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哲学漫谈

出版社:香港新大陆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9624480382
作者:余季方
页数:378页

内容概要

余季方,1948年2月21日生于上海,中国致公党党员,曾任致公党上海市委委员和致公党上海市委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特约检察员;1996年上海首批认定的《注册咨询专家》;现任《上海国汇金融信息有限公司》和《上海金荣中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2008年扬州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儒商大会”上,被评选为“十大国际儒商”,是大陆地区唯一的代表,其他九名是澳门马万祺、菲律宾陈永栽、美国陈香梅、香港汤恩佳、新加坡李成义、台湾王乃昌、印尼唐裕、马来西亚戴小华、泰国颜开臣。国际儒商学会把余先生评为国际十大儒商,是为了表彰他对儒商研究和儒商活动的贡献,更为了表彰他对中国诚信社会建设的贡献。
余季方喜爱哲学,连续40多年,始终没有放弃对哲学的研究。由于他确信“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所以一直保持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重点是经济学)的跟踪。上世纪90年代非线性科学逐渐兴起,他发现对非线性科学的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孤立子理论、自组织(耗散结构)理论等,现存的哲学都已经无法解释和包容。反过来,这些非线性理论所蕴含的哲学原理,却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中不断涌现的新现象,于是萌发了创建非线性哲学的想法。经过10多年的研究,他开始基本形成自己全新的哲学系统——非线性哲学,并且利用这个哲学体系证明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重建共产主义信仰的建议。
余季方用《商与儒》的网名在很多网站宣传了自己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赞赏和认可。

书籍目录

前言   一、“望子成龙”想法的哲学探究   二、思维需要工具吗?   三、“欧氏几何”的线性局限   四、从“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谈起   五、“不确定性原理”(“测不准原理”)的非线性哲学解读   六、“数系”的非线性哲学解读   七、哲学究竟应该算文科还是应该算理科?   八、高尔夫球的非线性哲学漫谈   九、汽车ABS刹车系统的非线性哲学分析   十、汽车ABS刹车系统的非线性哲学分析   十一、从汽车驾驶谈起   十二、飞机跑道的非线性哲学漫谈   十三、从水的非线性特征谈起   十四、斯诺克运动的非线性哲学趣谈   十五、雪茄与个性化   十六、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谈起   十七、访台追忆(一)   十八、访台追忆(二)   十九、“三农问题”的非线性哲学分析   二十、公开资本市场问题的非线性哲学分析   二十一、创建新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十二、漫谈辩证唯物主义的线性局限   二十三、在《国际儒商学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又题:共产主义信仰的非线性哲学解读)   后记   附录   线性与非线性   模拟量和数字量   三维正交空间   《用Mathematica研究自然对数的底数e》(作 者:陈 龙)   《自然律——美学家和艺术家的瑰宝》作者 钟健夫(原载《科学之春》杂志1984年第4期)

作者简介

本书以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为宗旨,总揽全局纵横捭阖;以思维工具作为非线性哲学研究的切入点,独具一格创新发力,自成体系;以当下经济、现实生活为突破口,列举实例层层深入去伪存真,丝丝入扣,直至揭示其实质所在;以亲和而鲜活的漫谈方式,在每一篇章中侧重阐明一个道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视域遍及数学、物理、经济学、哲学、文化、教育、三农问题、公开资本市场问题、运动、交通工具、生活常识……涉及的理论有浅有深,不同的文章适合不同的人群阅读。
本书篇目的排序,是考虑读者的兴趣,尽量由浅入深地递进。   此书有三大看点:一是原创;二是创新;三是自洽。   还有二个鲜明的特色:一是内容紧扣现实——梳理、解释、剖析的都是当下最为老百姓(包括上层领导)关切、焦虑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信仰问题和重大课题;二是语言朴实、鲜活、幽默——在作者的手里,对话运用的特别灵活,就像柏拉图一样,向来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而从具体的事例出发,生动鲜明,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去伪存真,层层深入,力求少用冷僻的专业术语,并将大块的学理专论化整为零,散见于字里行间,很少运用那些长长的读起来令人头痛的复合句,一切表述都是为读者着想。
本书分析问题所用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不仅能让你感受到非线性思维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人类思维发展的新阶段已经来到,非线性思维模式是更高层面的思维模式。


