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独立师

出版社:康振贤 团结出版社 (2013-04出版)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802145344
作者:康振贤
页数:26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加入这个寻找老兵的行列,不是为了那些假大空的知识分子良知。而我做的只是一种自我的良心救赎,只有每个自觉的人能付出这种努力.才可以挽回失落的社会良心。在现代生活中,每当国歌唱起,爱国热情高涨澎湃之时,社会正在遗忘那些昔日的血肉长城…… 寻找老兵有两层意义,一是,让贫困者得到老有所养,安度晚年.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二是,记录下他们的业勋,使老兵找回昔日的光荣和人生最后的尊严。 抗战是一场民族圣战,但因意识形态而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很多老兵讳莫如深不愿谈及,因而采访起来非常困难,加上他们年事已高,记忆模糊,所以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弄懂他们的原意,因为战争的创痛,历史的折磨,使不少人在夜里常会因为做噩梦而惊叫。通过一次次采访的经历,我明白了:真正上过战场的人,是没有人愿意回忆过去的,因为战争摧毁的不仅是人的肉体,而更多的是人的精神和灵魂。何况几十年过去了,这群老兵并没有得到过应属于他们的那份崇高定位。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国军抗战官兵有不少人曾为保卫、维护国民党政权参过战,不幸的是这种当时的政府行为,却落实到个人来承担,在解放初期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有不少人被枪决。还幸存的,少校以上军衔的以“历史反革命罪”入狱,少校以下军衔的一般按照“现行反革命罪”处理,在当地失去了自由,最终只能俯首贴耳地接受革命群众的监督劳动。 当人失去了尊严,一切就再无从谈起。所以,国军将士一场场为国血战下来,却被人指着鼻子骂作战不力;救下那么多的百姓,最后却给后人骂是蒋匪,因为意识形态的扭曲,使这群人被社会歧视长达三十年之久,并且,殃及自己子女的命运。直到1979年才摘掉“反革命、地富反坏右、阶级敌人、反动军官、妄想复辟资本主义……”等帽子。如居住在贵州遵义县山盆乡的舒仕忠老人,一个问题整整让他困惑了六十年:“为什么我会因参加抗战八年而却被管制九年,还戴着‘坏分子’的帽子?”这种带着天问的呐喊,又岂仅舒仕忠老人一人! 这些老兵昔日驱倭荡寇,把青春热血献给了国家,而个人命运如水打浮萍,被大时代无情作弄,正是这种光荣与耻辱的命运。使老人们一提起抗战就会像打翻了人生的五味瓶,那滋味你只有走近才能体会。

前言

去年,团结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虎贲独立师·第一部——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战纪实》,该书面市后,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蒙出版社副总编唐立馨老师策划与鼓励,建议我多写几本以国民革命军在正面战场、以师级为单位的作品,拟以“虎贲独立师”单成系列。    唐老师的建议正符合我的想法,因为在此之前我做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和采访工作,正准备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于微观的战场,定位于黔军。既与出版社达成了共识,所以动起手来就驾轻就熟许多。    黔军,因为抗战史无载,所以一直以来是个研究上的空白,但贵州先后有十一个师奔赴抗日战场,前后输出兵源七十多万,占当时贵州总人口的7%。这个数字只是针对各师管区征兵名册而得到的统计结果,实际数字还远不止于此。    抗战未启时,贵州就有七个师先期出黔,加上贵州征兵制起步较晚,及至抗战军兴,出黔部队均以募兵形式到家乡招兵买马,因而总的数字较为模糊,但仅就七十万而言,对于一个人口不过千万的省份,已经算是个奇迹!    八年抗战,正是依靠许许多多局部战役的拼搏牺牲,才组成了一次次宏大的会战,给了日本侵略者以痛创,阻挡和迟滞了日寇的深入,持久地消耗着敌人的战力,积小胜为大胜,终于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反攻中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战八年,贵州兵就在前线打了八年。从“七七事变”后的忻口会战、“八一三”淞沪会战,到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宜枣会战、鄂西会战,以及后期的两次远征军作战……哪里有恶仗哪里就有贵州兵,贵州对抗战的贡献不可谓不大!而黔军在抗战的部队中又是一支支名副其实的“独立师”。这帮贵州子弟兵穿草鞋、打绑腿、背大刀、戴斗笠,肩扛“汉阳枪”,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凭着心中对国家的忠诚与爱和一腔热血奔赴抗日战场。    黔军部队自1935年接受中央整编以后,消除了地方的潜规则,加入了中央军序列,但在地方军看来,他们是中央嫡系,而在嫡系眼中,他们却又是杂牌,所以往往是吃苦在前,有过无功。这些处境尴尬的“独立师”,在抗日战场上征战南北,浴血东西,冲锋打前沿,撤退打后卫,鏖战八年,屡建功勋,无疑是真正的“虎贲独立师”。    贵州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地省份,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各族人民,在“与野兽争生活”的艰难生活环境中,把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了下去。贵州人平时亦耕亦猎,养成了尚武的精神,所以平时的体育竞技娱乐,多如“斗牛”、“上刀山”、“下火海”、“高台舞狮”等节目。    远古的“军傩”,原是古代军队中用来振奋军威,恐吓敌人,是军中举行保证出师胜利的仪式。“军傩”起源于殷商时期,盛极于周代,凡举有战事发生,必先行傩,以壮军威,驱寇疫,恐吓敌人。当战事平息,“军傩”便成为平时训练,祈求丰收、除灾灭疫的傩祭和傩仪。在贵州的田间地头就演变为“地戏”,成了贵州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    贵州人平时为农、战时为军,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磨砺出了特殊的性格,那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又特别能战斗,就算没有经过专门的军事训练,照样能征善战。    这就不难理解,黔军部队在抗日战场上一路附属,屡被肢解,但黔军部队打不垮、拆不散,而各师师长均坚持“凭战绩说话”,在抗战的主战场屡建奇功,表现出了当时极为罕见的大局观,极大地维护了黔军的稳定。    抗战期间,国土沦陷,大批东部发达地区的民众转移到了贵州,初来乍到,几乎人人都会抱怨贵州的贫穷落后,可过了不久就开始称赞贵州人的好处了。贵州人的好处在哪里?好在他们特别地吃苦耐劳,好在他们特别地勇敢顽强。那么多难民来到贵州,你没有粮食吃,不要紧,我勒紧裤带陪着你一起挨饿;你失去了家园,别着急,我出去帮你报仇!什么叫憨厚朴实够义气?贵州人的抗战表现已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抗战时期,贵州不是沦陷区,却是一个兵源大省,贵州兵有着很强的国家意识。

