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自传》章节试读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2
ISBN:9787561331620
作者:林语堂
页数:146页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第九章 无穷的追求 - 第九章 无穷的追求

世界上有两种动物,一是管自己事的,一是管人家的事的。前者属于吃植物的,如牛羊及思想的人是。后者属于肉食者,如鹰虎及行动的人是。其一是处置观念的;其他是处置别人的:我常常钦羡我的同事们有行政和执行的奇才,他们会管别人的事而以管别人的事为自己一生的大志。我总不感到那有什么趣。是故,我永不能成为一个行动的人,因为行动之意义是要在团体内工作,而我则对于同人之尊敬心过甚,不能号令他们必要怎样怎样做也。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第四章 与西方文明初次的接触 - 第四章 与西方文明初次的接触

因此当我由海外归来之后,从事于重新发现我祖国之工作,我转觉刚刚到了一个向所不知的新大陆从事探险,于其中每一事物皆似孩童在幻想国中所见的事事物物之新样,紧张,和奇趣。同时,这基本的西方观念令我自海外归来后,对于我们自己的文明之欣赏和批评能有客观的,局外观察的态度。自我反观,我相信我的头脑是西洋的产品,而我的心却是中国的。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道山的高峰 - 道山的高峰

有许多人能写出迷人但无意义的文章,而写出迷人而又有意义的文章则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天赋,像琼浆玉液一样难得。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第一章 少之时 - 第一章 少之时

这样与自然得有密切的接触令我的心思和嗜好俱得十分简朴。这一点,我视为极端重要,令我建树一种立身处世的超然的观点而不至于流为政治的、文艺的、学院的和其他种种式式的骗子。在我一生,直讫今日,我从前所常见的青山和儿时常在那里捡拾石子的河边,种种意象仍然依附着我的脑中。它们令我看见文明生活、文艺生活和学院生活中的种种骗子而发笑。童年时这种与自然接近的经验足以为我一生知识的和道德的至为强有力的后盾;一与社会中的伪善和人情之势力互相比较,至足以令我鄙视之。……那些青山,如果没有其他影响,至少曾令我远离政治,这已经是其功不小了。当我去年夏天住在庐山之巅之时,辄从幻想中看见山下两只小动物,大如蚂蚁和臭虫,互相仇恨,互相倾陷,各出奇谋毒计以争“为国服务”的机会,心中乐不可支,如果我会爱真、爱美,那就是因为我爱那些青山的缘故罢了。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大旅行的开始2 - 大旅行的开始2

美国人难以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因为美国人通常是宽大、单纯,但不够深刻。英国人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及其文化,因为英国人一般是深刻、单纯,却不够宽大。德国人不能更了解真正的中国人及其文化,因为德国人深刻、宽大。但不够单纯。至于法国人,在我看来是能了解并已经是最了解真正中国人及其文化的……因为法国人在心灵的性质上曾达到一种卓越的程度,这是上文中我所提及的其他国家的人所没有的——那是一种想了解真正中国人及其中国文化所必须具有的灵慧,一种精细的灵性。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第七章 由北平到汉口 - 第七章 由北平到汉口

那时,北平的段祺瑞政府算得很放任的,亦极尊重出版和开会的自由。国民党也是学生运动的后盾,现在南京国民政府有几位要人便是当年学生示威运动之主脑和领袖。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从异教徒到基督徒 绪言 -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 绪言

许多人想保护我们免于异端的诱惑。忧虑我们是否得救,当然值得赞赏的。但另一方面,在这种“装在箱子里”的拯救,却常在我们的信仰上,加上过重的负担。这就是所谓教条及灵性上的独断主义;其中我最反对的就是灵性上的独断主义。这种过度的保护及负担,可压扁了很多年青的心。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九、无穷的追求 - 九、无穷的追求

