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洞篇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100094009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页数:8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格贝说:“我要告诉你的。我觉得你的论证要点正在原来那个地方,也受到我原来提出的反驳。因为我并不否认你那个聪明的、也可以说决断的说法,即灵魂在进入这个身体之前就存在,但是我觉得你并没有证明灵魂在我们死后还存在。我不同意辛弥亚的反驳,说灵魂并不比身体更强、更耐久;我认为灵魂在所有的方面都优越得多。你说得可能很对,可是你亲眼见到人死以后那较弱的部分还依然存在,为什么还不相信呢?你是不是认为较强的部分必定保存同样长的时间呢?你看看我的答复是不是有点意思。我想我可以像辛弥亚那样打个比方来表明我的看法。我觉得这很像有人说的已故老织工的事,据说这人并未消灭,还安全、结实地存在于某处,其证据是他所缝的常用衣服还很完整,并未消灭。如果人家不信他的话,他会反问比较经久的是人还是穿用的衣服,在听到人要经久得多的时候,他会认为这毫无疑问就证明了那个人是安全无恙的,因为那比较不经久的衣服都并没有消灭。 “可是辛弥亚啊,我并不认为这话说得对,我要请你注意我所说的。任何人都会认为这样说的人是胡说八道。因为所说的这个织工缝过并且穿破过很多这样的衣服,他活得比它们长久,它们虽然多,可是都消灭了,都在最后一件之前消灭了。然而一个人毕竟不比一件衣服差些、弱些。我想这个比方也可以用来说明灵魂和身体,可以同样地说灵魂活的时间很长,身体活的时间比较短,也比较弱。我们可以说每个灵魂都穿坏过很多身体,特别是活了很多年的人。因为一个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经常变化、经常被破坏的,灵魂却经常在重新缝制那穿坏了的身体,所以它消灭时必定还穿着那最后一件衣服,这件衣服是唯一存留的,在灵魂消灭之后,身体就马上会显出它的虚弱本性,很快就朽坏不见了。所以我们还没有充分证明你的说法可靠,得出我们死后灵魂还存在于某处的结论。 “假定有一个人情愿向你的主张让步,而且承认的比你的还多,因为不仅我们的灵魂可以在我们生前就存在,而且不妨有某些人的灵魂可以在人死以后继续存在,或者重新存在,可以再生、再死若干次,因为灵魂的天性很强;能够经得住多次生死。可是这人即便承认了这些,还是可以认为灵魂经不住多次投生的折磨,终于不免在某次死亡时完全消灭。他可以说谁也不知道身体的哪次特殊的死亡、特殊的消解带来灵魂消灭,因为谁也不能觉察到这件事。如果事情就是这样,那就只有傻子才会充满信心地面对死亡,除非他能证明灵魂是根本不会死,根本不会消灭的。如果不是这样,那将死的人就永远要害怕自己的灵魂会在身体解体的同时彻底消灭。”

内容概要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译者:王太庆

书籍目录

正文

编辑推荐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裴洞篇》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由柏拉图著。

作者简介

柏拉图的《裴洞篇》通过苏格拉底的学生斐洞的回忆讲述苏格拉底临刑前一天的言行。苏格拉底与朋友和门徒进行灵魂不朽的谈话,从容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谈话主题涉及到了自杀问题以及对灵魂存在的证明。


