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砾中的幸福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544274888
作者:(日) 渡边淳一
页数:159页

内容概要

渡边淳一(1933-2014)
日本作家。生于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后在该校任骨科讲师。多年后弃医从文,1970年以《光与影》获得第63届直木奖,1980年以《遥远的落日》获得第14届吉川英治文学奖。代表作有《失乐园》、《紫阳花日记》、《钝感力》等。

书籍目录

前言 被抹掉的战后史
战败之日
这场战争打不赢
各种流言蜚语
快来吧,美国兵
占领军出现了
饿肚子的日子
因为打败了嘛
采购黑市大米
上初中
第一次做兼职
摆摊卖挂历
因美军而热闹的城市
煮饭赈灾
白衣士兵和擦鞋
在煤矿小镇的经历
加害者和被害者
男女开始同校
名叫纯子的女孩
向往的修学旅行
上大学
专业难选
被解剖学吸引
来自冲绳的留学生
从实习生到医生
学位论文实验
安保斗争时期
从解剖尸体到写小说
在大学医局的生活
和田心脏移植
对心脏移植的质疑
从两个生,到两个死?
离开大学

作者简介

《瓦砾中的幸福》是渡边淳一的励志随笔集。二战之后,城市化为瓦砾,粮食严重短缺。还是小学生的渡边淳一饿过肚子、摆过地摊,还长途跋涉为家人运粮食。然而,日本从绝望的深渊中,迅速实现了戏剧性的复兴和高度的经济增长。是什么带来了这一切?
“活下去”并非一句漂亮话。切身体会到这一点,才能重新站起来。将绝望变成希望,接受所有的一切,向前迈出一步!


 瓦砾中的幸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生活在札幌的普通人家对战争有什么概念呢?不是战争,是受到战争影响的生活,这本书还原的就是这种生活。“瓦砾中的幸福”,幸福的不是把瓦击碎成瓦砾的炮火,也不是掩埋在废墟里的瓦砾,而是相对远离战火的非战争区中还可以维持下去的生活。渡边淳一先生真实的叙述代表一部分人的生活,这一部分真诚的重现,我认为已经足够阅读的分量。日本现行的教育做法选择忽略战争史,时间流逝使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无力招架,更何况是这种人为的集体倡导性遗忘。难道我的伤痛只是臆想,只是噩梦?恶魔的多面,渡边淳一先生在生活中也瞧见了。“叔叔,你是棒头吗?叔叔微笑起来,说:对呀。你瞧,我挺厉害的呦。他挺了挺胸脯。说实在的,我搞不明白了。对人那么和蔼的叔叔身上,还藏着另一个殴打被吊着的光身子朝鲜人对的叔叔吗?人的两面性这种难懂的概念,我显然不明白。但是,人的身上也许有两面:亲切和蔼的一面和难以置信的残酷的一面。这个念头一直刻在我的心上。”杀人比赛的冠军在日本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丈夫、父亲:远在家乡的亲人们若听到了这消息,把报纸一丢"嗬,这人的名字竟然同你爸爸的一样!"战争中的人心人世,心中最深刻的初恋,一场换心手术引发的心力角斗,就这样,走过了战败后的十年。“我回想着母亲惊讶的表情,在东京租了房子,开始埋头写小说。”于是,渡边医生的故事,完结。
  •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从来历史拥有着最权威的话语权,点滴横勾都著写满最真实的生命履迹,不偏不倚,确确切切。时光经转,昔年悲痛于前或可避而不谈,选择掩藏或遗忘,然而多少辛酸与委屈,有些人仍满怀悲恸地将苦难隽刻进时光丰碑,刻骨铭记,只因为懂得,用生命与血泪换取而来的和平与繁华值得每个人珍重和守护,更因为不能忘记曾经所走过的艰辛道路,在铭记中砥砺信念,自强不息。同样面对败局厄途,日本的态度却大相径庭,他们窝在自己营造的美好小世界里怡然自得,大有些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纵观日本的历史做法,足见一斑。他们在其铁证铮铮的历史当前,不惜轻其真实,避重就轻;更有甚者自圆其说,单方篡改史料与教材,退避遮掩。而事实的真相,企图隐没在弥天谎言下,难观全貌,一如二战后日本的战败史。生于1933年的渡边淳一,他亲历一九四五年日本那段战败后的晦暗时光——政局动荡、经济萧条、生活惨淡、人心恐慌、哀嚎蔓野……他见证了日本是在怎样式微的情形下“发展”起来,又是在怎样屈从的兑付中“强大”如今。