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

出版社:张国强、 柴泽民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09出版)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532625611
页数:206页

章节摘录

插图:1978年,中美关系进入到了关键时刻。此时的柴泽民已经六十二岁,在大多数同僚眼中,他是真正的功成名就,完全应该安度晚年了。但他却在中央最高决策层的动员下,在中美关系十分关键的一年里,接受了一项极艰巨的任务:前往美国,担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而1978年的美国,在中国人心中,仍是与中国为敌、极不友好的国家。那时,柴泽民正在泰国当大使,经过了一段困难的过程,两国关系现正走向顺利、正友好发展的时候要调他去一个霸权主义的国家任职,从内心讲他实在有些不愿意,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向来没有讨价还价的习惯。那就只好做“去”的准备了。1978年5月,柴泽民刚刚从泰国回到北京,就遇上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来华访问。布热津斯基主要谈的是建交问题。那时万斯国务卿从苏联谈判核武器问题失败归来,于是卡特总统只好根据布热津斯基的意见,同中国进行建交谈判,中美建交之后再跟苏联谈判,以中国来压苏联。所以布热津斯基一到中国就很直截了当地说,他来中国就是为解决中关关系正常化的问题。当时,邓小平副总理考虑:谈判建交问题我们赞成,要是谈成了,建交之后不仅对美国有利,对中国也有利,那我们为什么不谈?柴泽民从离开泰国到接待布热津斯基,中间这个时间很短,紧接着还参加了黄华外长和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的两次建交会谈。进行了两个月的准备,看了一些资料就到美国上任去了。1978年8月5日,柴大使偕夫人李友锋启程前往美国赴任。他坐在飞往华盛顿的飞机上,思绪万千……接受新任务过去两年多来,我总是在北京与曼谷间往返,现在,又将开始新的跨国飞行了,心里真是别有一番感受。这次奉调的消息一传开,从泰国离任的送行活动便排得满满的:想为我饯行的人接连不断,一天三顿饭都有人请,从泰国王室到地方官员;从政府的各部长到各党派领导人;从各界友好人士到华侨华人,无法拒绝他们的热情。同时,外交同行们也都赶到中国驻泰使馆来送行。在告别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中泰关系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和睦相处的典范,两国人民的交往已进入水乳难分的境地。大家都在祝中泰友谊万古常青。一想到这里,我内心就起伏难平。我是1976年作为中国首任驻泰王国大使前往赴任的,现在中泰友好关系的发展已掀开了新的一页,我衷心地为泰国侨胞和华人朋友在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泰中关系的发展方面所作的积极努力而感到高兴。我希望侨胞和朋友们,一如既往,为发展两国关系作出新的贡献。临行前,我举行告别招待会。有些华人讲的话感人肺腑,他们回忆起两年前中泰关系的处境是如何的困难,深感今日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他们说:“通过柴大使的胆魄和坚忍、耐心和努力,渐渐地,使大家了解了我们的国家,了解了我们国家外交官的真实面貌和实实在在的能力。”说我是“在曼谷能找到的最好的大使,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富有人情的心,一颗巨大的心!”我知道,这些褒扬是对我们国家的外交路线、方针的赞美,我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而已。当地的报刊杂志不断地在谈论我,对我未来的职务有很多猜测。几个月前,中国刚刚宣布资深外交家黄镇即将调离驻美国联络处主任一职,人们最容易联想到我将去中国驻华盛顿联络处接替黄镇。其实,早在1978年2月上旬,中央已经确定了由我出任驻美联络处主任的职务。2月份我回到北京的家中,长大成人的儿女们听到消息也纷纷赶回。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这是很难得的全家人团聚。父母与儿女们的目光碰撞着。儿女们望着我们,我感到他们的目光里似乎流露出对父母的陌生。他们心里也许在想:“你们老俩口头发已经花白,老了,即使还需要工作,也是该留在北京的年龄了,为啥还要往外跑?”在战争年代,孩子们过的也是烽火硝烟中的动荡生活。60年代初,我偕李友锋就出国任大使去了,匈牙利、几内亚、阿联(今埃及)、泰国,近二十年里,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国外。一般人总以为外交官享有种种特权,可以领略世界各地异国风光,而不了解许多这样从事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大使家庭在感情方面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忍受了多大的牺牲。他们的孩子不像在常人百姓家庭,可以得到正常的父爱与母爱。他们过早地独立生活,使他们变得各有主见,相互间长期分离,总不在一起而变得彼此陌生,不容易倾吐心里话,甚至还羞于喊“爸爸”、“妈妈”。儿女们盼了多少年,满以为父母老了总算回来了,该有一个像样的家了。可是,我望了望儿女们,却说:“我和你们的妈妈很快就要去华盛顿赴任了。”而孩子们的眼光,不是惊异就是疑惑,却一点都没有什么惊喜。李友锋也有些不安地帮我解释说:“这是组织上交给的任务。人家美国以前派来驻北京的主任比你爸年龄还要大十岁,都已经七十二岁了。你们的爸爸今年才六十二岁,哪能不听领导的话,不去赴任啊。”

