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天文学史十讲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
ISBN:9787309042429
作者:黄一农
页数:324页

内容概要

黄一农,1956年生,1977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1985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旋即至麻州大学天文系从事研究。1987年改行任职于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兴趣为天文学史、天主教传华史、明末清初史、海洋探险史、术数史和火炮史等。1 993年应邀至荷兰莱顿大学担任首届"胡适汉学访问讲座",并次第获得台湾最重要的几个学术奖项和荣誉。曾任台湾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现为人文社会学院院长。迄今共发表论文约百篇,其中已有十篇次被译成英、日、法、意等国文字,论文亦曾刊于《科学》(Science)及《自然》(Nature)等权威科学杂志,并应邀为美、荷、意等国出版的数种百科全书撰写有关科学史的条目。

书籍目录

自序

1 汉成帝与丞相翟方进死亡之谜

2 中国星占学上最凶的天象:“荧惑守心”

3 中国星占学上最吉的天象:“五星汇聚”

4 星占对中国古代战争的影响

5 耶稣会士对中国传统星占术数的态度

6 从尹湾汉墓简牍看中国社会的择日传统

7 选择术中的嫁娶宜忌

8 清前期对“四余”定义及其存废的争执

9 清前期对觜、参两宿先后次序之争

10 通书――中国传统天文与社会交融

作者简介

《社会天文学史十讲》所揭举的“社会天文学史”是作者过去十多年来所尝试开创的新兴研究方向。《社会天文学史十讲》从星占和择日这两个古代天文家相当重要的职掌出发,试图还原古代天文的真实面貌。

