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是自家生》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常见病预防与治疗 > 病是自家生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6-8
ISBN:9787505722194
作者:刘弘章
页数:462页

我们人类要学会思考,而不能盲从。

标题那句不是我说的,是《病是自家生》原文里的一句,从图书馆借的这本书砖头厚,本以为又要像《思考中医》那样读个个把月,没想到哗哗哗一天之内就读完了。看完后google了一下,似乎二位作者是了不得的人物,嘛,且不论那头衔真假,起码以下观点倒是正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吸烟有害健康,应当戒烟。(讽刺的是刘老先生自己却是个老烟枪)要多喝水,这个就更没错了。要吃合时令的蔬菜。多吃粗粮,不吃垃圾食品。保持健康的心态。你能说这些有错吗?随便哪个健康生活的文章都有以上那几条,当然就这些几点的话,构不成那洋洋洒洒十数万字,于是加入明朝各皇亲国戚治病史,加入跟国外“同行”“权威”“专家”“明星演员”对话(一个对话能占掉几页),于是这书便很厚很有手感了。至于不吃晚饭和那个包治百病的牛蹄筋汤---------------------------------------------东方西方,饮食习惯皆一日三餐,不知是何时从菇毛饮血逐渐进化到养生这一文明习俗。不过,中国的三餐习惯,从庄子的“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语句中,可以证实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中国人已有一日三餐的习惯,南宋的大诗人陆放翁有诗曰:“疾行逾白步,健饭每三餐。”也可以说明,千百年来,一日三餐的习惯,非常普通。不过,佛教中有一派的戒律,每日只吃一餐,过午即不食,因佛说日午食,后乞他食,吃了也不是自己分内的,所以,《五灯会元》把此条奉为佛律,即过了中午就不吃晚饭。  宋大诗人黄庭坚(山谷)信佛,早晨吃粥,中午吃饭,过午即不食。唐白居易《长庆集体》十九《龙华寺主家小尼》诗:“夜静双林怕,春深一食饥。” 却是对佛门弟子衷心悲悯的诗句。只是,古人认为过午不食也是长寿和保身养体的秘诀,并以为夜食过饱容易致病,宋人长年诀有这样几句顺口溜:“夜卧不蒙首,晚饭少数口。”意思就是晚上睡觉,最好不要蒙头大睡,蒙上了被子睡觉,空气不流通,对人健康不利。而吃饭呢,即使不遵守佛律——过年不食,但只要在吃饭时,不贪饱,少吃几口饭,也是好的。--------------------------------------摘自21cn看来,古人并非都不吃晚饭,也不像书中所言,吃晚饭就会被认为放荡(陆游若泉下有知,定气得活过来又死过去吧),无论以前还是现在,观点都是晚饭不过饱。牛蹄筋味甘,性温,入脾、肾经,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中的作用,作为强身健体的食补确实是很不错,但说它能治癌,还是一招打天下,那就真让人哭笑不得:作者视《黄帝内经》为至高无上之经典,那他也应该知道内经中著名的十九病机,作为一个世家中医,这是热毒结聚的肿瘤还是寒湿结聚的肿瘤?书中从头到尾没有谈及,你不辨阴阳,不察病机,什么都来个牛蹄筋汤,能称之为上工么?能称之为中医么?所以看完整本书,感觉最有收获的便是“我们人类要学会思考,而不能盲从。”作者都很好心地这么说了,作为读者也要“识做”才是。有闲有时间,当本小说看看也不错,你若将它奉为救命经典,朝九晚五定时参拜,那用刘老先生的话:“你真是盲从敢死队啦!”

