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王位争夺战回忆录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06083450
作者:(古希腊)色诺芬
页数:416页

内容概要

色诺芬,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军事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生活的时间范围大致在公元前430年到公元前354年之间。他的幼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雅典与斯巴达进行争霸战争,战争持续了将近30年。他曾参加希腊雇佣军远征波斯帝国的战争,而本书正是记录了希腊雇佣军从波斯帝国腹地穿过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抵达黑海,返回希腊的充满冒险的传奇经历。色诺芬的传世名著除了《波斯帝国王位争夺战回忆录》之外,还有《希腊史》《斯巴达的政体》《经济论》《回忆苏格拉底》《居鲁士的教育》以及《雅典的收入》等。

书籍目录

卷一
第一章 居鲁士聚集军队
第二章 居鲁士进军西里西亚
第三章 克利阿科斯的演讲
第四章 向阿拉伯进军
第五章 克利阿科斯和梅浓不和
第六章 奥戎塔斯的背叛
第七章 巴比伦阅兵
第八章 居鲁士与国王交战
第九章 居鲁士的性格
第十章 希腊军击退波斯军
卷二
第十一章 国王传给希腊军的消息
第十二章 阿里柔斯和希腊军结成联盟
第十三章 希腊军继续撤退
第十四章 希腊军抵达扎帕塔斯河
第十五章 克利阿科斯和蒂萨弗尼斯的对话
第十六章 五位将领各自的性格
卷三
第十七章 色诺芬对长官们的演说
第十八章 新任将领安排行军
第十九章 希腊军缺骑兵和投石手
第二十章 希腊军与波斯军斗智斗勇
第二十一章 咨询向导
卷四
第二十二章 希腊军前行道路受阻
第二十三章 希腊军抵达肯特里特河
第二十四章 发现浅滩后顺利渡河
第二十五章 大雪降临
第二十六章 穿越沙漠地区
第二十七章 抵达法细斯河
第二十八章 希腊军看见大海
第二十九章 与马克罗尼亚人休战
卷五
第三十章 色诺芬的建议
第三十一章 希腊军袭击德里莱人
第三十二章 色诺芬在西卢斯的住宅
第三十三章 抵达科提拉
第三十四章 色诺芬为希腊军的行为辩护
第三十五章 色诺芬想要建立一座城
第三十六章 军队的不满
第三十七章 色诺芬对控诉的回复
卷六
第三十八章 希腊军提议选色诺芬为总司令
第三十九章 纷争与分离
第四十章 色诺芬援救被袭的阿卡狄亚人
第四十一章 不吉利的预兆
第四十二章 希腊军打败比太尼亚人
第四十三章 希腊军与克里安德
卷七
第四十四章 色诺芬平息军队的骚动
第四十五章 色诺芬与赛特斯的协商
第四十六章 希腊军接受赛特斯的提议
第四十七章 蒂尼亚人袭击希腊军
第四十八章 赫拉克里德的谎言
第四十九章 色诺芬发表演说为自己辩护
第五十章 色诺芬对赛特斯的演说
第五十一章 袭击阿西达提斯

作者简介

《波斯帝国王位争夺战回忆录》记录了希腊雇佣军从波斯帝国腹地穿过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抵达黑海,返回希腊的充满冒险的传奇经历。这部名著为后人提供了有关希腊雇佣军与波斯帝国的许多真实细节,而且还记录了雇佣军所经过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情习俗,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从军事学角度上说,有人甚至称赞道:“经过了23个世纪,还没有比《波斯帝国王位争夺战回忆录》更好的军事教程。”


