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迷宫

出版社:山东画报
出版日期:2003-02
ISBN:9787806036884
作者:顾铮
页数:219页

书籍目录

绪言 什么是自画像? 第一章 在自我的真相与表象之间——自画像简史 第二章 从“我是什么”到“我可以是什么”——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呈现 第三章 自拍摄影风景线 第四章 自我的个案 后记

作者简介

画自画像本身,就是一个与自己对话,探索“自我为何”的行为,正如希腊人所说的“认识你自己”。因此,没有什么艺术形式比艺术家的自画像更能体现他们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了。同时,在自画像中当然也反映了艺术家所处时代与社会的风貌。本书通过对古今中外上百位画家,摄影家的自画像作品的介绍与深入分析,在剖析他们“内心戏剧”的同时,也对艺术史上的“自我表现”这个重要领域从新的角度作了有趣而博洽的探究。


 自我的迷宫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爱自己,恨自己——读《自我的迷宫——艺术家的“我”》所感作者:3rdROCK我小时侯很怕狗,可当时我家偏偏搬到了近郊,视力范围内随处可见狗影出没。那时近郊风景好,绿树茂,田野广,水不臭,车不多。那些不畏狗的孩子长大后,记忆中的童年,一定比我精彩,比我明亮。父母在市中心上班,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是用彩笔记录心事,就是和镜子里的“我”对话。我曾经自问,里面那人是不是我?他和我做相似的动作,我笑他咧嘴,我生气他对我怒目而视,可是我抬起右手他却朝我伸出左手。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还没有一回到家就关上防盗门拒绝别人访问的习惯。父母在家,我家的门就大开着。一天,隔壁邻居的小狗偷偷溜进我家,父母忙着家务,根本没注意不速之客的到访。小狗径直跑到我跟前,舔我的光脚丫。我没用,只会哆嗦。小狗觉得我这个人缺乏情趣,独自在房间里游荡。它这儿闻闻那儿嗅嗅,不时哼几声,擤个鼻涕什么的。当走到大橱镜子面前,它立时呆住了。它发现里面居然有个同类,正盯着自己。小狗舔了几口镜子,镜中的家伙还以口舌。对方好像态度不错,小狗对着镜子晃脑袋,摇尾巴,可恶的是,里面的家伙居然模仿自己的动作,而且眼里渐渐浮起敌意。小狗被激怒了,它狂吠不止,那意思在说:混蛋,有种你就出来和我较量。骂得不过瘾,它用牙咬镜子,拿头撞镜子。要不是后来畏惧我爸举起的扫帚,估计那条固执的小狗一定要和镜子里的家伙理论半天。读顾铮的《自我的迷宫》期间,我想起小时候的那段不太光彩的经历。我进而猜测,人类第一次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时,是不是会和那条小狗那样表情丰富,心理活动更丰富?也许人类正是在丰富的心理活动的驱使下,开始了自画像或者自拍照的历史。第一张自画像的出现是人类意识的一件大事,由此人类开始关注自身。在《自我的迷宫》一书里收入了160多幅艺术家的自画像或自拍照。顾铮没有拘泥于对一幅幅作品的简单地解读,他的兴趣在于,和读者讨论艺术家如何制作各自作品中的“我”。读着读着,有一个观点越来越明显地在我脑袋里明现:所有的艺术家他们操作自画像或自拍照,只有两个原因,而这两个创作的理由也是他们创作的结果,那就是“爱自己”和“恨自己”。我童年记忆中的小狗是无法在面对着自身的影像中得到快意。它根本不知道镜子里的是自己,它无法发出博尔赫斯在镜前的感慨——“我不再孤独,因为有了另一个我”,如果它知道,它就不会慌张地吼叫,或许还会安静地选择爱自己还是恨自己。爱自己,简单地说是自恋,宽泛地说是在意自己。艺术家以自恋的方式将孤独、死亡、性、爱等问题带入了对自身客观形象的认识过程中,从而在精神层面获得存在的认可和生活的活力。早期的艺术家都是一个个美少年那喀索斯,他们创作的自画像或自拍照,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无不完美得让人难以置信。恨自己,简单地说是自虐,宽泛地说是怀疑自己。从自赏到自虐,即艺术家成熟的表现。艺术家如同在临摹另外一副躯体,将自己的情感和爱好灌注其中。他们已经不满足像先前的艺术家那样所画即所见。