病是自家生

上综合课的时候,讲到食品添加剂,五年级吴佳音同学向大家介绍了一本书——《病是自家生》,我和同学都被她的介绍吸引住了,里面的内容真的很精彩,她介绍得也经常,然后我让几个同学向她提问,竟然问不住她。事后我一次次向学生向别的老师说起她,学生如此出色,做老师的也很自豪。不过说到书,我其实是见过的,图书馆就有,一套三本都很厚,当初我感觉只要是养生的书,基本上都是胡编乱造的,尤其是这本书,上面还打着什么太医的旗号,这样的书我一向都避之甚远。听了介绍回图书馆马上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我的印象里有老师借过这套书,可能是借出去了,过了好几天,整理图书的时候发现一套三本都在,原来分类以后换位置了,那天没看到。马上拿下了,翻了翻就感觉写得不错,多年来,读书也具备了挺强的直觉,一本书一打眼,就能看个大概,当然也有跑眼的时候(这次就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如果眼睛看不准,拿到手中,翻翻基本上就能断定是精品还是垃圾。这回一翻马上就知道遇到精品了,其实到今天也不过看了一点,不过已经向好多好多人推荐出去了,在当当上也为别人下了五六单,还给自己买一套,给我妈妈买一套。前几天给送去了。图书馆那本也借给校长了,遇到好书就应该和大家分享。有几天晚上我给孩子讲书,就讲的这本,讲了以后,孩子都很认可,也因此知道了很多饮食的正确方法。比如喝水应该大口快喝,比如房间应该经常通风等等。可能有人说房间通风还用你说啊,谁不知道啊,可是房间不通风会这么样吗?你不知道吧!刘太医做过实验啊,后果真可怕!不过那是刘太医明朝的祖先老刘太医,也是太医的保护神,名字我没记住,就叫刘太神医吧,刘太神医做的实验,是用死囚犯做的,现在不可能重复了,不过例子一样可怕。书里举了很多很多例子,从古代到现在,让你不得不相信,他的道理,你可以不信他的话,但是你不能不信他的例子。另外太医和普通医生不同,普通医生是希望病人生病,就靠这个活着呢。及时治疗死了,也都是按照医书的方子,不用负什么责任。而太医就不一样了,太医要治死了人一般自己的小命就保不住了,还有可能满门抄斩,古代太医很多都没有后人传下来,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太医不希望皇家得病,刘太神医看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把功夫下在了预防上面,结果几百年自己的家族一直延续下来,而且都没有什么病,健康活到高龄。不能不佩服人家,的确有自己养生的道理。

理念正确,细节待推敲

本书通过对刘家祖上在太医院以囚试医的经历的描述,提出了“三分治七分养”的治病理念,指出疾病主要是由于病人不正确的生活习惯造成的,要通过提升胃气来增强人体自身的正气,从而消灭进入人体的各种毒素,减少疾病的发生,这种理念个人认为逻辑上比较合理,对于人的健康有着非常好的指导意义。医学,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是真理,都是一些实践的经验总结,无所谓科学不科学,因为“人”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不像机器那么简单明了,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吃入各种药后的反应来确定其是否安全有效,这也是在美新药必须大量做临床实验的原因,所以:第一,作为一个会生病的人,我们不能对某种治疗方法报以成见,要以一个开放、客观的心态去尝试各种可能的治疗手段。你生病了,西医好比派出多国部队帮你把叛军打败,效果比较明显,但下次叛军再来你还会生病,而中医好比派出军事顾问团训练你自己的军队去打败叛军,虽然效果较慢,但自身能力增强,下次遇见叛军你不一定会生病。所以对于急性病我们优选选择西医,而慢性病则可用中医慢慢调理。第二,不能病急乱投医,要有自己的主见。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对你的生命健康负完全责任。医生也是人,也有良莠好坏之分,也有可能本想把你治好,但却由于医疗水平有限而把你早早治死了,更别说哪些庸医、骗子。所以,生病后,要根据病的轻重缓急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不要盲从医生,外伤急性病没得说肯定是西医抢救优先,但一些慢性病或西医还无确切疗效的病则可尝试中医,根据风险大小选择针灸推拿拍打体疗、食疗、最后吃中药,偏方,都可小心尝试,看看哪种方法对你有效。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减少疾病的发生。治疗方法再怎么高明都比不上不生病,我们不能没病时肆无忌惮胡吃海喝,而生病了就恐惧害怕求医问药,疾病这种人体的异常状态,就如书中所说是由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催化剂共同造成的,古语也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应该注意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尽量少吃各种未知的东西,远离毒素污染,培养“不生病的智慧”。最后,至于作者的学历、身份以及祖上事迹的真假我没有充分的资料无法辨别真假,书中一些叙述似有复制粘贴之嫌,但喝肉汤、喝果汁、不吃晚饭等建议因其风险小,我原意去尝试。总之,我的身体我做主,我会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各种养生知识,通过自己的理性判断选择精华去实践验证,对不靠谱、风险大的选择忽略,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实践使自己和家人能够少生病,真正享受人生的快乐。