 非线性哲学漫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种哲学思想的创新和飞跃◎ 李立中——解读余季方《非线性哲学漫谈》一书一、本书简介淡雅别致的书封上,印有散着一张网一般的曲面图,上面流动着抓人眼球诱人灵智的问题束——思维需要工具吗?你知道吗,所以房子两边的墙壁都是不平行的?波立二象性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麦比乌斯圈?“克莱因瓶”神奇在哪里?你能解读“上帝的公式”——欧拉公式吗?高尔夫球表面为什么是坑坑洼洼不光滑的?为什么装有ABC刹车的汽车刹车距离更短?水的沸点和冰点会重合吗?••••••这就是余季方先生的新著——《非线性哲学漫谈》(《儒与商丛书》之一)一书,大16开本,24万字,由香港新大陆出版公司于2010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本书作者以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为宗旨,总揽全局纵横捭阖;以思维工具作为非线性哲学研究的切入点,独具一格创新发力,自成体系;以当下经济、现实生活为突破口,列举实例层层深入去伪存真,丝丝入扣,直至揭示其实质所在;以亲和而鲜活的漫谈方式,在每一篇章中侧重阐明一个道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有的犹如九天之水曲曲弯弯,期间一波三折,最终让读者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痛快而不禁拍手叫好。尽管笔者是个普普通通的责编,或许孤陋寡闻,拿到这本《非线性哲学漫谈》书稿把持不住心头的窃喜,急吼吼的以先赌为快而乐在其中,即便在旅游乘车途中,也会拿出来翻番看看、想想记记。因为她具有非同一般的思想辨析性和知识趣味性,决不是一般的斗嘴皮子、从概念到概念演绎的哲学书。一扫我对当下哲学书刊的偏见和不恭。该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突破了以往哲学“线性的思维模式”,突破了传统哲学“枯燥、呆板、从概念到概念”的表现形式。强调了真实世界是非线性的,让我们的思维与真实世界的非线性本质贴近啦。敢情作者考虑到掌握非线性自然科学需要一定的学识基础和一定的非线性思维能力,所以这本书不是把重点放在非线性哲学的介绍上,而是通过漫谈的形式,用一些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非线性思维与线性思维的差别,希望通过具体的例子,让读者对非线性思维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引起大家对非线性思维的兴趣。所以,该书每一篇文章,都能结合不同的话题和现实,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非线性理论和思维方式,而且注意文体的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变化。有几篇简直可以看作是地道的散文,夹叙夹议,有对话有故事,而且一波三折,笔调幽默,耐人寻味,如“高尔夫球的非线性哲学漫谈”、“从水的非线性特征谈起”等篇。有的则运用了缜密的推论,对自然学科中的新成果作了全新的诠释,为其构建独创的非线性哲学体系所用。其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自洽又独具风格,煞是提神。二、篇章结构、内容与形式、语言特色等部分重点之解读本书虽然以漫谈形式(似散文形散神不散)与读者见面,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三部分内容:○1第一部分为日常生活篇,包括《“望子成龙”想法的哲学探究》、《思维需要工具吗?》、《哲学究竟应该算文科还是应该算理科?》、《高尔夫球的非线性哲学漫谈》、《汽车ABS刹车系统的非线性哲学分析》、《从汽车驾驶谈起》、《飞机跑道的非线性哲学漫谈》、《斯诺运动的非线性哲学趣谈》、《雪茄与个性化》、《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谈起》、《访台追忆(一)、(二)》、《漫谈辩证唯物主义的线性局限》等13篇。本书开篇是:“望子成龙”想法的哲学探究。因为针对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作者写该书的重要目的——要尽快改变目前已经陷入僵化的线性思维模式——“应试教育”,其中不乏辨证思维和鞭辟入里的解析。作者指出,由于当下或长期以来判断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就是考试的成绩,而不是思维能力,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方式趋于僵硬死板,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和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压抑,而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于是教育模式和激烈的竞争,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孩子的道德思想和信仰严重缺失••••••指出家长们产生如此强烈“望子成龙”愿望的原因有四:一、圆自己的梦;二、受扰于传统思想;三、受困于社会因素;四、残酷的现实差别。作者在举例之中夹叙夹议,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观点和解释,辨证的见地是有其深沉内涵的——笔者可以透露一点,作者的家教非常优秀,一种“家族机制”造就了上下几代精英人物。紧接着,是书中第二篇:思维需要工具吗?作者在后半篇写了和朋友间的对话,是一场关于将思维工具类比“代步工具”的辨析和讨论。其中提到目前小学生中流行着一种比赛,在中国叫“阳光伙伴”,在日本叫“30人31足”,就是每个参赛队由30人组成,横的排成一排,每人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脚和相邻另一个人的脚捆在一起,30个人形成29个“双足”和两个单足(最左和最右那两个人分别有一个足是自由的)。如果让这“30人31足”跑完50米,比赛过程中摔倒了可以爬起来再跑,如果捆绑脚的绳子松了,则必须重新绑紧了再跑,哪个用最短的速度跑完规定的50米距离就为获胜。——这根绳子束搏了每一个个体的行走能力,所以大家在练习和熟悉这种行走方式时,非常“痛苦”。因为它局限了每个人的行走自由,极大的降低了每个人的行走速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把30人连成了一个集体,二是迫使这30人必须步调一致。这样,那根绳子虽然局限了个体人的行走能力,却让个体人集聚成共性人了。由此作者指出,人类最初创造的思维工具也局限了个体人的思维能力,都是在思维工具局限个体人思维能力的同时,却使得发散的个体人的思维被强行统一,从而使得发散的个体人形成了社会(共性人),使得发散的智慧和能力能够被集聚、积累、和传承。从哲学上看,就是被局限的局部之和(形成统一的整体),大于发散的局部之和,就像四处奔跑的马,每一匹马的“马力”都能充分发挥,我们把它们“整合”在一辆马车上以后,每一匹马的行动能力虽然都被限制了,但是却能显示了整体的“马力”——可以拉动很重的载重、以很高的速度向我们需要的方向前进。不过,这种思维模式不是人类本原的思维模式,是人造的,不是人类通过遗传获得的,但恰恰又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所必须要的,所以作者将其定义为“线性思维工具的思维”。而后,作者又把读者的思路拉回到“比赛”上来。