然则,日本非但选择避而不谈,还一度粉饰太平歪曲事理。实诚如他对日本诸如做法不无慨叹地贬斥陈责:“无外乎是觉得不用特地告诉后人,日本战败后对美国的百依百顺,太损害日本人的自尊了。”可比起所谓的“自尊”,渡边淳一无疑更倾心说真话,还原那段现已鲜为人知的战后实况。他深谙:“人是一种强壮而乐观的动物,即使失败了,也能以失败者的方式活下去。没关系,再站起来就行了。”所以他决然提笔,写下他第一本无关两性的纪实历史类随笔《瓦砾中的幸福》。全书以时间发展为横轴,以渡边淳一的亲身经历及其所见所闻为纵轴发散丰腴,回顾1945年后日本战败以来从混乱、低迷到崛起的发展历程,并对这种看似繁华殷盛的国家形态进行了深度审视、剖析与反思。本书虽然从大处立足,却以小处着墨,作者从他的角度截取战后的生活图景进行阐释,看似细碎的书写中明显又多出了一种深思后的深邃,和阅览沧桑后的情怀与感性。一、信仰天皇作为日本的最高元首、一国象征,深受国民的尊崇与拥戴,是全民族的精神符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天皇代表的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至高信仰,他们的意志后面定必有着绝大多数的追随者,所以历代天皇的立场使命本就是守护民众的和谐安宁。可是这个战争爆发的始作俑者,昔日那言之凿凿——“对英美二国宣战,亦为求日本的自立和东亚各国的安定”哄骗了多少前赴后继精忠为国的无悔军魂,那信誓旦旦战无不克的不败战绩又蛊惑了多少人心?挑衅而起的熊熊战火、杀伐戮命、肆虐暴行……四载交锋,战局非但没有如期大好,到头来也不过是加诸己身,祸国殃民。日本的文明在战火中几度毁于旦夕,民族差点没逃过罹难灭亡,可笑如他在战败后还哀然感慨,一脸无辜:“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未来万世开辟和平世界……致力跟上世界潮流。”那所谓的“顺应时势”、“隐忍复兴”之说,在渡边看来简单得粗暴、直白而露骨,就是“日本打输了,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什么“光荣回归”、什么“光荣战死”,日本军队输得连战死者的尸体也保不住,鲜活的奔赴战场,送回来的却是空空如也的骨灰盒。铮铮誓言化作飞灰谎言,信念都倒下了,还指望什么支撑起国民的信仰?二、归属“我们一直被教导日本是神国,是永远不灭的国家。”看着这样自信满满、霸气凛然的气势,谁承想一朝兵败山倒,日本的选择会是除了天皇制之外的一切事情无条件投降。可以想象,“无条件”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极端如同渡边淳一说的:“就是生死全由人家作主。”据渡边回忆,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驻日联盟正式登陆驻守后,日本人除了惊讶和佩服的同时,他们也放下惊惶的心,原因是他们不会被苦大仇深的苏联占领了。在他们当时的认知里,苏联不但贫穷,苏联人也特别野蛮凭借武力随意杀害日本人,而美军的统领则免除了这些忧虑。事实却是,美军的进驻,日本那些中心酒店、大厦、温泉区等繁华、中高档次之地被大量占为己用,日本人只能屈居败落之地,就连东京皇居前残留的大楼也变成驻日盟军司令部的时候,令人惊讶的是日本竟然集体很一致地选择了沉默,没有一人提出抗议站出来反抗。更有甚者,抢夺滋事、入屋袭民、强暴少女……诸如种种斑斑劣迹行径,日本人却敢怒不敢言,一向主扬开明的报纸在痛陈这些恶行的时候,连“美国人”三个字都不敢写明。为什么呢?不就是“被打败了嘛”。没办法,归属权不在自己手中作不得主呗!三、民生“战败前就吃不饱,战后也照样粮食不足,大家都肚子空空。”渡边如是说。你难以想象,对于当时的学生最幸福最自豪的事是什么吗?竟然是能拿出一个装满白米饭的饭盒!不过最然人难受的还是,有些穷苦人家的孩子甚至需要出卖任劳任怨的“义务”、靠这些“富人家”的孩子施舍分一口白饭才得以生存。战时的日本,国民的食物、日用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都实行配给制,配给量严格被控制起来。随着战局的紧张恶化,配给量也一减再减,这样一来,国民离开配给连生活都无法维持下去了。