结合现在的新闻看这套书就知道老刘为啥不招人待见了

看看现在的新闻,还有什么是能吃的?食品、药品频频出爆出大问题。刘老头在书里把人家的底裤通通扒了,断了多少缺德商人的发财之路啊。哈哈哈。怪不得刘老头被封杀被抓捕了。我当然不认为刘老头给自己脸上贴的金都是真金,但也不可否认他写了不少实话。这年头实话真话是见不得光的。大家都懂。建议大家还是买回去好好看看吧。哪怕当故事书看也行,这里面的小故事还挺有意思的。

御医是中医的中坚力量吗?

“东南逸士”是一位关心中医的前辈的笔名,本文和那些“抓游医”者的视角颇有不同,完全是为了中医事业的振兴,作者本人本不想发表,怕影响中医的发展,但本人认为,为了正本清源,使大家了解中医的真谛,广大读者有权知道他的想法,因此说服前辈发表         《刘太医系列丛书》书评         东南逸士 2009-3-6            本丛书(编者按:指《刘太医谈养生》、《病是自家生》、《是药三分毒》)的基本点是正确的,可以效法的,正确的养生观和治疗观理应发扬和传承。通俗的语言表达和叙述,让读者能明白事理和缘由,也很值得称道。加以现代医学和科学知识的合理运用,使现代人,特别是在西方文明中浸泡已久的知识群得以觉悟。可以预见,本书的流通,为中华原创医学的复兴将起到推波助澜之作用。      然而,书中某些论点失之偏颇。在作者看来,中医是分为“太医派”和“民间派”的。民间派的是垃圾,而太医派才是真正的“中医”,而太医派起源于明代,作者甚至十分露骨地宣称“太医派”实际上就是作者的先祖刘纯。潜台词就是:我才是“真正的中医”。其他则是“民间中医”,都是垃圾。作为现代中国的缩影,自我膨胀欲是一种新潮,本无可厚非,但是因此而打击一大片,甚至颠倒黑白,那就值得推敲了。      在作者笔下,“太医派”才是“真正的中医”,而这个起点是始于十五世纪的刘纯,那么十五世纪之前的中医就都是他心中所鄙视的“民间中医”了吗?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是“太医”还是“民医”?包括刘纯的先祖、金元四大家之手的刘完素,是“民医”还是“太医”?但到他们也一无是处吗?难道中华原创医学的历史真是应该从刘纯算起的吗?   关于中药的“黑名单”,这是刘纯的功劳,意义重大。但是,中药是不是像作者所轻视的那样:杂货铺?有毒草药就一定不能入药?这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结论:中医治病是“聚毒药以攻之”。请注意,这里不仅有“药”而且还有“毒”。《本草纲目》在所列的一千八百余种药材中就有四百多种标明其毒性:微毒、小毒或大毒。这说明李时珍并非不了解药材的毒性,或许你会认为李时珍是“民间中医”(本丛书就是这么评价李时珍的)。但是李时珍之前数千年的几乎所有本草专著,大多有各种药材毒性多寡的记载。因此刘纯当年所做与其说是中药“黑名单”,不如说是官医的“护官符”更恰当一些。      《红楼梦》第一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就出现了这么一张“护官符”。符中所列金陵四大家族贾、王、史、薛的权势和彼此勾结的渊源,告诫来金陵为官者切记此“符”,犯戒者轻则失乌纱,重则丢脑袋;刘纯之“黑名单”告诫后世“御医”们若想要保住乌纱和脑袋,就要远离这些毒药,千万记牢这张“护官符”。      综观明清两朝,御医们的平庸表现,恐怕这张“黑名单”是脱不了干系的。恰恰相反,这600年来中医学的发展,“民间”是无可争议的主流,李时珍、杨继洲、叶天士、吴鞠通、王清任等大家无一是“御医”,就是明证。      书中指太医用仲景方,其中有附子、细辛两味“急毒药”毒死朱棣宠妃一案,连刘纯当年亦称太医无过,然而处方太医却惨死刀下,这只能说永乐皇帝是个暴君,而不能指证就是按张仲景的处方毒死的。按,张仲景《伤寒》113个方中,共有26方使用“附子”,若加上其他“黑名单”榜上有名的毒药,那么接近半数的处方都应是被“开除”之列,如果真是这样,医圣张仲景的价值在哪里?应当指出的是,麻辛附汤和四逆汤至今仍然十分有效地被应用于救助那些适用证者。切忌,只有没有本事的医生,而无不可用之药(这包括所谓“急毒药”)(未完待续)。      Henovo按:“刘太医”近两年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争议,这些争议有的是因为社会大环境造成的,比如中医处于弱势地位,法律法规中对中医的不公平等;有的也可能是“刘太医”本人的言行造成的,本文对此不做评价,只是从中医学术角度进行探讨和争鸣。另温州名医潘德孚在《治病的常识》一书中指出:“古代社会中,中医一般是三类人:一是御医,战战兢兢看病开方。在这个位置上,稍有不到便会得杀头之罪。所以,大凡临床,都会喜欢用没风险的药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中医的智慧光芒被奴才的枷锁所约束,很难得到发挥。二是下三流占了大多数,走入游民社会的江湖郎中。江湖郎中实即游民,为谋生奔波于下层。历代造反,都有医生参加,很多都做了吴用一类的人物。游民、灾民的生活,一般都朝不保夕。三是历代中医的中坚分子。这些人只有极少数,如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李时珍等。他们都是衣食无虞,看透官场本质,而以行医济世为志的人。一部中医的发展的历史,就是由他们来写成的。”潘大夫的文章,可作为本文的一个参考。   相关论坛见http://www.zhongyidao.com/viewthread.php?tid=690&page=1&extra=page%3D1