假定经过这种比赛训练的学生,对同步和整体的概念已经很牢固了,那么只改变比赛中的一项规定,即不用绳子限制每个人的行动,不管你步子大小、步伐频率高低、是跑还是跳(甚至单脚跳),但要求所有人在前进中,相互前后的距离不能超过一米。这种新的比赛规则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顾及整体(共性人)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行进模式。只要经过科学训练,这批学生可以整体快速跑到终点,做出绑着脚的永远不可能做到的成绩。那么,这又是一种什么思维呢?作者卖了个关子,设了个悬念,让读者继续往下看,自己去寻找答案,很有点噱头呢。纵观此文,应该说把思维作为一种“使用工具”提法,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作者以此为非线性哲学研究的切入点,点位找得非常准确,是慧眼独具,奇峰凸立,因而招来八方风云不足为怪,恰恰是哲学的新生或发展的发端,理应大喜大贺。“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无保》),“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蔡锷集•<曾胡治兵语录>序及按语》),这就是香港新大陆出版社看中此书和敢于出版的第一大理由。这篇文章“设问”很巧妙,一问一答,层层推进,举例周全,逻辑推理相当缜密而辨证,真正做到了“小心求证,大胆断论”,理由非常充分充足,其语言干净利落之处,却有一种难能可贵的气势(由朴实文风营造的语境或气场),会让读者静静听作者讲完其中的道理,还要嘴嚼、品味、反思不已。而那篇《斯诺克》的文章又有另外一种看点。斯诺克,又叫斯诺克台球,是一种标准而又简单的游戏,但它成了一项民间趋之若骛的运动,而且可上国际高档次的比赛,这是为什么呢?作者在《斯诺运动的非线性哲学趣谈》中,以非线性哲学观一言道破:斯诺克运动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最直观的、可相对静态逐步分解的混沌系统,体现了混沌系统的基本特征——有规律的不规则、没有周期的秩序”,这就是它的内在魅力所在。作者是这样分析的:斯诺克运动的新手,喜欢的是“直线式”的击球,也就是母球、目标球、球袋处于一直线的位置上,因为这种“三点一直线”的位置是最舒服的击球位置,新手可以用最简单的杆法去打进这颗球,击球的成功率也最高。但如果是一个掌握高低杆、旋转、弧线球、跳球、组合球、多球碰撞技术的斯诺克运动高手,却很明显不喜欢这种“三点一直线”的击球方式。他们在母球“走球”时,总喜欢让母球走到有一定击球角度的位置,为什么呢?因为斯诺克运动的本质是一项“非线性”运动。运动员每打一杆,打进眼前这个球只是个基本目标,更重要的是打进这个球以后,母球的走位——要走到最有利于击打下一个球的位置••••••这种考虑一直要持续到击进最后一个球。“三点一直线”的击球位置,对于运动员打进眼前这个球确实有利,但是击球后的母球也只能在这根直线上走动,这对母球的走位会造成一种线性的局限。我们在观看比赛时很容易发现,如果某一杆击球处在这种“三点一直线”的位置,反而会使斯诺克的高手们“头痛”,迫使他们用一些复杂的杆法(譬如加旋转)或发力去击打这种简单球,这不是因为打进眼前这个球的需要,而是使击球后的母球在走位时,能突破“线性局限”的需要。所以,对一个斯诺克高手来说,他们的击球没有一杆是“线性技术”的。因为在他们眼里,打任何一个球都是全局中的一个局部,而且还要考虑万一击球没有成功,尽可能不要将进攻的机会留给对手••••••而影响到自己决定每一个击球所采用的技法、力度、路线,不仅是球在台面上所处格局,还有对手的技术水平、特长、习惯、正在打的这一局的局分、整场比赛的盘分••••••等等。所以,尽管斯诺克运动的游戏规则并不复杂,所用的器具也极为标准化,但是一场斯诺克比赛的过程,经常会出现一些我们难以预料的变化和结果,在比赛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初试值的一个微小变化或一些偶然因素(譬如静电、观众的异常行为)引起巨大不同结果”的现象,这种游戏规则和器具极其简单、标准,游戏的起点完全一样,游戏的结果也完全一样,形式上显示了同样的周期运动,而实际过程却可能因各种微小的“扰动”而产生千变万化的特征;可能因一杆失误而导致大好形势立刻转为劣势,貌似必赢的一局最后输掉的特征;斯诺克运动员的排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运动员在比赛时相遇的输赢结果,但是这种确定性又不是绝对的等等特征,都与混沌系统的特征非常相似。斯诺克的整个比赛过程,始终显示了矛盾和辨证特征:从人与人之间的比拼来看,两个运动员都尽力让自己保持“可持续发展”,让对手始终坐着站不起来;因为一旦自己不能连续击球,对手一定也会尽力使自己“坐着站不起来”,而且对手的击球总是试图破坏自己的预期规划,让局面有利于对手的方向发展;从战术角度来看,进攻和防守一直在转换和胶着,不但有“边攻边防(攻带防)”的战术,更有在防守中故意露出破绽、设下陷进的战术••••••作者还指出,斯诺克运动非常形象地体现了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因为要参与这个运动,运动员首先需要具有最基础的线性理论知识,譬如三角和几何知识、角动量和旋转规律知识、动量守恒和刚体小球碰撞知识、概率理论知识•••••••等等,这些都是这项运动入门所必须掌握的,也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到最多的理论和知识。但是能否成为一个斯诺克的高手,除了对这些线性理论知识的掌握、除了心理素质与技能的把握和发挥,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有没有非线性思维的能力,去把握全局和调整处理每一个局部问题的步骤,把握对全局(系统)有序无序、规则不规则、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斯诺克运动的高手,总是能在系统貌似无序时,很快通过调整,将系统的发展纳入自己最熟悉和有把握的有序状态,最终赢得比赛。斯诺克运动非常重要的一点,充分体现了局部和整体的辨证和统一,风险与得益的矛盾始终贯穿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每打一杆都在权衡各种因素对最终赢得比赛的影响,在估计自己成功或失败的“概率”、在权衡成功一击带来的好处以及失败一击可能造成的后果••••••但根本的目标是统一的,就是如何确保自己能够保持“持续发展”,最后赢得胜利——画龙点睛之句。