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饮茶

出版日期:2015-5-1
ISBN:9787108051702
作者:杨绛
页数:184页

内容概要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5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书籍目录

孟婆茶(胡思乱想,代序)
回忆我的父亲
回忆我的姑母
记钱锺书与《围城》
收藏了十五年的附识
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
隐身衣(废话,代后记)
出版说明

作者简介

《将饮茶(精装)》最早于198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出版后深受知识界和广大读者喜爱,成为散文经典之作。本次再版,增加了《收藏十五年的附识》一文,同时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后增加了一篇附录,即“申辩之中高检长惩戒案”。


 将饮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读这本书感觉读了三个杨绛,回忆我的父亲是孝顺俏皮的女儿杨绛,最喜欢这篇,边读边做笔记边思考,杨绛父亲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以及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的的教育方式让我受益良多,在那个时代她父母亲亦夫妻亦友的关系也让人看着很是喜欢;回忆我的姑母则让人看到了八卦的少女杨绛的心思,开篇就是我的姑母不喜欢我,我亦不喜欢她。家长里短人情世态,想必经历过大家庭的都能明白,不过想想她姑母作为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人品如真如杨绛所写的那样古怪盒自我,也挺令人唏嘘的。最后写围城,写她和钱在文革期间被当作牛鬼蛇神批斗,看得令人心酸,想想中国变态的文化大革命居然能持续十年之久,让这些文学界科学界的老前辈们如此低着头夹着尾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并且有的直接被整死,真令人嗟叹,那十年真的太不可思议了……可是杨绛的“乌云的金边”理论每每读到还是打心底里觉得感动-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蕴含着光和热的金边。
  •     很喜欢杨绛的这本书 读第一章讲她父亲的让人很感慨当时的知识分子活的很有骨气 很正直 能辨善恶 写钱钟书的那章又让人看到了他有意思的一面 最后的乌云的金边是文化大革命的遭遇 虽然是疯狂混乱的年代 但是还是活的很坚强很向上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将饮茶”之前,卸一下“私货”,这其中委实丰富:所在乎之人,所难忘之事,更包含独有的智慧与达观~
  •     第一次读杨绛的文,平实朴素,有淡淡的俏皮。
  •     书里的内容大致在网上读过,到手实书细读,杨先生随时都像元神出窍似的,浮在半空看尽人世百态与冷暖,也想修炼成这般穿着隐身衣的人啊。
  •     最后一篇边笑边哭地看完,画面感太强,后期红小卫内部分派,风水轮流转。
  •     宠辱不惊。
  •     译本读多了,难免生出对其应用中文之差的想法,必须读点合格的好文章来缓和一下。杨绛的文字倒是很有这种效果。早年的文章据说风格不同,目前尚未接触,但是晚年的几本集子到确实笔法洗练,文字干净,让我觉得好的中文表达就应当如此。同样是回忆旧人旧事,杨绛到底比董桥高明,没有那么多一成不变的句子和没有必要的语气词。这些都让我觉得好的白话文还是有。读杨的理由还是为了钱的一些材料,而近来读到的一点不成器的论文却让我觉得玩味文字的趣味,是时候摒弃“代表性”之类的成见和考察鉴赏的问题了。纸面精装没有覆膜始终令书本难以保存,叫人头痛。
  •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么被颠倒过来的?没有反思,早晚还会重来一次。
  •     4.1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先生历经沧桑,也能不卑不亢。
  •     非常欣赏杨绛先生对于生命的从容,热爱生活,在历史的大潮中,总有这样的人能够在历史中,又在历史上,平静的看待自己无法阻止的潮流,不参与,还是坚定的成为自己
  •     万人如海一身藏啊。
  •     特别愿意看杨绛先生的文字,隐忍朴实真诚。怀念父亲,也描述了家族和时代的兴衰更替,其情感之真切,即便隔着时间的洪流也让我这个读者热泪盈眶。回忆那个扭曲的“新奇世界”,不卑不亢豁达淡定,也感谢那些“披着狼皮的羊”雪中送炭的扶助。感谢杨绛先生将那个可怕的时代柔光化,让我有勇气远远一窥。
  •     我们喝杯茶,谈谈过去吧。2016年11月3日
  •     看杨绛写的那些事,带着对过去的追忆和怀念,字里行间都显露出作者的乐观豁达。最喜欢她写钱钟书在图书馆里给她画花脸那段,乐坏我了。真向往这样的关系啊。
  •     描写父亲的那段无不受感动……钱锺书先生真是好人……杨绛先生对乌云和金边的关系真是欣慰。
  •     对家人得回忆我看的竟然没有感觉,在这里竟然看到网友的评价这么高,我只是喜欢她的前序。我只是觉得评价比较公平,但是没有想到这事多么难得。里边的诗词真是美,可以我只是纵览记不住,只记得万人如海一身藏。
  •     感觉在跟杨绛先生聊天。 读到文革时期的事儿,真心佩服杨绛先生能在乌云中看到金边,且心存感激。 “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安知不招人暗笑。”
  •     隐身衣
  •     杨先生的家事里有国事