图书封面


 社会天文学史十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西闪/文前些日子布宜诺斯艾利斯下了雪,这可是89年来阿根廷首都第一次下雪。不单是阿根廷,南半球的不少国家,像巴西南非都罕见地下了雪。如此稀罕天气,让当地人惊奇不已。他们纷纷走出家门拍照留念,打打雪战,聊聊全球气候异常的闲话,不过似乎没产生多少感时伤怀的文字,更没听说有人为此忧心如焚。不像北京,前些日子听说也飞了雪,后来又听说不少专家紧张得要命,纷纷出来辟谣。有的说那是水花,有的干脆断然否认,好像下雪的权力已然从老天爷手中下放到了气象局。不知南北半球是否都归属一个天,也不管这北京六月的雪究竟下了没有,从比较的角度看,老天爷在我们这地界之上表现得心思复杂却是无疑的。看那南半球的雪下得多直白多没遮拦,哪像我们这边捉摸不定众口难辩,甚而还颇有警喻的味道?否则,区区几粒水的结晶体,哪值得人们这般紧张揪心?当然,如果一场似有却无的雪能推动社会气象学的进步,那就显得出我们这片天的优越性了。据我所知,学界对这门学问的研究甚少,成就也不多。这方面的书太少,仅看见一本《社会气象学导论》,内容泛泛,并不见六月飞雪的鲜活例子。有趣的是,作者姜海如先生是湖北省气象局的副局长。可见这门学问反倒是政府官员走到了学者前头。当然也不奇怪。如果是单纯的气象学研究,自然是学者强于官员。若论与“社会”的联系紧密程度,那官员的优势就凸显了,考察历史即可一目了然。那时候所讲的气象不是“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之类的民谚内容,很大程度就类似于社会气象学,所谓天人感应,灾异与人心大有关系。遇到“春霜夏寒”或是“六月飞雪”,官员们得向皇帝报告、解释。如果这类灾异频仍,那就有可能是皇帝“不德”和肱股“不良”导致,皇帝要下罪己诏,而实际的责任当然得由官员们承担。该降级的降级,该免职的免职,弄不好还有杀身之祸。在这种压力之下,官员的学问做得好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故此,古时天文气象之学是由皇家指定的机构和官员独占,寻常人不可以研习,也不可以置喙,否则就是挟天自重,蛊惑人心。自晋朝开始到满清,官府禁制不断,若有人违反禁令暗地学习和传播,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大辟之刑。而今时代不同了,社会气象学已非官学,但官员的学问底子厚实,确有历史渊源,非寻常人等可比。如果说《社会气象学导论》略嫌空泛,那么可以参阅黄一农先生的《社会天文学十讲》。毕竟,天文气象历来密不可分,同属官方垄断的“星气谶纬之学”。黄先生是物理学博士,后又从事天文学研究,再步入社会天文学史领域,学兼文理,成就不凡。他讲述的可谓星空下的中国社会史,其纷繁有趣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我们头顶上的这一片,也关注这片天空之下多姿多彩的社会和人心。不过,这门社会气象学能不能起到天人和谐的作用,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我们当然想跟老天爷搞好关系,但老天爷的心思谁琢磨得透?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关于所谓的“天文”到底如何在“社会”上发挥作用总觉得还是语焉不详。大抵的意思就是在说其实中间人为的因素甚多总之就是其实一点都不科学了云云。不过其中确实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     华语学界无出其右。
  •     黄不是物理学博士,在自序里讲清楚了,没过资格考,他是哥大天文学的
  •     若夫术数、天文、历法之流,皆尊王制,故出于古圣人所传之学。中国改历,自汉以来不知其几,而独推前元太史郭守敬岁次之法为得中。未及四百年,大道之差者几度,交食亦多不合。唯泰西之算,多有所验,则其深得乎精妙可见。东海西海,同理同心,在人之尽心习学尔。
  •     十讲系列都不错,买了很多,物美价廉。
  •     坑啊
  •     相当给力~~社会学+天文学+天文学史+中国历史~给力
  •     对我完全是崭新的领域,看不懂的地方不少,收获也不少~
  •     抱歉,更正,他本来博士报的是物理系的理论物理,但是没过资格考,于是转行天文学,由天文学的博士带他,做天文学的题,然后在物理系拿的物理学的博士学位。
    哎。。。就像唐代啥时候中进士,啥年做了啥官。
    精英的那些日常俗事啊
  •     喜欢历史,同时对天文学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此书。通过此书可以了解,天文学在古代中国,除了制订历法、了解农时、观测宇宙等科学意义外,还有重大的现实政治意义。天文学为政治服务,并深刻影响现实政治,同时深刻影响人们的观念。
  •     有幸听过黄一农先生的三次讲座,真是太精彩了,真正学者!对天文、历史感兴趣的话,值得一看。
  •     头3篇甚好
  •     论文用的。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叫“社会天文学”的学科。还好,毕竟是论文集么。第一次对中国古代的星占、行星分野、四余之类的有了一些认识。
  •     友邻点想读时,点一记读过,未免太爽了。
  •     大部分读不懂。对于我们这种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来说,如果能多阐述一点文化意义,就好了。这方面江晓原做得好得多。
  •     明明是我感兴趣的内容。可考证起来我还是不大耐烦看。。有点草草读毕。
  •     看了相关的几篇
  •     頂適合一般入門之用,但嫌解識欠深入。
  •     黄一农评为中研院院士,更多是依仗他在Nature和Science上的发文(拿自然科学顶尖Journals的成果评人文学组的院士.... 岂能不赢)。至于黄一农在天主教史、火器史、天文史的研究,确实也做的不错,但如果纯粹从史学成就来看,确实是评不上中研院院士(大家有目共睹台湾有许多很牛的历史学家,不也评不上中研院院士,黄一农在史学领域的成就确实比他们差远了。但有Science和Nature的数篇论文,其他人文学者们也只能… 望天… )。
  •     论觜、参两宿先后顺序的那篇文章不错
  •     荧惑守心一节灵感大发~
  •       
      西闪/文
      前些日子布宜诺斯艾利斯下了雪,这可是89年来阿根廷首都第一次下雪。不单是阿根廷,南半球的不少国家,像巴西南非都罕见地下了雪。如此稀罕天气,让当地人惊奇不已。他们纷纷走出家门拍照留念,打打雪战,聊聊全球气候异常的闲话,不过似乎没产生多少感时伤怀的文字,更没听说有人为此忧心如焚。不像北京,前些日子听说也飞了雪,后来又听说不少专家紧张得要命,纷纷出来辟谣。有的说那是水花,有的干脆断然否认,好像下雪的权力已然从老天爷手中下放到了气象局。
      不知南北半球是否都归属一个天,也不管这北京六月的雪究竟下了没有,从比较的角度看,老天爷在我们这地界之上表现得心思复杂却是无疑的。看那南半球的雪下得多直白多没遮拦,哪像我们这边捉摸不定众口难辩,甚而还颇有警喻的味道?否则,区区几粒水的结晶体,哪值得人们这般紧张揪心?
      当然,如果一场似有却无的雪能推动社会气象学的进步,那就显得出我们这片天的优越性了。据我所知,学界对这门学问的研究甚少,成就也不多。这方面的书太少,仅看见一本《社会气象学导论》,内容泛泛,并不见六月飞雪的鲜活例子。有趣的是,作者姜海如先生是湖北省气象局的副局长。可见这门学问反倒是政府官员走到了学者前头。
      当然也不奇怪。如果是单纯的气象学研究,自然是学者强于官员。若论与“社会”的联系紧密程度,那官员的优势就凸显了,考察历史即可一目了然。那时候所讲的气象不是“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之类的民谚内容,很大程度就类似于社会气象学,所谓天人感应,灾异与人心大有关系。遇到“春霜夏寒”或是“六月飞雪”,官员们得向皇帝报告、解释。如果这类灾异频仍,那就有可能是皇帝“不德”和肱股“不良”导致,皇帝要下罪己诏,而实际的责任当然得由官员们承担。该降级的降级,该免职的免职,弄不好还有杀身之祸。在这种压力之下,官员的学问做得好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故此,古时天文气象之学是由皇家指定的机构和官员独占,寻常人不可以研习,也不可以置喙,否则就是挟天自重,蛊惑人心。自晋朝开始到满清,官府禁制不断,若有人违反禁令暗地学习和传播,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大辟之刑。而今时代不同了,社会气象学已非官学,但官员的学问底子厚实,确有历史渊源,非寻常人等可比。
      如果说《社会气象学导论》略嫌空泛,那么可以参阅黄一农先生的《社会天文学十讲》。毕竟,天文气象历来密不可分,同属官方垄断的“星气谶纬之学”。黄先生是物理学博士,后又从事天文学研究,再步入社会天文学史领域,学兼文理,成就不凡。他讲述的可谓星空下的中国社会史,其纷繁有趣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我们头顶上的这一片,也关注这片天空之下多姿多彩的社会和人心。
      不过,这门社会气象学能不能起到天人和谐的作用,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我们当然想跟老天爷搞好关系,但老天爷的心思谁琢磨得透?
      
