洒脱清新,见解独到精辟,洞悉人情世态。王蒙称赞闫红的作品“聪慧精细,洁净空灵。文字颇有大气,不拘一格,振聋发聩,言前人所未言,堪称启人心智,动人心魂。”堪称对这本书的最佳概括。


 十年心事梦中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评《十年心事梦中人》文/蓦烟如雪我没有看过十年前,闫红写的《误读红楼》,但很巧合,我看了她写秦淮八艳的《她们谋生亦谋爱》,每一章都字字疼惜,令我印象深刻,故决定翻阅此书看看,是否延续了其风格。我曾看过刘心武的《刘心武续红楼梦》,里面有许多结构和分析并不是很满意,虽有爱玲的《红楼梦魇》和周汝昌的各种考证在前,但《红楼》依旧是各个名家喜欢评析的地方。《红楼》包罗万象,从起居、饮食、服饰、器具、中药等,方方面面都涵盖在里头,像那些小厮的名字都别具匠心,锄药、扫红、墨雨、茗烟、袭人……放在哪里都是有内容的,更别说,烤鹿肉、茄鲞。我曾经听过蒋勋说红楼,里面就有提及这些青春王国的事,我发现其实闫红和蒋勋有一种相似,就是主观性很强,如同周汝昌不喜欢林黛玉,闫红怜惜黛玉的同时,虽说了不喜欢薛宝钗,但依旧把她的善良之处提及了一些,但是也写道了金钏之时的无情,薛宝钗确实老成到让人生畏,但我并不觉她内心枯索,她虽是在很多事上面面俱到,但她依旧有她柔软的地方,如同对邢蚰烟。所以我和作者的感官不同处是我觉得她城府,但是她不失特色。作者用衣着、装饰、态度等等,把宝钗和黛玉两两对比,有些事情可能适合远观,就像薛宝钗对尤三姐和柳湘莲的情事的态度,还有她的学问和做人观,在完美上,作者夸了宝钗的情商高,但用了张岱的一句话,俨然是说她不值得相交,没有生气,再拿林志玲作了比较,这句看似没有毛病,但是太代入式,个人还是有点不感冒有自我见解的,来带有攻击成分的话语,林志玲情商高,但我感觉她有血有肉,没有那么“无真气”。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写黛玉上,作者观点鲜明,写她抢白周瑞家的,得罪李嬷嬷的,都细致入微,再转向谈及她在对那个赶着去赌博,拒绝和茶的老婆子时的体恤,她把人们对她的质疑拿来分割,一步步切点,告诉你,她只是一个笨拙而可爱的人。在贾母上,她也说了贾母对黛玉的疼爱,但涉及利益的时候,贾母还是愿意割舍黛玉,作者挑出王夫人和元春的关系,还有她们之间在宝黛钗感情上的分歧,贾母看似糊涂一些事,但很多事比谁都会看大局。在《红楼梦》中,我最爱的是史湘云,比较喜欢的是她在谈及这个人物的时候,用“诗和远方”,这个是很诗意的,毕竟在“拥湘派”很多,作者是喜欢黛玉多一点,就不会那么出入,她甚至说了写作文时候的铺垫、升华,表示对周汝昌在看《红楼梦》是以小学生作文法来看,虽然周汝昌前辈写的红楼确实有许多诟病,但感觉还是没有那么夸张。在龄管和藕官这些女孩上,我反倒是认同,她说“如果说龄官教会了宝玉怎样去爱,藕官则是教会了宝玉怎样自由的爱。”毕竟超越了生死、性别还有道德。薛宝琴虽然在书里是惊艳了一把,但在这本书里,作者直面指出,她是用来试友谊和爱情的存在,在妙玉上,她竟是觉得她乍一看让人反感,仔细看,却深深为之触动,突然让我想到蒋勋对贾瑞的怜惜。或许都有点异曲同工吧。作者在书里,能举一反三,能从薛宝钗喜欢贾宝玉,想到昆剧的《牡丹亭》的杜丽娘、《西厢记》里的崔莺莺,都直言她们是因为没有机会遇见其他的男子,那一点热情,只能倾注于这唯一的人选。可见,在她眼里,宝钗的爱情是没得选择的。不过事实也是如此。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思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闫红这本虽然个人情绪稍多,但是内容丰富,材料对比详实,不用太较真,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筱筱
  •     本没有对这本书报多大希望,以为像其他附庸名著名人的饭后鸡汤一样。可越读越发现,这碗鸡汤,炖了不少时日,浸透了作者的阅历和渊博。 初读被吸引,是她对红楼人物的评判,不轻不重,恰到好处,而且有理有据。要让我一人读红楼,恐怕读不出这些个充满烟火气息的性格特点来。而经她这么一写,每个人都立体了起来,好像就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作者也敢于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通过引证和分析,给某些角色洗白白,想来,也是个性情之人。评判人物特别细致,比如说贾琏“温柔地杀人”,对于一个温柔小善而软弱的人,再合适不过,在他处,很难看到这样独辟蹊径的评论,这无疑是来源于无数遍用心的阅读。即使有些方面只是猜测,但没有一句偏激,也更让人信服。独有一处,描述王夫人对探春的态度上,前后有差池,不知为何。 在人物篆刻中,作者常常加入自己的讨论,讨论中又引经据典,针砭现实人物。足足看出她涉猎甚广,从古时的《浮生六记》,到现代的王跃文、李娟,从与她有戚的金岳霖,到让人咋舌的《小时代》,借宝琴说志玲,从弱水三千到张爱玲,甚至《西厢记》《牡丹亭》里的爱情都细细思考,闫红姐姐是个生活气息很浓的人,读书也不分品类,全部接收又选择性地吸收,真有趣!再后来竟然从国外请来了叔本华,忽然悟到,作者的这些观点,源于她不停地思考,而她就像一个活在红楼里的人,看到什么总想借由它去解读红楼,终得这些有趣的小文,与你我共话。
