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中美冲突

出版社: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7
ISBN:9789577085184
作者:白礼博,孟儒
页数:270页

内容概要

白礼博(Richard Bernstein),先后担任《时代杂志》驻香港特派员、《时代杂志》第一位驻北京分社主任、《纽约时报》驻联合国分社主任、和国家文化特派员。现在为《纽约时报》撰写书评。本书是他所撰写的第四本书。
孟儒(Ross H.Munro),曾经在亚洲从事多年新闻工作,先后担任《时代杂志》驻香港、曼谷和新德里的分社主任,及多伦多《全球邮政》(Globe and Mail)驻北京特派员。现任费城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亚洲部主任。

作者简介

中美两国看起来终究会发生冲突。虽然两国之间偶尔还是有一些亲善的举动,但是事实上,喧腾一时的“战略伙伴”关系已成往事。自从二十五年前尼克松总统历史性的北京之行至今,此刻的中美关系处于最低潮。许多问题困扰着这两个国家,最重要的,便是中国积极地发展,美国的政策犹豫不定也是一大因素,美国一方面指责中国持续违反人权的行为,一方面又受限于其他考虑……


 即将到来的中美冲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导言:作者预设的结论:中国在困顿百年之后,目前国力已逐渐强大,而且它认为依据历史,它应该在世界上占有强国的地位,,不用多少时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军事力量也越来越惊人,除美国以外,在太平洋地区不会再有能在军事影响力方面与中国匹敌的国家。中国是一个不能厌足而具野心的国家,其目的是要主宰亚洲。但是中国并无意侵略或占领邻国的土地,而是要成为一方之霸,届时在东亚地区,各种事务的进行,至少都必须得到中国的默许。中国国力的成长以及积极追求自身利益的态度,不但与中国对自身历史角色的定位有关,也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心理需求有关,中国的领导人则乐于利用这种趋向,中国在过去所受到的耻辱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思想,也点燃中国的野心。这种民族主义相当特殊,也因此那些过得较知足的西方人不是很能够明白这种思想。由于中国的统治者想要在这个独裁统治在这个越来越过时的世界中继续得以维持,他们鼓动仇外态度,借以巩固他们在这个国家当中的权利,把这个国家描述成一个受到外来攻击的国家。他们相信只要激起人民的爱国情操,并表示世界上仍有国家像之前的帝国主义一样,继续企图伤害中国的尊严和地位,便可以确使国内的人民对政权效忠,并忽略国内许多异议人士的不满。至少在过去一百年间,美国在亚洲所追求的一贯目标是防止有任何一个国家主宰这个地区。由于中国的目的正是要独霸亚洲,必然与美国的利益相冲突。第一章:敌人:美国中国在对美国的定位上使美国感到恐慌,包括:1。美国反中国战略以扼杀中国的社会主义,使中国居于臣属地位为目标;2。美国以人权为掩护,干预中国的内政,并且是依据意识形态为判断标准。这是一种颠覆战略;3。美国支持,并且利用中国国内的敌对势力,进行颠覆和叛乱活动。更重要的是作者认为中国口是心非,对外宣称与内部规划不一致,让美国人充满戒心。中国的强硬派认为中国可以同时进行两件事:一方面为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中美对抗做准备,一方面继续借由中美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赚取利益。第二章:我们永远不会追求霸权对于中国政府发出的和平崛起的声音,作者认为有许多美国专家接受这种讲法,他们认为就算中国的领导人有主宰全亚洲的野心,只要中国威胁在实施上而不是在理论上居于背景地位,经济成长始终会是政府的第一优先。就此作者提出3个存疑的理由:1.中国现在正进入它在历史上的一个新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恢复国家固有强国地位的时代;2.