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国

出版日期:2014-6-1
ISBN:9787807696249
作者:(美)夏洛特·吉尔曼

内容概要

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1860.7.3-1935.8.17), 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哈特福德市(Hartford),历任女性主义先锋作家、《先驱》月刊出版人、社会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演讲人、商业艺术家、教师等多重职业身份。
吉尔曼曾入罗得岛设计学院,此外,所受其它正规学校教育不多,但其祖母家族中女流先驱辈出,姨祖母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乃《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作者。她历经两次婚姻,产后引发的抑郁症困扰终身,大部分作品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
在患乳癌三年后,吉尔曼于加州(California)帕萨迪纳(Pasadena)自杀,那正是其短篇代表作《黄色壁纸》的诞生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一个并不奇怪的重大计划
第二章 鲁莽的前行
第三章 奇特的囚禁
第四章 我们的冒险之旅
第五章 一段独特的历史
第六章 令人生厌的比较
第七章 日益谦虚
第八章 她国的女孩
第九章 人际关系对比
第十章 宗教信仰与婚姻
第十一章 我们的困难
第十二章 遭受驱逐
黄色壁纸(一)
黄色壁纸(二)

作者简介

《她的国》是吉尔曼写于1915年的一部女性主义作品,书中描绘了一个仅由女性组成的乌托邦。在这个乌托邦里,女性通过单性生殖繁衍后代。她的国社会安稳、没有战争和纠纷,也没有统治和被统治。作者在《她的国》中构建了一个只有女性的乌托邦,从逃离到自由,从疯癫到自我实现,《黄色壁纸》里那个痛苦挣扎的吉尔曼已蜕变为一位成熟自信的女权作家,用文字建构出一个让男性或害怕、或不屑、或崇敬的女性理想国。通过误闯进她国的三个男人与她国女人之间的不断互动,我们在现实社会中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那些社会规范、意识形态逐渐遭到质疑、颠覆,最终彻底瓦解。
短篇代表作《黄色壁纸》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运用众多女性哥特元素,揭示父权社会对女性的禁锢,更为重要的是任何试图反抗的女性面临被定为疯癫的危险。这部作品为对以后的女性主义文学影响深远。