  •     分析《红楼梦》的人从来都很多,名家辈出,各有各的理论。我时常在想,这本书如此令人着迷是不是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它是一本并不完整的小说。它的后四十回,到底是怎样的故事?是总共一百二十回,还是一百零八回?如果这是一本完整的小说,会不会就没有那么多人探秘求索。对于《红楼梦》的解读,各家之言听起来都很有道理,比较普遍的分析是探寻原稿的模样。通过脂砚斋的批语和前八十回中的谶语,各位名家揣度着曹公的原意,预测着各位主人公的命运。这的确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让阅读《红楼梦》多了几分悬疑的色彩。可是依稀记得最初读《红楼梦》,真的只是把它当作一本小说去读,至多会把第五回的太虚幻境中的人物预言放在心上,而后便沉浸在宝黛的爱情,大观园的各种“琐事”当中。现如今再听各位学者分析,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前后文之间反复翻看,相互对照,企图从只言片语之中挖掘出“惊天的大秘密”。这样的方法,让我忘了,书中的人物是有血肉的“人”,不是一个在当时背景下承载了太多暗示意味的符号。《十年心事梦中人》是不同的,它没有那么多的寻根究底之情,仿佛就是在用一个很普通的视角来看待《红楼梦》。它让我觉得《红楼梦》中的人,真的是一个人。它让我学会接受,在那本书的那个年代里,发生的那种种的不幸,金陵少女们的纤纤薄命,或许就是极具逻辑与戏剧的宿命。多少人讴歌着那纯洁无瑕的爱情,多少人痛恨着那吃人的礼教和他们的执行者。王夫人,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出场戏份并不算多,但每次出场都会有些大的阵仗,辣手摧花。金钏与晴雯虽不是她“一剑封喉”,却也是“伯仁之死”。和贾母相比,她更像是封建系统的大家长,是一个吃斋念佛的贵族妇女的代表符号。可如今想来,她更应该是贾宝玉的母亲,她信仰的封建礼教和现在人不同,可是那就是她成长的环境,就是她的信仰。她或许采取了太过于极端的方式,抄检了大观园,但这就是她保护自己唯一的儿子的方式。她冷酷,她无情,但她并没有无理取闹。试着了解她,就会看到,一个母亲,尽自己最大的所能,来为自己的儿子竖起一座屏障。诚然,这样的做法伤害了晴雯,伤害了这座院子里许多如花似玉的少女,可这大概是王夫人能够想到的最彻底、最迅速的方法。我很难判定王夫人的文化程度有多高,作为贵族家的小姐,她是否是满腹经纶,还是只读过《列女传》一类的书籍。也许,她的世界就那么大,只有贾宝玉。她的丈夫并没有显露出对于她的爱,甚至可能都并不需要她的爱。 一个可能没有读过太多的书,没有任何生活情怀,生活重心完全失衡的中年女人,她的行为是真实的,她的人是真实的。妙玉,似乎是《红楼梦》里面很写不清楚的一个人。她明明人在槛外,却偏偏与槛内纠葛不清。说不好她是在红尘之中,还是世俗之外。刘姥姥逛大观园曾到栊翠庵中喝茶,她尚要将茶杯扔掉,但却给贾宝玉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那怀春的少女心,会恭贺贾宝玉的芳辰,会赠红梅,会主动走出栊翠庵与黛玉、湘云联句。她不是看破红尘之后皈依佛门,她是自小的替身都不中用,才自己带发修行。她是被迫的,是无奈的。她被拘在那方寸之地,不得脱身。她仿佛只能在槛外窥探,寻机溜进槛内,却又怕被人看见故意做出一副“不屑”的骄傲。作者说,妙玉是我们心中住着的另一个自己。如果说妙玉是很不好分析,那贾敬是很少有人分析吧。这个配角的不能再配角的人物,是宁国府的大家长。“箕裘颓堕皆从敬” 中的贾敬,从未在宁国府中承担过父亲的角色。正是这种父亲角色的缺失,使得贾珍、贾蓉荒诞、混乱生活变得合理化。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人是他们的精神榜样,没有人管束他们的行为。作者认为,没有人以父亲的身份教导贾珍,贾珍自然不懂如何做一个好父亲,贾蓉自然也是如此。