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侧面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11256157
作者:马勇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作者:马勇,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第一章老生杂谈
大清皇族今安在002
晚清司法改革008
袁世凯“有密未告”012
后宫不是这样的024
义和团是怎样运动起来的029
重新估价太平天国的意义036
我理想中的辛亥大片043
其实我们不了解民国047
大变革时代官范、官德与官箴055
李鸿章马关讲和的一些细节060
澳门,现代中国的原点065
第二章远去的“政治名人”
078真实的慈禧太后:贡献、幸运与悲凉
090恭亲王奕诉的政治遗言
096穿越时空求教袁世凯
101宋教仁这样的“议会迷”
106杨度为什么不忏悔
112张謇:别了,皇上
118章太炎何以成大师
120君宪先锋严复
126康有为统筹全局顶层设计
129民国四公子
第三章一个王朝的隐退
乾隆大帝的“上国心态”134
近代中国地方自治思潮缘起137
清末联邦制何以不可能142
重新认识联省自治147
清政府为什么启动司法改革150
清政府怎么管理媒体153
假如没有《大清报律》157
铁路国有的正当与失当160
辛亥革命中的三种力量166
辛亥革命100年系列访谈之一:一个王朝的隐退171
第四章换个角度看问题
再看鸦片战争后的中外条约180
大清终结的朝鲜因素184
回望甲午:经验与教训189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缺陷194
重新认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197
重新认识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201
重看巴黎和会上签字204
辛亥革命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超越207
第五章再给历史把个脉
220中国仍在突围中:回望百年
225中国近代史的热点、焦点和难点
231大变革时代缘起、动力及方向
237章太炎与新史学
244蒋廷黻论近代中国外交
249近代中日交涉:时机、教训及弥补
256文化的根本在政治

作者简介

《中国历史的侧面》由马勇所著,假如九年立宪按部就班,假如宋教仁能够多活十年,中国的历史又该怎样发展……当年的统治集团大清皇族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清末的司法改革是否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晚清政府是如何管理媒体的?慈禧太后、袁世凯以及民国四公子的真实一面又是怎样……对比如今火热的斗剧,真实的后宫又是怎样的一面?到底该如何重新解读鸦片战争中的不平等条约,又该如何理性看待中日关系……马勇教授将穿越历史时空,为我们讲述中国近代史上那些不一样的人和事。


