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几丛书》(影印本)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出版日期:1992-6
ISBN:9787532512287
作者:清·王晫,清·张潮 编纂
页数:464页

内容概要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仲子,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八年(1650年)。张潮是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官至翰林院孔目。张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梦影》、《虞初新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奚囊寸锦》、《心齋詩集》、《饮中八仙令》、《鹿葱花馆诗钞》等。
张潮也是清代刻书家,曾刻印《檀几从书》、《昭代从书》(山帙、水帙、花帙、鸟帙、鱼帙、酒帙、书帙、御帙、数帙)等。
其著作有
《虞初新志》
《檀几丛书》
《昭代丛书》
《花鸟春秋》
《玩月约》
《滇南忆旧录》
《幽梦影》
《诗附录》
《花影詞》
《心齋詩集》
《心斋杂组》
《补花底拾遗》
《鹿葱花馆诗钞》
《奚囊寸锦》
《尺牍偶存》
《尺牍友声二集》
《尺牍友声三集》
《书本草》
《饮中八仙令》
《酒律》
《下酒物》
《联庄》
~~~~~~~~~~~~~~~~~~~~~~~~~~~~~~~~~~~~~~~~~~~~
王梕初名棐,后改名去非,号丹麓、木庵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得喉疾,废弃举业,居家读书。康熙十七年诏求博学隐逸之士,京师人多推荐,梕不应。著有《遂生集》、《霞举堂集》。
~~~~~~~~~~~~~~~~~~~~~~~~~~~~~~~~~~~~~~~~~~~~
《檀几丛书》全目录:
初集 五十卷
第一帙 东
(1)三百篇鸟兽草木记 一卷 (清)徐士俊撰
(2)月令演 一卷 (清)徐士俊撰
(3)历代甲子考 一卷 (清)黄宗羲撰
(4)二十一史征 一卷 (清)徐汾撰
(5)黜朱梁纪年论 一卷 (清)宋实颖撰
(6)韵史 一卷 (清)金诺撰
(7)释奠考 一卷 (清)洪若皋撰
(8)胪传纪事 一卷 (清)缪彤撰
第二帙 壁
(1)丧礼杂说 一卷 (清)毛先舒撰
(2)丧服或问 一卷 (清)汪琬撰
(3)锦带连珠 一卷 (清)王嗣槐撰
(4)操觚十六观 一卷 (清)陈鉴撰
(5)十七帖述 一卷 (清)王弘撰撰
(6)龟台琬琰 一卷 (清)张正茂撰
(7)稚黄子 一卷 (清)毛先舒撰
(8)东江子 一卷 (清)沈谦撰
第三帙 图
(1)续证人社约诫 一卷 (清)恽日初撰
(2)家训 一卷 (清)张习孔撰
(3)高氏塾铎 一卷 (清)高拱京撰
(4)余庆堂十二戒 一卷 (清)刘德新撰
(5)犹见篇 一卷 (清)傅麟昭撰
(6)七劝口号 一卷 (清)张习孔撰
(7)元宝公案 一卷 (清)谢开宠撰
(8)联庄 一卷 (清)张潮撰
(9)琴声十六法 一卷 (清)庄臻凤撰
第四帙 书
(1)鹤龄录 一卷 (清)李清撰