 她的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文/王骁双在译言古登堡计划推出女性文学专题时,有人大为不满,并评论「世界上有那么多重要的文学作品,能够开阔视野提升思想,为何译言偏要加大翻译女性文学,汉化没有营养、对社会没用的女权主义作品呢?」这样的话让我震惊,我才恍然意识到,身处这个现代化文明社会里这么久,跳出充斥学术理论的象牙塔,社会的现实却让人如此无奈。我们所处的舆论环境,似乎与十九世纪握笔书写的女性所面对的并无区别。文学始终是女权战场上最隐秘的一个领域,冲在前线的社会活动家对此不屑一顾,躲在象牙塔里苦心钻研理论的学者对此嗤之以鼻。女权主义者忙着提议修改政策法律,忙着监督媒体舆论导向,忙着将女权理论「硬卖」给大众,却忘了文学这一块领域。文字的力量不可小觑,是柔软而有力的武器,潜移默化中改变读者的思想,于无形中扼杀脑中的残余毒瘤,输入女权的新鲜血液。然而,一切都需要读者的存在,若不打开书,再有用的文字也无法进入大众头脑,因此,在读者打开书的这一瞬,即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吉尔曼在国内或许并不为人熟知,却是二十世纪初美国首波女权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父亲在她还在襁褓中时便离家而去,母亲体弱多病,吉尔曼从小就没有受到应得的关爱与教育。她二十四岁结婚,一年后诞下女儿,产后的吉尔曼经历了最痛苦的抑郁期,婚姻与母职又进一步加重了她的病情。然而那时的女人都被认为天生就是「歇斯底里」「神经质」的生物,她的病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医生对她采取「休养疗法」,将其困于房内,禁止她思考,不让她拿笔,而是整日躺在床上休息。数月后,吉尔曼的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堆积起来的负面情绪甚至要让她崩溃,数次企图自杀,直到夫妇最终做出了离婚决定。离婚后的她搬到了加州,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并活跃于数个女权及改革组织,参与了多次社会改革运动,还创作出数篇散文、诗歌、长篇及短篇小说。发表于十九世纪末的《黄色壁纸》这部短篇小说奠定了吉尔曼在女性文学界的稳固地位,文中的「约翰」不仅是「我」的丈夫,更是现实生活中那个曾给吉尔曼进行「休养疗法」的医生,是禁锢女性思考、写作、走向公共领域的体制束缚,而「我」不断想要冲出这个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隔二十五年后,吉尔曼在《她的国》里构建了一个只有女性的乌托邦理想国,从逃离到自由,从疯癫到自我实现,《黄色壁纸》里的那个痛苦挣扎的吉尔曼已经蜕变为一位自信成熟的生态女权作家,用文字构建出一个让男性或害怕、或不屑、或崇敬的女性乌托邦。《她的国》与四个世纪前托马斯·摩尔所著的《乌托邦》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强调国民学识、智力上的提高与制度的不断完善。然而不同之处也显而易见,摩尔的乌托邦里仍是以男性为主导,甚少性别角色及社会分工上的反思,而在吉尔曼的乌托邦里,通过误闯进她国的三个男人与她国女人之间的不断互动,那些我们在现实社会中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社会规范、意识形态逐渐遭到质疑、颠覆,最终彻底瓦解。小至服饰的口袋设计,大至整个国家对孩子的抚养与教育模式,甚至有时她国女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将现实社会中根深蒂固的规范或思想通通打碎。在这里,男性才是「第二性」,而女性则代表全世界,是一排排不断前行的无所不在的大写的人,是需要男性「向上爱」而非「俯视」的女人,她们不是宠物,不是仆人,不会害羞,不会懵懂,不会示弱。在男主角范与她国女孩艾拉多结婚后,艾拉多这样说:「亲爱的,你得对我们有耐心,我们不像你们那儿的女人,我们是‘母亲’,我们是‘人’,但在婚姻方面我们还不擅长。」不知读到这里身在父权社会中的女性读者会作何感想?我想起安妮·金斯顿的著作《妻子是什么》(The Meaning of Wife),当我们称一个女性为「妻子」时,究竟赋予了她多少理所当然的「责任」与「义务」?吉尔曼所构建的不仅仅是一个女性乌托邦,更是一个母职乌托邦。翻译过程中这样的神化母职不断引起我的质疑,然而再次通读全文时我发现,她国的母职并非传统婚姻制度中的母亲身份,不从属于家庭空间,而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带有博爱性质的母职。这种非制度性母职不但减轻了对女性的压迫,更为母亲提供自主选择,这里的女性是「母亲」也是「人」,不会因为母亲身份而减少女性的主体性,这样一种女权主义母职观值得我们借鉴。但《她的国》的欠缺也显而易见,没有什么乌托邦是绝对完美的。在丁乃非教授所著《猫儿噤声的妈妈国:<她乡>的白种女性禁欲想象》一文里,作者指出「一片女性建国的异象中」存在「惊心的文化、种族、性的阶级偏见」。她认为这篇小说透露出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想象中的具有资产、文明、社会经济地位的白种女性,小说在展现性别的社会建构论的同时,却没有对阶级、种族等方面进行反思,而与之共谋。同时,禁欲是她国的另一特点,这里的女人只是姐妹或朋友,她们不会欲望彼此,没有同性爱的存在,她们强调性是伟大生命历程而非个人愉悦。这样的阶级与种族偏见,以及禁欲想象,与当今台湾社会何春蕤教授所指出的「良妇女性主义」概念遥相呼应。尽管有此欠缺,我们依然不可否定小说所反映的美国第一波女权运动对社会带来的贡献。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北京为一家妇女组织做实习,白天在办公室埋头于翻译与性别有关的国外新闻,晚上回到蜗居的租屋,沉浸于一个只属于女性的乌托邦里,文学与社会实践从没有过如此完美的高度结合。只是面对一个紊乱而引人愤怒的现实社会时,那样一切秩序井然、人人品行高尚的乌托邦似乎遥不可及。能将这样一部重要的女权作品带给中文读者欣赏,是我们身为译者的荣幸,若能因此引发大家对女权主义的思考、对社会性别的反思、以及对婚姻家庭制度的质疑,那将会给译者带来更大的成就感。译者在此真诚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看到大家读后的思考与讨论,以此证明女性作品确实「能够开阔视野提升思想」,并且「有营养、对社会有用」。