  •     喜欢她的笔调 看见的是中国老知识分子的精气神
  •     听杨先生讲那过去的故事。
  •     要是什么样的气度可以那样的回忆自己的经历,厕所打扫的干净如新,称是因为自己也没什么事情好做。去感激那些披着狼皮的羊,可明明就被这样亦狼亦羊的家伙狠狠的咬过,边看边觉得,去原谅是需要智慧的,也许经历的多自然就会释怀?
  •     “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时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对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我不用说明笑什么,反正彼此心照不宣。” 《隐身衣》也很好。
  •     杨绛先生在书里讲到的有关钱钟书的趣事,刷新了我之前对钱钟书的印象.
  •     世态人情,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     同样是描写文革时期的遭遇,杨绛先生的文字也如同她人一样的温婉,将苦日子也能写的如此温柔,庆幸,也算是民国时期的小幸运吧
  •     岳父明天要回,对我说要带《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回去细读,我也不过下午才读毕。晚上读《将饮茶》时,我还在合肥张家的九如巷,《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锺书与<围城>》三篇,我读到的还是流动的斯文。我的小濯吾,日后大概也斯斯文文,像他外公,像我,像我们二小姐。
  •     看了开头的孟婆茶代序,不禁回想起杨绛先生的离世。她也只愿服下一碗清茶化了自己。里面的内容大多是家族历史的回忆,回忆她的父亲和姑母,讲了她的锺书,和那段镶着金边的乌云般的日子。杨绛先生是位翻译大家,也是位我们值得尊敬的精神导师。
  •     杨绛先生将世间的世态人情作书看,当戏看。“一个不想攀高的人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人各有志,找到自己的位置便能“安闲舒适,得其所哉”。
  •     彩云易散。喜欢《回忆我的姑母》和《丙午丁未年纪事》。
  •     写父亲和《我们仨》有内容重叠,这里更细微详尽,由于是和《巨流河》一起读,导致有些记忆交错,想来也是那多难时代的常态。写到钟书小时候,他的痴气和诙谐,恐怕更多是源自于伯父哄他吃龙肝凤髓,和打棉花拳练软功造就的,生父严厉教导下变博学,这也是日后他写《围城》得益于儿时养成的感性。
  •     杨父是一课大树,幼时生活也好,伴钱钟书写书也好,文革也好,遇到善人,懂得善意,无时无刻不自得其乐。文字拈来轻轻巧巧,里面的岁月却是沉重的。 唯一一本准备读很多遍的书
  •     总觉得杨绛先生是个什么都明白什么都观察的很清楚的人,但什么都能乐观去想去看。什么都明白又什么都想得开的人最属不易。
  •     给《围城》的注那篇跳过了,很久前翻过围城,没看完,以后看完了再看这篇吧。
  •     就喜欢这种平实的文风,杨绛先生的书总能让人平静下来。
  •     杨绛先生的文章,没什么华丽的辞藻,只有朴实无华的文字与情感充沛源源不断流向笔端。
  •     读此书,恰如对面坐着蕙质兰心,充满人生智慧的杨先生,把她和周围人的故事向我娓娓道来……那过程是如此美妙,幸福,让我受益良多,谢谢……
  •     名门大家的回忆录,牵出了一串近代史名人,读来有种熟悉又沧桑的感觉,然而杨先生的笔调活泼戏谑,通篇透着股历尽世情后的淡然豁达,让这些名流们又生动、世俗起来。很精练的小书,篇篇精彩,一窥便可了解钱杨二老的价值观与人生轨迹。
  •     因为人有趣,文章也连带着好看了~~
  •     先生的风轻云淡呢,“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好像再苦也只作平常了,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在先生笔下心里,也倒只余下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了。没缘由地喜欢这一句:我现在回想,盛衰的交替也就是那么一刹那间,我算是亲眼看见了。
  •     钱老先生着实是个可爱痴人。
  •     杨绛先生高妙之处就是人物描写,用轻描淡写的语言刻画出了那么多形象生动,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实在是高,这才是大师水准。
  •     原本只是好奇杨绛如何评价杨荫榆,却发现整本都不错,甚至个人感觉比《我们仨》还略胜一筹。自古以来追忆家人难免会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但比起白先勇写白崇禧,杨绛写父亲、姑母、《围城》创作过程都要客观克制得多。
  •     杨先生的文字总透着一股灵气,还有一点调皮。内容或沉重,或悲喜,在杨先生的笔下总是充满生机,读完后心情愉悦悲痛有起伏,写默存生平的那篇有一种小女孩儿的可爱与善良。打算把老太太的书都买了来。
  •     #悦独#杨先生的人生总是伴着乌云,但先生记忆的却是那乌云的金边——人性的温暖,不觉间先生已逝近一年了,她也该如自己文中提及的那样化成尘土与这地球不休不止的转了,围绕着太阳,金色的光照耀着,也是种美好。(201706 杨绎 将饮茶)
  •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杨先生不同于钱先生,文字有自己独有的风格,无论历经如何大的风雨,都能平静的叙述。尤喜那篇《隐身衣》。
  •     打开“孟婆茶”就停不住一气读完了...
  •     #倒时差无望了#
  •     没有怨恨,没有情仇,秋风吹落了黄叶,落叶便让它归根,平缓地遵循生命给予的一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