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中国经济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506064934
作者:张军
页数:264页

内容概要

张军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除了从事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兴趣广泛。喜爱强调形式美的西方绘画和建筑艺术。对书法(左右笔)和珠算有一定的训练。大学时期就格外关注自然科学家的工作和个人佚事。喜欢欣赏摄影、雕塑、建筑作品和古典音乐。中学时吹过笛子, 动手做过雕塑,刻制过机械模型。对旅游和户外运动兴趣大增。爱修剪草坪和花园,更爱家庭。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揭开经济增长的谜团
中国的高增长时代是否终结?———张军与诺顿对话
中国经济为什么减速?
中国经济究竟是失衡还是失公?
我为什么不认同中国经济失衡说?
中国经验:发展、转型与国家能力
谁制造了中国的宏观经济繁荣?
关于中国经济规模追上美国的时间表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再增长20年?
为什么消费不足可能是个伪命题?
揭开中国消费过低的谜团
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与发展
高昂的成本正在控制着中国经济
中国的模式就是不止一个模式
第二部分 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的程度还“浅”
……

作者简介

关于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误区就是:中国经济实力已达到最高极限,从此将一路下滑。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已从“爆炸性激增”变成“一无是处”。事实真是如此吗?著名经济学家张军在他的这本书中指出,中国经济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中国经济仍在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本书中张军理性思考改革的得失,指出很多人混淆了中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和短期的经济波动问题的重大差别,误用了只适合于分析短期经济波动的凯恩斯理论来分析中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应该还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要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中国还有巨大的追赶空间和结构变化空间,建议新一届政府降低企业税负和融资成本,放松对行业管制,打破国有大企业垄断格局,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公平市场竞争,尽快扭转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过低和有效投资不足的局面。


 被误读的中国经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们平民获取经济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媒体界。看电视、听广播时,“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不绝于耳,每次听得片言只语,但对其本质不甚了了。要想了解经济的本质,毋庸置疑,需赖于学术界。可是,虽然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处在“经济”中,可我等平民听到“经济”二字,不头大者不多。作为著名经济学家张军,他的这部普及经济知识的平民著作,没有故弄玄虚,语言通俗易懂。像作者书中说的:“我希望能够非常简单地来阐述一下我的看法。”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哪些挑战?应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如何?等等问题,读过本书后,我才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的了解。无论从人均GDP、家庭消费还是可支配收入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都是世界上最快的。想改革开放之前,物质极度匮乏,生活水平极为低下,故有“盼年”之说。因为只有过年时,才有可能有新衣服穿(孩子少的家庭),才能吃上顿饺子。今天,这些对孩子说他们都不相信。想想今天我们还有特别等着、盼着想吃而吃不到的东西吗?原先整个村子里都是稀缺之物的自行车,今天已经逐渐被家庭轿车取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激发了我们多少的幻想?可是,物质极大丰富、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今天,为什么无论民间还是舆论界都还有如此多的对社会不满呢?作者认为:中国经济问题不在失衡,而在失公。毛泽东时代的一穷二白并没有造成对社会的不满,相反,人们对国家、社会充满了信心。可见,“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有道理的。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在超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成本条件。中国经济在未来能否维持高增长,主要取决于增长模式如何成功地来适应新的成本条件。这就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转型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新的成本条件的出现是经济调整和结构变化的催化剂。与小的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自己拥有“雁阵机制”来缓冲新的成本条件的压力。向新的增长模式的转型依赖于产业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成功转换。新的成本条件的变化使中国已经进入“适度增长”阶段,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他们会不会为了一个更具持续性的未来,而接受短期经济的放缓?”毫无疑问,中国经济政策的再次自我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根据宏观经济学的恒等式,当经济繁荣的时候,这个国家的贸易顺差是不可能出现的。可是中国十年来的发展却创造了贸易的顺差和投资增长同时发生的奇迹。占GDP24%的中国企业储蓄率是十年来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企业储蓄率来自企业收入的增长。可十年来所有原材料的价格,包括石油的价格都上升,为何中国企业还能继续扩大盈利幅度,而不是下降呢?是因为劳工的成本在这十年里基本上没有上升,甚至出现下降。当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劳动单位成本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如果说谁制造了中国的经济宏观的繁荣,作者认为是中国的“农民工”。通过本书还知道,房价不是由老百姓的平均收入决定的,是由未来的收入预期决定的。而未来的收入预期是主要受经济增长影响的,因此,房价的变化趋势就受到人们对经济增长预期的影响。因为房产是资本而不是普通消费品,资本的价值总是更多地受到其未来价值创造能力的决定和影响。所以,看房价要比其他经济数据更能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潜质和未来的竞争力的水平。就像北京、上海,当房价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望尘莫及的时候,有些不是当地居民却希望未来移居的人看好其经济领域投资的未来前景和潜在竞争力,因而他们愿意在今天付出这样高的价格。我们也许不愿意却必须承认这样的现实。在此过程中,为了减轻完成城市和经济转型的社会代价,政府需要小心翼翼地去构筑住房的社会保障制度。除此之外,似乎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总之,读过本书,很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困惑都会找到答案。附:文字指瑕。1.第35页,倒数第二段末“应有之议”中,“议”当为“义”;2.第56页,第二段倒数第三行“即使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了”中,建议“经济”后加“体”字;3.第88页,第二段倒数第二行“中国有近1/3的东西上出口到美国的”中,“上”疑为“是”之误;4.第260页,倒数第二段末,“对储蓄所得的利息再征税就等于是双重正税”中,“正税”疑为“征税”之误。
  •     本书的作者张军在书中的观点——关于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误区就是:中国经济实力已达到最高极限,从此将一路下滑。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已从“爆炸性激增”变成“一无是处”。事实真是如此吗?著名经济学家张军在他的这本书中指出,中国经济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中国经济仍在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作者从经济增长的原因和中国的经济模式入手,借助大量的经济数据实例和经济类书籍的书评,结合关系百姓生计的房价、工资等问题,深入浅出的剖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不止经济学家如此,我国对经济的把控也是跳出了这个误区。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4月8日出席博鳌论坛时称,中国经济增长超高水平就不会保持了,也不必要保持,也不能保持,这是因为需要将经济增长与其它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他表示,中国去年经济增速放缓至7.8%,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动控制速度的结果。由于全球需求下滑,同时中国采取了一些为经济增速降温的措施,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为1999年以来最慢。中国在去年上半年对信贷进行了控制,此外还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中国官员近几年已暗示,中国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不是可持续的。过去两年,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目标维持在7.5%,而之前几年一直都是8%。尽管中国经济实际增速通常会超过目标,但下调增长目标本身传递出中国希望为经济降温的信号。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北京及全国其它地区严重的雾霾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中国正逐步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减少公路、机场等投资项目的依赖,国内外经济学家称均认为,中国需要转变增长模式来确保未来的稳定增长。习近平在出席博鳌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会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速完全可能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但也将下大力气推进绿色发展,实现这些目标将给中国经济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仍然充满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这暗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西方经济体的高失业率局面。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中国发展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所以现在来看,中国的经济只是从超高速发展,逐渐转变向高速发展、稳健发展。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强烈推荐一读。单就经济论经济,这才是应有之见。
  •     如果你被中等收入陷阱、三驾马车等说法烦透了的话,这本书倒是值得一读。
  •     苏联解体的经济学解释,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