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地方》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534043670
作者:隈研吾
页数:212页

《我所在的地方》的笔记-第166页

“做混领土的柯布西耶和做钢结构的密斯都算的上是建筑大师”。这在1932年纽约当地美术馆(MOMA)举办的modern architecture 展览上,标志着柯布西耶和密斯获得了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称谓。
然在隈研吾眼里,水泥和钢结构都不能进行二次的重建,他所追求的是自由,微小或开放,正如内田祥哉所追求的木作精神,说的明显些,可以让房子的柱子可以移动。或者是追求虚拟的透明,而非现实的透明。
隈研吾的文笔比较随意,跳跃性的思维也大,有些观点需要慢慢的加以理解和体会。

《我所在的地方》的笔记-第99页

隈研吾先生还真不简单呢?家里的物件,竟然就给了他设计建筑的源泉,你能想到绍兴的酒坛,能联想到啥样的建筑设想呢?哈哈,瓦片,粗糙的感觉,博物馆建筑物的立面材料;玄关里的发光顶,设计发光墙以及粗糙的玻璃,全赖以发光顶灯罩外纸张的联想。
自己所看不起眼的生活和经历,对设计师的帮助有着无穷的思路,小处见大。

《我所在的地方》的笔记-第123页

“洞穴有着不一样的形状,或被冠以‘画廊’‘天井’等各种各样的名字。有时我会感觉到自己其实并不是在做一个建筑,而是在思考一个洞穴般的东西。”
“建造如建筑般大的物体,是以类型的共同性为前提的。如果失去了绝大多数普通人以及特殊人群之间的共性的话,那么也就没有办法将建筑建造起来了。当建筑物落成,它所具有共同性的食物自然就产生了,那些所谓的个人化建筑根本不可能出现。建筑的影响力涉及到绝大多数的人、集团、社会。”
“用一种表皮将建筑物覆盖这种略带偏执的想法,其缘由是出于试图将建筑物作为一种生物的想法。表皮是生物皮肤最明显的特征。单一的皮肤与腹部和背脊一起,通过其微妙的变化来应对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表皮就在这毫无遮盖的情况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通过那双黄色长筒鞋和赤裸的小脚之间的体验使我与世界有了亲密的接触。……出于这一点,我直到现在还是会留意人们所穿着的鞋子。从他们的鞋子里能看出他们是如何与世界相连。所以,我不太愿意和那些对鞋子并不敏感的人做朋友。建筑和鞋子很像,同是作为大地和人身体之间很好的中介物。”
“竹子不是单纯地作为材料,而是作为竹林状态的一部分。比起竹子本身的质感,竹林中的光线、声音和触感显得更为重要。”
“现在很少有人关注像积木那样的粒子状物体散落的状态,我觉得它可以被称为一种建筑的民主主义。对于一个彻彻底底的民主性建筑来说,参与建造房屋的人同样也会参与房屋的拆毁。这样看来,钢筋混凝土其实是反民主、集权主义性的。”
“文学、音乐这些类型是以远距离为前提的一种交流。人们写书、做音乐都是向远距离的人传达他们的意思;书和音乐这类媒介的发明是为了让较远距离的人发生交流的可能性。但是建筑的出现是为了能够和眼前的人发生交流,其交流本质是向那些人直接传达某种东西。”
“建筑是根据‘眼前’的问题来进行提案的。如果对‘眼前’的事物稍作留意,并用一种好的方式进行处理就成为所谓的地方性。在使用‘地方性’这个词语的时候,同时也会陷入在相对‘地方性’存在的‘全球性’这个抽象图式之中,许多人用不必要的时间来讨论‘到底哪一个更重要’这样没有意义的话题,所以我从不谈及‘地方性’。直接面对‘眼前’事物,从‘眼前’出发来解决问题,这强调了一种作为生物体的行为方式,它甚至关系到生与死。”
“并不能完全说让建筑消失就是好的,当然建筑过于引人注目也并不是很妥当,可以说建筑是以解决其所在场所‘关系’而存在的。”
“‘质朴’是一个关键词。‘质朴’的意思是指自身和世界之间,在没有多余的装饰和媒介下朴素的关系。这种朴素中蕴含着美。现代美学的本质是不浪费,归根结底就是‘质朴’。实际上‘质朴’也是可持续性理念的基本点。在自身和世界发生关联的时候,其间就会孕育出长时间保持可能性的关系。”
“建筑是靠金钱建造起来的。依靠金钱,就必须依靠消费资源、能源才能制造出来。其结果体现了建筑物的宿命,即占有了场所,改变了环境。建筑物的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近似于一种犯罪性。”
“与日本人不同,中国人并没有完全的禁欲化,他们还是能够直面自己的欲望。面对自己的欲望,一方面表示肯定,但同时另一方面,与之相对的东西就可能一笑了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真的很难对付。”

《我所在的地方》的笔记-第56页

积木,散落在地,原始的状态。竟然能给隈研吾带来如此大的影响。现代的建筑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又有谁还能想到本制建筑,建了再拆,提升经济发展。
而隈研吾,从积木中得到启发,先从国际象棋的棋格入手,创建了新的建筑构思,通过简单的黑白,提升凹凸感。延续千岛的历史文化。


 我所在的地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