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国学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010065977
作者: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 编
页数:447页

章节摘录

  第一讲 《论语》导读  钱逊,1933年10月生。清华大学教授,任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等学术团体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著有《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及论文若干篇。  大家好!刚才主持人介绍时说到我父亲。我常常讲,名人的孩子绝大多数没出息。所以,我总觉得不要拿这个误导大家。其实,我在传统文化问题上是半路出家的。大体上是这么个情况。1953—1980年,那段时间我是教马列的,教过联共党史,教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算下来是28年时间。1981年开始,我转到学习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上,讲儒学,算下来到现在还不到28年。所以说我是个半路出家的。当然说什么家学渊源等等,就更说不上了。  今天要我来讲讲《论语》。原来说讲《论语》、《孟子》,我考虑两本书一起讲,时问太紧了,所以就改成只谈《论语》。也算不上导读,只是把这些年来自己读、自己研究时候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和大家做个交流。  一、《论语》其书与孔子其人  (一)《论语》其书  我们的国学系列讲座把《论语》放在第一本,是很有道理的。《论语》这部书主要是辑录了孔子当时和弟子的一些对话和孔子当时日常生活的一些情况,也有一小部分是弟子的一些言论。《论语》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三传弟子,徒子徒孙吧,把当年的这些材料回忆、记录下来,编成一本书。这件事经过了一个长的过程,现在已经说不清楚究竟是哪年,或者哪段时问里面编成的,有人考证说,是在孔子死后几十年,也有的说是在孔子死后二百年以后才编成。  这本书虽然不是孔子自己写的,但是它是儒家的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我们了解孔子思想和了解儒家思想,以至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一本书。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的,儒学的最基本的思想是反映在《论语》里面。当然,最近一些年出土的一些材料,那里面有一些在《论语》里没有见到的关于孔子思想的材料,但是那些材料在很长时间里失传了,最近才出土。在孔子死了以后2000多年时间里面,大家学习、了解孔子的思想、儒家思想最基本的材料还是《论语》。尽管现在出土了很多新的材料,但是最基本的材料还是《论语》这部书。所以我们现在要了解国学,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第一步先了解《论语》,这是很有道理的。过去都认为《论语》是本必读书,有人说《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这话是有道理的。就今天来讲,我也觉得《论语》还是我们中国人的必读书。特别是我们比较有文化的在座的诸位,最好还是读一读,它的内容非常丰富。不同的人读它,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人们写《论语》,讲《论语》,都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认识和体会去写、去讲,免不了会掺人自己的思想。所以不能只是听人讲,或者只是看别人写的书,一定要自己读《论语》的原文,直接从《论语》的原文里面体会、吸取它的智慧。不要随便拿一本书就跟着这个书的作者走,结果很有可能,你所得到的是这位作者的思想,而不是孔子的思想。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去读原文,这样就会有自己的体会。随着自己经验的增长,自己经历的增长,你反复读,会不断有新的体会。可以说它里面的智慧是吸取不尽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有机会都能读一读。也可能一开始读的时候会有困难,文言文、历史知识等方面可能会有困难,但是只要坚持读下去,必定会有收获。而且我们读这个,不是做专门研究,不必要求每一字每一句都搞清楚。有的地方,你读了,一开始看不懂,先把它跳过去也可以。但只要你读下来,有那么几点,哪怕只有一点,你觉得很有启发,和自己生活很有关系,可以从中吸取智慧,对自己思考问题、认识和处理问题,对自己的成长提高有帮助,你就有收获了。如果能长期坚持,反复地读,读得多了,自然收获也就多了。  现在《论语》的本子很多,特别是最近几年出版了很多。我想这里介绍两本,这两本我感觉可信度大一点。一本是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书的特点是没有自己的评论,只做了注解和现代汉语的译文。这样子,它可以帮助你去了解这个书的原意,就是文字意义,其他的就由你自己去体会,一般认为它的注释、译文是比较准确的。另一本是先父的《论语新解》,现在大陆也有出版。这本书有一些解释、发挥,是用浅近的文言文写的,读起来可能稍难些。  (二)孔子其人  孔子,生于春秋末年,鲁襄公22年,即公元前551年。和世界几大文化思潮的创始者相比,他比释迦牟尼晚6年,比耶稣要早551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更晚一些,在孔子死后1100年。做这么个比较,主要是想说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可以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是现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四大思潮之一。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个是宗教,中国儒学不是个宗教,但是它的影响不在这三大宗教之下,甚至可以说它影响的人数、影响的时间与其他三者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孔子的先祖是殷商时期王室的成员。殷灭亡以后,西周时把殷朝的后裔分封到宋,孔子的先祖成了宋国的贵族。之后经历了很多的动荡,到了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的时候,因为宋国动乱成灾,孔子的族人就离开宋国,到了鲁国。这时他们失去了贵族的身份,成为平民。孔子生在鲁国的陬邑,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是平民,所以家境很贫寒。孔子自己说过“吾少也贱”,就是他年轻的时候是生活在一个贫贱的家庭里。当时孔子做过一些小吏,管过仓库,也管过放牧。《论语》上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为政》)  15岁的时候,志于学,就是说他开始了各方面的学习;三十而立,30岁的时候就学有所成,并且做了一件事,即开办私学,开始招收徒弟,自己授学。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孔子办的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私学,或者说是中国第一批私学中的一所。在这之前的学校都是由官府办的公学,而且入学的都只能是贵族子弟。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天子的权力下降,诸侯国各自发展,壮大自己。除了诸侯国,还有下面的大夫也扩大自己的力量,造反的事情不断。因此整个官府的力量被削弱,而下面的力量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原来在官府掌管教育、掌管文化的一些人,就流落到了民间,他们也把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带到了民间。孔子开办私学,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从这一点上来讲,孔子在中国教育的发展史上,是有非常大的贡献的。孔子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过去,人们都尊他为万世师表。