乃至在整个粮食缺乏的大环境下,日本催生了黑市这样的流弊。人们要解决温饱,最便捷最实在的办法就是到附近农家去购买“黑市大米”。当然渡边淳一家也不例外。妈妈带着他跋山涉水好容易买来些大米,正美美地想着终于有顿温饱。始料不及回程的路上遇上了取缔黑市大米交易的“临时检查”,黑市大米被发现后没收了一大半,美其言上缴国家充公了。渡边愤然,极具讽刺地反问督办员:“你也上黑市吧?”“现在不上黑市,谁能活啊!”蝼蚁尚且偷生。人的性命旦夕祸福,连最基本的生活也保障不了,活下来无疑比任何事情要迫切,哪怕委曲求全,哪怕低头臣服,不是?四、复苏战争的祸连深远。战后的日本堪堪过了两余年,街道上才又渐渐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商店,经济仿佛按照既定的轨迹慢慢复苏。可是终其细究,不免洞悉。“但凡有需要的人和想赚钱的人凑到一块,自然就形成了简便的市场。”渡边深谙。这就是问题症结所在。其时的日本在那样窘迫的大环境下连最基本的自给自足都难以做到,更别遑论仅仅依凭自身能力在短短两年间就实现了质的飞跃咸鱼翻身。渡边淳一回忆他在宫崎商店打工的经历时讲到,在他送货过程里不断与ONLY女的接触中辨识到日本与美国经济实力的悬差。他的印象中,即使普通的美国兵拿到的薪水,都是日本人无法企及的金额。就是札幌这些没有遭受战火摧残的地方,商业街虽然依然如故,也是早于其他地方恢复了元气,但那些表象的繁荣依托的是美国兵的富足供养。诚然宫崎店老板一针见血的判论,可见其先明的洞察力:“现在的薄野,就靠伴伴女郎支撑着。现在她们最有钱。当然,那都是美国兵的钱。”从宏观上看,战后的日本那些热闹繁荣的市镇最开始也莫衷一是,都依靠美军基地发展而强大起来。美军基地的进驻,美国兵在基地周边的玩乐和消费催生了市场,从而盘活了日本的民生、经济。为了现实的利益,日本人忍受着美国兵的滋扰生事,不过是想分其中一杯美羹佳肴罢了。但如果这是国家崛起背后的真相,那今后的道路该何去何从呢?五、复兴二战时,日本虽然以战败国的身份拉下帷幕,但不消几年时间却以全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跻身世界之列,不可谓不传奇。当然这片风光里,日本也兑付了沉重的代价。战后的日本,与美国共同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承认由美国军代为保护日本,充当日本的军备。占领军定下来后,日本已无需花费庞大的资金使用在军备方面,他们大可以把所有钱全用在经济发展之上。开始的时候,深受战事祸连的日本国民深恶军队一直以来的自以为是和横行霸道,而且作为战败国日本军自保的能力都让人堪忧,谈何应对其他国家的威胁,于是对这样的安排乐见其成。只是,后来人们才看看意识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掣肘。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国家连军权都控制在别人手里,可以说生死由他、任人鱼肉。在这一点上来看,美国无疑可以免费把日本领土作为基地使用。所以在密约和归还的问题上,日本选择了安保斗争来实现民族的复兴。安保斗争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问题的根本,就如渡边淳一说的:“安保斗争的动乱,连具体的代替方案也没有拿出来就衰微下去,不知不觉间消逝无踪了……”日本想要复兴,道途仍然任重道远啊。雅克·勒高夫说:“拒不思考历史的民族、社会和个人是不幸的。……丧失往昔的人是不幸的。世人应当认识和尊重过去,以便建设符合情理的未来。”习近平在抗战77周年仪式上发表讲话:“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或者渡边淳一的经历属于个人的,但是他的这段历史却是大众的,是发人深省的,是不应被磨灭的。