本书具有一定文学性

看了一小半了。在网上查了查,有人说作者刘弘章是骗子,是李洪志2,有人力挺。知名打假人方舟子对刘太医是白眼相向。我没看完,简单说一下看法:1、刘太医所说的有道理。这个道理不一定对,但起码让人觉得好玩,我就觉得这书比小说还耐看,楞是抱着看了一天=。=2、为什么他说的话让人觉得有道理(我说的不是他治病养生的策略,而是对人类面临现状的描述方面),因为这个大刘挺能了解现代人在现代污染和高科技下的心理状态,大概是某种高科技恐慌。书里面极度排斥各种“化学”制品,令人忍俊不禁。3、有网友说大刘爷俩是痞子,我也觉得,这俩人说话有匪气,好玩儿,用这种语言写书真是王道啊=。=今后学习学习……4、书里的资料一看就是网上复制粘贴下来的……从很多地方可以看出写书的没啥真本事。另外叙事有些凌乱……重复的地方多。5、我们要学习刘氏父子的幽默感和夸张艺术,真的。6、对刘太医揭露社会黑暗的精神提出表扬,我觉得其实刘氏父子挺愤青的呢……希望他的愤青不是装出来的^-^7、刘氏父子是不是骗子和我没关系,我就是没事看看书,也不可能采用他的什么喝肉汤的养生方法。这本书当作末日危机地球大污染的科幻小说来看,相当绝妙~题外话,刘太医好像已经被警察叔叔抓了,扼腕扼腕啊,文学界少了一员骁将。