由于中国幅员广大,本来就具有强国的本钱,就算中国基于国家政策,无意争取霸主地位,中国还是自然会成为地区的主宰者;3.也是最重要的理由,中国一直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朝其所拟订的战略目标努力,这与中国自称温和的第三世界地位相违背。总而言之,由于中国对自身的历史感,加上中国的基本物资和人民状况,以及中国对国家利益的考量,这些因素最终会使中国无法避免地走上亚洲霸权之路。中国再度成为世界超强的因素:土地。及海权概念的逐渐强盛。资源丰富。巨大的人口。巨大的人力资源。以及流于海外的华人所形成的强大向心力。第三章:虚张声势美国用贸易手段促使中国改善人权,但最终失败。第四章:新中国游说团中国利用经济利益笼络美国企业界以影响美国国家对中国的政策。当然每个国家都想要影响美国的政策决定与舆论。但是中国在美国进行的政治游说和公共关系活动,具有四个方面的特质,使得与其他国家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在许多方面来说,都是一个敌人,一个独裁政权,一个刚刚兴起的超级强权,这个国家有许多利益都和美国的利益相冲突;中国在影响美国的行动时,态度相当激烈,遇到两国有歧见之时,中国显得极为苦恼,在美国的活动范围又相当广泛,中国不只进行宣传,威胁,恐吓和密集的私下游说,还设法购买或窃取科技;一群极具影响力的前美国高级官员逐渐主宰了有关中国的政治辩论,这些人也从他们所支持的政策中获益,最后中国善用了经济战争,使美国史上最大的商业力量,站在中国的背后,影响美国的国家政策。第五章:赤字,工业和人民解放军公司作者认为中国的军火商在和美国做生意中赚取利润用以发展中国的军事行业,用通过合并美国公司的方法来销售产品并取得科技。美国形同资助中国军事现代化。作者同时认为中国所有的经济发展之路乃是学自日本的“引导式的资本主义”,在对外贸易上获得巨大收益也是日本所最先用的方法,包括国家补助外销企业,与外国公司交易时,重视技术转移,树立无关税障碍的迷宫,维持在低汇率的货币,以特定企业为重点的工业政策,并利用不公平的贸易措施使这些企业具有竞争优势。中国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使中国掌握有许多使中国占据优势的手段。1980年代,中国开始刻意以其他的东亚国家为榜样,这些国家利用外销利益培植高科技企业,达成了高度的经济成长。加州日本政策研究中心(Japa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California)的Chalmers Johnson特别指出中国遵循日本模式,采用具有侵略性的控制资本主义。尽管中国政府宣称对外销的一切直接补助告终,但实际上北京依然使用各种手段来推动外销,支助的范围涵盖了经济学者所谓的各种输入,外销导向的工厂可以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能源和原料,而不必支付法定的员工救济金,譬如年金;它们还可以得到优惠银行贷款,这些贷款多数是低利率甚至是根本不需要偿还的。但这些补助难以排查,因为它们并非出自中央政府,多半是当地政府安排发放。日本和一些东亚国家所使用的方法之一是进口替代,尽管许多经济学者认为通常没有效果。政府垄断市场,使大量进口的产品能够在国内生产,即使花费因而增加也在所不惜。尽管中国申称已经终止所有这一类的计划,但1994年中国宣布一项汽车工业政策,这个政策有明显的进口替代要求。不论价格或品质如何,在中国经营的汽车公司都必须使用中国生产的零组件。这种做法直接伤害到美国汽车零件制造商。中国也进行较粗糙形式的保护主义,目的在阻碍进口,或使进口品价格高昂,措施在于高达150%的高关税,进口特许证,进口配额,进口限制,以及规格和保证方面的要求。中国的经济策略目标并不只是以一些对中国有利的贸易措施,来累积外汇。中国也企图取得最先进的西方科技,包括可适用于民间和军方用途的科技。方法之一便是要求有产品在中国销售的外国厂商,必须在中国制造该产品的部分零组件。为了能够在中国继续做生意,美国公司不但必须转移先进的制造科技给中国,还必须为中国训练一批人力,如此虽然短期内能够取得利润,长期来说只是培养出一批竞争对手。这种做法有一个惯用的称呼“补偿”(offsetting),转移一部分制造工作给外国,以取得在当地销售的权利,包括日本在内,有许多国家多年来一直这样做,但中国在短时期内成为此中高手并榨取最大的利益。