后记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虎贲独立师·第二部——国民革命军第140师抗战纪实》总算杀青,其间甘苦,唯我自知。这不仅耗费大量精力,大量的资金投入也常常使自己捉襟见肘,要写好一本书,光靠资料、档案还真远远不够,如果没有采访的补充,以及对战场的考察,闭门造车是决然出不了好作品的。    长期以来,中国抗战史被话语权垄断者描述和解释,于是,这一段历史的细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模糊乃至消失,最终,留下的是经由政治过滤的回忆。其实,这样的回忆,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政治宣传。人类社会经验证明,当历史完全政治化时,历史真相便难以出现。然而,百年中国,抗战史才是最应该正视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治学的格言,只有开阔的视野,才有独到的视角。基于这种认识,我把考察战场和寻访抗战老兵当成了自己的基本工作。因为这样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原有的产业只得放下,因为我知道我此时其实在做的是抢救工作,与时间赛跑,残存的老兵已经等不起,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最后关头,哪怕从他们口中再多了解一点抗战片断,让历史得以很好的还原,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抗战老兵”只是一个民间称谓,对于这个群体,目前并无标准定义。越来越多老兵带着战争伤痕、岁月磨难和疾病困扰,承载着那段特殊历史印记默默离开人世,中国幸存抗战老兵群体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慢慢缩小,乃至慢慢消逝。    因为老兵是活着的历史见证,不仅数量已不多,且还散落在全国的每个角落,找寻起来原本就困难,加之大多数人生活贫困,经不起病痛折磨,正在不断地逝去,因而找寻工作难度极大。好在大陆志愿者遍布各个阶层,他们不辞劳苦经年累月不断努力,发现和即时救助,使这些老兵到了风烛残年才得回了他们昔日应有的荣誉。    我加入这个寻找老兵的行列,不是为了那些假大空的知识分子良知,而我做的只是一种自我的良心救赎,只有每个自觉的人能付出这种努力,才可以挽回失落的社会良心。在现代生活中,每当国歌唱起,爱国热情高涨澎湃之时,社会正在遗忘那些昔日的血肉长城……    寻找老兵有两层意义,一是,让贫困者得到老有所养,安度晚年,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二是,记录下他们的业勋,使老兵找回昔日的光荣和人生最后的尊严。    抗战是一场民族圣战,但因意识形态而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很多老兵讳莫如深不愿谈及,因而采访起来非常困难,加上他们年事已高,记忆模糊,所以要用很多的时间才能弄懂他们的原意,因为战争的创痛,历史的折磨,使不少人在夜里常会因为做噩梦而惊叫。通过一次次采访的经历,我明白了:真正上过战场的人,是没有人愿意回忆过去的,因为战争摧毁的不仅是人的肉体,而更多的是人的精神和灵魂。何况几十年过去了,这群老兵并没有得到过应属于他们的那份崇高定位。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国军抗战官兵有不少人曾为保卫、维护国民党政权参过战,不幸的是这种当时的政府行为,却落实到个人来承担,在解放初期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有不少人被枪决。还幸存的,少校以上军衔的以“历史反革命罪”入狱,少校以下军衔的一般按照“现行反革命罪”处理,在当地失去了自由,最终只能俯首贴耳地接受革命群众的监督劳动。    当人失去了尊严,一切就再无从谈起。所以,国军将士一场场为国血战下来,却被人指着鼻子骂作战不力;救下那么多的百姓,最后却给后人骂是蒋匪,因为意识形态的扭曲,使这群人被社会歧视长达三十年之久,并且,殃及自己子女的命运。直到1979年才摘掉“反革命、地富反坏右、阶级敌人、反动军官、妄想复辟资本主义……”等帽子。如居住在贵州遵义县山盆乡的舒仕忠老人,一个问题整整让他困惑了六十年:“为什么我会因参加抗战八年而却被管制九年,还戴着‘坏分子’的帽子?”这种带着天问的呐喊,又岂仅舒仕忠老人一人!    这些老兵昔日驱倭荡寇,把青春热血献给了国家,而个人命运如水打浮萍,被大时代无情作弄,正是这种光荣与耻辱的命运,使老人们一提起抗战就会像打翻了人生的五味瓶,那滋味你只有走近才能体会。