颠覆你的治病观念

尽管有很多人批评刘鸿章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都局限于其经历、学历、履历,真正能够指出其书内容错误的人几乎没有。  很多批评的声音,都是来自西医、中医的走医及其信奉者,尤其是中医走医。这点作者早有预见。确实,现在充斥于社会的所谓中医多为走医,太医之道几近失传。能有幸了解这些精粹,当是今人的福分。也要拜书刊流传之广所赐。  贯穿刘太医几本书的核心,主要是爱惜自己的身体(书中云刘家药房视会员为上帝),而人的身体不是机器想拆想卸就行的。即便是病倒,依然要坚持七分养。而如何养的核心在于开胃,开胃即可排毒、补给,正所谓所谓饿治百病。  本书非常难得之处,在于很多病症及治疗方案都有真正的人体实验结果(刘纯的以囚试医)作为基础,历时数十载,这点如今已经无法做到。这为很多处方与治疗方案增强了可信性。  对于癌症、肝硬化、慢性中毒等疑难杂症及一些日常病症,书中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病因解读,并给出疗养方案。  本书的缺憾是内容有些罗嗦、重复,部分内容零散不齐,甚至个别地方有充字之嫌。出于保密及其他考虑,书中并没有给出太医黑名单和用药白名单。  除实用之外,本书对于中国对中医的管理体制和走医的狭隘提出了独到见解,发人深省。

