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中國革命

出版社: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出版日期:2010-7
ISBN:9789868503786
作者:陳光興,孫歌,劉雅芳 编
页数:219页

书籍目录

序/ 陳光興 5
公私/溝口雄三作/鄭靜譯 9
回應───公私再議/陳弱水 75
回應───思想史家的立場/孫歌 85
回應───家庭與性的公與私/劉人鵬 95
討論與對話─中國的公與私/詹亞訓、劉雅芳 錄音整理 101
辛亥革命新論/溝口雄三作/林少陽譯 109
回應───歷史視角的選擇/楊貞德 131
回應───勉力獻疑/賀照田 139
回應───立場與方法學的映照/鍾月岑 147
討論與對話─從辛亥革命看中國的近代/劉雅芳、鄭聖勳 錄音整理 153
【專題訪問】──────────────────────────
面對歷史的敬畏之念──溝口雄三教授東京訪談/陳光興、孫歌 訪談 /孫歌 翻譯、校訂 /劉佳旻 錄音整理 165
【附錄】────────────────────────────
溝口雄三著作目錄 207
作者與譯者簡介 215
講座說明、議程 217


 重新思考中國革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緊接著《中國歴史的脈動》讀的書,所以主要的思考都寫在前邊了: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813355/﹣其實這書買得更早,是台社出的吧,就是請溝口去台灣做交流後梳理的文章。﹣放很久都沒看是因為第一篇文章談公/私的概念時,溝口談很多關於日文的東西,那時讀不下去就放棄了。今天重新拿來還是有很大的障礙,但因有了之前的閱讀經驗就頂過去了。﹣另外一篇溝口的文章在收在《脈動》裡邊。﹣回應的文章...... 不算十分有啟發,當然一些質疑像為何用1911而不是1949等做分野還是有些啟發,但放在溝口的論述前好像挺無力的。﹣反而是因為書後的介紹才知道原來翻譯<辛亥革命>新論的林少陽教授是香港人,曾在城市大學任教,之前城大也做了點東亞的事情,不過好像後來又沒甚麼跟進了。﹣最後陳光興、孫歌就溝口的訪問也挺有意思的,讓人多了解了一些溝口的成長背景,有了人性的一面。
  •     透过“看中国”来“看日本”(深圳晶報﹕ 11年04月10日 星期天)●彭砺青(图书馆职员,香港)沟口虽然专注于从中国史学、思想史、文化和词源中寻找中国问题关键,却并非为了中国知识分子惯常的忧患意识而思考,而是为现代日本思考。沟口提出的“‘中国’作为方法”论,某程度上响应了竹内好在战时提出的“‘亚洲’作为方法”论,及军国主义者宣扬对抗西方殖民主义的“亚洲解放”思想。去年七月,日本知名汉学家沟口雄三逝世,而今年恰好是中国辛亥革命一百年,两件事情先后发生,仿佛提醒我们从这位日本学人的著作中思考自身的国家命运。沟口雄三以研究中国文学开始而成为中国思想史专家,并对比中日的现代化道路甚至批判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向日本学界提出“中国作为方法”的研究方法。《重新思考中国革命:沟口雄三的思想方法》(下简称《重新思考中国革命》)一书以沟口雄三的考证中日“公”“私”字义的学术文章《公私》及讨论中国革命的《辛亥革命新论》开始。这本集子除了收录沟口两篇文章外,还有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学者对沟口理论的回应及与对沟口先生的访谈。以其他国家为参照系谱,难免因为自身文化背景而有限地把握研究对象,或因为自身目的将研究对象“异质化”,很容易作出曲解的诠释,即使像沟口雄三这样的一代学人,也不能例外,例如《公私》一文,是以词源学的训诂角度,以许慎《说文解字》、《韩非子》等经典来诠释中国“公私”的本义,他从《说文解字》梳理出汉语“公”字的起源,其中“厶”等于今日的“私”而“八”则有背反之意,也在《韩非子》里找到了公私的背反性:“背厶即背私为公”。另一方面,他没有忽略日语中“公”的对应词的意义,他选取训读音“オオャケ”,这是汉语“公”字进入日本时日语中的对应语音,正好说明汉语中“公”的概念进入日本时,在日本已有了意义近似的概念。沟口最具启发性的视角在于,他指出日后汉语的“公”和“私”渐渐充满了道德意涵,“公”与“正义”、“公平”相涉,而“私”则带有利己、奸邪的贬义;相反的,日语中的“公”和“私”渐渐表现出共同体与我之间的区分。从沟口梳理的语意演变的殊异之路上,不难从中日的“公私”概念中,找到中国和日本的公共空间各自发展成“道德社会”和“群己关系”的因由。“公私”梳理出日本人在公共空间中体现“无私我”特质的历史起源,这种特质固然在近日海啸过后守秩序排队及互助的行为上表露无遗,却也可以扭曲成牺牲自我作为侵略工具的愚昧行为。沟口这种进入中国思想史以回溯日本文化问题的方法,有别于单纯对比两国文化的传统手法,正好让研究日本文化的中国学者孙歌感到震动,她认为沟口的梳理方法,是作为一个历史的进入者去看历史,而非以旁观者或介入者的方式处理问题。