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ISBN:9787503946097
作者:孙文波/主编
页数:220页页

内容概要

孙文波,著名诗人,1956出生,四川成都人,现居北京。1985年开始诗歌写作,曾与人创办诗歌刊物《红旗》、《九十年代》、《反对》、《小杂志》,与人合编《中国诗歌评论》等。

书籍目录

目 录
●诗歌广场
臧 棣(6首)
万古愁丛书
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丛书
纪念艾青丛书
中国心丛书
思想轨迹丛书
七步诗丛书
张曙光(5首)
盛夏读陶渊明
蒋 浩(3首)
十一月四日,在流花车站
开封行
深圳行
蓝 蓝(6首)
恶心
在大师的客厅里
读史
哥特兰岛的黄昏
一月十七日晨,梦到好友
七月
水 银(4首)
端午节记
丁香之城
参照之诗
历史纠错
明 迪(5首)
女人的房间之一
女人的房间之二
女人的房间之三
女人的房间之四
一个人的房间
阿 西(1首)
冬日之囊(组诗选章)
江 离(3首)
回忆录
不朽
一个恶棍的生死信札
文乾义(8首)
不由自主
郁闷
一壶水
我身边
印象
呛一口海水
两棵树
听到
林 木(4首)
诗,关乎热泪
诗,关乎悲欢
诗,关乎闲情
诗,关乎祭祀
泉 子(3首)
汶川大地震
雾越来越浓密
反对
小 雅(1首)
悼念张枣
胡 桑(1首)
惶然书(选章)
陈 均(1首)
月馀小景(组诗)
孙 磊(4首)
病中——给gaobrothers
存在之难
经血
静穆
李龙炳(4首)

重现的镜子
碗之灵
粮食以北
潘乙宁(3首)
野鸭子笔记
六月七日,雨中送蒋浩归京
七月十日,大東海之夜
周伟驰(4首)
黄鹤楼
一棵树本身
坐飞机从咸阳到燕都
十九世纪
杨铁军(4首)
闷雷沿着湖面滚来
繁殖敌人
和一个声音的对话
叶公好龙或其它
哑 石(6首)
焰火诗
喜鹊诗
潜望镜诗
能源诗
生日诗
环保诗
凌 越(3首)
我到过无数城市
对着夜色,我滔滔不绝
我心里有一个形象
凸 凹(2首)
一粒词,或致保罗·策兰
内部诗,或元旦献辞
森 子(4首)
周末
湖畔独坐
秋雨之夜,听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1&2号
在李商隐墓前
沈 方(5首)
读王羲之姨母帖
读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
在湖州博物馆观赵孟頫书画展
读戚继光自书送小山李先生归蓬莱诗
与许羽读帖
清 平(5首)

喜剧一折
预言十四行
蓝花蜜
世界某一日
孙文波(1首)
长途汽车上的笔记
●诗人访谈
萧开愚:共谋一个激发存在感的方向
翟永明:在克制中得寸进尺
●动态分析
张桃洲:90年代诗歌“遗产”
●专题研究
姜 涛:浪漫主义、波西米亚“诗教”
兼及文学“嫩仔”和“大叔”们
西 渡:诗人的条件
敬文东:文如其人及其他
二十月:隐喻的分野
●诗学随笔
朱永良:关于诗及其他的札记

作者简介

由孙文波主编的《当代诗》第一辑,收录了活跃于中国当代诗坛的,出生于50、60、70、80年代的26位诗人的最新作品,其中“诗歌广场”部分刊发臧棣、张曙光等26位诗人的最新力作,“诗人访谈”收录萧开愚、翟永明的访谈,“动态分析”刊发张桃洲的《90年代诗歌“遗产”》,“专题研究”收录姜涛、西渡、敬文东、二十月的文章,“诗人随笔”收录朱永良的札记。是一本具有阅读性和文献价值的当代诗歌的最新结集。