恭喜刘太医系列荣获2007年度烂书排行榜第三名

2007年度烂书榜    (主)所谓批评,不过是摸着良心讲真话    文|袁复生        我们并非畅销书的敌人,也不是一群红眼病患者。但我们深知——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我们只不过自认还是读书人,读书人要讲真话而已。从2006年底,我们炮制出首份年度烂书榜的那一天开始,第二份榜单就在我们心中构思。一年后,我们呈现了一份规模更大的提名榜单,试图勾勒2007 这一年,在阅读中带给我们坏心情的那些发霉的葵花子或者酸糖果。    28位提名委员,大多是来自大众媒体的书评人,因此我们所选择的书,大多有不小甚至惊人的销量。虽然我们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但我们也明白“盲从的群众是可怕的”。    尽管对于有些书,我们的意见相左,但所有提名者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我想这种尾随独立意志的分歧应该予以呈现。比如王朔的《致女儿书》乃至《我的千岁寒》,将其列入最有争议的文本似乎更合适。而贾平凹的《高兴》,老贾的认真与苦心其实在今日之文坛还颇为难得。至于陈丹青的《退步集续编》,有提名者坚持认为干货太少,50页就够了,行文也不流畅,尽管王晓渔坚决反对将其看成烂书,可陈丹青的书固然值得一读,但也没必要因此把对他的批评遮蔽。    要特意说明的是,“十大烂书”这一数目,仅仅是凑巧而已。        《晨报周刊》2007年十大烂书榜        1,《货币战争》宋鸿兵 编著 中信出版社 2007年6月    入选理由:与《中国人可以说不》类似,以诡辩的逻辑和阴谋论的思路导出耸人听闻的结论,凭借着子虚乌有的煽动获得数十万的销量。        2,《悲伤逆流成河》    入选理由:所谓悲伤,不过小儿科的屑小情绪放大;所谓对边缘人群的关怀,不过是失败的自我形象挽救。        3,刘太医谈养生系列 刘弘章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6年——2007年    入选理由:2007年12月6日,天津市塘沽区卫生局与药品监督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刘太医”系列的作者刘弘章的案子已经移交给公安局,两年间大卖的“神医”与海峡对岸的“红薯博士”太有缘了。        4,《光荣日(第一季)》韩寒 著 21世纪出版社 2007年6月    入选理由:为“破”而破的非小说。韩同学还在青春期,还在搞发育,而且这回的重点只在下半身,至于对下半身的上半身思考,则还是初级阶段。        5,《恍若情人》洪峰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6月    入选理由:一个日薄西山的伪文人苍白无力的意淫,且对时代有侮辱性的描写。        6,《驻京办主任》王晓方 著 作家出版社    入选理由:一个模式化的、主旋律的、“政治正确”的市级官员腐败层面的侧面照而已,至于驻京办本身,“跑步进钱”等关键部位总是语焉不详,一本劣质的官场小说在畅销。        7,《成都方式》易中天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    入选理由:官员出现多,群众出现少。官员讲的多,自己分析少。定性分析多,数据分析少。基本概念多,深入分析少。成绩讲的多,问题分析少。        8,《于丹<庄子>心得》于丹 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年2月    入选理由:不管《论语》还是《庄子》,在她那里都成了“真”、“善”、“忍”三个字。庄子的逍遥游,被理解为超越名利的淡泊心态。原来庄子在数千年前就在熬制心灵鸡汤——这不是于丹眼中的庄子,恐怕只是于丹眼中的于丹。        9,《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夏世清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    入选理由:年度最烂包装。很多人只看到了封面上的《色,戒》,却忽略了下面那一行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字,还把封皮封上不让人看里面,比买到坏书还让人恼火,这样的被骗如同被动挨打。作者署名也有误导为“夏志清”之嫌,内容本身亦粗糙不堪。        1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全译本)》 [德]韦伯 著,龙婧 译 群言出版社 2007年4月    入选理由:年度最烂翻译。龙婧显然是个枪手,主要为陕西师大、民主与建设、哈尔滨扛枪。有些励志垃圾无所谓,但非要惹尼采、蒙田、韦伯、爱默生,以讹传讹,不能原谅。        (最后名单根据王晓渔、涂涂、小古三人讨论结果形成,入选理由还综合了曹保印、阿乙、柳已青、呙中校、朝北、徐讯、施雨华等人的意见。)                2007年度烂书榜提名名单    文学类    《驻京办主任》王晓方 著 作家出版社 2007年1月    《女心理师》毕淑敏 著 重庆出版社 2007年4月    《悲伤逆流成河》郭敬明 著 2007年5月    《光荣日(第一季)》韩寒 著 21世纪出版社 2007年6月    《恍若情人》洪峰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6月    《惜春纪》安意如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6月    《锄奸》 石钟山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年7月    《婚姻诊所》柯云路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年7月    