沟口以中国思想,回过头去看日本,反思日本,还有以此脉络思考中日各自问题时作出的见解,无疑重新为军国主义定位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法,虽然他的“‘中国’作为方法”论事实上是以一种日本人的眼光研究中国,因而也曲解了中国内在的问题和文化意涵。从词源学上把握“公私”概念当然有其局限性,正如有学者在书中提出,沟口雄三并没有梳理宋明理学对“公私”的阐释,而中国社会到了宋明时期才对“公”与“私”有一个比较接近政治道德的概念,而许慎《说文解字》却出现于遥远的汉代,那时候“公私”概念尚处于萌芽阶段。从另一方面看,中国传统的“公私”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建基于以宗族伦理为核心的乡村社会,要把握“公私”的问题亦应该讨论乡村宗族伦理,还有官僚制度或对个人操守的臧否,只有从社会实践中去检验,而不是单纯还原为词源及衍义的阐释,才能更全面地作出解释。“乡里空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甚至比中央朝廷更有决定性作用,沟口在《辛亥革命新论》中甚至认为,构成近现代中国变革的辛亥革命,其作为推翻王朝统治力量来源的“各省之力”,就是在“乡里空间”为实现“乡治”的地方力量。然而沟口与研究近代史的中国历史学家不同,他并不认为作为欧洲现代性要素的市民社会并不存在于近代中国,而且他还从中国明清政治论述中考察到一个问题:明末清初的黄梨洲似乎成为民治的先声,但沟口质疑他有否想过取代王朝制度的构想,而他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的民治主张,其实等于晚明时实行的“公议”、“公论”,终明清两代,在中央王朝统治受外忧内患削弱之际,中央政府也会实施某类“地方自治”措施,由官、绅、民协作的有限自治模式。这种模式其实由来已久,沟口甚至在《周礼》、《管子》里发现“乡自治”的主张,某模度上历代王朝都在行政上或多或少地采取这种与地方士绅及民间力量协作管治,然而近世中国一直缺乏现代欧洲的国民与民族国家概念,也没有近世西方的市民社会,辛亥革命只摧毁了旧王朝,并没有给予新政制的蓝图,正如革命党人对欧洲现代性的钦羡在于否定中世纪的教权,这种教权却不同于传统中国的皇权。这也解释了为何从辛亥革命推翻旧王朝以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之际,有长达38年的混乱局面,而中国最终亦选择了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当然,这是一种剧烈的丕变,却正好符合了中国历史发展、王朝兴亡的传统逻辑。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沟口提出的论点对他们具有一定的冲击,然而沟口和书中论者也提及一点:沟口虽然专注于从中国史学、思想史、文化和词源中寻找中国问题关键,却并非为了中国知识分子惯常的忧患意识而思考,而是为现代日本思考。在书中的访谈录,沟口忆述自己在军国主义环境下接受小学教育,却在美国化教育环境下完成中学课程,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断裂。沟口提出的“‘中国’作为方法”论,某程度上响应了竹内好在战时提出的“‘亚洲’作为方法”论,及军国主义者宣扬对抗西方殖民主义的“亚洲解放”思想。其实以“中国”作为方法,依然有抗衡西方的理念,问题是在抗衡西方的背后,应该重塑一条怎样的道路,是否要本着英谚“将浴盆里的水连同婴儿一同倒掉”式的态度,把西方自然法传统衍生的人权、民主理念一同丢弃?说到底,自然法传统也是古典政治哲学、罗马法与天主教神学观的融合,传统痕迹亦历历可寻。不妨思考“现代性”之为何物,哈贝马斯说词源在晚期罗马时代出现,指当下、此时此刻,多少有种“往昔不再”之慨叹。就中国来说,如果王朝中国及其社会才是真正的中国,那么它早已在现代性的冲击下烟消云散,我们应该着眼于如何应对今日的格局。沟口研究中国的方法学确实有别于日本传统汉学,正如台湾学者陈光兴对于台湾历史的问题意识亦有别于传统中国论述,问题是这些伴随“后殖民论述”而出现对西方中心论具批判意识的讨论最终会采取什么立场和位置,来避免成为零碎的考掘。然而作为一种反思性的文化论述,沟口雄三正好提供了一种植根于传统又非传统的可能性,关键在于他透过“看中国”来“看日本”,并向中国人“重现”另一种视角下的“中国”。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各省之力
  •     溝口對於辛亥革命的詮釋值得注意,走出了民族主義的視域。
  •     超级棒
  •     膜拜大神。寒假看的pdf。沟口先生讲公私问题真是举重若轻,从词源、从历史语境追寻公私概念的内涵与演变,比较中日,观念史的典范。对于辛亥革命的解读也极具说服力,但还需结合他的其他书来看。附录的一些讨论访谈也有大量干货。
  •     各路大神齐聚。。。
  •     厉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