前言

我所知道的柴泽民(代序)初冬时节,笔者又一次登门拜访我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老人。柴老平时已经谢绝会客了,他年纪大了。我和他是老乡,我说要去看他,还不致于把我拒之门外。他虽已年届九旬,但说起话来,声音洪亮,思维敏捷,步履稳健,一点也不像九十高龄的老人。交谈起来,他平易随和,一点名人的架子也没有。还好他的记忆力尚可,回首六十多年的往事,时间、地点、主要情节都描述得比较清晰,仿佛历历在目。柴老的革命生涯,从战争岁月的风口浪尖,到国际舞台的波谲云诡;从十七岁(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到太岳区第五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再到建国后任北京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从四十四岁(1960年)步入外交领域,先后出任我国驻匈牙利、几内亚、埃及、泰国和美国大使,到1974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和1982年底从美国卸任回国后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他的经历可谓丰富多采、波澜壮阔。创造新中国同泰国外交史上的辉煌作为一位大使,在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中处理好国际事务,增进了解,广交朋友,沟通感情,促进友好,除了靠强大的祖国作后盾之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外交官自身的政策水平、工作经验、人格魅力和公关能力。50年代初,党中央成立了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柴泽民当时任北京市政府秘书长,兼任北京市委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这使他有机会很早就参加中央和北京市的一些外事活动,见识了接待外国首脑的一些场面。柴泽民身材魁梧,语言朴实且不乏幽默,稳健中透出机智。在任驻外大使期间,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他始终把维护国家利益、发展与驻在国人民的友谊放在重要位置,在同所在国政要交往中折冲樽俎,不辱使命,即使开始“坐冷板凳”,也能扭转局势,逐步打开局面。1975年中泰两国建交,次年柴泽民出任我国首任驻泰大使。1976年10月泰国发生了一次政变。政变后上台的新政府,镇压国内一切进步力量。当时泰国的八家华文报刊,被查封了七家,只保留一家台湾办的报纸。新政府口口声声要发展同台湾当局的关系,给了柴泽民大使一条“冷板凳”。当时有许多谣言:说中国大使在政变时被吓跑了!而泰国朝野中同中国友好的人士,都十分关心泰中关系的变化,使馆时常接到电话问:“柴大使还在泰国吗?”使馆人员回话说:“柴大使一直在使馆呀。”对方说:“那就好,那就好。”柴泽民从这些电话里揣摩出泰国华侨、华裔和泰国同中国友好的人士都担心两国关系发展的前景,觉得应当到他们中间去亮相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于是,他让司机把国旗挂在汽车上,冒着危险,把车开进曼谷最繁华的市区,存心“招摇过市”一番。汽车驶入耀华里,他干脆弃车步行,逛商店、问货价,同侨胞、华裔打招呼问好。此番“现身说法”非常灵,在大街上目睹了中国大使风采、在商店里同中国大使聊过天的人,把中国大使活动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问“大使在不在”的电话也随之逐渐消失。他还通过好朋友、泰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他威上将邀请中国足球队、篮球队访泰,并请泰国警察总监蒙猜上将邀请中国乒乓球队和羽毛球队访泰。一时曼谷中国人乘汽车来往频繁,报纸上刊登中泰球队比赛不断,两国关系变得活跃起来。泰方还邀请中国文化艺术团等到泰国表演,一些担心中泰关系破裂的人顾虑慢慢消失了。柴大使就是以他的那种平易亲和的作风,赢得了驻在国人民的信任,从而也打开了大使的工作局面。柴大使认为这还不够,泰国国王和军队在人民中影响很大,必须开展王室和军队的工作,于是通过各种关系拜访了王太后诗纳卡琳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江萨,为中泰关系的发展打开了一条道路。一次,一个中国文化艺术团访泰,柴大使提出给王太后演出一场,王太后欢迎在她的王宫中表演,并请了王亲贵族及华人领袖百余人出席。演出后还举行了招待会。这次活动轰动了泰国,所有曼谷报纸都作了报道。在一次招待会上,与柴泽民相熟的《曼谷邮报》的总编辑,主动介绍他与泰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江萨将军相识。交谈之中,江萨流露出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地区形势的关注,也想了解中国对这一地区形势的看法。柴泽民不失时机地分析了这一地区乃至世界的形势,也谈到了中泰关系的重要意义。柴泽民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分析,以及中泰应持之共同立场,江萨颇感兴趣,特别是坦诚告之中国与泰共的关系,使江萨久存心中的疑虑随之冰消。已很久不登柴大使活动消息的媒体记者,看见江萨同柴大使谈得那么起劲,都围了过来,你摄影,他记录,第二天曼谷所有大报都在主要版面登载了他们交谈的照片和谈话。几天以后,江萨请柴泽民到家中做客,柴大使如邀前来。这天,不仅江萨的夫人、儿子出来相迎,座上还有江萨请来的泰国外长、内政部长和国防部长。江萨像招待老朋友那样对柴大使说:大使先生,请把咱们前几天谈话的内容,再给我们这几位部长讲讲,我去厨房做菜招待各位。柴大使便同几位部长畅谈起来。此后,每过个把月,江萨就请柴泽民去他家畅谈一次,江萨一家同柴泽民夫妇也成了常相往来的好朋友。1977年11月,江萨出任泰国总理,中泰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泰国的华侨、华人地位明显提高;两国贸易日趋活跃;被前政府封禁的华文报刊全部复刊。而柴泽民也成了新闻聚焦人物。乘此机会,柴大使代表中国政府邀请江萨访华,在泰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自此以后中泰友好关系一直发展顺利。后来柴泽民到美国任职,江萨访美时还特地到使馆看望他。柴泽民任泰国大使的两年半时间里,泰国政局真可谓风云变幻莫测,但中泰友谊越变越好。这两年半里,柴泽民从王室、政府、军队到商界,交了许多朋友。柴泽民告别曼谷之前,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天天中午、晚上都有人为他饯行,王宫大臣、国会议员、各部部长、三军司令,华侨、华人,轮流不止。柴泽民每忆及此就有一种两国友谊如长江之水、川流不息的感受。他在泰国工作的两年半时间,经历了泰国两次大选、三次政变、四位总理、五届政府,在政治如此动荡的环境下开展外交工作,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不管政治气候如何变幻,他依然把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为中泰两国政府和人民架起了一座坚固的友谊桥梁。为表彰他的成绩,在他离开泰国去美国赴任时,泰国国王授予他最高荣誉——一等白象勋章。试想,从他到任初期受到的冷落,到离开时获此殊荣,这有多大的反差。

