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恪守

出版日期:2013-10-1
ISBN:9787566605143
作者:周启超
页数:300页

书籍目录

卷首语
第一编 当代文学理论态势之反思
第一章 在反思中深化文学理论——“后理论时代”文论研究的一个问题
第二章 文学理论:“跨文化”抑或“跨文学”?——关于当代文学理论的境况态势与发育路向的反思
第三章 反思中整合 梳理中建构——国外文学理论当下现状之检阅
第四章 “开放”与“恪守”,“解构”与“建构”——今日俄罗斯文论气象之手记。
第五章 “复调”.“对话”.“狂欢化”之后与之外——当代中国巴赫金研究新进展
第二编 文学作品/文学文本理论之梳理
第一章 文学作品/文本理论与“文学性”之追问
第二章 作品理论/文本理论——当代文论发育的一种“年轮”
第三章 “开放的艺术作品”——埃科的作品观
第四章 “在对话中生成的文本”——巴赫金的文本观
第五章 “作为意义生成器的艺术文本”——洛特曼的文本观
第六章 “文本的生产性”——克里斯特瓦的文本观
第三编 现代斯拉夫文论之旅
第一章 跨文化视界中的现代斯拉夫文论
第二章 捷克结构论学派与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对接
第三章 “形式化”.“语义化”.“意向化”、——现代斯拉夫文论中“文学性”追问的不同路径之比较
第四章 当代外国文论:在跨学科中发育,在跨文化中旅行——以雅各布森的文论探索为个案
后 记

作者简介

当代文学理论的生态境况是怎样的? 她的发育有没有“年轮”为印记?她是如何在跨学科中发育,在跨文化中旅行的?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将作者引入国外文学理论现状之检阅与国内文学理论态势之反思,引入“开放的艺术作品”与 “在对话中生成的文本”、 “作为意义生成器的艺术文本”与“文本的生产性”这类文学作品/文本理论之梳理,引入以雅各布森、穆卡若夫斯基、英加登为标志的现代斯拉大文论之旅。本书刻录了这一梳理与反思的印迹。