他们通过纸笔或者相机等媒介,使客观的世界在主观意志的作品下,在自己的作品中奇迹般地焕发新生。绘画自印象派以降,摄影自上世纪70年代始,大量自画像或自拍照作品中艺术家放弃美化自己的绝好机会,或虚化(如培根的画、蒙克偶发的自拍照)、或丑化(如斯彭斯的自拍照)、或异化(如席勒大批自画像)自己的形象。这些自我描述的作品,由鲜明的个性入手,其意义普及到全人类。艺术家谢尔曼(她厌恶别人单纯把她划入摄影家的行列)的说法能够解释这一类艺术家之所以如此“虐待”父母给予他们的体肤毛发:“人们看到我的照片时,记忆的锁链应会产生松动。当大家在画面中发现了自己的瞬间,我的愿望也就实现了。”凡高的想法更务实,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说:“把自己脸部的颜色画出来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如果能够把这画好的话,那么我也就能够画出其他男女的脸了。”在书中,顾铮总结道:“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人本身,从自己的身体入手寻幽访险不失为一个理想途径。”看完最后的序,我又浏览了一遍书中的自画像和自拍照。我深刻地感受到,能够欣赏自己或者怀疑自己,并通过自画像和自拍照这一手段表现自己的喜好,是人应该比狗快乐的理由。拥有的这样手段的人,即使永远找不到走出迷宫的毛线团,他也会多几个了解自己的机会。(2003年9月8日临晨)
  •     我一直都很推崇王尔德说的这句话,可能也是因为我和他都有个共同的‘坏习惯’--自恋有些书是因为名字将你吸引去看的,当然也和自己当时的情境有关,比如这本《自我的迷宫——艺术家的“我”》是在我自恋鼎盛期看的,一厢情愿的将自己与某位大师的心路历程对上好,还有《我的抑郁症》 ,当然是抑郁鼎盛期看的了,我一直用朱立安·李布的书名《躁狂抑郁多才俊》安慰自己,不管情绪多囧,都不要怨天怨人,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静下心来思考,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看到一本可以拯救自己心灵的好书
  •     记下文中这段话:英语“个性”一词为personality,它的拉丁语词源是persona。有趣的是,persona一词既有“性格”之意, 也有“面具”之意。看来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过活了!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我多喜欢顾铮啊 就从看到他拍的死人开始
  •     自我的两面情结。
  •     刚读完,很好的一本书。30元标价,11元买的,于芜湖南陵。
  •     介绍艺术家的自画像和自拍像之类,粗略翻下感觉还好。
  •     人最忽略观察的就是自己。
  •     自画像和自拍的理论实践课
  •     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一部书,里面的作品,很多让人感觉震憾。
  •     我的最爱~
  •     读这本书像上一堂课,关于作品的那些分析对于理解有帮助。中国艺术家那部分,我跳了过去。
  •     用一下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     为24做准备。
  •     2003年
  •     2005年8月20日
  •     主要从摄影和绘画两个方面阐述了艺术家自我“复制”的种种例子,我就随便看看了。都说人类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更别说晦涩难懂的艺术家了,多半善于拿作品表达自己,解读人生和背后故事,多少有一定的道理。就算没明白其要表达主旨,也就当认识几个大家涨涨见识,梵高,伦勃朗,丢勒,好吧,我记住了。
  •     以为是哲学评论书,结果是视觉艺术案例书,案例多于评论。 但是案例的涉及范围还是挺广的,可以当做概况了解。
  •     要是有弗朗西斯卡-伍德曼就更好了
  •     艺术家如何窥视自我
  •     .
  •     作为一种收集还不错
  •     图像与自我认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