 当代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当代诗的渊薮      ——读《当代诗》的一点感想         王东东         最近十年,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可以作“现象学”考察的绝佳时期,这可能是一个缓冲、沉积、但绝非空白的时期,它首先“悬置”了人们此前对诗歌的认知,无论是“二元对抗模式”还是对“对抗”的反抗都是如此。长期以来,中国诗人都在这二者之间颠倒疯狂,也许中国诗人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五四”白话文催生的这一门语言具有这么大的表现和表演思想系统的能力,而反过来,意识形态阴影下的语言怂恿它的使用者把自己想象为一个语言斗士,即使这个语言斗士其实是沉溺到了一种孤僻的语言乐趣当中,他带着狐疑,有时是嫉妒,看另一位躲不开的诗人——北岛——的表演。但现在,这些似乎一下子都落空了。      而现在,当代诗人似乎只是各写各的,相互漠不关心,毕竟,当代诗什么人都在写。我原先还以为只有我有这种想法,及至翻到孙文波的几句诗,看他拉杂说来,才知道他也这样想:“我的意思是:变化,已成为我们时代的表征。/我从不羡慕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大学系统,/保险金制度)。我不害怕疾病?疼痛的感觉/反复多次,已经钝化。我去医院,只是陪伴人。//我有自己的原则:不做别人手中的玩偶。/正是这样,一个时期以来,我拒绝向人,/哪怕是朋友透露自己的行踪,只是说,在山里。/我实际是呆在河边,从流水寻找‘自我的确定’。”(《长途汽车上的笔记——感怀、咏物、山水诗之杂合体》)当代诗似乎正是处在“在山里”的状态。在看似随意甚至紊乱的句子中常常透露出当代诗人心灵的孤绝。这些句子看来看去,也会产生一种陡峭的逻辑感,虽然不似数学那样清晰,这种逻辑是那种在本土氤氲却总也消散不了的禅宗的思维方式,——这是对二元对抗模式的化解,以及对这种化解的化解——,上一句和下一句转接很快,很突然。当代诗能给人震惊,也多依赖于此。我有时候也故意跳到反面去想一想,为什么当代诗深沉的“诗心”一到了明面上,却又是那么决绝无情,甚至慵懒颓废。这不能不说包藏着我们时代的秘密。      以我个人的看法——我严肃地说两句——孙文波他们这一代诗人都越来越走到了一个语言的绝境,确切地说是语言诗的绝境,请善意看待“绝境”这两个字:这意味着幽微、极致,以及……孤绝。当然不是说当代诗是对当代事物的单相思:当代事物大半是呼唤对它自己的诗意表达的。这一代诗人爱上语言诗的重重魅影,和他们反抗性的追求有关,也和他们写了这么多年有关,——语言的活色生香在活色生香的事物面前总是抱愧。——但我以为,他们还要再写二十年,写出老年的作品,也让我们更年轻的诗人感到压力。      这些年来,语言的色泽似乎遭到了轻视,而代之以更白的话。但我以为,语言的装饰还是少了,这正如一个女人合宜的打扮是不会讨人嫌的,反而是深心的表示。结果一部分当代诗简直可以说是直露。      当代诗大约总可以是一个现场,只要这编辑不是不看当代诗,但当代诗不能总是一个现场。当代诗之能创造价值,还要和当代思想发生关联,不仅于此,还要和传统诗歌和传统思想发生关系,这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本书里杨铁军有几句诗很有意思,不知道能不能算作当代诗歌的自我写照:“……我不知道我是什么,这无关神秘,/我就是一个我,我是你无法概括的我,也是我自己无法概括的我,/我的存在由我控制,没错,但这又有什么,鹰也可以控制/自己的翅膀。难道鹰更明白自己是什么?”(《和一个声音的对话》)将这个“我”字换成“当代诗”看看也可以。这回又看到臧棣几句诗:“……哦,形象,/你有强大的思想,诗才会超越你我,/变成没有比诗更现实的东西。”(《思想轨迹丛书》)。      最后再说几句话,扯得远一点。和古典诗人不同,在中国当代(现代)诗人这里一直存在着一个离开故国、而又返回的神话或叙事,这固然和对不同文化的选择有关,诗人对这一直最为敏感,但从北岛到最近的“九十年代诗歌”也没有完成这个叙事,这个“尤利西斯之旅”几乎可以说是(西方)叙事的源头了,这样看来,九十年代诗人早就做到了“叙事的消解”。而如果由北岛去写一部小说,讲述一下“新中国的孩子”到现在为止的全部人生经历,表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完整的精神视野,我会非常高兴一读,并且不管这是否会增加他的机会——几乎肯定的——成为瑞典国王的尊贵宾客中的一员。                  
  •     1998年3月,洪子诚主编的“90年代中国诗歌”丛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臧棣《燕园纪事》、张曙光《小丑的花格外衣》、西渡《雪景中的柏拉图》、黄灿然《世界的隐喻》、孙文波《给小蓓的俪歌》、张枣《春秋来信》等六位诗人的单本诗集)。十多年来,这一辈的诗人也发生了很多事情:萧开愚更多地涉足当代艺术,臧棣主持着北大诗歌研究所,张枣不幸离世……今年秋天,一向闲散甚至显得市民化的孙文波也发力了,《当代诗》的出版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界的一件大事。而回顾十年来中国当代诗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些惊愕地发现,我们甚至很难准确而具体地说清楚,当代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十年因为离我们太近,而很难说意味着,可能最贴近的是web 1.0到web 2.0的升级,google的无所不在,以及胡温的政策?一切都显得模糊而难以定义。人们不再相信电视上报纸上的数字,没有什么值得相信和可以相信了,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最近人们在看《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的拯救世界梦想终于下滑到拯救自我而不可得的梦想破灭。