书籍目录

我所知道的柴泽民(代序)赴任美国接受新任务/初到美国/新中国成立前后中美之间的神秘接触司徒雷登滞留南京引起毛泽东关注/燕京师生间的特殊对话/毛泽东为黄华与司徒雷登谈话再定基调/离境的司徒雷登感到丢脸了/外交史上独特的马拉松式会谈/要回钱学森也是一个胜利/中美关系走向改善想起了老朋友尼克松/“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中美互致改善关系信息/毛泽东让斯诺上了天安门/乒乓外交的邀请,震撼基辛格/华盛顿精心实施“波罗”绝密行动/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会谈/商定尼克松访华事宜/《七一五公告》震动了世界/尼克松访华与《上海公报》历史性的握手/中美领导人谈笑风生论天下/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开始/解决台湾问题是关键/“长城也是人类和平的标志”/周总理的外交风范叫人折服/世界外交舞台出现了“中国热”/中美关系下一步怎么走逐步迈向正常化/福特时期中美关系停滞不前/卡特政府举棋不定/美国确定了对中国问题的基调/卡特派员对华进行“探索性访问”/建交谈判的前奏中美关系是邓小平外交事务的重点/卡特派布热津斯基访华/邓小平会见布热津斯基/中美建交谈判正式开始了正式开始谈判/双方同意加快谈判进程/邓小平一锤定音/中美关系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台湾当局受到沉重打击/中美建交谈判的正式代表中方代表、外交部长黄华/美方代表、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关于中国驻美国联络处的工作筹备联络处的先遣组/联络处成为中美高层之间联系的秘密渠道/门庭若市的侨务领事组和商务组/轰动美国的中国武术团访问演出/不平凡的1978年/邓小平的外交旋风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安全问题考虑最多/美国政府用最高规格的礼遇欢迎邓小平/卡特为邓小平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极其重要的会谈/与美国各界广泛接触接受美国记者采访/访美日程排得满满的/邓小平在美国掀起了“中国热”/任驻美大使的日子出任驻美大使/美国副总统蒙代尔访华/1979年内中美两国来往越来越多/中美关系的复杂多变他见证了那一段中美关系/中国反对《与台湾关系法》的斗争/台湾非法转移外交财产案/中美之间的军事合作中美开始探讨军事合作的可能/中国军事代表团对美国的访问/美国放宽对华出口限制/中美经贸关系进展异常曲折经贸谈判极其艰巨/科技、教育、文化关系获得突破/民间大使陈香梅/友谊之情感人之行/里根上台之后的美国对华政策里根就职典礼的风波/《八一七公报》与售台武器问题上的艰苦斗争/关于“胡娜政治避难事件”/关于“湖广铁路债券”问题/中美纺织品贸易之争/中美关系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全面发展经贸互利,战略安全关系升级/为伍德科克大使过生日/感人的离任活动/附录:在匈牙利、几内亚、埃及和泰国当大使的岁月在匈牙利任大使/转任驻几内亚大使/出使埃及/难忘的曼谷岁月/

编辑推荐

《中美建交风雨路·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新中国外交历程外交官精彩生涯生动的历史细节零距离风云任务

作者简介

《中美建交风雨路·见证历史:共和国大使讲述》内容简介:1949年以后,中美之间长期处于敌对状态,虽通过各种渠道有所接触,但时断时续。70年代初起,两国关系发生转折。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的解冻。随后双方互设联络处。1978年两国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终于正式建交。在这长达三十年两国建交的风雨历程中,充满坎坷和艰辛,上演了一出出惊人的外交传奇。

图书封面


 见证历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撇去文学色彩 内容还是挺出彩
  •     中美建交之所以久久不能谈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强硬2美国总统的更替是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不断变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