有时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到异地探险的孩子,而我探险的路程,是无穷期的。我四十生辰之日,曾作了一首自寿诗,长约四百字,结尾语有云:“一点童心犹未灭,半丝白鬓尚且无。”我仍是一个孩子,睁圆眼睛,注视这极奇异的世界。我的教育只完成了一半,因关于本国和外国仍有好多东西是要苦心求学的,而样样东西都是奇妙得很。我只得有半路出家的中国教育和西洋教育。例如,中国很寻常的花卉树木之名目我好些不晓得,我看见它们还是初次相见,即如一个孩子。又如金鱼的习惯,植兰之技术,鹌鹑与鹧鸪之分别,及吃生虾之感觉,我都不会或不知。因此之故,中国对于我有特殊的摄力,即如一个未经开发的大陆,而我随意之所之,自由无碍,有如一个小孩走入大丛林一般,时或停步仰望星月,俯看虫花。我不管别人说甚么,而在这探险程序中也没有预定的目的地,没有预定的游程,不受规定的向导之限制。如此游历,自有价值,因为如果我要游荡,我便独自游荡。我可以每日行卅里,或随意停止,因为我素来喜欢顺从自己的本能,所谓任意而行;尤喜自行决定甚么是善,甚么是美,甚么不是。我喜欢自己所发现的好东西,而不愿意人家指出来的。我已得到极大的开心乐事,即是发现好些个被人遗忘的著者而恢复其声誉。现在我心里想着精选三百首最好的诗,皆是中国戏剧和小说里人所遗忘和不注意之作,而非由唐诗中选出。每天早晨,我一觉醒来,便感觉着有无限无疆的探险富地在我前头。大概是牛顿在身死之前曾说过,他自觉很像一个童子在海边嬉戏,而知识世界在他前头有如大海之渺茫无垠。在八岁时,塾师尝批我的文章云:“大蛇过田陌。”他的意思以为我辞不达意。而我即对云:“小蚓度沙漠。”我就是那小蚓,到现在我仍然蠕蠕然在沙漠上爬动不已,但已进步到现在的程度也不禁沾沾自喜了。
我不知道这探险的路程将来直引我到那里去。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一是管自己的事的,一是管人家的事的。前者属于吃植物的,如牛羊及思想的人是;后者属于肉食者,如鹰虎及行动的人是。其一是处置观念的;其他是处置别人的。我常常钦羡我的同事们有行政和执行的奇才,他们会管别人的事,而以管别人的事为自己一生的大志。我总不感到那有甚么趣。是故,我永不能成为一个行动的人,因为行动之意义是要在团体内工作,而我则对于同人之尊敬心过甚,不能号令他们必要怎样怎样做也。我甚至不能用严厉的辞令,摆尊严的架子以威喝申斥我的仆人。我羡慕一般官吏,以他们能造成几件关于别人行动的报告,及通过几许议案叫人民要做甚么,或禁止人民做甚么。他们又能够令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依时到实验室,每晨到时必要签名于簿子上,由此可令百分之七十五分三的效率增加到九十五分五。这种办法,我总觉得有点怪。个人的生命究竟对于我自己是最重要不过的。也许在本性上,如果不是在确信上,我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或道家。
现在我只有一种兴趣,即是要知道人生多些——已往的和现在此处的,兼要写人生,多半在脾气发作之时,或发奇痒,或觉有趣,或起愤怒,或有厌恶;我不为现在,甚至不为将来而忧虑。且确然没有甚么大志愿,甚至不立志为著名的作者。其实,我怨恨成名,如果这名誉足以搅乱我现在生命之程序。我现在已是很快乐的了,不愿再为快乐些。我所要的只是些少现金。致令我能够到处飘泊,多得自由,多买书籍,多游名山——偕着几个好朋友去。
我自知自己的短处,而且短处甚多,一般批评我的人大可以不必多说了。在中国有许多很为厉害的,义务监察的批评家,这是虚夸的宋儒之遗裔而穿上现代衣服的。他们之批评人不是以人之所同然为标准,而却以一个完善的圣人为标准。至少至少,我不是懒惰而向以忠诚处身立世的。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道山的高峰 - 道山的高峰

水对于老子是柔弱的力量,及甘居下位的美德的象征;但对于庄子,它则是在静态下潜伏巨能的象征。老子微笑而庄子怒吼。老子是含蓄的,庄子是雄辩滔滔的。二者都怜悯人类的愚蠢,但庄子却能运用苛刻的机智。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第9999页

道家和儒家不过是在民族的灵魂中交替的情调。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的时候,是一个好儒家,当他为艰难及失败所围困的时候,是一个道家。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孔子 个人主义者?亚里士多德 反共产主义者?-------看林语堂解读东西方大师 - 孔子 个人主义者?亚里士多德 反共产主义者?-------看林语堂解读东西方大师