作者举例准确、分析到位,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说:“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作者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把一种日常普通的运动放在哲学层面,用非线性哲学理论加以入情入理的剖析,让物的运动,呈现出人文思想和情感来,这样一来哲学就显得非常新鲜、生动和有趣,让读者边读边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周边、联系到自己工作等方方面面——哲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功莫大焉!○2第二部分为前沿学科篇,包括、《“欧氏几何”的线性局限》、《从“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谈起》、《“不确定性原理”(“测不准原理”)的非线性哲学解读》、《“数系”的非线性哲学解读》、《哲学家们为什么争议不休?》等6篇。作者将自己四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跟踪和研究大量、最新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学习心得,纳入非线性哲学视野中加以归纳提炼成新的哲学观,用来解释新生的事物。比如在《“不确定性原理”(“测不准原理”)的非线性哲学解读》一文中,作者先介绍非线性的分形理论,继而从哲学角度,对光子(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做深入的再分析。这类文章的专业性比较强,所以作者在文章的后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处,又将文本转换成对话的形式加以解释,让读者较为轻松的层面中来,继续保持已经产生的“兴趣”。“我的哲学系统来源于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审视和总结,所以我坚信自己的哲学体系也能适用于“精确学科(譬如物理学和数学)”,用我的哲学观点“审视”“精确学科”而得出的结论,是经得起物理学家们和数学家们质疑和探讨的。我的哲学体系不是“嘴皮子上的哲学”,而是科学哲学。”作者非常自信自己的推论,他认为“物理学家们在研究力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能量是比力更本质的东西,而熵是对“能量质量”的普遍描述……“波粒二象性”的发现和对这个现象的研究和争议,使得物理学的研究方式开始向非线性的方向发展”,“我认为爱因斯坦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并不在于他创建的相对论,而在于相对论的出现和被承认,标志着非线性的“思辨”方式开始在以实证为基本方法的物理学研究中得到了承认。但是我确信爱因斯坦的这套理论是极其粗糙的,迟早会被推翻,至少要做重大的修正。至于大统一理论的出现,则反映了物理学发展方向的偏离,我是反对的”。 作者的自信是有充分理由和依据的,由他掌握的知识面和前沿学科新资料所决定的。他举例科学界中的“麦比乌斯圈”、“克莱因瓶”来告诉我们:第四维空间存在于人脑的内部(意识和精神存在和活动的世界),克莱因瓶的扭曲和不穿越瓶壁与瓶底开口的连接,就是在这一维里实现的。虽然这个四维空间的物质存在形式(人脑)存在于三维空间中,可是人脑“内在的空间(不是几何意义上的空间,而是哲学意义上的空间)”大于三维空间,所以我们的意识和精神,可以在三维空间外存在和活动、可以完成跨越三维空间的任何连接,包括像克莱因瓶那样的科学推理、科学设想、科学设计、科学预测、科学幻想……人类的模拟思维是发散的,在人脑的四维空间中,人们还可以有各种遐想、幻想、幻觉、包括做梦和胡思乱想,只是当我们的思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时候,我们所想象的东西无法实现……;而一切高于四维的空间,我认为都只能在人脑中实现,这些高维空间的被逐渐发现和被大家认同的过程,就是人类认知和感悟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的过程。这就是作者的论断。文章结尾时,作者再次强调,大家一定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学习用非线性思维模式思维,是为了让我们摆脱“绑住脚”的绳子,但是不要把非线性思维等同于个体人随心所欲的发散性思维,各类非线性思维工具也有各自适用范围和适用时点的问题,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特征、它们的特殊性;但是非线性思维工具还有它们的共性,一个统领一切的标准,那就是“科学性”;换句话说,非线性思维也必须受到一根无形的绳子的束缚,那个无形的绳子,就是“科学性”。这一段表述旨在说明,非线性能解释线性不能解释的问题,同时包容、融洽线性思维,因为它是站在线性思维已有的成果之上创新、发展,进一步点明两种思维同中有异,异中各自洽的规律。所以作者全文的结句就是:由于非线性思维与我们人类本原(依据遗传获得)的模拟思维特征是一致的,所以非线性思维极大的释放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线性思维模式对人类思维的局限,但非线性思维的发展必须在不破坏人类群居、不破坏人类已经集聚、积累、承继智慧和能力的前提下,也就是不否定和排斥线性思维工具的前提下,才能正常发展——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要懂得和掌握的根本原理!如果说以上是作者以非线性哲学观在物理学侃侃而论,那么《“数系”的非线性哲学解读》,可以说进入了数学领域。对 “只有上帝才能解释的公式”。作者用自己非线性哲学观点思考后,却发现了这个公式存在的内在奥秘:复数系原本就应该是连续结构的两维球面数系!于是,作者开始漫谈“逻辑与形”——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在作者看来,在两维空间中,圆表征辩证逻辑,三角形表征形式逻辑;在三维空间中,球表征辩证逻辑,金字塔形表征形式逻辑,他在六个方面加以分析,随后回到球面数系做了哲学总结,最后安排了一段对话。其中精辟地说:线性理论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它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恰恰在于它的“谬误性和理想性(线性、简单性、单调性)”,在无数的谬误中,线性理论是唯一一个绝对确定的谬误,但是它的线性特征,又决定了线性理论本身是精确的、可逆的、可线性分割和叠加、易复制、易推广、易理解,所以用这个确定的谬误来作为全人类统一的思维工具最合适,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人选”,只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线性理论的适用范围和时点。