  •     瓦砾,带着毁灭的名词,从瓦砾中挖掘出来的幸福又是哪一种颜色?同样被战争摧毁的中国,在多数的回忆录中都是黑色和灰色,鲜有一本书战后的回忆如此淡然,像蓝色,忧郁又清新。书里的文字一贯符合当下的小清新文字,估计翻译也是功不可没,而有关战败后民众生活的细节却是彰显出,大和民族是一个不屈不饶,充满斗志的民族。这本书后半部有不少关于渡边淳一弃医从文的往事,个人关注点不在此。  战后的中国,经历了一段又一段无法言说的历史往事,说的太多,也怕被审查。那段时间,日本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缺米缺粮”、“一部分人的命运改变”、“美国大兵出现了”、“伴伴女郎养活了一小部分人”。即使在“缺米缺粮”的艰难时候,从渡边淳一的描述中也可以窥探一二,他们并不觉得人生没有希望,还在积极努力的生活,文字里也能觉出他们的眉头不是紧皱的,孩子们还在努力寻找兼职,大人依然愿意提供各种工作机会给他们,黑市里的人们和检查的人们还是有些和谐的存在着,所有这一切都是平淡无奇,除了广播里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战败的结果改变了日本一部分年轻人的命运,战时特殊的升学制度:从读完初一、初二的学生里面选人进入陆军少年学校,这些被选中的学生经过训练和士官学校后可以直接成为日本陆军军官,日本著名的战犯东条英机就是第17期从该校毕业的士官。这一制度使的无数没有正义观点的年轻人狂热追捧,这是成功的一条康庄大道,而战败则改变了这些被选中学生的命运,被迫从陆军少年学校退学,沦落到普通学校和一群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学习,偶尔还要干点思想工作,鼓动小孩子,而他们的命运和流落在街头的残疾士兵并无不同,人生还没有开始,就被折断,这是战争的伤害,而这伤害是不正义战争带来的后果。  “他们满脸都是逃回祖国的疲惫和安心”。这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东京审判》里曾志伟饰演的从战场撤回来的日本兵,他的失意和苦闷深刻的打动了我,而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我的感受。一场战争,总有胜负。战争胜利的我们自然满是欣慰以及大仇已报的快意,战败的他们终于安心了!活着回来是最好的胜利,只要还有良心,就会感受到这场战争的邪恶,最恐怖的就是他们丧失人性,这批丧失人性的日本兵回到祖国居然还有疲惫,我却想象不到,这种疲惫是来自内心的恐惧,还是仅仅因为八年时间太长了,他们累了?  渡边淳一也在逃避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战争发起国的作者,他自己的心里究竟是怎么看待这场战争,书里并没有给我解惑,也许这仅仅只是他儿时的记忆,就当时的年纪而言,一场战争的正义与否,还是太过复杂。  从书里获得一个信息就是,战时,天皇完全控制广播和报纸,战后,却完全放开手(yan)脚(lun),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这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而我们却在倒退着走,所以又准备进入一场自我消耗,什么时候这一点能向日本人学习也是极好的!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日本已经从瓦砾中爬起,重建家园和民族精神,而我们又将家园逐渐推到成一片废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第一次看一个日本人写二战后的生活,也更加理解了韩国和朝鲜人对日本的恨,对中国人的描述倒不是很多。
  •     今晚读的渡边纯一的第一本书,瓦砾中的幸福。对日本战后生活的最贴近现实的描述,也像一本散文自传。
  •     这种类型也是我喜欢的。对于同一件事,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避免以偏概全。兼听则明。
  •     很喜欢这个作家,他的经历让它的作品很特别,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书,看过后我更加清楚作者那些文字的源泉,还不错
  •     渡边很少有这么不色的书。字里行间得知,他经历过这么多的挣扎,最终决定走上作家的道路
  •     【2016/01/07】#做手不离卷的阅读者#渡邊淳一 瓦礫中的幸福。比預期精彩很多。雖然是渡邊的年少經歷、但是日本學校故意抹掉的戰後史缺被紀錄進去了。渡邊前言說「若蒙諸位把它作為日本人沒學過的戰後史的一頁來讀,我將榮幸之至」、一場戰爭、兩個民族、數以萬計的生命,怎能說忘就忘?