整理《林语堂自传》读书笔记,再次发现他如此生动活泼地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真正是潇洒、智慧到家了。下面是几段精彩亮点:
孔子说:“声色之于化民,末也。”孔子有深沉的智慧来鉴定人生活习惯的模范,而把立法的工作留给别人。他一再表示对法律及法律的强制性的不信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种伦理与政治的奇妙结合。政治秩序必须建立在社会秩序之上,而社会秩序必须来自个人的修养。他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思想也不过如此,可见他原是受孔子影响的美国大弟子,他也承认这一点——代注)
换句话说,孔子在处理人类社会问题时是把个人置于社会之上的;社会的治乱只能来自构成这个社会的个人分子。说到这里,我想起孔子和马克思刚好采取对立的观点:孔子相信没有人格变革的社会改革是表面的;马克思则以为社会环境决定人的道德行为,而乌托邦的实现要靠物质环境的变换。
如果我们考察希腊哲学,我们可以发现柏拉图是共产主义者,而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反共产主义者,亚里士多德不相信只靠社会的改革可以改变人性。谈及柏拉图所神往的共产国家时,亚里士多德说:“人对于最大多数人所共有的东西,很少加以注意。人人都首先想到自己,很难使人对公众的事情有兴趣。”亚氏又说:“人们很喜欢乌托邦,且容易被说服去相信在某种奇妙的方式之下,每一个人都成为每一个人的朋友,特别当某些人听见指摘现存的罪恶是来自私有财产的时候,但其实这些罪恶是有一个十分不同的来源——人性的邪恶。”
孔子,像亚里士多德一样,把他的赌注放在人性上,且认为接受天然的人性胜于改变它。一个较好的社会的实现,不是靠改变它的生产系统,而是依赖改造人本身。
怎么样,柏拉图是共产主义者,亚里士多德是反共产主义者,孔子是个人主义者,林大师有独到见解吧?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第1页 - overview 笔记