精彩短评 (总计45条)

  •     设想很新奇,虽然这个社会太完美太怪异不能存在于这个世界,但是对于早期的女性主义有着重要的影响。短篇黄色壁纸很惊艳。
  •     呃.....
  •     “不歧视他人的处世态度,不干扰他人的生活状况,给予彼此独立的个人空间,并体谅对方以任何形式存在于这个社会,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所有看似‘不可思议’事物的存在。这才是真正处世的高贵与灵魂的优雅。”(辉姑娘)
  •     女性自由的最理想状态
  •     当我们称一个女性为「妻子」时,究竟赋予了她多少理所当然的「责任」与「义务」? The Meaning of Wife
  •     不愧是早期作品 ,在此基础上可以完善的地方好多好多...近代篇的her land哪个大神来写一写?
  •     借书时候随手拿的一本,大概是因为韩寒有一本《他的国》?这乌托邦让我有点难以想象,只有一种性别就不会有竞争吗,这个世界还是需要男人的,性别不需要敌对的啊。
  •     理念出色(然也就是在历史上看不错而已) poor writing 初代feminist不会写小说
  •     开始看觉得很好,但后来越看越奇怪了。不论母系社会还是父系社会总有一方是弱势 为什么不能实现相对的平等呢?作者写女性可以自己繁殖后代不需要男性 后来人口多了避孕这里很有意思 就是 在生殖的年龄压抑自己对生育的渴求 把兴趣转移到其他的孩子身上。作者有些地方我还是很赞成的,比如对教育的极度重视,以及将两性社会中弱化的女性特征在母系社会中强化。这与艾玛沃森的那篇女权主义演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认为男性可以展现脆弱,展现感性;女性可以表现坚强、勇敢。有趣的人类...不管一个社会中的人是两性都体现,还是男人强化某些特征女人弱化某些特征,维持在一个平衡里,都可以保持社会的稳定。作者在提到女人作为母亲的职责时,鼻子竟然酸了,差点哭出来。女孩子不管怎样一定要坚强。
  •     对教育的重视、发展和以集群思考的观点很新颖,但总觉得将母亲一角置于一切之上仍有不妥,女性并未从男权社会中完全挣脱出来;且不曾看到关于她国居民感性方面的具体描写,似乎一直着重强调她们的智识和理性,不得不怀疑是为了反抗男权观点中的女性观念,而非真正为了女性自己发声
  •     女性的乌托邦。
  •     一个乌托邦
  •     有趣的设想 无聊的故事
  •     结局不太懂
  •     在看之前是好奇的
  •     理想形态感觉描写的还是很吸引的 但母性的部分还是不太能接受…结局烂尾了
  •     现实与女性乌托邦的对比,讽刺意味十足。看完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女性主义者
  •     这样的一个想法本身就有意思
  •     相当完美的母氏乌托邦!
  •     #2015年读的书#一个只有女性世界的乌托邦,从一个男性视角描述闯入这个世界后,所见所想所感,从好奇到震惊,从无法理解缺失女人味儿的她国人到赞叹她们的智慧勇敢善良,这是对女权的最高赞扬和体制设计,结尾有点仓促。黄色壁纸读来心有余悸,被束缚成抑郁的女性,最终疯魔。
  •     想法是好的,然而没法掩盖写得非常烂的事实,好像有一个好的想法都能扯成一本书。写得既不像理论书又不像小说,尤其人物形象非常僵硬,还不如看《格列佛游记》
  •     这里面女性所拥有的特质,足以让一个民族进步
  •     看完才发现自己也早已被现实同化。本书写于100年前的美国,可许多观点现代依旧适用,不仅是让男性震惊,同时也值得女性反思。可对于这样一个女性乌托邦,仍觉得有待完善。不过其中的美好也是值得反复回味的。文学确实在启发人们在女权意识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     看完没有很大的冲击。作者描述的女性乌托邦很美好,那里的女子坚强,勇敢,追求真理,什么都靠自己,甚至生育也能用自己的意念控制。可总觉得缺了一些完美,也许我是被现在社会对女性的禁锢深深影响了,这样的女子让人敬仰,只是缺少了些可爱。