而这种幻灭,显然在诗歌领域早就已经出现了端倪,语言是最敏感的触角之一。当人们前言不搭后语,在日常生活中草率地使用各种重大词汇,就意味着一轮变乱将会来临——语言是世界的符号,这是符号学的基本前提。当符号混乱起来的时候,逻辑将出面进行拯救。在《当代诗》的“出版说明”(孙文波很小心的没有用“序言”这个重大的词汇,他是个非常敏感于词汇的诗人)里,透露出浓厚的烽烟气息:“拓疆开土”的文化野心。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样的宣言显得像是玩笑或自嘲,但只有深谙世界真相的人才能意识到,事实的确如此,语言是世界的重要密码,说什么话就意味着做什么事,我们都是被语言驱动的盲目力量。因此,当孙文波写道“如果到最后诗不是一种抛弃似的存在,没有决绝地不求原谅的姿态,所建立的标准就只能是戏子般取悦别人的标准。”这里他透露出一位将军般的宏大视野,甚至,“在我这里绝对才是相对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诗人甚至是有着受迫害妄想狂般的严重心态,他们看着语言的绿洲被大众文化日日蚕食,感到惊心的恐惧,因此,在这个时代,成群结队地出来捍卫不存在的国土。而不论世俗如何,语言秘密的掌握者们有着自身强悍的逻辑,“在集合的意义上让读者看到一个时代有价值的诗洋态,并能够看到语言朝向未来的流变”。在这本诗集里,有人致力于“丛书”写作、构建观念王国,有人将书面语与口语颠覆把玩出新可能性,也有人坚持传统的抒情诗写作、保持系统的稳定性……每个诗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野心,进行着各自的语言功课。不是每个诗人都坚信诗歌魔力、语言游戏能量、世界的符号秘密这样一些超验的观念,但毫无疑问,他们在进行着自己也很难预计其功效的战斗,非常严肃地。在进入21世纪之初,世界架上绘画的中心转移到北京,中国成为当代艺术炙手可热的重要区域。十年后,汉语作为世界上最神秘的语言之一也参与到这场混乱而神秘的世界游戏中——语言的巫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诗人们在符号和观念的世界里搏杀(或游乐),从他们的作品结集中也许能窥见一些奥妙。这是一场精彩而隐秘的斗戏。
  •     看孙文波主编《当代诗》文/徐家玲三十年来寄托民刊为载体的精神小圈子构成了三十年来中国诗歌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并没有详查曾经有没有一本叫《当代诗》或相似名称的诗歌民刊,如果有,也因其影响有限而被大多数人忘却了。文化就是如此。必须要有传播力度,能造成影响及其反馈。至今,我仍然模糊,朦胧诗之后,第三代、中间代、70后、80后等代际概念划分诗歌写作,谁拥有这样的话语权并能保证其有效性。然而,文学的力量、诗歌的力量肯定不局限于此,它们都应打通一切时代,诗人和作家成为人类的同代人。那么,在人类这个价值层面上,“当代”的不重要和重要性都将得到阐释。“当代”的不重要依然是它之于写作的局限是无效的,有力量的作品可以打破一切对它试图的命名。“当代”永远发生于“此时”,古人也有过他们的“当代”,我们的“当代”也注定要成为“传统”。然而,于今日,此时,“当代”的重要性恰恰是对一个写作者的有力审视,即你与时代、社会、历史的关系,这并不亚于写作者在语言本身的卓绝追求。因为,只有你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自我在整个人类文化脉络中所处的位置,你才有能力把这个时代向人们提出来,这不失为一种“当代”,如果一个写作者没有这个能力,则其绝不可能归属人类的星群,也不能将他所处时代的伟大植入历史,植入人类绵延的群峰。相对于“当代诗”,“当代艺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出现,并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接受的一个词汇。“当代艺术”的发生我仍旧相信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种新价值观的到来,但是就其近年来的表现,“当代艺术”从价值观降格为一种简单的谋利的方法论,它的批判力基本已经丧失。孙文波主编的《当代诗》,我相信是一种价值观,并且就如他在“出版说明”中所言是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价值观,这本书的价值取向是孙文波的价值取向,彰显了他对以往诗歌写作历史描述的不满和重新审视以往和当下的雄心。我并不能断定,多年以后我们会普遍接受“当代诗”这个概念,但是,就《当代诗》这本书而言,孙文波将“当代”冠之以书名,不是简单的对以往写作概念的重新命名,因为我已说了,这是孙文波所认知的“当代”,他所选择的诗人、诗歌作品都是他“在信任的前提下做出的选择”。《当代诗》里面选取的诗人,很多人我们耳熟能详,也有一些还很陌生的名字。“当代诗”不是一种价值的遮蔽,因为我们读诗,始终是要透过这些概念性的东西还原于写作者个人,他的写作,他的个体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当代诗》的编辑,出版,这一本带有出版的书号的“民刊”, 我不敢说,《当代诗》的出版会对将来的诗歌写作和诗歌史写作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但是《当代诗》的出版,不是要我们去纠结谁“当代”谁不“当代”的问题,如果非要追问,什么是“当代”,什么是“当代诗”,那么我们不妨去读一读《当代诗》,用平和的心态理解诗人孙文波给出的个体判断。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通篇读下来,姜涛的一篇诗论最有启发。
  •     快速翻阅,只有蓝蓝、凌越、周伟驰的那几首能读得明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