  •     小失望,没有感觉到力量的东西,更多的记叙了那段时期作者的经历
  •     因为这本书喜欢上渡边淳一,认为他是一位很有良心的日本人。犯过令人无法原谅错误却不能承认道歉,是日本最懦弱的表现,不正视历史,历史也不会就此消失。希望会有更多的像渡边这样的人,能够正确描述那段历史,让日本人尤其是小孩子知道,曾经他们的国家犯过怎样的错误。
  •     日本人的生存本能真的是在战后时期最重要的复苏支撑力量 看完确实从新的角度体会了二战后中国与日本的发展走向完全相悖的深层原因 然而 看到日本人对苏联的嫌恶情绪的时候还是有点出戏 忍不住想...你们的军队在中国干的事情难道不是更恶劣么...
  •     一部反思战后日本和战争的书 实属不易 还是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才知道和平的可贵
  •     言简意赅 通俗易懂
  •     渡边淳一《瓦砾中的幸福》,二战后生活状态的随笔。淡淡的文字道出的回忆。小学和母亲买黑市米,澡房洗澡鞋子被偷,街头摆摊挣钱,伴伴女郎ONLY,美国军官大脚印……
  •     我的taste
  •     从未接触过的读物。 剖白战败国国民的内心,失落,苦痛,对于普通国民来说,战争于他们而言,同样是噩梦。
  •     文风朴实
  •     《瓦砾中的幸福》全书讲述了从日本战败后投降的日本军人及民众,到美国作为接管者对日本的所作所为,再到作者从求学到学医再到弃医后从文等生活日常。全书用平淡的语句叙述当时的历史、生活、及其自身感受。对于那段历史,作者没有逃避,而是客观书写了当时作为民众对日本战败投降的感受,语句朴实、平淡,一如生活点滴一般。
  •     日本对中国,美国对日本。但凡战争,哪国人民不一样
  •     真的非常喜欢看渡边淳一的随笔,很轻松
  •     难得看到渡边写自己的故事。平实至极的文字,却让我感觉老爷子就在我面前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微小的幸福值得珍惜。只有这样努力过,才会有机会体验更好的生活。
  •     对于战争真的没啥好为日本人辩解的。这本的个人经历可说是一个历史侧影。
  •     渡边淳一(1933-2014)的回忆随笔,一篇篇短短的蛮好看。日本战败日作者是小学六年级学生12岁,住北海道札幌西郊,全书从此开始至放弃医生职业从事写作终。战后初期的艰难岁月与作者渐渐长大的人生叠合在一起,写来真切淡薄。他听天皇玉音时完全没听清楚,只是知道终战而松了一口气;敌机并未轰炸札幌但也有战机掠过引起惊慌,而阵亡者的骨灰盒里空空如也的秘密让作者不相信战争会赢;很厉害的炸弹使美国在日人心中成为不可估量的强者;因为害怕苏军进攻北海道而盼望美军早些到来;记述美军作恶的文章会写“现场留下了大脚印”;班级里有饭者会分给无饭者;洗澡被偷了鞋;与母亲上黑市买米;初中做兼职知道拉拉和ONLY也不坏;摆地摊买挂历赚了不少钱;美军基地附近发展起来;白衣士兵乞讨和擦鞋孩子;看到日人凶悍对待朝鲜人;男女同校。
  •     关于日本战败前的一些记录,从一个平民的角度来描述战败前后的日本。意图本身值得尊敬,内容并不很多。
  •     当当尾品汇购入
  •     平叙少了点深刻
  •     等雨停
  •     他把二战后的日本生活写的很平静
  •     1.從一個小孩子的視角看待戰爭有趣多了2.看來棄醫從文的醫生真不少,感覺我也快啦3.從來沒覺得寫作是一件要看別人臉色的事情4.比《鈍感力》好
  •     还未仔细将他的小说阅读一遍 随笔还是挺喜欢 平淡 坦然 真诚 给了些许慰藉
  •     活下去并非一句漂亮话。
  •     一个小时看完,很平实的语言。日本战败,美国接管,与朝鲜人的矛盾,渡边淳一从医到弃医。
  •     (102)这是三观正的作家必须必须五星好评
  •     有意义
  •     世界人民共同爱好和平,让战争滚一边去吧!