  •     一直对外国文学都不是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翻译苦涩生硬的作品。而这本书是由女性主主义,女权社会构成的一个类似桃花源的不存在的国家。让我感触很深的除了这些女性带有的母性天职,还有乌托邦和现实国家的不相融合互相了解与磨合。
  •     深刻的女性乌托邦寓言,糟糕的人类学田野记录。
  •     题外话:在乌托邦里,不管是哪一种,还会有文学的存在吗?
  •     #160528
  •     直男癌,巨蟹座和第三方的女儿国历险记,后记的评价有一句很正确,但女性算不上,只是单纯的母职乌托邦,大概是时代的局限性?无视其他可能性,只局限在母性发展的母职,和排除利己思想的乌托邦结合在一起,真是……要是安利的话,只想安利后面的短篇
  •     平板的乌托邦。时代所限,文笔所限。
  •     很喜欢,刚开始读不进去,尤其是主人公们进入她过的过程。之后有意思多了,很多关于女性的观念放到现在仍然会引人思考。孩子不一定由生母抚养,而是给更能照顾好她的人,这种观念到现在依旧会是争论不休。为什么女人不工作,为什么不能自己拎重物,结婚是组成家庭而不是嫁入他家,也许只有女人自己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弱者,才能真正男女平等吧。
  •     可以看到那个时候作家对于社会既定的性别规范的反抗和反思。不过作为一部小说来说,情节平平,而且感觉没有写完……好想知道作者带着她之国的妻子回到现实社会之后的故事
  •     美国人在20世纪初关注的问题,我们这里刚刚开始热议,这本书现在看正好。当女人不再需要男人保护、喂养,当女人有足够的理性和力量去主宰自己的世界,男人除了锦上添花,还能做点什么呢?忽然想到以前看过的一篇豆瓣文章,“有一类妹子,她们可爱积极向上,但是非常难搞。钱和礼物攻陷不了她们,甜言蜜语攻陷不了她们,富足的背景攻陷不了她们,甚至她们自己都不知道什么能攻陷得了她们。”我想,未来的妹子就是这种发展方向了,男士们加油了,不然你的基因有可能被淘汰:)
  •     翻译真的很差。公民教育那里非常向往,结尾看傻眼。
  •     一整本书读下来好像世界本来就应该这样的理所当然。但是不能忽视心底的荒谬感。两性社会变成仅有女性,男女不仅仅是体力的差别,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就如同女性在面对三个外来者就是尽可能的询问然后思考,可能男性就很迅速的直接出去探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外边世界。
  •     女性乌托邦的构想和理念有点意思,但故事实在太弱了,文笔也很糟糕,啰嗦反复和乏味。
  •     真可以说这个小说故事很有想法,可也真的无聊至极,即使宣传女权主义,难道这个世界真的不需要男人吗?
  •     和所有乌托邦一样存在过于理想化与无视人类负面需求的问题,而且用“母亲”来取代“性对象”依然并非对女性本身的肯定啊。不过文笔还是不错,有种执着的诗意,三位男主角塑造得也很生动。真有一个全是女性的国家会怎样?大概就和一个全是男性的国家一样没差别吧……
  •     故事性弱,就是借“误闯女儿国”这个桥段来通篇讨论她国存在的种种可能性合理性以及优越性。但是这个女性的国度太过于理想,一直在歌颂女性在作为母亲和协作者的优异特质和光芒,还设想了一个只有美德存在的世界。虽然不忍心破坏这样恬静的氛围但是这个作品从头到尾都是无所适从的空虚感。
  •     翻译以及女性主义的洞见厚度让我有些失望
  •     直男癌 只要还愿意用理性思维 就还是有救的
  •     对美好的追求,因为内心有向往,所以很美
  •     翻译渣。
  •     好像是去年在季风看完的 bug特别多
  •     提出的概念,让我很难想象100多年前的美国已经开始对女性的权利和社会中性别的形态有那么深的理解和展望了。许多观点在如今的女权主义中都是保留体现的。但是故事实在是弱,特别是结尾。。感觉是写不下去草草收场还是有点可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