《山楂树之恋》艾米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8月    《鲜花手术》毕淑敏 著 明天出版社 2007年09月    《我的千岁寒》王朔 著 作家出版社 2007年3月    《致女儿书》王朔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09月    《高兴》贾平凹 著 作家出版社 2007年9月    《素年锦时》 安妮宝贝 著 作家出版社 2007年9月    非文学类    《虹猫蓝兔七侠传》系列 苏真 主编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年——2007年    刘太医谈养生系列 刘弘章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6年——2007年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孙立群 著 中华书局 2007年4月    《明朝那些事儿(四)》当年明月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年9月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 檀作文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年7月    《巴黎文学地图》BY工作室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    《生活的勇气》孔庆东 著 长安出版社 2007年10月    《退步集续编》 陈丹青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4月    《成都方式》易中天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    《于丹<论语>心得》(典藏本)于丹 著 2007年2月    《于丹<庄子>心得》于丹 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年2月    《庄子諵譁》南怀瑾 讲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6月    《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马瑞芳 著 作家出版社 2007年8月    《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 于丹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11月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季羡林 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年12月    《公司进化论》 [美] 杰弗里A.摩尔 著 陈劲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5月    《货币战争》宋鸿兵 编著 中信出版社 2007年6月    《牛市一万点》温元凯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9月    《人间重晚晴——杨振宁翁帆访谈录》潘国驹等编 科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墨迹》曾子墨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2月    《桑迪·韦尔自传》 [美]韦尔 克劳斯哈尔 著,万丹 译 中信出版社 2007年6月    《我是谁》胡一虎 著 中信出版社 2007年12月    《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孙燕君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12月    翻译类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全译本)》 [德]韦伯 著,龙婧 译 群言出版社 2007年4月    《生活有意义吗》[英]约翰·科廷汉 王楠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    恶劣炒作、包装类    《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夏世清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    《不能说的秘密》(原名《再见,苏菲斯》) 郭妮 著 燕山出版社 2007年12月            提名委员会成员    王晓渔(文化批评家)、曹保印(学者,媒体评论员)、张远山(学者,著有《庄子奥义》)、陈希我(作家)、杨小洲(书评人)、梁捷(书评人)、殷明(书评人)、云也退(翻译工作者,书评人)、阿乙(书评人,《体育画报》编辑)、朱晓剑(《天涯读书周刊》主编)、吴又(作家,读客图书公司总编辑)、涂涂(和讯网读书频道主编)、阳继波(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熊远帆(青年作家)、萧三郎(《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潘采夫(《新京报》书评人)、雷天遥(《长江商报》编委)、柳已青(《半岛都市报》书评人)、朝北(《南方都市报》书评人)、李蔷(《时代信报》阅读版编辑)、徐讯(《武汉晨报》文化记者)、师永刚(《凤凰周刊》执行主编)、许嘉俊(《新华书摘》总编辑)、呙中校(《亚洲周刊》编辑)、小贝(《三联生活周刊》书评人)、王尔德 (《21世纪商业评论》编辑)、施雨华(《南方人物周刊》编辑)、衣薇(《新民周刊》记者)