 开放与恪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提到外国文论,我们马上会想到各种文艺理论教材灌输的种种主义: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后殖民主义等等。这诸多主义,一方面异彩纷呈,让人感觉到文论发展中的勃勃生机,另一方面,也让初来乍到者感觉乱花迷眼,以至于望而却步。面对这种以“思潮更替”概括文学发展进程,以“思潮斗争”来进行文学研究的传统,面对这种传统给人们带来的困惑,周启超先生在《开放与恪守:当代文论研究态势之反思》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反思,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可谓目光如炬。“无论是文学批评还是文论研究,都应该透过一个个思潮,去找到更深层次上支配这些思潮变换的基因,找到那种超越思潮论认知框架的理论视界。这或许就是范式”。(周启超:4)周先生开列了三种旨趣的基本范式:解译范式;解析范式;解说范式,并对每一种范式的优长与盲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指出,健康的文艺学应该是解析、解译与解说多种范式并存不废,甚至是小文论、大文论、准文论多种形态共生共荣。(周启超:8) 遗憾的是,当代中国文艺学的理论生态是失衡的。解析式文论在当代中国的发育,先天不足,后天时运不济。文学作品的诗学问题、作家与读者的审美能量问题、文学作为话语艺术的特质问题,文学文本相对于其他文本的特殊性、文学文本与其他文本的共同性,都没有得到科学的,实证的、细致的研究。鉴于此,周先生指出:文学本体研究应该成为我们的文学理论建设的当务之急。(周启超:19)针对一些学者将文学理论建构与文学文本解读对立的做法,周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理论构建与文本分析是互动共生的。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话”理论和“狂欢化”理论,乃是立足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拉伯雷的小说艺术的精彩解读;托多罗夫是以《十日谈》来展示结构主义的“叙事语法”;雅各布森是以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猫》来图解结构主义的“二项对立”;什克洛夫斯基是以《商第传》来论证“奇特化”的艺术手法。文学学领域的大家,不少都是从文学文本的细读中走出来的,一些为我们所关注的文学理论的著名学说,乃是建立在文学文本的精细解读之上的。(周启超:12)即便是被尊为“文化批评大师”的爱德华•赛义德后来也认为回到文学文本,回到艺术,才是理论发展的征途。(周启超:35)回归文学文本,争取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有所发展,有所建树,这对于学界同仁,尤其是青年学人来说无疑是很好的提醒。我们总是急于同国外文论时尚接轨,对国外文论的研究常常失之于“跟踪”(驻足于思潮更替与主义斗争诸现象层面),而并不是很扎实(并未深入到名家名说与重大流派的发育机制诸学理层面)。而且长期以来,外国文论被简化为西方文论,西方文论被简约为欧美文论,先是对俄苏文论狂热,继而对英美文论热衷,体现出明显的偏食情状。针对偏食与跟踪这两大薄弱环节,周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多方位参照,有深度开采。(周启超:11)为了证明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一方面,全书第一编辟专章《今日俄罗斯文论气象之手记》,先以《20世纪西方文学学大百科》中“文本间性”词条为例,(周启超:49-55)又举出瓦•哈利泽夫所著的《文学理论》,引证该书对文本概念的梳理。(周启超:63-70)今日之俄罗斯学界,学者们不再以“开天辟地者”或“真理终结者”自居,而是以开放的“对话式”的立场,多方位、有深度地吸纳各家各派文论学说的理论精华,平和的、有机地耦合不同流派文论的思想成果。种种成绩,实为持之以恒经年累月悉心探察的结晶,展示了俄罗斯同行视野之开阔、梳理之精细。另一方面,周先生本人在第二编也身体力行,从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概念入手,对作品/文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追根溯源,旁征博引。埃科的作品观,巴赫金、洛特曼、克里斯特瓦三人的文本观之区别与联系得以清晰呈现。该部分的梳理整合为后辈学人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最后,为了方便国内学者“多方位参照”,针对国内对现代斯拉夫文论介绍不系统、不完整的现状,全书第三编专门对现代斯拉夫文论做了较为系统、详尽的梳理。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布拉格结构学派、塔尔图符号论学派悉数登场;英加登、穆卡若夫斯基、巴赫金、雅各布森、什克洛夫斯基、洛特曼再展风姿。通过该部分阅读,我们明显可以感到,现代斯拉夫文论思想的原创性、学说的丰富性、理论的辐射力,丝毫不逊于现代欧陆理论与现代英美文论。对现代斯拉夫文论的考察,无论是对理清百年文论重大思潮、流脉、学派的发育谱系,还是对理解现代文论的变革动力、发展取向、基本范式的生成路径,都有重大价值、重要意义。总体来说,周启超先生的这部力作对于改变当下文学理论界的偏食现状,纠正某些有失偏颇的歧见,对于走出思潮主义的困惑从而进展到范式的探究,对于全面认识全方位把握外国文论很有帮助,对于学科建设发展必将发挥其积极作用。多方位参照,有深度开采,对于文论研究的意义非同寻常。须知,唯有通过中外文论、外国文论之间的比较,对不同质的诗学思想体系加以相互生发相互印证,方可寻求那些具有普遍科学性,能表征文学发育一般规律的“文心”,找到全人类的共同诗心。遗憾与困惑1.部分章节内容有重复之嫌以第三编现代斯拉夫文论之旅为例,比较第一章《跨文化视界中的现代斯拉夫文论》中,239页从“我们要看到,从莫斯科…”开始一直到245页,与第四章《当代外国文论:在学科中发育,在跨文化中旅行 ——以雅各布森的文论探索为个案》一文中,284页第四自然段“我们会看到…”开始至全文结尾处,我们发现:上述页码中讲述雅各布森例子的内容几乎完全一致,而且占了第四章的绝大部分。不解的是第三编整个是讲现代斯拉夫文论之旅,第四章为何写到了当代外国文论,退一步说,即使是为了呼应全书的副标题当代文论研究态势之反思,那么在同样都举雅各布森为例且绝大部分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只是在结论部分245页上用现代,291页上用当代,读者不禁要问,雅各布森究竟算是现代的例证还是当代之佐证。2. 译名不一致虽然在第二编涉及埃科、巴赫金等人的个人专章部分对人名译名做过较为详尽地梳理,但全书其他部分译名并不统一,让人颇为遗憾。以Julia Kristeva为例,12页上为克里斯蒂娃48页为茱莉亚•克里斯特瓦,49页为茱莉娅•克里斯特瓦,85页为克里斯蒂瓦。若是因为全书收录的文章成于不同年代,似乎在前言或注释中稍加说明为宜。 首发于符号学论坛:http://www.semiotics.net.cn/index.php/publications_view/index/4799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对于改变当下文学理论界的偏食现状,纠正某些有失偏颇的歧见,对于走出思潮主义的困惑从而进展到范式的探究,对于全面认识全方位把握外国文论很有帮助,对于学科建设发展必将发挥其积极作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