 波斯帝国王位争夺战回忆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部记忆录是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所著的最为后世读者称道的一部著作。当然要充分读懂这部回忆录,有必要对这部回忆录的作者色诺芬先有所了解。他大约生于公元前430 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55 年以后。他是富家子弟,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古希腊著名的苏格拉底的学生。在公元前401年,波斯帝国西部小亚细亚的长官小居鲁士在希腊招募雇佣军,当时大约三十岁的色诺芬参加这支雇佣军。这支军队大约有一万多人。后来这支军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小居鲁士带领向波斯帝国腹地前进。当这支军队到达塔尔苏斯的时候,士兵们才得知了小居鲁士的企图,推翻波斯国王,自立为王。这支希腊雇佣军当时没有了退路,而且小居鲁士也给这支军队许多的许诺,因此这支军队继续前进至巴比伦附近。但是出现了意外,小居鲁士在战斗中不幸身亡。这支希腊雇佣军故而滞留在了波斯帝国的腹地。而后来这支雇佣军的首领也被波斯人诱捕而杀害,在这样的背景下,色诺芬被推举出来领导这支军队。在以后的一年里,色诺芬带领这支雇佣军,历经了千难万险,克服了种种困难,穿越大半个波斯帝国,终于比较顺利地回到希腊本土。这段传奇的亲身经历为晚年的色诺芬撰写这部记忆录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在雅典被处死,雅典政府也对色诺芬宣布了放逐令。,晚年的色诺在芬奥林匹亚附近的斯奇卢斯平静地生活了约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他撰写了很多著作,包括这部关于波斯帝国王位争夺战的回忆录。在这部回忆录中,不排除色诺芬有美化自己的描写和叙述,但是在这部回忆录中,作者给后世的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有关希腊雇佣军与波斯帝国的丰富的史料。通过对这些丰富材料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当时波斯帝国的风土人情。因此,这部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这部回忆录中,色诺芬也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古希腊人的用兵之道及其实际战例。怪不得很多后人把色诺芬作为军事家来看待。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回忆录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古代军事教科书。难得可贵的是,这部回忆录的叙述非常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值得读者一读。
  •     色诺芬的这本书一直被看成是经典,几乎各家出版社都有不同的本子,各家也有不同的译名,比如有的本子译为《长征记》。各家自有各家的道理。《波斯王位争夺战回忆录》中讲述一支希腊雇佣军参与波斯帝国皇位纷争的事情。小亚细亚周围的人们历来有着参加雇佣军的传统,作者色诺芬所在的希腊也不例外。小居鲁士觊觎阿尔特塔泽西斯的皇位,挑起争端,四处招兵买马。同处一片海,大家消息传播的比较便利。来自希腊的雇佣军就这样卷入波斯帝国内部的皇位争夺。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吊诡。希腊人赢得了战争,但是金主却战死了。赢了又有什么意义呢?群龙无首就是这支雇佣军的局面。在这个时候作者色诺芬站了出来,带领一盘散沙的队伍回到希腊。对于今人来讲或者说对于读者来说,色诺芬的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领略了古希腊人是如何打仗、如何排兵布阵的。也就是所谓军事学的内容。在各场战争中,色诺芬翔实描述了各个兵种的配备布置情况,相关的策略等。比如,波斯军队的主帅喜欢位于阵中,一则因为安全,二是节省一半的传令时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这本书抱着很大的期望。色诺芬头顶着一个苏格拉底学生的头衔,给人一种很牛的感觉。在一篇关于本书的评论中,看到有作者洋洋洒洒数千言;当然别人用的是英文。但是看看中文译本的情况,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没有对方所描绘的那种胜景。考虑到经典流传下来毕竟有它的道理,那么只能来揣测翻译的问题了。