我要再次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因为我们在极其频繁、广泛、统一的使用线性理论,造成我们的思维被线性理论所局限,造成我们在面对真实世界非线性的现实问题时,也只会绑住脚行走!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提法,不管你能否接受或认同,引发强烈反应是必然的。○3第三部分为重大课题篇,包括《“三农问题”的非线性哲学分析》、《公开资本市场问题的非线性哲学分析》、《创建新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国际儒商学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等4篇。作者这部分文章,质地含量相当重,使该书独具一格,就是它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是关注民生、信仰的“济世”之作,作者就是凭借自己的一生经历、实践的经验和感悟,来发出振聋发聩的肺腑之言,呈现其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对共产主义信仰的非线性哲学解读更为警世之作。作者在《“三农问题”的非线性哲学分析》中,认为“三农问题”不是多维的问题,恰恰是个“分数维”的问题,应该用分形理论去研究,指出分形有几个最主要的特征,着重提示:分形的简单与复杂是对立的统一,用分形理论去看复杂的“三农问题”,可以使我们看到它的内在的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这是简单的一面。但是分形理论所说的内在的相似性,不是外部的、表象的、线性的相似,所以各省、市、县、镇、村的内部情况和外部条件都不同,不要随便搞出一种模式就用“自我复制”及“迭代操作”生成“全部农业”,因为没有两种分形是一样的——这是分形复杂的一面。他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切入点就是农村的城市化,让大量农民成为居民和工人。对于其中产生的几个难点,作者就现身说法,因为他一直从事经商活动。于是他拿出自己在长沙市雷锋镇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案例来说明问题。该项目是一个试点,底楼为铺面,上面建住房,我的住房开盘价870元(亏本),铺面3000元(利润1600元/平米),300户农民首付不到2万后入住,其余做按揭,在下面租铺面或摆地摊做生意,赚的钱维持生活,付按揭。目前300户农民已经全部变长沙市居民,没有要政府解决就业和住房问题。目前的市场已经很红火,人气很旺,对拉动雷锋镇的经济起了很大作用。5年后,住房和铺面的增值都将达到100%,平均年增值达到15%。于是,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当然这些要由内行专家和上层领导去去评估其实际运作的价值和意义了,不过作者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否做到有序和高效,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我们的思维和实践水平,根据现状、用创新的思维,按符合客观规律的方案去实践。而在《创建新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里谈的是,其创新的主要理由有:破解经济难题的客观需要;针对精神和虚拟产品的权重日益加强的主观需要;梳理、引导各种“流”系统的内在需要;去政府配置资源的离散化的现实需要;确立信用经济是进入市场经济高级阶段的必然需要;经济学理论和分析工具创新的需要;适应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差异和发展规律的需要;从“线性”发展到“非线性”,是人类一切科学理论发展的普遍规律的需要;数学工具的需要;循环经济的需要等十条。作者认为创建新的经济学理论,有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人类价值观的引导——也就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倡导。而非线性的经济学理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有比较大的差别。首先,非线性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思维工具说”,也就是说,按作者的哲学观点,现有的各类经济学理论都是思维的工具,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所以建立新经济学的第一个基础工作,就是将现有的各类经济学理论分类,弄清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创建非线性的经济学理论,也就是在宏观与整体上,一定要用非线性理论来分析,在相对局部和分割的领域(区间、侧面、时段),要尽可能用线性经济学理论去分析问题。其次,新经济学用的分析方法和数学工具也与传统理论有很大不同,混沌理论、分形理论、耗散结构……等理论和相应的分析方式,将成为经济学中最常用的理论和方法,因为当今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就是各类混沌系统和分形系统,只有把握这些混沌系统中的奇异吸引子(这些奇异吸引子都是分形系统),才能把握混沌系统。那种用传统经济学理论和线性分割后分析再线性叠加的分析方式,在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以物质产品生产为主、经济活动相对割裂和静态的时期是适用的,在当今社会,这些理论和分析方式都已经不适用了。作者最后谈到微观,讲自己掌控的公司是如何进行经济理论学培训的,如何向公司员工介绍了公司的运行特征——资源集成型公司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与其他类型公司显然不同的具体操作,强调在企业外部资源的和谐整合;在企业内部的合力,尽可能是企业中所有力的代数和,而不是矢量和……有理论有实践,有一条条切中时弊真知灼见,言语又平和——展开对话互动,这样的文章当下不多见。本书最后一篇文章,是压轴的,不能不介绍。这是作者在“国际儒商学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稿,重点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非线性哲学解读(限于会议规定的时间限制,作者作为会议的执行主席,已被特别延长)。作者和大家一样认为诚信——是儒商最重要的特征和内涵,但却认为诚信、资信、信用,是三个有共性又有区别的概念。于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诚信进一步做个分析。