 裴洞篇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P19我们还记得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认为这些灵魂从这个世界到那个世界, 再回到这里, 从死者托生. 如果真是这样, 如果活人是都是死者托生的, 我们的灵魂就曾经存在于彼处, 是不是? 因为它们如果不存在了, 就无法再度托生; 这就充分证明它们存在,因为十分明显,活人是来自死者的。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计今人之数,不若死者多。如人死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人且死见鬼,宜见数百千万,满堂盈廷,填塞巷路,不宜徒见一两人也。人之兵死也,世言其血为磷。血者,生时之精气也。人夜行见磷,不象人形,浑沌积聚,若火光之状。磷,死人之血也,其形不类生人之血也。其形不类生人之形,精气去人,何故象人之体?人见鬼也,皆象死人之形,则可疑死人为鬼,或反象生人之形。病者见鬼,云甲来,甲时不死,气象甲形。如死人为鬼,病者何故见生人之体乎?《论衡 论死篇》苏格拉底因为其他东西对立转换,所以判断死了有灵魂。逻辑上谬误。肉体只会干扰灵魂的追求,死亡是灵魂摆脱肉体。(概括引自豆瓣书评)割裂了肉体和精神的关系。完美的绝对世界这个也是柏拉图的想法,不过从单细胞到变成人类的绝对物质是什么呢?单细胞?鱼?始祖兽?还是猿?或是人?
  •     1.灵魂不死。在哲理和宗教中来解释灵魂。苏格拉底对灵魂的态度更像是一个信徒。他一直在论证灵魂不死。灵魂更像是宗教意义上的追求,是追求真理的目的。二元对立的论证,很有意思,灵魂是真理的宗教,所以捍卫起来,格外费力,他的学生是好学生,不似孔子的高徒,只有听讲的份儿。2.死亡只关乎身体。身体好像衣服,灵魂穿过一件件衣服后依然不至于毁灭。灵魂可以抵达的境地,至臻至善,为了这个,努力寻求真理是心存快乐的。即使去死,也可以心如止水地面对。3.美的本质。临死之前的谈话里还有这个,让人感到苏格拉底的信仰的纯粹。4.想象力。苏格拉底临时之前谈到对大地上、海洋下等未知世界的想象,他描述得很生动。涉及地狱和审判环节的部分很有宗教意味。他相信“…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地在生活中寻求美德和智慧。因为奖励是荣耀的,希望是巨大的”。这让人想起《新约》里的劝谕。5.眼泪和一只公鸡。苏格拉底赶走了妻子,却还有狱卒、门徒的眼泪。他对雅典民主、法律的信心(民主并不一定都公平、正义),对灵魂不灭的信心,对真理的信心,有了更多可以坦然赴死的理由。还医神一只公鸡的遗嘱,让人觉得苏格拉底还是很有幽默感的,因为医药之神也是毒药之神。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经典版本,印刷质量提高,值得收藏。
  •     本书更像是垂死之人的自我安慰。如果要论灵魂的话,那么我们首先要默认灵魂的存在,所以人死了之后是有灵魂存在的,那么死也就无所畏惧了,反而是更加接近真理了。但是我现在不相信的是死后有灵魂的存在。 要接受一种与自己已有的相悖的认识十分困难,本书看得我不敢苟同的地方十分多,一个下午看得睡过去两次。记得当初读《会饮篇》觉得写得实在是太好,一口气读完得。然而我接受《裴洞篇》有困难。由衷庆幸当初没有去学哲学实在是太好。喜欢《会饮篇》。对《裴洞篇》选择性接受。还有,柏拉图实在是太棒。对苏格拉底有偏见了,一直处于一个感觉在诡辩,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的感觉。
  •     向死而生,灵魂不朽
  •     诸多后世哲学宗教的观念