内容概要

康振贤,又名康无为,贵州省独山县人。长期从事民国史研究,《百代周刊》特邀主笔。所著《百年人物存公论》《抗战泰山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抗战纪实》将于近期出版,文章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所著《虎贲独立师(第一部)——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战纪实》于2012年出版,引起良好社会反响。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抗战军兴,整编出黔 东北峰火,西南请缨 攘外安内,经略西南 内外交困,桐梓系风雨飘摇 王家烈失算丢黔政 “双枪兵”转中央军 整军修武,积极备战 被人宰割,人事调整 安抚人心,主官换人 “张杨兵变”,进逼西安 第二章整军备战,开赴前线 “七七事变”,抗战军兴 桑梓征兵,扩充实力 厉兵秣马,准备参战 第三章立马中条,保卫黄河 迁都重庆,布防徐州 调防徐州,折返风陵渡 归建第8军 挺进晋南,民众欢迎 摸夜螺丝,旗开得胜 与敌周旋,慷慨成诗 敌后游击,牵制敌人 第四章增援徐州,血洒台儿庄 千里驰援,奔赴战场 战云密布,一触即发 争夺禹王山,敌我拉锯 血肉之躯,“肉搏”坦克 战场血拼,有敌无我 沟死沟埋,路死插牌 望母山浴血奋战 功勋竟没有被写进功劳簿 战地服务,鲜花送错了可爱的人 弃守台儿庄,撤退打后位 第五章游击抗敌,再战苏皖 徐州突围,部队冲散 突出重围,重聚实力 皖北游击,袭扰敌后 因应时变,跳出重围 严肃军纪,部队归建 第六章保卫武汉,再立新功 未雨绸缪,布防武汉 平江整补,调防沙市 师长对调,接防金牛 忍辱负重,靠战绩说话 付出牺牲,从容撤退 掩护友军,袭敌立功 无序撤退,岳阳失陷 长沙大火,南岳会议 退守湘北,驻防草鞋岭 派系之争,师长去职 第七章初战三湘,显树战功 大兵压境,薛岳抗命 天炉战法,请君入瓮 拖敌后腿,围点打援 锡山奇袭战 鸡笼山阻击战 夜袭棺材山 临危受命,一波三折 麦市大捷 第八章冬季反攻,鄂南扬威 发动攻势,争取外援 转守为攻,转静为动 通城陷敌,水深火热 协作互助,围攻大沙坪 攻击外围,苦战锦山 攻击通城,全力以赴 检讨得失,再接再厉 游击制胜,终获通城 内部权斗,险被肢解 第九章汨罗鏖兵,出生入死 烟俊六上任,长沙起硝烟 声东击西,大云山扫荡 短兵相接,新墙河失守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激战栗山巷,天狗吃国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军情泄密,敌人围点打援 后院起火,阿南进退失据 蛊惑人心,阿南玩起心理战 第十章围魏救赵,攻打岳阳 日军扩张,中国宣战 兵来将挡,薛岳坐镇指挥 军情紧迫,从容自如 紧急受命,迟滞敌人 马山神遭遇战 摸夜螺丝,夜袭敌营 旁敲侧击,攻敌后援 围魏救赵,攻击岳阳 宜将剩勇追穷寇 因功受赏,毛定松升职 第十一章协作友军,与敌缠斗 硝烟再起,常德危急 驰援常德,无战而返 支援衡阳,身陷重围 第十二章反守为攻,抗战胜利 冈村调整部署,湘粤赣敌我争锋 遂川阻敌,苦战凉民亭 半夜泅渡,偷袭万安 神岗山截击,满载而归 抗战胜利,完成使命 附1第140师抗日阵亡烈士名录 附2祭抗日英烈文 附3周素园题写贵阳《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铭文 附4读者来信 后记 参考资料及书目

编辑推荐

《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40师抗战纪实》第140师番号上附着上万阵亡黔军将士的英灵历史终有云开雾散的一天,昭告历史的真实,是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简介

《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40师抗战纪实》作者与第140师许多尚在的老兵多有接触,私交甚好,有机会面对面交流。《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40师抗战纪实》许多内容来自老兵的口述。老兵们当年闻义赴难,朝命夕至,以血肉筑长城,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心仍坚如磐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的精神。他们不是英雄,谁是?为英烈立传,为英雄正名,是《虎贲独立师:国民革命军第140师抗战纪实》的着眼点,亦是作者的心愿。


 虎贲独立师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