其中提到在2000年之前,中国还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不是征信国家的经济大国”。因为中国当时没有任何社会信用征信系统。在1995至1997年三年间,作者在上海连续完成了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关于“现汇账户管理系统”、“人民币账户管理系统”和“信贷登记系统(贷款证)”的试点任务后,马上开始筹建“个人信用调查系统”。后来考察日本社会信用征信公司,结合中国的国情,建立数据库,作者设计、建立中国第一个征信系统的方案,并向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提出成立资信公司的申请。那时,上海市信息办也看到了建立征信系统的迫切性,也正在向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提出成立资信公司的申请。于是1999年初,由上海信投公司、上海市信息中心、中汇公司等联合发起成立“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当年9月,朱镕基总理亲笔批示同意成立中国第一个建立“个人社会信用体系”试点的公司。作者是发起人之一(也是股东中唯一的民营公司),担任了资信公司副董事长。2000年,上海市政府把建立“个人信用系统”列为当年市政府“十大工程之一”,并于2000年年底完成。2001年全球征信会议,把“中国成立第一个征信公司——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列为当年世界征信行业最重要的事,因为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很少的不是征信国家的经济大国”,终于踏进世界征信国家的行列。所以作者又从“结构”的角度,对交易费用和诚信体系做出分析:将交易成本的结构分为三个层面。于是作者得出这样的观点:——法律是道德体系底线的刚性保证,信仰(人生价值观)是对社会人思维、精神、言行的约束和引领。——一个道德败坏的社会,是没有诚信可言的。——腐败的根子就是信仰的缺失!——保障一个社会长期稳定发展不能只靠一只脚——经济的发展,一定还要有另一只脚——社会意识和道德的统一和发展,如果缺少这只脚的支撑,经济越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越多,因为人类本原的思维是发散的,现在各种奇谈怪论就不断在出现,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道德和文化正在逐渐被遗忘和抛弃,这是非常危险的!经济发展和物质享受水平的提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强制的行政措施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精神的问题要用精神的办法来解决,要靠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大家都能够信服和接受的信仰和理论来解决。与此同时,他谈了信仰问题了:一、人的欲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人群的素质越高,实现个人欲望的空间越大,社会成本越低,发展经济的效率越高;三、人群的素质越高,实现个人欲望的空间越大,社会成本越低,发展经济的效率越高;四、物质产品的被享用与精神产品的被享用,有相反的规律;五、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对资源的需求差异很大;六、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平等的标准相反;••••••一共有十条。作者引用了胡锦涛同志2006年1月6日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讲话:“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党的理想信念,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员必须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党的理想信念的科学性,决定了坚持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作者认为在中国占有一定份额的其他信仰(譬如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的安定、对道德体系的维持,在客观上也起了相当的作用,但是,在中国这个国情下,除了共产主义信仰,还有什么信仰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得到大家的认同,得到政府的支持,很快成为大多数人的信仰呢?更何况与其他信仰相比,共产主义信仰更具积极性、科学性、合理性呢?作者作为一个爱国的民主党人士,从自身的经历和自己掌握的学识,做出发自肺腑的感言和结论,无疑有着极大的说服力,他的发言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认同。于是他将此篇收入本书,其实作者对共产主义信仰有十万余字的专门论述,更为系统、周全和科学,相信不久会和广大的读者见面,也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关注。○4归纳:书中篇目的排序,是考虑读者的兴趣,尽量由浅入深地递进。此书有三大看点:一是原创;二是创新;三是自洽。还有二个鲜明的特色:一是内容紧扣现实——梳理、解释、剖析的都是当下最为老百姓(包括上层领导)关切、焦虑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信仰问题和重大课题;二是语言朴实、鲜活、幽默——在作者的手里,对话运用的特别灵活,就像柏拉图一样,向来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而从具体的事例出发,生动鲜明,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去伪存真,层层深入,力求少用冷僻的专业术语,并将大块的学理专论化整为零,散见于字里行间,很少运用那些长长的读起来令人头痛的复合句,一切表述都是为读者着想。作者把人类的思维分成四个层次:科学思维、形象思维、情感思维、灵感思维。他在书中的科学思维是个特定的专用名词,指“线性思维”。该书的现实意义,就是“颠覆”了现在牢固占据我们脑子中的很多观念,譬如认为“真理只有一条,谬误千千万万条”,实际上,从哲学角度讲,正好相反,“真理千千万万,谬误至少一条”。这“谬误至少一条”就是非线性理论的线性特例(两点间一直线),也就是线性思维••••••在读完了全书,一定会恍然大悟,油然信服。当然,老王卖瓜,总说自家的好,我这个小小的责编是实事求是、老少不敢欺的,各位不妨找该书翻翻看看,验证或体念一下便知其中的滋味了。