一府之首尚且不堪,怎么可以期待宁国府是一个循规守矩的所在。贾珍亲情的缺失,可能也是导致他情感的荒淫。如果用心理学分析,可能这也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可见,曹公笔下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可悲之处,他们真实的仿若存在过。他们有缺点,这些缺点并非凭空而来,环境造就了性格,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曹公没有为了某种原因,美化过或者丑化过什么。他们也许活的丑陋,也许活的美丽,但他们都活得真实。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确不讨人喜欢,但是他们并非臆想,他们仿若活过,我们也仿若见过。曹公可能是一位悬疑小说的作者,但他更是一位在刻画描写人物上的高手。书中几百位人物,男女老少,世间百态,一一细细描摹起来,仿佛是一本会哭会笑,会直指人心的“清明上河图”。探寻曹公的原作会对分析理解这部书,大有裨益;但我也总不想忘了,他们只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不一定是某个惊天阴谋中的一环。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兜兜转转这位作者又写回了红楼,她的聪明细腻仍在,只是灵感和内容写着写着也有了点气数将尽的感觉。
  •     《红楼梦》的文学评论看过很多,闫红的这本带着一种侠气。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每个人对于红楼梦都有不一样的解读
  •     挺好度
  •     总的来说,感觉还不错。一如十余年前读她的《误读红楼》一样,用现代略微诙谐的语言解读她的红楼情怀。
  •     将女性作家那种细腻敏感到阴谋论的特质发挥到极点,比较而言刘心武读红楼那是解题,闫红就是抓情绪,太柔软太矫情。
  •     还可以 讲的相对浅显
  •     作者通过解读红楼梦展现了自己对于现实人生的深刻洞察
  •     有些简直是胡说八道。
  •     作者也是红楼梦通达之人。
  •     可以作为初读或者二刷红楼的素材,角度新颖有趣,看得出来是作者深读后的感悟
  •     以为红楼解读已经很多,不料还是有些新意,算是惊喜
  •     读过两遍,我认为红楼解读不必众口一致,只要是就小说论小说即可。虽然时代的大背景和家族的起落对曹公写成此书有影响,但并不是红楼梦的所有。红楼梦的本质是一本小说,现在的考据有些忽略本质了,这样单单解读情节人物的书倒少了。冲着这个给五星!
  •     某东赠送电子书,正宜消遣。应该说闫红“执著”以女性视角历历解裙钗,已令她小有成就,而此番,精细的读法加出自女性心思的解读,也保证她写《红楼》写出一定独到和风致,体贴黛玉宝钗妙玉袭人晴雯香菱,不能说没有入微之发现。说得头头是道,倒也在自圆其说。写到至美处,教人如何不心酸。然而总要归结到人生启迪上来,真实用,难道阅读《红楼梦》到底竟是为了指导人生?难道阅读《红楼梦》不是为了幻想和美?即便黛玉已经润物无声地将读者引入“歧途”,但读者情愿不要那么自觉。闫红当然不是于丹,未至于狂炖鸡汤无休矣,却始终忍不住劝君更进一块鸡,于是便挡不住的小家子气。而现代潮词的频频引入,不知是否出于市场考虑,但古典的美感亦就此消解吹散
  •     其实这本书也是一种精致的淘气
  •     没读过红楼梦,对红楼梦有了更多了解
  •     恕我直言,有些空洞,至少对我如是。
  •     非常喜欢闫红的这部作品。不扯什么臆想出来的书背后的故事,就事论事的分析书中儿女们的心态,有条理,有逻辑,能服人。
  •     评宝钗尤其好,山中高士是因为大彻大悟,得失皆忘,才能宠辱不惊,不忧不惧。年龄不同,心境不同,方常读常新。
  •     通俗易懂,用了现代心理学,分析到人性上去,将红楼梦读成了身边的人,读出了人际关系,读出了命运,作者婉婉道来,像是曹公的一个惺惺相惜的朋友。其中,喜欢黛玉,也喜欢宝钗,以及其他人物,借作者的眼,看到每个人的可爱之处,以及无力,以及有关生命的一些命题。 是玲珑剔透的小家碧玉型,折射红楼的部分边角,并不能代表全部。
  •     脱粉了,《误读红楼》的作者写出这样一本粗疏的书,明显是在过度消费《红楼梦》了。
  •     闫红说,书评家往往容易“谬托知己”,我觉得,有此见地,她的文字便可一读。事实上,我本人是先看了网络上她读红楼和水浒的部分文章后才决定购买此书的。她的书评,紧扣文本,反复咀嚼曹公原文,对照现实生活,一再深思反省,所以好看。或者可以这么说,闫红读红楼,读出了生活,读出了自己。而我借此书,许多模糊的感受和印记,得以清晰。