第六章:发火点:台湾美国在台海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台湾对美国利益的相关性。第七章:中国对日本的计划基于中国崛起的需要,中国并不希望日本“正常化”即一个有权决定国家安全需要,并且建立足以应付这些需要的武装部队,而是处于某种“永远在战略上臣属”的地位。当中国的姿态对日本形成威胁时,日本最终选择向美国靠拢。中国反对美日的安保协定,其本身并不介意美国是否防御日本,而在于另外两点,一是日本扮演军事角色,二是日美将防御的地域扩展到整个亚太地区,有碍于中国的成长。作者认为要让一个人口过亿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永远依赖其他国家进行基本的防御工作,这种主张相当无理。但是就连日本也不曾公开直接反对这种主张,二战后迄今日本没有攻击性军队这件事意味着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但是在军事和外交上形同侏儒,并已经成为国际外交关系上一个共同接受的事实。中国外交政策也一贯主张维持这种状况,中国的主要做法是便是在宣传机器和北京领导人的声明中,强调日本的战时暴行。日本在战争期间的许多暴行都确有其事,如果说中国为了要向受害人与历史交代,让这些往事继续活下去,作者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上,虽然有许多中国人是真心痛恨日本,无疑地领导阶层也刻意操纵战争罪行的观念,做为部分战略,企图使日本继续软弱,居于国际臣属地位。基本上,对于日本如何表态,或如何道歉才能让中国人满足,中国的领导人一直不愿意明说,只是要日本政府正式道歉,这导致多位日本首相走到前台来向日本曾对中国犯下的罪行进行道歉,但是中国还是一再重谈老调,发表了许多有时甚至是颇为模糊,并没有证据支持的控诉。96年官方操控反日情绪的行为转趋明显,政府突然下令禁止在好几个中国城市计划好要举行的以纪念日本入侵中国东北的示威活动。官方组织数千警力将组织示威活动的人送到城外的宾馆,其他人则被施以有效的软禁,大学得到通知,防止学生“损害安定”。作者说一些国内人士揣测政府并不担心这些示威中的反日成分,而是怕这些示威的矛头会像在天安门一样最后指向政府。不管真正原因如何,但这个事件表明,在北京当局眼中,反日情绪主要不过是政府用来达成国际目的的一粒棋子,用以加深日本人的罪恶感,并制造日本重新建军的阻力,而执政党对自己多年来对于同胞的权利侵害却不觉得有什么道德责任。第八章:中国对抗美国:一场模拟战争模拟战争。第九章:结语:与中国对抗美国的亚洲政策有三个目标:维持亚洲均势,确保亚洲和平;鼓励亚洲地区最大,最有潜力成为首强的中国确实遵守禁止武器扩散的规定,和平解决争端,进行诚实自由的贸易;使中国更民主,更尊重百姓的人权,部分原因是因为民主与和平解决争端这两件事是分不开的。作者在权衡美国与日本,中国的经济关系时认为,冷战期间在处理日本问题时,美国经常会愿意接受贸易赤字,甚至以整个企业为牺牲,以促成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定。不过中国与日本不同,中国要比日本大好几倍,在对抗较重要的敌人进行奋战时,中国也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让中国以欺骗的手段赚取经济利益,并不能够为美国带来战略上或地理上的好处。在处理中美经济关系时,作者认为美国应当采取降低对中国贸易赤字,但并无必要降低中国产品进口,因为廉价的中国商品对于美国的普罗大众是有好处的,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帮助。美国应当做的是增加进口中国产品,前提是中国放弃对各种进口商品的障碍。美国政府可以设置指标,目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只是它对美产品销售的25%,也就是说明年这个数字应当成长为30%,后年35%,否则美国会自动对中国进口的产品实施惩罚性关税和其他措施,理想上主要针对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这类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而非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但美国不必坚持把贸易赤字降到零,当美国对中国销售产品达到从中国进口产品的65%时,美国就可能不再需要坚持每年增加5个百分点了。