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义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309093803
作者:韩欲立
页数:22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于是,在被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理解为线性过程的开端和终结的生产和消费那里,马克思的批判开始了,“在国民经济学家看来,生产、消费以及作为两者之间的媒介的交换和分配是孤立地存在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和精神在不同的人之间和在同一个人身上的分离,是劳动同它的对象以及同它那作为精神的自身的分离,分配是私有财产的积极实现自身的力量”。生产作为一种消费性活动显然在古典经济学那里是被相对弱化的一个维度,这种经济意识形态的强制本身正成了资产阶级将生产的强制作为资本自我增值的逻辑底色,因为生产,而且只有满足需要的生产才是对资本的自我运动是有利可图的,它意味着积累,即价值的积累,而不是耗费,即使用价值的耗费。古典经济学将理性化的生产概念固定为劳动的积累和创造物的积累,把它抽象化为适用于一切经济时代的普遍性概念,从而将特定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普遍化为整个人类所遵从的唯一经济可能性,马克思批判地指出:“一切生产阶段所共有的、被思维当做一般规定而确定下来的规定,是存在的,但是所谓一切生产的一般条件,不过是这些抽象要素,用这些抽象要素不可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 2.作为生产的消费 在古典经济学所设定的经济过程的末端,消费被视为与生产相对立的否定性力量,消费意味着对积累的耗费,由于使用价值的消解,从而不能带来直接的价值收益,因而,对古典经济学而言,消费仅仅作为经济过程的一个从属性环节而存在,全部问题的关键仍然集中在生产和分配之中。不过,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成果之一,就是显然注意到了消费与生产的双重相互建构的辩证关系,即生产既是积累也是耗费,同样,消费既是耗费同时也是一种生产。“生产直接也是消费。双重的消费,主体的和客体的。

内容概要

韩欲立,1979年生,河南商丘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讲师,2007年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已在《学术月刊》等CSSCI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美生态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观研究”。

书籍目录

导论后现代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 第一章为什么是鲍德里亚:鲍德里亚理论前史 第一节作为革命文本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逻辑的退隐 第二节消费社会:后现代理论童话的常规社会置景 第三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纠结:20世纪中后期法国哲学氛围 第二章续写马克思:从《物体系》到《消费社会》 第一节物的符号化及物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消费社会的符码操控 第三节现代拜物教理论:鲍德里亚与马克思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走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逻辑:符号、生产与象征交换 第一节符号价值及其运行机制:重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起点 第二节拒斥历史唯物主义:从对马克思的生产主义逻辑的批判出发 第三节新的路径:象征交换? 第四章重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义 第一节作为批判逻辑而非实证逻辑的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二节理论的革命与反革命:作为后现代理论的鲍德里亚批判策略 第三节重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重要概念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义:鲍德里亚的批判及其回应》试图在对鲍德里亚的批判进行初步回应的基础之上重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指出鲍德里亚的批判的超历史性和抽象性,尝试更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重要概念,重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则高度及其历史辩证法原则。

作者简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义:鲍德里亚的批判及其回应》主要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后现代理论的兴起,使得历史唯物主义也被视为与资本主义现代性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深层逻辑上一致的同谋。在拒斥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谱系中,鲍德里亚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物质劳动”和“使用价值”等基础概念作为主要批判对象,形成了具有极大挑战性的“鲍德里亚式”的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它从反面证明历史唯物主义必须重新巩固自己的“唯物主义”关切,更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以回应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义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