  •     花兩個午後讀完。儘管小時聽說蘇格拉底臨危不懼,慷慨赴義(有沒有一種革命烈士的形象浮現腦海⋯⋯),在後來的歷史書籍中,蘇格拉底幾乎也是以一幅不畏懼死亡的樣式出現。讀了斐多才明白:壓根不是什麼不畏懼死亡好不⋯蘇格拉底深信靈魂不死,全書基本在論證這個論點。既然靈魂不死,身體與靈魂可以分離,死亡在這裡便不再成為可怕之物,於是也就不存在畏懼一說。深愛蘇格拉底啊!論證靈魂不死的推論過程看得很是暢快,儘管我並不完全同意這個結論。蘇格拉底的幾段話語打動我心。譬如1)靈魂要擺脫肉體本性的影響,是自己純粹獨處,"因為自己不純粹是不能達到純粹的東西的"。2)厭惡論證就像厭惡人類(我理解為以偏概全)。3)蘇格拉底對世界的認識。(最後10頁)他所理解的現實世界之上的世界真多彩,讓我想起但丁的神曲。
  •     嘛嘛~~~爱智的原因在于其是生命历程的沉淀,指向过去、未来、当下。当然肉体也是灵魂的形体化。说来说去二元论的铁板还在。
  •     在读这一本的途中,正巧碰到一本小书《哲学家死亡录》,一起读更添趣味
  •     将苏格拉底之死 和佛教还真是蛮像的。辩论灵魂的不朽,不喜。
  •     生命是不是疾病,曾经明亮过的基督如今在哪,你可知梦中有死如同感官身体,人是略大过于宇宙的镇静剂,我脱离大水,在一九九四,缝好欧亚么,关于强壮的不可镇静,璀璨的必将洋溢
  •     抛却肉体,灵魂不灭,一直追寻真理,直视“相”本身,而不是表面。
  •     苏格拉底对灵魂、来世的解释的确为基督教奠定了理论的基础,尽管篇幅剪短,你还是会为这个最善良、最明智、最公正灵魂的逝去所震动。
  •     商务印书馆的书,从来都是一级棒,无论是翻译内容还是书的封面设计,凡是可以进入商务印书馆的书都是值得读值得思考的书,一级棒 橘红的哲学 绿色的社科 蓝色的 经济学 黄色的历史,我要有钱真想全部收入囊中
  •     宙斯在上,我愿意相信灵魂是不灭的。苏格拉底值得永远被世人铭记,面对死亡的从容令人感动,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格黎东,我们还欠药神一只公鸡。还了这个愿,别忘了。”哈哈,愿你在另一个世界找到真理
  •     读完它,你会为这最善良、最明智、最公正的灵魂所感动。
  •     前面仍疑惑,看完终于平静了下来。死究竟是什么东西?当我说平静的疯狂时,我并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我感到平静。感到慰藉。死亡不过是回乡。
  •     为了参加满200省50的活动买的,这个系列的书不会另我失望
  •     错的路有很多,对的路只有一条,所以真正的智慧在本质上应该是相似的,正如苏格拉底和佛祖。虽然苏格拉底唯心的推演不能完全让我信服,但聆听这位大智者在临终前谈论灵魂的不灭实在赏心悦目
  •     读完忍不住流泪——“我们感到他好像我们的父亲,失掉他之后我们就要一辈子当孤儿了。”
  •     读了第一遍 做笔记做笔记
  •     敬佩苏格拉底临死的平静,“哲学家并不害怕死亡”。但其申辩中有些却像诡辩,换一个前提就不一定成立了。有些看法与《道德经》不谋而合。
  •     灵魂不死,精神永存,还有什么好挂念的…
  •     纸质挺好,内容不错哦
  •     论相声表演艺术
  •     大二时所阅。灵魂论。对苏格拉底有了点了解,不错。让人向往,那个时候对知识的态度。
  •     《斐多》能让人看淡生死,“向死而生”是中华文化中缺乏的内容。
  •     苏格拉底死前关于灵魂、死亡的论述。除去灵魂这一部分,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么一段话:人类厌恶论证,正如人类厌恶人类。最好的论证与最坏的论证都是罕见的,大多数处于这两者之间。正如人。
  •     书的最后苏格拉底想象的世界(或者说柏拉图想象的)真是迷人
  •     伟大的灵魂!
  •     「天鹅并不悲歌,它们是阿波隆的鸟。我想我是天鹅的伙伴。」关于灵魂不死的三种论证。看哭。