就此做法,作者认为形式上具有管制的平衡贸易似乎与自由市场推动的贸易相冲突,但这种做法的优点明显高于缺点,它符合中美经济关系,并且取代谈判这种持久而无效并对美国丝毫无利的方法(之前有论述中国贸易谈判对美的不利,作者认为那是美国非常天真的做法,赢了谈判,输了贸易),这种做法同时使的中国难以对美国进行经济战争,譬如把供应商转向日本或欧洲以抗拒美国的一些政治举动,因为它将因此付出代价。这项做法实际也是向中国保证,只要中国按照合理的规则行事,美国市场作为中国最大的外销市场将永远对中国敞开。这项政策看起来像控制贸易,实际上更能促成自由贸易。尽管作者确定中国一定会对这种解决方法大声抗议,但他确定中国除了服从之外别无选择,理由很简单,在全球化贸易当中,美国是唯一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那么大量产品的国家。中国想要自由外销到美国,也想到赚取高额的贸易顺差,要是中国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一,中国会选择外销。美国对中国人权问题:作者认为美国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政策相当虚伪,光说不做,原因来自于中国在国际上力量和影响力的不断成长,这种成长使中国敢于漠视外来的要求和威胁。美国对于中国强声抗议和措施,并不能使中国动摇,反而最终损害了美国人的利益。作者认为任何国家都不应以国家的物质利益,不论是经济或军事的为牺牲,换取其他国家对该国人民的人道待遇。然而美国也不可以对那国的人权问题坐视不理,它可以做与贸易分离外的其他事,譬如支持独立电台,新闻媒体和海外的人权组织借以对中国形成压力。和中国领导人谨慎地维持一种正确的关系。1996年美国战略思想家和政治领袖组成的一个团体发表了一份称为《美国国家利益》的报告,他们认为在许多所谓的美国利益当中,只有五件真正重要:防止美国遭受核子或生化武器的攻击;防止在欧洲或亚洲出现敌对的霸权;分析中国成为亚洲霸权后对美国造成的影响:它不会同日本一样,并不会企图占领其他亚洲国家的领土。普立兹奖得主Walter McDougall认为一个足以主宰亚洲或欧洲的霸权势必非常强大,也因此在该地将没有任何敌人能够阻止它自由投射它的军力,譬如中国不但致力于发展海军,也可以大力发展飞机和导弹的长程武力,在美国觉得有必要派遣部队前去亚洲保护美国在亚洲的利益时,中国将有能力阻挡或封锁美国军队,美国的贸易路线和能源路线尤其脆弱,到那时美国甚至必须要向中国示好才能和东亚的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而美国在亚洲并无军事资产,美国将无法在那进行局部战争,因为如果中国决定的话,它可以阻止其他国家提供必要的土地和合作,美国将必须选择不发动战争,也就是在对抗时,顺从中国,或发动世界战争。如此美国在亚洲的首要目标就相当明显,防止中国成为敌对霸权。要达到这一目标:在亚洲维持美国的军事存在,并且要比中国的军力远为强大,必须密切注意中国的军力成长,作出相应的反应。阻止中国建立数目庞大的核子武器,也免其对美提出核子威胁以阻止美国的行动。有效利用中国周边国家的紧促感造成的国际压力。确保台湾有足以防御中国的武力,以避免美国卷入台海冲突。强化日本,维持亚洲均势。日本应当承认它曾经在二战中犯下的罪恶,也应当承认对不起美国,作者认为美国要的是日本当着中国的面建立一支足够强大军事力量。与中国为敌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在中国变得更民主,更重视与美国关系,同时又愿意放弃冒险的军事和外交政策之后,与中国维持友好关系并非不可能。在中国,新一代的中国人在新浪潮冲击下心胸较开阔,也能够容忍不同意见,没有那么强的防御心,不盲目爱国,对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感兴趣,美国应当与这些在广大中国范围之内的较具世界观,思想较自由的中国人保持友好关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