[转贴]专家质疑刘太医养生之道

专家质疑刘太医养生之道 来源: 北京科技报   新闻背景  刘太医系列医书火爆京城  最近,北京各大图书批发市场、图书商厦以及网络都在热销“刘太医”系列的健康书籍,尤其是其中一本《刘太医说:病是自家生》的书,更是卖得十分火爆。  记者日前到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看到,随便进了一家生活类图书商铺,在货架的显眼处就摆放着这本书。据店主介绍,这本书很多人来批,个人来买的也挺多,是目前比较火的一本书。  次日,记者又来到北京图书大厦,在四层生活类图书区,发现《刘太医说:病是自家生》被摆在一个特别显眼的位置上,一位读者正在桌旁细心地翻看,旁边不时还有读者向工作人员询问该书的相关情况。  据了解,该书还荣登北京图书大厦热销榜第五名、生活类图书第一名。该书在各大网上书店销售排行也是名列前茅。由于该书介绍的一些健康养生知识与人们的传统认识差别很大,这也引来了一些医学专家的质疑。  “刘太医”其人  刘太医系列养生书籍的作者刘弘章、刘浡在书中称:刘家高祖刘纯,字景厚,号养正老人,湖北省咸宁人。生于公元1363年,卒于公元1489年,享年126岁。刘纯被明清两朝太医院尊为太医保护神,奉旨以囚试医,带领医官经过66年努力,总结出一套预防疾病的养生十条,和治疗疾病的生饥、食疗、慎用药的三分治七分养方法。  网友热评:  1.“无论真假,此人很多看法还是很有道理的,所述之法看来也只能是先当日常保健饮食方法试用之了,好人反正吃不坏,病人可要慎重了!”  2.“如果他真的是太医的传人,那也不能说明他就是个好的医生,那也只能是他挂着前人的名誉来吃饭。如果相信他的话一些病人还恐怕有错过最佳治疗期的可能,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去相信科学。”  3.“养生可以,治病就玄。”  质疑  1  “常吃肉块催人老”?  “食肉块发眩晕,亦蓄肉毒。而熬汤解百毒。”———刘纯《短命条辩》书中称:人不能吃块状的肉,因为肉块中的脂肪是人类的大敌。此外,人不能吃肉块而要喝肉汤。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于康:用肉炖汤可行,但不能只喝汤而不吃肉。因为汤里的营养物质远不如肉本身含的营养。如果长期只喝肉汤而不吃肉,会导致营养不良。  炖12个小时能让肉中的脂肪变少。而肉中的嘌呤(生物体内一种碱基,代谢物为尿酸)不会随炖的时间而发生改变,它是没办法去除的。炖的时间过久,只会令汤中的嘌呤物浓度加大,其代谢物尿酸,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容易引起关节炎及痛风。此外,炖的时间过长,即便是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温度下,也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如会破坏维生素,会使蛋白质凝结。  肉,尤其是瘦肉,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一天需要进食3两左右的瘦肉,30克的植物油。植物油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如果可以,最好食用橄榄油。此外,要尽可能的少摄入饱和脂肪酸,比如肥肉。  质疑  2  “江河湖海大污染,淡水养殖才保险”?  “海产之物皆有毒。”———刘纯《短命条辩》  书中称:现在海水中污染严重,人要吃淡水鱼才健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过分强调吃淡水鱼才健康是不科学的。如果因为污染问题而不吃海鱼的话,那么其实淡水受污染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即使是人工养殖的淡水鱼还存在添加禁用药物的可能性,难道从此就不吃鱼了吗?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海鱼还是淡水鱼都应该吃。海鱼和淡水鱼的营养成分差不多,但海鱼的营养价值略胜一筹,如海鱼体内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更高,海鱼含DHA(俗称脑黄金)物质,有利于提高记忆力和思考能力。海鱼或海产品是多吃还是少吃得因人而异,如哺乳期妇女就不宜多吃海鱼,而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  质疑  3含添加剂食品都是有害的?  “非天作之食,不可入腹。”———刘纯《短命条辩》  书中称:任何添加剂都是有害的。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于康: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是有一个严格的标准的,只要生产商在使用时能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对人体就没有危害。判断某种食物对人体有害,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说蛋糕,虽然脂肪含量高,但如果摄入量小,那么获得的总脂肪就不会超标,而且人们吃这些食物也不会过于频繁,所以对人体不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说加工食品可能存在健康隐患的话,更多是在食品中添加了反式脂肪酸,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不过,最近国家开始要求禁用反式脂肪酸,所以只要生产厂家能按国家规定生产加工食品,那么这些食品都应该是相对安全的。此外,人们注意饮食搭配,不过量食用任何一种食物,就是健康的。  质疑  4  “老人补钙早归天”?  书中称:“老人补钙早归天”,认为成年人补钙有害无利,只有小孩子才需要补钙。  北京大学生理学系教授范少光:老人缺钙,这是早已经过科学验证的事。人到了30、40岁左右,身体状况到了一个最高峰,在此之后,人就开始走下坡路,体内钙质也是如此,过了这个时候通常都开始走下坡路,老人尤其如此,所以老人普遍容易缺钙,需要适当补钙。  解放军302医院营养学专家陈仁惇:所谓“老人补钙早归天”的说法是错误的,目前还没有老人因补钙致死的案例。人过了50岁以后,对钙的吸收会下降,如果这时还不增加钙的摄入量,骨质中的钙就会因为不断流失而造成骨质疏松,骨骼变脆,容易骨折,所以,老年人补钙很重要。另外,有人认为晚上补钙比早上补钙更容易吸收,这个也不一定,补钙应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另外,如补钙的同时喝点醋,可以促使骨头软化,更好地对钙进行吸收。  质疑  5  “人吃晚饭死得早”?  “过饱伤人,饿治百病。”———刘纯《短命条辩》  书中称:人类不必吃晚饭,人吃晚饭会死得更早。  解放军302医院营养学专家陈仁惇:“过饱伤人”是对的,但“饿治百病”就不好说,得因人而易。但“人吃晚饭死得早”的说法完全不对。营养学最讲究的是平衡膳食,对大多数人而言,一日三餐的营养分配,应该早餐占30%、中餐占35%、晚餐占35%,这样看来,晚上对营养的摄取量和中午的一样才比较平衡。另外,晚饭不宜吃得过饱,但如果晚上不吃饭的话,就不能维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因为饿得睡不着而影响睡眠,长期不吃晚饭也容易得胃病。当然,有些少数民族一天只吃两顿则另当别论。  刘太医经典语录:  “人之阳气必与地之阴气接通。不然易遭雷劈,亦发怪病。”  “人之立行而脊梁受累,必是短命而高低凳延寿。”  “不知闭气,焉能长生。”  “坐闭室者,必发怪疴。”(来源:北京科技报:姚世春)

真不明白为什么新华书店要封杀该系列

我本人是一个西医,读过刘太医系列的<刘太医谈养生》《是药三分毒》,从医学角度来说,其中的举例均是符合医院常规做法的。对西医的局限性也讲的有道理。虽然部分观点偏激,将我国的食品加工业说得一塌糊涂,但也有很多事实根据,如奶粉所致大头娃娃、肾结石;地沟油回收利用;粉丝内添加吊白块;用化学品勾兑白酒、酱油等事实,经常可以从报纸新闻中看到,真不明白为什么新华书店要封杀该系列?其他养生类书甚至更离谱都没有封杀,要相信广大读者均会有自己的判断力,部分观点偏激可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和领会。


 病是自家生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