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水仁山--中日诗歌自然意象对谈录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95-11
ISBN:9787101013948
作者:中西进,等(日)
页数:313页

书籍目录


引论
智水仁山
诗国自然诗
万类生物,何不可歌
智音乐水,仁老乐山
意象的融通喻合
秋山堪怜
钟山与藤原宫
藐姑射山
慰情的月,伤情旭日
从阿倍仲麻吕望月怀乡说起
月船
眉月
伤情的月
魔性的月
从畏月到赏月
七夕之星(上)
星意象的天文学
妇人节・情人节・文人节
从江河之恋到海洋之恋
七夕之星(下)
鹊桥与“鹊の桥’
秋日七草
传说与作品之间
原野上的天安河
草木有情
象与意的“联合表现”
葛、玉葛与葛覃葛�
呼唤与套语
诗歌立象方式的民族特色
芳草海藻
《诗控》也是“安魂书”吗
有色镜后的世界
原万叶与《诗经》
柔藻淑女
乔松梧桐
编枝祈愿与仰松寄情
从《琴赋》到《日本琴歌》
雁木与梧桐
琴与知音
交友的文学
落梅芳树
“盛装文学”与“便服文学”
何谓“落梅之篇”
古诗藻彩之美与“和制歌语”
樱开樱落
开花女神与落花女神
樱儿之死
樱与死
《求�》
桃红李笑
《桃夭》与《桃下美人图》
柳绿春烟
桃夭喻笑 红花紫草
意象与汉语
汉语译语与汉语造语力
魂灵之翼
“鸟形灵”
鸟与招魂
归魂
自祭文与自哀文
鸭鸣惊心
辞世诗与临终歌
大津―吴王濞
妃皇女山边与文姬
用作引喻的典故
鸽�燕雁
��正啼
自然与爱情―和歌的两大主脉
雁归燕来
闻鹤感悲


 智水仁山--中日诗歌自然意象对谈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 序 自然是文学最初也是最终的课题。日本的和歌原本产生于自然与心情的结合。在《文学概论》(童庆炳,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写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 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 二、 引论中国文人以诗会友;日本古代贵族社会以和歌赠答幽会之情。诗歌:在中国一般指包括诗、词、曲在内的韵文;而在日本,却是汉诗与和歌的合称。松尾芭蕉:以汉诗作俳句的诗人。罗朝斌:用日文写俳句的中国诗人。罗朝斌(1881—1902),字卧云,号苏山人,江苏苏州人。他父亲是清朝驻日公使馆的翻译,母亲是日本人,因此他从小就居住在日本。他自1897年起,创作俳句,并参加当时著名的俳人团体——秋声会、根岸派,与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正冈子规、尾崎红叶、永井荷风、岩谷小波等结识。1902年3月24日,他于东京赤坂逝世,年仅二十二岁。日本俳人们为了悼念这位中国俳友,在上野公园三宜亭召开了追悼句会。——《罗苏山人俳句译析》(王大均) 立象以尽意——《易经》;寻声律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文心雕龙》。声律和意象实为诗歌的两大命脉。以意象影响日本诗歌而非声律。日本诗歌或和歌并不如中国诗歌一般注重平仄押韵,且和歌与汉诗的更是有“诗体差”。不应当夸大输出者的作用,因为输出者一方面的影响,只有在接受者一方具备了相应条件之后才能作用。三、 智山乐山1.诗国自然诗“歌垣”与中国白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对歌相似。此者可以作相关文学文化比较。经查找发现一本书——《文化寻根:日本学者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研》(张正军),其中有相关论述,可待再考。南北朝文学批评与《古今集》真假名序的影响。根据该网页“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所得,其中论述了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和萧统《昭明文选》。2.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中国不少诗人总是愿山川草木亲近自己的主观感情,成为个人的同情者与亲爱者;而不少日本诗人却更愿主动地贴近山川草木的变迁,这使中日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有殊多不同。其中体现出了中日自然观的差别。中国人征服自然,而日本人则更多的是顺应自然。其中找到相关论文,王奇见的《从神话和民间传说看中日两国自然观的差异》。摘略如下:“关于两国神话和民间传说所体现的自然观差异的原因,首先是两国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差异,中国的黄河流域相对严酷的气候条件和频发的自然灾害是中国先民形成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观点的重要原因。而日本列岛大部分位于温带,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型,主要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与我国相比,日本的气候有较强的海洋性,较为温和。因此,日本先民对自然的观点是顺应自然、崇拜自然。其次,在思想意识的领域里,中国从汉代开始便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和指导地位。众所周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在处理人与世间万物包括自然界的关系上,将人的品行、修养等要素放在首位,重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而日本却受到了道家思想的重要影响,强调人应当亲近自然、顺其自然。”5.藐射姑山“心をし 無何有の郷に 置きてあらば 藐孤射の山を 見まく近けむ”《万叶集•3851》。和歌作者概叹,如果心神到达了无何有的虚无境界,则或许会靠近而目睹神人所居住的藐姑射山了吧。他将心虚静,气平和以求庄子神话的天己境界的幻想,吐露了力图解脱心灵苦痛,向往绝对自由的意义。“无何有之乡”源自庄子虚构的虚空无物的神话世界。出自《应帝王》的“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