  •     Kindle CN
  •     喜欢。看短评,发现作者似乎还有一本《误读红楼》。
  •     茶余饭后好文字
  •     比较主官,看着和言情小说似的
  •     就是作者的读后感吧。哎,我要是读完一本书,能写出这样的读后感,也不枉说自己的爱好是读书了~~~印刷质量不高,间有错别字,网购之书,疑心读了一本假的书~~~但是,她说,依据曹公对黛玉的外貌极少正面描写,估计黛玉颜值没有宝钗、湘云高。这一点,我却更倾向于蒋勋老爷子说的,黛玉是一种理想,是人间难得有的灵魂伴侣,是与现实世界对应的虚幻,所以,她的外在总显得那么如梦似幻~~~
  •     像是拿着笔边做笔记边写的,书是读的挺仔细,可心胸太狭隘了,毁我三妹妹。按理女孩子写湘云,要更大气些的才对呀。朋友送的书,挑着看的,不辣眼睛,但看的不舒服。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把诗都绕着,避短做了,扬长的目的没达到。不喜欢《红楼梦》的人大概会喜欢这本书吧。
  •     2016.11 kindle 2016No.40 几年前看2010版新红楼梦,众评虽差,我却对里面的黛玉和宝钗的角色气质有些喜欢。这次看这本新解,也是趁机再翻出87年版和新版,又略略重温了一下。“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禅女宝钗,“此生只得一份泪”的痴情男宝玉,“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诗一般的黛玉,原著厚且深奥不能轻易啃下来,借着看新解的由头多多少少对人物又多了份理解。
  •     最大的感受是:自己阅读能力太差!
  •     不喜欢过度的解读
  •     不过不失 说不起印象深刻的
  •     解读红楼梦的书太多太多,每个人都可以从他的视角出发分析,而本书更有了情怀的感受,有了她特有的情谊和灵魂。
  •     闲谈趣闻还可以,再说深意,就不足了。
  •     对于没有读过《红楼梦》的我来说,能从这本书中一窥大概了,各色人事,很是有趣。
  •     不是什么「红学」大著,读来倒是有趣。对宝钗的分析颇佳。
  •     读好书不求甚解,读完虽却有精辟之处,但也有些疲惫
  •     蛮喜欢看她的专栏的,最喜欢的一点是平实细腻
  •     女性粉丝特有的细腻
  •     不知道为什么,作为微信文章阅读时觉得挺好,作者解读角度也很好,所以买来看了,但当作为一本书来细看,当书里全是解析时,就感觉跟易中天那些红学家们的过度解读也无二,作者也只是说出了“自己认为”的事情,我作为看客,看到最后内心竟是一片虚无。
  •     再好的讲评也不如红楼梦一章好看。但是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女性作者女性角度
  •     有两种读书的方法,一种是学习式的,一种是印证式的。作者根据自己的知/识来印证红楼梦。可惜我还没能达到这种程度。作者对于人心的思考比较多些,对我有参考意义。
  •     浅层臆测总结。部分观点认同,引据不足。基本上都是吃饭的时候看完的。
  •     与时俱进的解读,灵动又富有浓浓的日常生活气息。拉近你和那个时代那些人物的距离,他们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     虽没有特别的新意,但是也读来有趣,足以
  •     旁友公司出的,顺便给我寄了一本,一下午就翻完了。学戏文的妹妹说她老师评此书“小家子气,不值得读”,我觉得倒不至于这么糟糕,有些观点还算新奇有趣,只是流于表面,反正不费脑子,翻翻也行。
  •     果然红楼梦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解读的,为啥我要花时间看这么一本八卦呢?不说文笔,解读的也太俗了……
  •     其实民间草根红学作者里,我最欣赏的三个就包括闫红。大段的分析有理有据,比上一本误读红楼更为深刻。尤其晴雯鉴婊那段简直写得鞭辟入里,把当下一些看客的毛病全都犀利展现出来。高明。封面再赞一个!我特别喜欢这种没有五官的画风。
  •     一家之言,还是自话说的多。不过对于《红文》也是一层了解吧。
  •     这...有些意见还算赞同吧,就随便看着玩就行了,没什么收藏价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