“哲学”是作者人生中第一爱好,始终执著着“路漫漫其修其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修”。他四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跟踪和研究大量、最新的自然科学成果,逐步形成了系统的非线性思维、经过“涅槃”,创建了独特的非线性哲学体系,这是一种哲学思想的创新和飞跃。年内,作者还将继续出版另外两部专著,尤其第二部,会引用自然科学中的最新材料来辨证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的区别,阐述各自的特点,运用模式及其范围。目前他研究的核心成果已经受到中共中央党校、有关部委的密切关注,他的理论体系已经在各高等学府的博导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正在进一步组织学习、讨论、研究和专家评估。非线性哲学内涵非常深刻,简而言之,博大精深,既有层次上的高度又有理论上的深度,既能纵览宏观把握梳理、引领指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又能在微观上、做人处事上里释疑解惑。这是种全新的哲学思维,迄今为止,可以说是对传统哲学的一次重大颠覆或创新,值得一读!三、本书对当下的现实意义2010年7月19日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邀请余季方参加上海《哲学分析》杂志创刊的发刊仪式和座谈会;同年11月25日,由上海市咨询业行业协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非线性哲学漫谈》座谈交流会;••••••本书已经上传各级高校、党校,以至上层领导手中;网络中可以查找,在“豆丁”中可以下载••••••“创建科学理论体系,重塑国家思想力量”,著名教授汪义生读余季方《非线性哲学漫谈》如是说。他认为《漫谈》)推出一套全新的哲学体系——非线性思维哲学:读之犹如醍糊灌顶,长期以来纠结于心中的许多疑问,犹如茅塞顿开;以前困惑不解的事,豁然开朗。捧读《漫谈》,那种阅读的奇妙体验和难以言表的愉悦,几十年来都未曾有过!读一本书,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旧有的思维方法,进而逐渐养成高效的思维习惯,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事!  不同于以往的枯燥乏味、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哲学著作,在二十余万言的篇幅中,余季方以生动、简约、流畅的文笔,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漫谈方式,阐述了他独立创建的博大精深的非线性哲学体系,这是他潜心研究哲学40 年的结晶。整部著作中穿插了大量有趣的案例来介绍非线性思维的基本原理,富于可读性。今天,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余季方说,是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理论,引导着他的研究方向,使他在艰难的探索进程中坚定了信心。可以说,正是科学发展观催生了《漫谈》。《青年报》总编袁梦德认为,《漫谈》是学习科学发展观最具广度、深度、高度的成果。笔者认同袁主编的看法,《漫谈》堪称是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出后诞生的最可喜、最为丰硕的收获。  耳目一新的“非线性哲学”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它又被称为统领一切学问的“万学之学”。我国的哲学研究存在先天不足的现象:学数理化的不懂哲学,搞哲学研究的不懂数理化。余季方对数理化、经济学和人文学科均有精深的研究,文理融通,这使他从事哲学研究时拥有极大的优势。  余季方学习哲学的方法:是用兴趣引导阅读,用思辨形成体系,用实践检验学习。他创建的非线性哲学,并非在书斋中的主观猜想,,而是把目前最前沿的非线性自然科学创建的非线性理论加以抽象和提升,因而,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早在四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缘,使余季方对哲学这门能使人变聪明的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哲学故事、哲学史、哲学人物传记等大众读物入手,开始了自己哲学研究的起步,从此一发不可收,迄今为止始终没有放弃对哲学的研究。余季方干过多种职业,如今他是从事资本运作的资深金融家。哲学只是他的业余所为,然而,在笔者看来,在哲学研究中,他表现得比职业哲学家更有热情、更执着、更有毅力。  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能赋予人强大的内在动力。常人看来艰涩枯燥的哲学,在余季方眼里却充满无穷的乐趣。他是一个拥有自我批评雅量和从善如流胸襟的人,闻过则喜。他四十年如一日,博览群书,求真知、求真理,全面系统地研读各种流派的哲学著作,从中不断发现并提出问题,始终保持爱问为什么的习惯,不断反思人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行为,努力达到主客观的统一,在比较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在广度上,他的反思对象无所不包;在深度上,他的反思无穷无尽。余季方深知,哲学脱离了实践便失去了其自身。在研究过程中,他总是有意识地检验自己的知行是否统一,不断地自我否定,又不断地重新肯定自我。  在社会科学中,尤其是在哲学中,传统的线性思维占据统治地位。由于线性理论和方法“成本低、效率高、易推广”,我们便不知不觉全盘接受了线性思维模式,自以为已经穷尽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把线性理论当成万能工具,无形中限制了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阻碍了我们从更高的层面认识真实世界的本质。  上世纪90年代非线性科学逐渐兴起,余季方从中领悟到:理论上的直线,在真实世界中变成了曲线,而造成这些“扭曲”的原因,就是真实世界的非线性本质,日趋完善的非线性理论,已催生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深入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对于非线性科学的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孤立子理论等,现存的哲学都无法解释和包容,而这些非线性理论所蕴含的哲学原理,却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中不断涌现的新现象。