弁言
原文:中国文人,自陶渊明之《五柳先生传》始,常好自写传略,藉以遣兴。如果这一路的文章涵有乖巧的幽默,和相当的“自知之明”,对于别人确是一种可喜可乐的读品。我以为这样说法,很足以解释现代西洋文坛自传之风气。作自传者不必一定是夜郎自大的自我主义者,也不一定是自尊过甚的,写自传的意义只是作者为对于自己的诚实计而已。
一、少之时
原文:究而言之,一个人一生出发时所需要的,除了康健的身体和灵敏的感觉之外,只是一个快乐的孩童时期,——充满家庭的爱情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便够了。在这条件之下生长起来,没有人是走错的。在童时我的居处逼近自然,有山、有水、有农家生活。因为我是个农家的儿子,我很以此自诩。这样与自然得有密切的接触,令我的心思和嗜好俱得十分简朴。这一点,我视为极端重要,令我建树一种立身处世的超然的观点,而不至流为政治的、文艺的、学院的,和其他种种式式的骗子。在我一生,直迄今日,我从前所常见的青山和儿时常在那里捡拾石子的河边,种种意象仍然依附着我的脑中。它们令我看见文明生活、文艺生活、和学院生活中的种种骗子而发笑。童年时这种与自然接近的经验,足为我一生知识的和道德的至为强有力的后盾;一与社会中的伪善和人情之势利互相比较,至足令我鄙视之。
二、乡村的基督教
原文:因为年纪愈长,求知愈切,至今仍然保留小孩子的好奇之心啊。多谢上天,我还没有失了欣赏“米老鼠”漫画或是中国神仙故事之能力
三、在学校的生活
原文:吾父与我同样都是过于理想的人,因为我父子俩都欣赏幽默和同具不可救药的乐观。
---理想主义,最好有不可救药的乐观搭配,这样才能像真正的勇士去这个世界搏斗!
三、在学校的生活
原文:童年贫穷的经验大足以增吾勇气和魄力,所以诸般困难,俱不足以寒我之胆而使我不勇往直前。
三、在学校的生活
原文:那时我真是不识得知识的魔力和求学的妙处,有如今日引吾入胜,使我深入穷知探奥之途,迷而忘返
五、宗 教
原文:然而我的宗教经验已是很深的了,我总不能设想一个无神的世界。我只是觉得如果上帝不存在,整个宇宙将至彻底崩溃,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我一切由理性而生的信念亦由理性而尽去,独有我的爱,一种精神的契谊(关系)仍然存留。这是最难撕去的一种情感。
五、宗 教
原文:如果我们之爱人是要依赖与在天的一位第三者发生关系,我们的爱并不是真爱;真爱人的要看见人的面孔便真心爱他。我也要依这一根据而决定在中国的传教士那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那些爱我们信邪教的人只因为我们是人,便是好的传教士,而他们应该留在中国。反之,那些爱我们不因我们是中国人和只是人的缘故,但却因可怜我们或只对第三者尽责的缘故而特来拯救我们出地狱的,都应该滚出去,因为他们不特对中国无益,而对基督教也没有好处
六、游学之年
原文:虽有勇敢冒险之精神和对于前途之信仰,然而现金甚少而生活经验也不足
九、无穷的追求
原文:有时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到异地探险的孩子,而我探险的路程,是无穷期的
九、无穷的追求
原文:如此游历,自有价值,因为如果我要游荡,我便独自游荡。我可以每日行卅里,或随意停止,因为我素来喜欢顺从自己的本能,所谓任意而行;尤喜自行决定甚么是善,甚么是美,甚么不是。我喜欢自己所发现的好东西,而不愿意人家指出来的。我已得到极大的开心乐事,即是发现好些个被人遗忘的著者而恢复其声誉。现在我心里想着精选三百首最好的诗,皆是中国戏剧和小说里人所遗忘和不注意之作,而非由唐诗中选出。每天早晨,我一觉醒来,便感觉着有无限无疆的探险富地在我前头。大概是牛顿在身死之前曾说过,他自觉很像一个童子在海边嬉戏,而知识世界在他前头有如大海之渺茫无垠
九、无穷的追求
原文:一是管自己的事的,一是管人家的事的。前者属于吃植物的,如牛羊及思想的人是;后者属于肉食者,如鹰虎及行动的人是。其一是处置观念的;其他是处置别人的。我常常钦羡我的同事们有行政和执行的奇才,他们会管别人的事,而以管别人的事为自己一生的大志。我总不感到那有甚么趣。是故,我永不能成为一个行动的人,因为行动之意义是要在团体内工作,而我则对于同人之尊敬心过甚,不能号令他们必要怎样怎样做也。我甚至不能用严厉的辞令,摆尊严的架子以威喝申斥我的仆人。我羡慕一般官吏,以他们能造成几件关于别人行动的报告,及通过几许议案叫人民要做甚么,或禁止人民做甚么。他们又能够令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依时到实验室,每晨到时必要签名于簿子上,由此可令百分之七十五分三的效率增加到九十五分五。这种办法,我总觉得有点怪。个人的生命究竟对于我自己是最重要不过的。也许在本性上,如果不是在确信上,我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或道家
第一章 一捆矛盾
原文:对我自己而言,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
第一章 一捆矛盾
原文:我在《生活的艺术》里说,理想的人并不是完美的人,而只是一个令人喜爱而通情达理的人,而他也不过尽力做那么样的一个人罢了
第五章 我的婚姻
原文:结婚五十周年纪念时,我送给她一个勋章,上面刻了James Whitcomb Riley的那首《老情人》(An Old Sweetheart)
When I should be her lover for ever and a day,
And she my faithful sweetheart till her golden hair was gray,
And we should be so happy when either’s lips were dumb,
They would not smile in heaven till other’s kiss had come。
第五章 我的婚姻
原文: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 银丝鬓已稀。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第六章 哈佛大学
原文:行于不得不行,止于不得不止
第九章 论幽默
原文:幽默”一词与中国的老词儿“滑稽”,两者颇多混乱之处。滑稽一词包括低级的笑谈,意思只是指一个人存心想逗笑。我想使幽默一词指的是“亦庄亦谐”,其存心则在于“悲天悯人”
自己随便写写:
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很是精彩,于是看看他的自传。
其中也聊到他的信仰。
怪不得林语堂喜欢苏东坡,是向往他的那种人生态度。
清风明月啊!
书里还讲到许多民国时的历史。比如提到鲁迅胡适,有一点看蒋公的面子的感觉。
谈起鲁迅很是轻松,比如会说鲁迅的女友。
当然也有写到历史,比如刘和珍的死。
林语堂对胡适很是感激,他曾经私人给他很多钱,支持林语堂在美国读书。
感觉就是我们现在看起来的“大家”,那时也就是一群在一起,叽叽喳喳想要救国救民的热血青年,和我们现在有什么区别呢,报复理想不同罢了。
对历史感兴趣的时候,可以回头再看。
还有讲在欧洲生活的故事,提到有一点,因为有很长的历史,所以欧洲每到一处都不尽相同,很多名人古迹,让人追忆起过往的故事。然而在美国生活就少了这种感觉,仿佛每到一处都是一样的。
其中也写到写自传,他对童年时期在农村成长的经历,我想廷珍曾经和我讲过的故事。是不是有几分相似呢?

《林语堂自传》的笔记-第八章 著作和读书 - 第八章 著作和读书

我不喜欢二流的作家,我所要的是表示人生的文学界中最高尚和最下流的。在最高尚的一级可以说是人类思想之源头,如孔子、老子、庄子、柏拉图等等是也。我所爱之最下流的作品,有如Baroness Crczsy, Edgar Wallace 和一般价极低廉的小书,而尤好民间歌谣和苏州船户的歌曲。大多数的著书都是由最下流的或最高尚的剽窃抄袭而来,可是他们剽窃抄袭永不能完全成功。如此表示的人生中失去了生活力,词句间失去了生气和强力,而思想上也因经过剽窃抄袭的程序而失却真实性。因此,欲求直接的灵感,便不能不向思想和生命之渊源处去追寻了。


 林语堂自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