 中国历史的侧面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阅读《中国历史的侧面》这本书之后,我突然想到了网上盛传的一个段子《假如潘金莲不推开窗户》:假如潘金莲不开窗户,不会遇西门庆;不遇西门不会出轨;不出轨,武松不会被逼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腊不会被擒,可取得大宋江山;不会有靖康耻、金兵入关,不会有大清朝;不会闭关锁国,不会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 中国将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其他诸侯都是浮云啊。回到中国近代史,我们也有着类似的假设和疑问:假如九年立宪按部就班,假如宋教仁能够多活十年,中国的历史又该怎样发展……当年的统治集团大清皇族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清末的司法改革是否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晚清政府是如何管理媒体的?慈禧太后、袁世凯以及民国四公子的真实一面又是怎样……对比如今火热的斗剧,真实的后宫又是怎样的一面?到底该如何重新解读鸦片战争中的不平等条约,又该如何理性看待中日关系……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依然没有走出“胜者王侯败者贼”的传统史观,没有能够从一个中立者的立场去看待这段刚刚消逝的历史。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但胜利者写的历史并不一定是真历史。“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这是派普在战后所说的话。约阿西姆•派普(Joachim Peiper),这个昵称为约亨(Jochen)的党卫队军官,他曾是纳粹德国最年轻的上校;他经历了除却北非的所有德国战线上的血雨腥风;他是天才的指挥官;他是橡叶双剑骑士十字勋章的获得者;他是第三帝国的偶像明星,但在战争结束后,这个世界不再需要一个党卫军上校,他承担了可怕的罪名,他成了很多人口中双手粘满战俘和平民鲜血的屠夫……其实,历史是需要真相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承担者,我们有权利知道历史的真相。在《中国历史的侧面》这本书里,作者马勇教授带着穿越历史时空,让我们共同见证中国近代史上那些不一样的人和事。马勇教授探寻历史真相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微博上他起名“旁观者马勇”,给了自己一个最佳界定。在他看来,历史研究者便该永远居于第三只眼的位置,尽一切可能逼近历史真相。他认为: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学传统,支撑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中国人的宗教。只是到了最近几十年,中国人的历史意识淡薄,无神论、唯物论宣传,使相当多的中国人既不怕地狱,更不怕历史。这是中国文明的悲剧。确实,在相当程度上说,历史学是主观性最强的学问,是对人类智慧的终极考验。历史学的研究只能逐步接近历史真实,即便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事,历史学也没有办法真正复原,更没有办法像实验科学那样重新实验。读者、听者是否认同历史学家的分析、判断,主要的就看研究者的结论、记录能否合乎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历史学无法重建一个完全真实的历史场景,但历史学永远都以还原历史,回到现场,达到历史与逻辑的一致为基本学术诉求。以“董狐直笔”真实记录历史,是中国历史学的优良传统,中国史学史上的任何曲笔,甚至像司马迁、陈寿等人那种因某些私人原因的部分曲笔,也依然会被史学史揭露、唾弃。中国历史学不认同先入为主的政治偏见、私人意气,更不会因为什么政治立场、党性原则去曲解历史。真实,是历史学存在的依据,是历史学的生命,不真实的历史说教只是说教,不是历史。一切曲笔在历史的长河中终究会被揭穿,只是时间迟早而已。 马勇教授探寻历史真相的心情也非常忧患的。在《大清终结的朝鲜因素》一文中,他分析到:“在历史上,正是因为朝鲜被吞并,方才引发中国政治的多米诺骨牌。大清王朝的终结,即便不能说是朝鲜亡国的直接刺激,但朝鲜亡国—大清终结之间所蕴含的因果关联,还是清晰可见。追根溯源,大清王朝终结,原因固然不止一端,但自甲午至朝鲜亡国,再到大清终结,总觉得其间有一条剪不断理还乱的线。”当今时势,何不如此?一衣带水,唇亡齿寒啊。在《蒋廷黻论近代中国外交》一文中,他分析李鸿章错在哪里:“第一,中国近百年对外失败不是由于中国人不爱国。第二,中国的失败由于外交者尚属次要,由于内争者实为主要。内争的致命伤即现代化的建设过于零碎、迟缓和不彻底。第三,就外交本身而论,中国的失败一部分应归咎于士大夫的虚骄,其他部分应归咎于外交机构的不健全。若再进一步的研究,这两种弊病都要归根于中国人的知识、思想及办公习惯的现代化程度之不足。我们不能不承认,蒋廷黻的分析和结论确实有相当的道理,确乎为智者之言。”对现在的启发意义也非常重大。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历史成为一种学问,除了弄清历史真相,记录历史事实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资治,是通鉴。是用历史教训指导现实,是告诉人们在从事创造时,要有大关怀、大视野,要放在历史长河中通览、通鉴。 穿越历史之后,回到现实生活:不管前进的道路有多曲折,有多坎坷,中国往前走的决心不变,方向不变,永远。
  •     希望不是作者的真实水平,宣传文案写得还算吸引人,但实际就是一些粗浅的历史随笔,既无深度也无新意,甚至还夹杂了不少中学生在议论文里常用的口号,失望至极。第一章看完,完全没法了解作者对于历史有什么观点。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马老师,你怎么这么随随便便就出书了。
  •     前几篇是《近代史研究》等专业期刊文章,有几篇是《南方周末》等的访谈,剩下的更像是随笔。作者主张温情的认知,代入历史环境,写得很不错。《锵锵三人行》中见过本尊,算是诚实的人,只是从表面上来看的话。
  •     一般
  •     当代商业图书的拼凑中闪耀星星点点的灼见
  •     拼拼凑凑出本书,破坏了我对马勇的好印象
  •     写的很一般,而且乱。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家来找茬(。
  •     很久没看过这么扯淡的书了
  •     访谈、专栏和随笔的文集,就是不够整齐,文章还是不错的。
  •     一百年前的问题好像至今没有变。未来中国不变革则已,一旦走上变革之路,政治民主化,还政于民,依然是必须跨越的一道坎。中国只有政治有办法,其他方面才会有办法。而政治上的办法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让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拥有选择执政党执政者的权力。
  •     确实窥见了一些历史书上所没有的历史,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原来有那么多改变历史的可能。历史对于现实的关照,就在其中,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过去的仍可能重演,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     无法苟同,文章观点太随便,又不列明根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