  •     裴洞:…,我想柏拉图是病了。
  •     没读苏前哲学直接读苏格拉底会觉得有些观念是很突兀的。了解了苏前哲学的发展就好理解了。
  •     震撼到发麻。
  •     一个下午在老山脚下的先锋书店读完。身体与灵魂两分的源头。影响后来很多哲学家,也引起了尼采、昂弗莱等人的激烈批判。从杜威的立场来看,这种两分也是站不住脚的。
  •     或许还是杨先生翻译的好些。
  •     尚存许多疑问与未理解之处,一定要二读……
  •     理论越复杂,道理越牵强。 尼采骂苏格拉底是诡辩家是有道理的。
  •     目前只看到30页,灵魂不死与回忆说的论证严谨,很有逻辑。不愧是先哲啊。上过西哲史,却没看过几本西哲书,惭愧。另外要感谢这些思想能够留存下来,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这才使我等能够与两千多年前的先贤有机会促膝长谈。这是阅读经典的魅力,也是一份深沉的感动。读完了,不知该说什么。商务印刷馆的这本书2013年1月出第一版,2015年6月出了第二版,售价十元。我想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远远高于十元,甚至无法估量它的确切价值。苏格拉底这样的人出现在世界上是全人类的荣耀与幸运。
  •     苏格拉底or柏拉图的推断过程很精妙,灵魂存在和死亡的谈话基本上是当时的神学了?世界和宇宙的形成当神话看就好了…
  •     “手拿茴香的人虽多,真信酒神的人却少。”
  •     这个系列的书都是老经典了(虽然部分翻译很一般),很值得阅读,况且价格还算实惠!
  •     柏拉图没来,我想他病了。 临行前,苏格拉底谈论死亡。 哲人与常人,物质与精神,灵魂永生。 提出“理型”概念,洞穴观,地狱的雏形,天堂的兴起,基督的始源。 朴素概念仍然贯穿全文,死亡仍旧是哲学的终极。 观此篇,常人看热闹罢了。 对肉欲的留恋,正因无,所以不刻意求之,仍然幻想,离超脱之境,远矣。我乃庸人。 死与不死,这是一个问题。
  •     2017.04.04
  •     安老师推荐看的,其中涉及轮回、灵魂等概念。西方哲人也是能看的透的。
  •     “那你最好叫我当你的伊沃劳,在天还亮的时候。”
  •     接近佛教的观点,电光火石间突然对’存天理,去人欲’ 有了新的理解。
  •     从人名缩写开始,杨绛译本就大刀阔斧从略了太多细节。但柏拉图毕竟不是文学,而是每句话每个词背后都掖着微言大义……
  •     灵魂不死。
  •     混沌中的究极探索,不怎么敢打低分。翻译得不够尽善尽美。印刷质量让人很生气。
  •     相比前三篇 看得最認真最有據最感人的一篇 因此靈魂是不朽的 對於已經逝去的人來說 死亡不是消失而是退隱或離去 那就像蘇格拉底勸告我們活時的應追求那份知識 真理 勇敢 真實 自由一樣 它們將永遠伴隨著靈魂一直存在
  •     论证,语言,隐喻,概念,图像。为基督打好了底子,柏格拉底你个骗子,还我泪来,最善良,最明智,最公正的人逝去了。
  •     灵魂不是死的 不等于 灵魂是不死的
  •     学习回忆说、相论和灵魂不灭论。这大概是西方文明中除耶稣外最感人最著名的死亡了。“他是最善良、最明智、最公正的人”。
  •     还是喜欢杨绛翻译的
  •     人的“灵魂”观念来源于人对梦、疾病与死亡现象的思考,柏拉图认为肉体是对灵魂的桎梏,肉体是邪恶的,是充满欲望的,灵魂要摆脱肉体的束缚,追求进入纯粹永恒不朽不变的领域。灵魂经常学习,追求哲学,是在练习死亡。“那些身正献身哲学的人所学的无非是赴死和死亡”。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之一。
  •     mark!是时候要透过别人的眼睛寻找真正的自己。

相关图书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