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305142840
作者:[法] 让·鲍德里亚
页数:305页

内容概要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年7月29日-2007年3月6日) 法国哲学家,后现代社会思想大师,知识的“恐怖主义者”,曾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牧师。他作为最先进的媒介和社会理论家,同时被法国学界推崇为新的麦克卢汉。主要代表著作包括《物体系》、《消费 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生产之境》、《象征性交换与死亡》等。
夏莹,1975年生,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西方马克思主义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包括鲍德里亚、齐泽克和德勒兹等在内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研究。已出版相关专著2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代译序 符号之谜:物质存在的化蝶幻象
第一章 符号的功能与阶级的逻辑
1.符号-物的社会功能
2.社会学的视野
3.物的差异性操持
4.隔离的逻辑
第二章 需求的意识形态起源
1.作为一种意指逻辑的消费
2.消费:作为一种交换和差异的结构
3.作为一种生产力体系的需要体系和消费体系
第三章 拜物教与意识形态:符号学还原
第四章 艺术行为与签名:当代艺术中的符号创作
第五章 艺术品拍卖:符号交换与奢侈价值
1.政治经济学的另一副面孔
2.与经济交换的差异
3.经济权力和统治
4.象征价值和审美功能
5.结论
第六章 关于一般理论的讨论



第七章 使用价值之外
马克思和鲁宾逊。克鲁索
第八章 直面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1.意识形态的神秘思维
2.符号的形而上学
3.指涉物的幻影
4.指称与涵意
5.超越符号:象征性
第九章 媒介的挽歌
赞美诗
恩泽斯伯格:一种“社会主义的”策略
没有回应的言说
颠覆策略与“象征行动”
传播的理论模型
控制论的幻象
第十章 设计与环境或政治经济学如何成为操控力量
符号的运作
功能主义的危机
环境和控制论:政治经济学的最高阶段
第十一章 交换价值中欲望的实现
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鲍德里亚于1972年完成出版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是他从后马克思语境中叛逆出来走向反马克思主义的逻辑通道。这本书是早期鲍德里亚学术理论分量最重的论著之一,也是他“死亡三部曲”的第一部。
其中,他直接依从德波的理论逻辑,从已经出现唯心主义片面超越的“景观社会存在”更极端地跳跃到空无的符号王国,并以符号生产和抽象的差异性社会关系,彻底取代了马克思所强调的前提性的社会物质生产结构,从而完全告别了马克思,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反对者。
全书共分11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符号的功能与阶级的逻辑、需求的意识形态起源、直面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设计与环境或政治经济学如何成为操控力量等。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们应当时刻小心法国后现代哲学家的论述诡计:一厢情愿,又多少经不起推敲。尤其是在结构主义甚嚣尘上的七十年代,体现得为甚——为了将论述框进严整的结构之中,过于武断与牵强难以避免。这时,我们需要的是把持好批判视角,拒绝蛊惑。在《普鲁斯特与符号》,德勒兹通借助符号学解构了《追忆似水年华》,将全书中出现的符号体系划分为四个等级:社交符号、爱的符号、感觉符号和艺术的符号;无独有偶,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鲍德里亚同样将物的体系作了四级划分:使用价值的物、交换价值的物、符号价值的物以及象征交换的物,分别对应物的有用性、等同性、差异性和不定性。如果说在前面几章,物在超越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基础上所拓展的作为身份与地位之象征,仍然给我们启发;那么,当物开始作为符号凌驾于商品市场,鲍德里亚的论述开始陷入一相情愿。尤其是当他通过发展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物的交换价值的探讨拓展到它的使用价值,这种情况尤甚。借助于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能指/所指),鲍德里亚发明一个新的公式,即经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能指/所指;来建基自己的新学说:符号政治经济学。为了展示这一发展,他挖掘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所遗忘的“使用价值”,将其上升为交换价值的基础,从而重构了马克思的学说;但到最后一章,当他在分析现今社会出现的新现象时,却又将交换价值置为使用价值的基础,以此来解释当人们可以自由拿取超市物品之时,为何他们所拿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东西。这难道不是自食其言、自相矛盾吗?我们很可以去思考一下形成这一困境的原因。首先,本书并不是围绕某一课题系统完成写出,而是由很多先前已经发表的作品集结之后再加工而成;其次,在读过一些法国哲学家的作品之后,我们大概已经或多或少知悉他们的写作方式:汪洋恣意、激情澎湃,警语式、断论式;与德国哲学家严密的论述形成显明对照;最后,自然是结构主义可能导致的弊病,即为了形成理论的明晰结构,即便存有不合理之处,也应当进行“伪装”(这些哲学家自然是深信自己的学说)。于是当我们阅读至最后一章,鲍德里亚尝试用前面建立起的理论分析当今时代反常的社会现象之时,他自食其言了。为了引至一种“骇人听闻”的效果,他没有详细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而是不断地抛出论据与论点,“是这样的,没错”。那种立论式的行文方式无疑增加了这种蛊惑力。作为读者,应当如何来应对这一困境?我想最好的办法是首先学下他们的分析方式,多反思从论据到论点的路径。存而不论,等待它们自己找上门来。这样,我们多少会形成自己的思考。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指路明灯。——借鉴其消费概念,转入政治之中。
  •     作者为了愣凑出符号/交换价值,似乎把自己的逻辑搞乱了。。。
  •     读的是这个
  •     研读前三章即可
  •     很有启发
  •     具体的分析挺有意思的,如艺术品拍卖、媒介的挽歌等,围绕着着符号、差异、消费、拜物教等等就有点混乱无趣了。把符号引入政治经济学进行话语分析、意指分析等等到最后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社会分层或者区隔的问题。
  •     给自己减一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