  •     每一位拿到这本书的读者,千万不要被《波斯帝国王位争夺战》或是《长征记》这个书名所迷惑,这本书应该叫《色诺芬行军流水账之升级版》(无意冒犯古人色诺芬,只为说清事实,而且这种说法出于赞赏他作品的目的)。本书讲的是万人希腊雇佣军受雇于小居鲁士去东征讨伐其皇兄阿尔塔泽西斯国王,经历远途跋涉后,在巴比伦附近迎击国王军队,雇佣军打赢后却发现小居鲁士已经阵亡便策划撤退,此时所有首领却在与国王的谈判中被背信弃义地伤害。正当群龙无首之际,作为“客卿”的色诺芬鼓励士气,重新选举将领,然后正式开始“万人大撤退”回希腊。从预备出征时的一万一千多人,到拜占庭时已经折损过半,后来又种种分裂,划成不同派系,虽然人数不断在减少,但最终实现撤退。在这场王位争夺战中,希腊雇佣军是边缘化角色,出征起始他们并不清楚居鲁士夺位的意图,甚至在战场上居鲁士阵亡后,也是毫不知情,最后莫名其妙地打赢了。既然居鲁士死了,打赢了也没有什么意思,他们开始撤退回希腊。而且在这本行军日志中,希腊雇佣军才是主角,对于他们来说,这场战争显然是为了赚钱养家、博取荣誉而领薪上班、受雇出兵异域,与王位争夺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更不是帝国远征(亚历山大大帝才是帝国远征)。按照本来的故事发展,色诺芬是局外人,他的身份更像“客卿”。至少故事的前半部分“远征”是这样的。虽说色诺芬是叙述者、记录者,但是卷一、卷二总共出场才三次,每一次仅一句话带过,卷三正式出场就交代他的来历:“在军队中有一个名叫色诺芬的雅典人。他既非将官,也非队长或士兵。他这次随军出征是因为他的老友普罗克西努斯往他家中送去邀函请其同行。”然后,他与老师苏格拉底商议,对于是否参与此行,得出结论是:到德尔菲神庙求神对此给出指点。结果,色诺芬跑去询问阿波罗神,对哪一个神供奉才能完成行程并安全回国。既然都已经询问怎样供神才能完成此行,那么无论想不想去都得去,否则便是渎神。于是,色诺芬出发了。色诺芬此次出行的本意,除了结交居鲁士以外,他的初衷本是见识异邦人情,然后以知识分子本分做一个忠实客观的记录者。所以说,他本来是一个局外人,只是故事发展到中间,他不得不参与其中,领导希腊万人大军撤退回国。因此对于希腊雇佣军甚或色诺芬来说,本书的原有两个名字都是不恰当的。(当然,《波斯帝国王位争夺战回忆录》并非色诺芬起的名字,这是国内出版商为了贴合整套书名勉强凑的名字,色诺芬起的名字是《长征记》。)它是色诺芬私人的行军日志,更准确地说是“色诺芬行军流水账之升级版”,它实实在在告诉你古希腊人是如何排兵布阵、策划撤退等打仗日常。本书详细记载了从远征开始到大撤退中每一次行军的路程,见到了何种人、何种风光异事,遇到了什么困难,最后是怎么解决的等等。比如:“居鲁士这时率领以上所说的各路军队由萨尔迪斯出发,经吕底亚行军三站、二十二帕拉桑,到达米安德河。此河宽二普勒特隆,河上有一座由七条船搭成的桥。过了米安德河之后他进军经过弗里吉亚一站、八帕拉桑,到达科洛萨克。这是一个人烟较稠密的繁荣大城市。在这里他停留了七天。”——这就是流水账!为什么说是升级版呢?众所周知,色诺芬这部行军日志最可贵的一点是排兵布阵等方面的军事详细记录,它使《长征记》成为几千年来的“战术教材”。比如,相对于马其顿国王惯带右翼,“实际上所有波军将官在指战时都各自踞于所部中央,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最安全的地方,即把兵力布在他们两旁,如果要传令时也可节省一半的时间便可传遍。”还有,每次大战役、大撤退,色诺芬都详细记载轻兵、轻盾兵、重甲兵、骑兵等这些兵种如何布局。但是更为珍贵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色诺芬详实地记载了每一次如何通过演讲、游说来鼓励军队士气、平定骚乱。比如,希军全部指挥官在谈判中被背信弃义地杀害后,全军处于人心涣散、士气低落的状态,色诺芬作了有条不紊的演讲,几段话就把当时处境厘清:①总定位:敌人违背誓言,正义在我方,必须以武力战斗,举例马拉松之战,要不屈于任何人,只敬仰天神→②转换立场:从协助争夺王位到捍卫自身安全,更要勇敢、热诚地战斗→③换角度思考,劣势变优势:切勿因阿里柔斯背弃希腊人而泄气,临阵逃跑者和叛徒最好在敌方;切勿因无骑兵而泄气,骑兵最大好处是逃跑;切勿因无给养而泄气,胜利时自由取用比波人开放市场去买好;切勿因无装备而泄气,可往上游水不没膝处渡过→④提出安全行军的几点建议:舍弃车辆、营帐等多余的辎重;尽快选出指挥官。你看,所以说,这本不是一般的小学生作文流水账,是“流水账的升级版”。色诺芬的这种朴实的叙事方式是值得后世借鉴的。他一直用客观的笔法来叙事,极力隐去他个人在文中的存在,但每一处他的形象都是熠熠闪光。卷一、卷二主要讲的是出征巴比伦,色诺芬都没有派上用场,总共出场才三次,都是一笔带过,但场场皆是亮点。不止是色诺芬的叙事方式对后世有借鉴价值,本书的军事内容才是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要说是现世的影响,其实看不出来有多大,因为这支雇佣军在最后又被收编去跟波斯人打仗,关键是色诺芬将征战波斯的每一个细节、路程详细记载,间接地鼓励后人比如亚历山大大帝实现跨越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远征大业。正如弗朗西斯•培根所说:“这位年轻的学者、哲学家(色诺芬),在所有的首领于谈判中被背信弃义地杀害之后,率领这支陆上万人大军穿过广阔王土心脏地带,安全地从巴比伦回到希腊。此事震惊了世界,并鼓舞了后来希腊人入侵波斯王土。正如以后塞萨利人约森所拟议,斯巴达的阿基西罗斯所企图的,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完成的大业,所有这些都是在这位年轻学者的行动感召下进行的。”据说,亚历山大推演过无数遍色诺芬的“万人大撤退”,他的帝国远征大业是建立在他幼年熟知色诺芬著作的基础之上的,当然也有其他实践等分不开的因素,但至少这本著作打开了他跨越欧亚的梦想窗口。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四星给色诺芬的原著,翻译还有待商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