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与美国核战略

出版社:詹欣 九州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0818295
作者:詹欣
页数:272页

章节摘录

一、冷战国际史研究的学术特征把冷战国际史看作一个新的学科增长点,是因为在学者队伍、研究方法、活动方式等方面,它确有一些引起人们注意的学术特征。这些具有全球化时代学术代表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众多冷战史研究群构成的国际学者队伍与其他学科不同,冷战史研究者们没有组建一个世界性、地区性或全国性的研究会,而是建立起一个个的研究中心或研究群。这些机构和群体的建立,或者以各自的学校为依托,或者以不断设立的研究项目为基础,但无论是常设机构,还是临时组合,他们都异常活跃,并经常按照不同的课题相互结合,交换文献资料,沟通研究信息,召开各种研讨会、书评会、讲演会等。各中心(研究组)几乎都设立了自己的英文网站,用以发布档案文献、研究信息、学术论文等。网络和会议是世界各地冷战史研究者沟通和联系的主要渠道。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下设的冷战国际史项目,是美国也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冷战史研究中心。该项目通过出版刊物和组织各种国际会议,大量收集、整理、翻译并公布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档案文献,还接受各国访问学者和学生,为他们提供收集资料、开阔视野、参与讨论的机会。目前,该项目的工作重心已经从莫斯科转向北京,并已同中国外交部签订几个有关公布或出版中国档案的协议。位于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国家安全档案馆(NationalSecurityArchive)是另一个引起世人注意的冷战史研究中心。档案馆致力解密美国政府涉及安全问题的档案,同时也收藏了大批俄国、东欧、拉美及其他地区的档案,其中很多文件已经电子化,供研究人员免费订阅下载。此外,档案馆还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档案馆就信息自由法(FreedomofInformationAct)的程序问题提供咨询,并成为这些文件的收藏中心。自2001年以来,该档案馆定期在俄国举办冷战史研究暑期培训班,每年设立不同的专题。伦敦经济学院冷战研究项目是英国最主要的冷战史研究中心。该中心重点进行冷战在欧洲和第三世界的研究,出版的学术刊物(ColdWarHistory)注重刊登各国学者关于冷战史研究新解释和新研究的论文,还编辑冷战研究系列丛书。中心创造跨学科的研究条件,研究人员有机会与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世界范围的机构就教学和研究问题合作。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该中心建立了研究生交流项目。以位于苏黎世的瑞士联邦技术学院安全研究中心为依托的合作安全平行历史项目(The Parallel History Project on Cooperative Security)是欧洲最著名的冷战史研究中心,主要从军事史的角度研究冷战,其联系和活动范围甚广。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学冷战研究中心则重点研究欧洲的冷战及意大利对外关系。在美国还有许多以大学为依托设立的冷战史研究中心,这些中心都开设本科生和研究生冷战史课程,并举办公共讲座和研讨会、接受访问学者等。俄国历史学家一开始就十分关注冷战史研究,1995年在俄罗斯科学院世界通史研究所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冷战史研究中心,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以及俄罗斯科学院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欧洲研究所、斯拉夫研究所,还有一些大学,都有学者参与其中。中东欧各国几乎都建立了冷战史研究机构,其中经常在国际学界露面的是匈牙利冷战史研究中心和保加利亚冷战研究组,它们分别设在匈牙利科学院1956年匈牙利革命历史研究所和保加利亚军事史协会之下,研究内容集中在冷战时期有关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的问题上。在亚洲,日本的冷战研究群主要是以申请研究项目为基础建立的,比较活跃的有早稻田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和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这两个中心通过在日本文部省申请研究项目的方式,重点从事东亚冷战史研究。韩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冷战史研究机构,参与冷战史研究的主要是韩战研究会和国防部军史编纂研究所,他们经常以朝鲜战争研究为题,与各国学者进行讨论。庆南大学极东研究所、北韩大学院大学也有一批较为固定的学者参与国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统一和危机等问题的研讨。新加坡国立大学近年也成立了冷战研究中心,侧重于冷战在东南亚的历史研究。香港大学历史系的美国研究中心经常与各国冷战中心合作举办国际会议,是亚洲冷战研究的主力之一。在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组建了一个专门研究冷战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研究群,召开会议,并出版了论文集。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也在硕士生和博士生中成立了冷战史研究小组,经常举办读书会。此外,印度学者最近也开始加入了冷战史的研究队伍。中国的冷战史研究在国际学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本身在冷战格局演变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毛泽东的外交战略决策两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而且在于中国学界的不懈努力。早在80年代后期,中国学者就参与了国际舞台上有关中美关系史的讨论。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档案文献的不断披露,各级档案馆的陆续开放,中国学者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国际学界的重视。其中,重要的突破就在1996年1月美国CWIHP在香港召开“冷战在亚洲”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中国学者不仅提交了多篇引人注目的论文,而且就国际学界当时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即1950年10月2日毛泽东关于出兵朝鲜的电报的真伪问题,回答了俄国学者的质疑,得到与会者的普遍赞同和好评。以后不久,凡是涉及亚洲和第三世界的冷战史国际会议,都会有许多中国学者受到邀请。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开始被大量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他们的看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4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评估中央情报局(1948-1976年)对华情报工作时,专门聘请了4位中国冷战史学者出席会议,与中情局官员展开了颇具特色的对话。