现在,我们很多学者提出一个建议,希望把孔子诞生的日子作为教师节,其意思就是要让我们世世代代纪念他这位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  51岁的时候,孔子开始出仕。所谓出仕,就是从政当官,开始是做中都宰,就是中都这个地方的长官。当时孔子的政绩很好,所以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开始做中都宰,后来成了司空,再后来升到大司寇。司空是管财务的官吏,大司寇是掌管司法的官吏。但是因为孔子的一些主张和当时鲁国当权的人不合,所以他只做了三年官,就离开了鲁国。  孔子55岁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去过当时的卫国、曹国、宋国、陈国、蔡国等地,这些事情在《论语》里面都有反映。他所到的地方,大体上是在现在的山东、河北、山西一带。孔子一边办学——带着弟子一起边游历、边教学;一边向各个国家的君主宣传自己的主张,但是在当时没有得到当政者的信任。所以,孔子生前,他的一些主张并没有被当权者所用,而且一般都被认为是迂腐、不切实际的东西,这在《论语》里面也有反映。  孔子一生的活动,主要是教育。主要做了两件事情,或者说他主要有两个贡献。一个是他总结并继承了远古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成果,创立了自己的学说。孟子有一句话,说孔子是集大成者,所谓集大成就是说孔子总结继承了他以前2500年的中国文化的成果。具体地说,他对古代的文献做了很多的整理工作。比如,《尚书》是古代记载历史的一些文件,孔子对它做了整理。孔子还对《诗经》做了编订,从原来的三千首中选择、编订了三百零五首,形成了现在人们读到的《诗经》版本。另外,孔子还删修了当时鲁国史官记载的史书《春秋》。孔子整理古代文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总结古代文化的发展成果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孔子创立了自己的学说。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孔子兴办了中国最早的私学。史书上说,孔子的弟子累计有三千人之多,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七十二位贤人是弟子中比较有成就的。现在我们在古籍上能查到有名有姓的有七十多个人。孔子通过办学,将他平生所学传授给弟子,后来这些弟子,有的从政,有的也办学,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儒学就已经成为了显学。当时韩非子的书上有一句话,叫“今天下不归儒,即归墨”,说明儒学和墨家是当时的两大显学。汉以后儒家学派又逐步成为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干部分。所以,可以说孔子是在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人。五千年文明史,到他这里两千五百年。他整理古代的典籍,总结继承了以前的发展成果,提出了他自己的儒学思想,开启了他以后的两千年,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他是这么一个人,总结了前面的,影响了后面的。  二、《论语》的主要思想  下面主要讲讲《论语》的思想。  对《论语》的思想也只能是一个比较粗线条的纲要性的介绍。刚才我也说了,很多的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很多东西可能我没有体会到,我讲不到的,诸位自己读的时候,会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和体会。《论语》的中心思想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做人。中国人很重视讲做人的道理,《论语》的中心就是讲这个。过去我们一段时间,把儒家思想,把《论语》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代表。其实,主要不是这个。它中心的问题是讲做人,是关于做人的学问,或者说是关于人生的一种学问。我们读的时候也要注意从这个方面去理解,去体会。  讲到做人,很多人立刻就会联系到道德,很容易产生一个误解,认为讲做人就是讲道德。实际上做人的道理,涉及到很广泛的领域、很多的问题。首先有一个怎么看人、怎么认识人的问题;其次,怎么认识社会?怎么看人和社会的关系,怎么处理人和人的关系;还有怎么处理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等,这里面涉及很多道德的问题,但并不仅是道德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人的社会生活,整个社会要怎样通过政治,通过教育来教给大家做人的道理。这个社会怎样才能有利于每个成员的提高,而每个成员的提高又怎样来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发展。这些都属于做人的范畴,在孔子的思想里面都有涉及。这些内容,如果用现代学科分类来看的话,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道德、哲学等各个领域,而所有这些都是围绕着做人这个中心问题。  今天我想从为人之道、为政之道和教育思想这几个方面来讲,另外还有一些思维方法和世界观的问题,如和为贵、中庸之道等。下面,主要从这四个方面来做一个介绍。但是大家理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所有问题都是围绕着讲做人的,中心是讲做人。  (一)为人之道  《论语》里面做人的道理可以从三个方面说。一个是人生理想问题,人要有一个理想的目标,你究竟为什么活着?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中国古代叫立志。这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要求。这里面孔子讲,一个是仁,一个是礼。或者说一个是德,一个是礼。德就是讲道德,孔子提倡的道德就是仁。这是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现在我们给孩子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讲孝、忠、诚信都属于这一部分。仁和礼,这是做人的道德要求。  第三个是修养。理想、道德都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毕生艰苦地、自觉地修养才能达到。  1.理想问题,立志问题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生活里面都存在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当然也有一部分不考虑这个问题,那就是浑浑噩噩,糊涂一生。看看周围的人,有各种情形。有的人可能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一个时期流行一句话,叫跟着感觉走,还有流行的一个口号就是只要我高兴就好。他不想将来,没有目标。这个比较流行于所谓新新人类。也有一部分人不是那样,但是他也没有目标。比如我们现在很多的中学生,他有什么目标?他说我要考上大学,考上大学是现在很多青年人的目标。实际上考上大学是不是真正的人生目标呢?不是,它只是眼前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很多人只局限于这个的话,结果就出现了我们在学校里面常常遇到的这样的现象:他上大学以前很刻苦,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都可以牺牲;一考上大学以后,没劲了,不知道往哪走了,一下子松下来,学习也没有动力了,可能就会走上邪道。这叫什么?他没有真正的人生目标。当然也有很多人是有目标的,很多人的目标是什么?第一步要考上大学,大学毕业了再考研究生,我有了这个学历以后,就可以找到一个好老婆或者嫁一个好老公,然后就是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有大房子,坐大车子等等。这就是他的目标。在农村的就是要摆脱农村的环境,能够生活得比较好。总之,改善物质生活就是他们的目标。也有更高一点的,就是要实现自我的价值,要做出成绩来,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念大学,读博士,要有创造,将来拿诺贝尔奖;运动员,要拿金牌。这都是有志气的。他认为这样能够表现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一种目标。