  •     还真是容易读,一会就看完了。
  •     读于广州图书馆。很喜欢很喜欢。渡边淳一随笔的文风总是那么温柔亲和,在日本人的视角中看待战争,真的,在政治面前,普通老百姓总是最单纯的那类人,一辈子在美国的阴影下,也难怪日本人的安全感度如此低到尘埃里。很喜欢作者,从小就是一个很善良很宅心仁厚的人。会去网上买回来珍藏。比心
  •     没被励志,不过看看得过程中一直闪过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的感觉,战争中没有胜利者。一般般的书,一时兴起买的,哭着也要看完
  •     最艰难的生活也有幸福,有时候要想活下去,要想重新站起来,就得会屈服。
  •     第一次看见日本战后的小百姓生活。前大半有点意思。后面写弃医从文的部分,不是很合胃口。
  •     前两篇以前看过。后面几篇比较一般。诚意而言,三星半。
  •     45年战后日本本土风貌
  •     不涉及政治,只感受生活。没读到一篇文章便不自觉的将其与自己的经历向比较,在不断回顾以往生活的同时,也体会自我成长的过程。 幸福与物质并不成正比,日本战后十年平民的生活比较艰苦,瓦砾中却充满作者童年少年故事,即使没有鞋子穿,即使每天挨饿,那也抵挡不住瓦砾中充满幸福的味道。
  •     不少内容与《我永远的家》雷同,但没有《我永远的家》那么有味道。开篇定下的调子到后面严重跑偏了。结尾处出现涉医舆情,但下笔远不如写战后生活时那么心思细腻。
  •     每个国家在不同环境扮演者不同的角色 对内对外政策的外包装程度必然有区别 我是一名中国人 以我所学的历史知识与作者所阐述的当时日本对外的大方针基本一致 从这点来看不禁对作者能站在一个我所认为的相对准确的认知定位感到高兴 作者所描述的战后日本生活除了意料之中得饥荒 奴隶朝鲜 士兵的自我解脱外,在社会环境上总体我认为还是处于比较平和的状态,不禁反思为何中国作为战胜国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建国后经历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炼狱,三大改造,土改,文革 在那么多错误的摸索后才开辟出相对正确的一条路?
  •     很朴实啊
  •     整本书读下来很亲切,随笔文集行文流畅平淡。把生活放入大的时代背景之下,让人感受日本战后的挣扎与成长。不过前后有点不切合……
  •     薄薄一册自传体散文,语言平实洗练,从战后日本种种到弃医从文始末,娓娓道来,有若干句子很迷人。
  •     作者以亲身经历记录了日本战败后的国内生活状况,感觉很真实。
  •     不得不说这本书比我想象中的要单薄很多,写了写渡边淳一人生履历中的事,不自觉的就让我与之前读的那本何处是归途串联起来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读罢(当然不只这一本)不禁越来越频繁的问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     渡边教会我的:“不是用好事掩盖一切,而是面对事实,伙伴间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加害者轻轻松松就忘记了过去,但被害者却难以忘记”;“不能有依赖心里……做看人脸色的生意也无所谓,既然做到了这一步,我只能向前闯”。
  •     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写战后的日本,文字平实,一会就读完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