凭借数十年的研究功力,余季方萌发了创建非线性哲学的想法。经过十多年的刻苦钻研,他终于形成一套自己独创的哲学系统——非线性哲学。在这过程中,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人类本原的思维和人类创造的思维工具的思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现存的哲学混淆了这两种不同的思维,因而常常陷入困境。现存的哲学不仅没有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甚至都无法解释和理解这些理论——哲学已经严重滞后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了!这种滞后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一定要有所作为!”  《漫谈》通篇充满辩证法的思想,既肯定了“线性系统工具永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工具”,肯定现存的各个学科都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和优势,同时指出,“线性分割和叠加现象,是人类创造的各类线性理论,是在精神要求不高的条件下,人为的分析和处理中出现的现象”,“所有的线性系统都是不完备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畴,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适用的‘特殊’规律,不具有普适性,而真实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漫谈》谈线性理论的局限性,并非排斥和反对线性理论和现存的各类哲学,而是强调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最合适的“思维工具”,强调“思维工具”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著名作家沈善增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最近有幸读到一本“天”书,余季方先生著的《非线性哲学漫谈》。说是“天”书,首先是因为余先生在书中屡屡赞叹“上帝”的伟大,但他声明,我“一再提到的‘上帝’,并不是宗教中拟人化的上帝,而是宇宙、宇宙智慧、宇宙精神的化身。从另一个角度讲,上帝其实也是共性人智慧的化身,当共性人发展到宇宙人阶段后,共性人与上帝就统一了”。在东方文化的语境中,与此“上帝”对应的概念就是“天”,“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天”,“共性人与上帝统一”的愿景,就是“天人合一”,所以我说是“天”书。其次,书中一再强调人类最初是非线性的模拟思维,可遗传的也是模拟思维,线性的数字思维是人后天创造与习得的,只能继承、不能遗传,因此,非线性思维属于人的“天性”,与道家说的“元神”、佛家说的“见性”(妙明真心)相似,发现人的非线性思维,就是发现人的天性,所以,我说是“天”书。再次,作者是抱着弘扬“天”意的强烈的使命感来推介非线性哲学的。他说:“我写这本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家长们、老师们和学生们,能看到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意识到人类的思维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了解和理解非线性思维模式,我认为是当前培养小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他还在网上发帖说:“我现在已经开始广泛的与上海的一些大学、干部学校、党校联系、交流和合作,我只研究哲学,我希望他们用非线性思维模式,重新审视他们在从事的研究,并发展出新的理论,这些学术成果都是他们的,只要他们需要,我会帮他们出这些书。” 我觉得这本书最为难能可贵之处,是在当今世界线性思维独步天下的语境中能破茧而出,使非线性思维在哲学的天空美丽的飞舞。阅读这本书,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物理学与数学方面的丰富的知识与深入的研究,但往往线性思维的知识越多,认识非线性思维的“所知障”也越重,故突围而出也更加困难,但一旦突围出来,就“一览众山小”了。我从我儿子沈雄风的研究过程中,就可以想见这种艰巨性。他从东方哲学中得到启示,发现了“趋同—崩坍”现象,以后要用数理模式来加以论证,艰苦非比寻常。艰苦在于数学语言实质是一种低级的语言,是使计算机能听得懂的语言,把高级语言翻译成低级语言,就像要把微积分概念说得能使一年级小学生听懂,是何等的困难。刚入学的高斯能发现1加到100之和,是50组101的乘积,是天才;而欲把微积分教会一年级小学生(而这微积分知识又是他发明的)就不是一般的天才,是圣贤了,而我觉得余先生正在向这个方向竭诚努力。譬如,他在书中运用非线性科学知识分析的一些实例,都非常精彩,给我影响较深的有飞机跑道应该修成坡形,更有利于安全起降、节省动力和土地资源,用打斯诺克的思路来调控宏观经济等,可操作性都很强,但他在精彩分析以后,一定要重申,运用非线性思维成功的案例,也可能凝固为新的线性思维定式,所以,非线性哲学不是非线性科学,也不等于非线性思维。这就是佛教的“随说随扫”,不是到非线性哲学的高度,是不能自觉做到这一点的。我要为这本“天”书鼓与呼的动因,是我从中又一次看到中华民族在为世界建立新的话语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尽管余先生认为,非线性思维是不能遗传的,但根据荣格的文化积淀的学说,“遗传”还是有可能的;或者说,中华文化擅长非线性思维的语境,熏陶了余季方先生的意识与潜意识,虽然相比之下,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及对西方哲学与数学、物理学的了解,但却是他能从线性思维的“旧营垒”从跳出来的“内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人就会有一切,所以,季羡林先生说21世纪是东方的世纪,应不是虚言。中国人没有理由再妄自菲薄了。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这个世界其实就是非线性的,作者创造性的将非线性科学引入到了社会历史中来,用很通俗易懂的例子,告诉大家真实的世界。难得一见的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