前言

代序:冷战国际史研究:世界与中国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人们惊异地发现,国际史学界有一项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学术成果之多、之新,学术活动之广泛、之频繁,令其他研究领域望尘莫及,以至人们不得不考虑赋予这一研究以新的概念,这就是关于冷战历史的研究。著名的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交流中心(The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于1991年成立了冷战国际史项目(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同时创办了专业刊物《冷战国际史项目公报》(CWIHPBulletin)。此后,“冷战国际史”这一概念便开始流行,并被国际学界广为接受。①所谓“国际史”,其含义在于,无论是学者队伍和史料来源,还是研究对象和观察视角,凡在冷战史的范围内,都不能再以某一个或几个国家为中心,而已经构成了一种国际现象。在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冷战结束后二十年来,在参与者的人数和国度、研究的角度和方法、题目的种类和范围以及档案资料所涉及的语种和国家等方面,冷战国际史研究的确为历史学发展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因此,中国《历史研究》杂志前主编徐思彦提出的看法——冷战史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②——毫不为过。在笔者看来,可以进一步指出,冷战国际史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增长点。冷战国际史研究是国际学术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前沿性、跨学科研究领域,当前在世界主要国家已成为发挥重要影响的学术潮流,并受到很多国家相关决策部门的重视。本文打算从学术特征、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谈谈冷战国际史的研究状况及其在中国的表现。

内容概要

詹欣,吉林长春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冷战国际史、国际安全与核扩散、中美关系。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一项,先后在《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史学集刊》、《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战线》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部分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代序:冷战国际史研究:世界与中国一、冷战国际史研究的学术特征二、冷战国际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三、冷战国际史研究发展的新趋势第一编 美国与中国“两弹一星”计划美国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评估与对策美国情报部门对中国核武器计划的评估与预测一、中国核武器计划的缘起与苏联的援助二、中国核技术的开发与第一次核试验三、原子弹的武器化与氢弹的试验美国情报部门对中国导弹计划的评估与预测一、中国导弹计划的缘起与苏联的援助二、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美国情报部门对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研制与发射的评估与预测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二、中国航天事业的初期发展美国与中国第一次核试验一、针对中国核武器计划的核扩散方案二、试图与苏联合作阻止中国核武器计划三、台美合作方案的提出与肯尼迪的否定四、军事打击方案的内部争论五、让约翰逊总统了解国务院的立场六、约翰逊政府最后的抉择七、理性应对中国第一次核试验从核威慑到核对话:美国对中国核计划的对策研究一、国外学术界研究现状二、国内学术界研究现状第二编 美国核战略与国家安全核轰炸、调查报告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一、对日本核轰炸与战略轰炸调查团报告二、核垄断背景下的美国核战略三、NSC68号文件与美国核战略的发展美国对华核战略与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一、尼克松政府对中国核力量的最初认知二、核阴影笼罩下的中苏边界冲突与美国的对策三、中苏边界冲突的缓和与美国把中国纳入到核军控体制的战略启动美国对台湾研制核武器的对策一、台湾研制核武器与美国的干预二、美国干预的加强及其局限美国、印度与中国第一次核试验一、美国对印度核计划的关注与担忧二、印度对中国核试验的反应与美国的对策美国与朝鲜核问题的历史分析一、美国对朝鲜核问题的关注二、美国对朝鲜施压的加剧三、第一次朝核危机第三编 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杜鲁门政府研制氢弹政策的形成及其影响保罗•尼采与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一、保罗•尼采及其战略思想二、保罗•尼采与全面遏制战略的形成三、保罗•尼采与全面遏制战略的深化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起源与演进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冷战国际史研究文库:冷战与美国核战略》探究了美国对核不扩散问题的认知,解析了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的本质。全书共分三编,内容包括:美国与中国“两弹一星”计划;美国核战略与国家安全;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

作者简介

《冷战与美国核战略》内容简介:核战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核优势地位,避免核扩散对其地位进行挑战是美国外交的重要课题。然而在冷战时期美国的核战略却具有浓厚的两面性。一方面美国对敌对国家开发核武器进行遏制,但另一方面却纵容友邦国家或地区开发核武器。《冷战与美国核战略》根据新近解密的美国档案,对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的起源、美国对中国“两弹一星”计划以及美国对朝鲜、印度和台湾的核计划的对策进行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冷战与美国核战略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有堆砌文字之嫌。。。
  •     九州出版了不少很棒的近现代历史书籍。这本书和沈志华的冷战五书属于一个书系,所以必须收入囊中。
  •     维护核优势地位,避免核扩散对美国优势核地位进行挑战是美国外交的重要课题,但美国的核战略却有浓厚的两重性,一方面美国对敌国核开发进行遏制,另一方面纵容友邦国家和制约型地区国家开放核武器:其尤为体现在对华核武器,以及对朝鲜、印度、和台湾的核计划的对策上,期间体现了较强的政策功利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