  •     关于天文的那些社会学意义
  •     终于“翻”了一遍~呃
  •     黄一农院士的书还是非常不错的,都是其代表性论文~
  •     跪给了旁征博引的注释,待我扫盲后二刷。术数天文与朝廷斗争。伪造记录的荧惑守心,五星汇聚。彭祖百忌,亥不嫁娶。黄历。天主教传播。玉匣记
  •     天学与社会
  •     通过古代天学文献探讨传统天文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兼跨天文学、社会学、史学等多个角度,角度相当新颖,虽然不免有粗疏的地方,但是有开创意义。前四篇侧重中上古时期,通过科学计算回推认为古人所记录的大吉天象如五星会聚、大凶天象如荧惑守心往往并无其事,而是出于其他目的的伪造,虽未必是定论,但开启一个新途径。其他诸篇一是侧重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士知识传教的策略及其具体案例,康熙年间虽曾一度被官方肯定,但前后反复曲折,最终仍复归于传统,从中可见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之难,令人感慨;二是侧重从尹湾汉简以来的选择术、通书等传统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天文知识对社会的影响,此类书籍或信息至今仍有,随手看了下手机里的黄历,还与本书中所叙述有相似之处,而此类书籍国内往往不屑一顾,由此更可见黄一农先生的自具只眼,有其独到之处。
  •     脚踏“天文”与“历史”两只船的“劈腿”学术著作
  •     没接到没买到两头蛇,没见到本人,深以为憾
  •     黄一农教授是个很有意思的学者,本书的序言写的很真诚,黄氏本来的目标是理论物理,但大陆的几名学霸无情的终结其梦想,黄退而改习天文学,很快就觉察自己在此领域也难以顶尖,于是弃理从文,回台湾走上历史研究的道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黄先生虽非天才头脑,但也真是绝顶聪明。黄氏兴趣多端,“研究领域遍及科学史、中西文明交流史、明末清初史、术数史、军事史、海洋探险史”,近来又研究红楼梦,很有点“但开风气不为师”的意思。就本书而言,黄氏因其天文学功底,治学路数迥异寻常史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黄氏涉猎虽广泛,结论殊属庸常,所以学术影响力有限。因此我想,学力终究因人而异,如梁启超、陈垣、蒙文通一类通学大家,本就旷世难求,又生逢时会,故能有所成就且垂范后世。
  •     最开始读自然眼前一亮,关注点和方法别具一格,但到后面则未免千篇一律,不过个案换了,结论和要讨论的话题其实没什么特别之处。反正天文学那些内容我也看不懂。但倡导的社会天文学史总有开新路径之功。另,序颇有趣,考不过别人而梦碎转行,也真羡慕作者能有此自由
  •     回复 奶瓶:  又有人自以为是说外行话了,黄当选中研院院士,你真觉得是靠nature science那两篇学术通讯??看看黄先生的著作吧:http://www.hss.nthu.edu.tw/~ylh/category_list.php
  •     论调不新,论述过程却很见功底~~
  •     或许在阅读了这本书后,会对中国的文化、理念有新的认识,在此前就阅读了另外席宗泽的《科技史十讲》,都不错!!!!!
  •     又是折损及磨损
  •     这书让我评价不能啊……真学术,为嘛高中的图书馆要收这么一本啊!?
  •     角度很特别,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又有了另一个层面的理解。
  •     不错了,前面讲的我看明白了
  •     荧惑守心讲的真是不错
  •     想當年,冥惑守心,一晚未睡;為翟方進死,得罪金觀濤老師,被戲稱“歷史學家”,心有戚戚焉,心有欣欣焉。
  •     本书作者学养深厚,各篇文章考据说理透彻,是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人士必读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