书籍目录

第一讲 《论语》导读一、《论语》其书与孔子其人二、《论语》的主要思想第二讲 《周易》导读一、导论二、《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三、《周易》的智慧在和谐第三讲 《大学》、《中庸》导读一、“五经四书”体系的形成二、《大学》三、《中庸》的主要思想第四讲 《孟子》导读一、孟子其人和《孟子》其书二、《孟子》的主要思想第五讲 《尚书》导读一、《尚书》的源流二、《尚书》的主要内容三、《尚书》是后来儒学源头之一第六讲 《老子》、《庄子》导读一、《老子》、《庄子》的重要性二、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三、《老子》的主要思想四、《老子》对后世的影响五、庄子其人与《庄子》其书六、《庄子》的主要思想七、《庄子》对后世的影响第七讲 《苟子》导读一、荀子的道统观二、荀子的政统观三、荀子的学统观第八讲 《墨子》导读一、墨子二、墨家三、《墨子》四、墨学第九讲 《史记》导读一、《史记》的历史定位二、《史记》的历史真实性与其文学性的关系三、司马迁对我国古代历史学的贡献四、《史记》在今天最引人注目的进步思想五、正确对待《史记》中充满文学性的篇章段落六、《史记》是一道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七、《史记》的写人艺术与其对后世的影响第十讲 《贞观政要》导读一、《贞观政要》的两个背景二、怎样阅读《贞观政要》三、《贞观政要》的主要内容第十一讲 《资治通鉴》导读一、司马光与《通鉴》二、主要的政治观点三、强调“法善”、“戒恶”四、善于写战争五、正确对待《通鉴》第十二讲 唐诗风神一、唐诗的特质二、唐诗的意象三、唐诗的语言四、唐诗的抒情模式第十三讲 宋词漫谈一、词的起源二、词的特点三、词的兴盛四、宋代“艳词”创作的文化背景第十四讲 明清小说一、世代累积型的小说二、小说里精彩的地方几乎都是虚构三、《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比较四、《红楼梦》示例分析第十五讲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一、《红楼梦》创造了一个包蕴宏富、寓意深远的艺术世界二、《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第十六讲 《红楼梦》的美学意蕴一、“幻形入世”:“缘”与“化”二、“绝代情痴”:春天、情、爱三、“诸艳归源”:花落人亡两不知四、经典的意义:“开拓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第十七讲 国学经典的价值一、国学经典的主要内涵二、国学在近代中国的境遇三、国学兴起的原因四、国学经典的价值五、复兴国学的注意事项后记

作者简介

《名家谈国学》的绝大多数主讲人都是学界相关领域的权威,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所讲内容高屋建瓴,并且用平实的语言把看似高深复杂的知识和思想讲解得透彻明晰。此书对于需要丰富国学知识的广大干部、高校学生、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其他文学爱好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名家谈国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