(2)新妇谱 一卷 (清)陆圻撰
(3)新妇谱补 一卷 (清)陈确撰
(4)新妇谱补 一卷 (清)查琪撰
(5)美人谱 一卷 (清)徐震撰
(6)妇人鞋袜考 一卷 (清)余怀撰
(7)七疗 一卷 (清)张潮撰
(8)郁单越颂 一卷 (清)黄周星
(9)地理骊珠 一卷 (清)张〓撰
(10)雁山杂记 一卷 (清)韩则愈撰
(11)越问 一卷 (清)王修玉撰
第五帙 府
(1)真率会约 一卷 (清)尤侗撰
(2)酒律 一卷 (清)张潮撰
(3)酒箴 一卷 (清)金昭鉴撰
(4)觞政五十则 一卷 (清)沈中楹撰
(5)广抑戒录 一卷 (清)朱晓撰
(6)农具记 一卷 (清)陈玉〓撰
(7)怪石赞 一卷 (清)宋荦撰
(8)惕庵石谱 一卷 (清)诸九鼎撰
(9)端溪砚石考 一卷 (清)高兆撰
(10)羽族通谱 一卷 (清)来集之撰
(11)兽经 一卷 (清)张纲孙撰
(12)江南鱼鲜品 一卷 (清)陈鉴撰
(13)虎丘茶经注补 一卷 (清)陈鉴撰
(14)荔枝话 一卷 (清)林嗣环撰
二集 五十卷
第一帙 西
(1)逸亭易论 一卷 (清)徐继恩撰
(2)孟子考 一卷 (清)阎若璩撰
(3)人谱补图 一卷 (清)宋瑾撰
(4)教孝编 一卷 (清)姚廷杰撰
(5)仕的 一卷 (清)吴仪一撰
(6)古观人法 一卷 (清)宋瑾撰
(7)古人居家居乡法 一卷 (清)丁雄飞撰
第二帙 园
(1)幼训 一卷 (清)崔学古撰
(2)少学 一卷 (清)崔学古撰
(3)俗砭 一卷 (清)方向瑛撰
(4)燕翼篇 一卷 (清)李淦撰
(5)艾言 一卷 (清)徐元美撰
(6)训蒙条例 一卷 (清)陈芳生撰
(7)拙翁庸语 一卷 (清)刘芳〓撰
(8)醉笔堂三十六善 一卷 (清)李日景撰
(9)七怪 一卷 (清)黄宗羲撰
第三帙 翰
(1)华山经 一卷 (清)东荫商撰
(2)长白山录 一卷 (清)王士〓撰
(3)水月令 一卷 (清)王士〓撰
(4)三江考 一卷 (清)毛奇龄撰
(5)黔中杂记 一卷 (清)黄元治撰
(6)苗俗纪闻 一卷 (清)方亨咸撰
(7)念佛三昧 一卷 (清)金人瑞撰
(8)佛解六篇 一卷 (清)毕熙炀撰
第四帙 墨
(1)渔洋诗话 一卷 (清)王士〓撰
(2)文房约 一卷 (清)江之兰撰
(3)蕈溪自课 一卷 (明)冯京第撰
(4)读书灯 一卷 (明)冯京第撰
(5)学画浅说 一卷 (清)王概撰
(6)广惜字说 一卷 (清)张允祥撰
(7)古欢社约 一卷 (清)丁雄飞撰
(8)彷园清语 一卷 (清)张荩撰
(9)鸳鸯牒 一卷 (明)程羽文撰
(10)〓庵黛史 一卷 (清)张芳撰
(11)小星志 一卷 (清)丁雄飞撰
(12)艳体联珠 一卷 (明)叶小鸾撰
(13)戒杀文 一卷 (明)黎遂球撰
(14)九喜榻记 一卷 (清)丁雄飞撰
(15)行医八事图 一卷 (清)丁雄飞撰
第五帙 林
(1)雪堂墨品 一卷 (清)张仁熙撰
(2)漫堂墨品 一卷 (清)宋荦撰
(3)水坑石记 一卷 (清)钱朝鼎撰
(4)琴学八则 一卷 (清)程雄撰
(5)观石录 一卷 (清)高兆撰
(6)红术轩紫泥法定本 一卷 (清)汪镐京撰
(7)阳羡茗壶系 一卷 (明)周高起撰
(8)洞山〓茶系 一卷 (明)周高起撰
(9)桐阶副墨 一卷 (明)黎遂球撰
(10)南村觞政 一卷 (清)张〓撰
(11)鸽经 一卷 (清)张万钟撰
余集 二卷
卷上
(1)山林经济策 (清)陆次云撰
(2)读书法 (清)魏际瑞撰
(3)根心堂学规 (清)宋瑾撰
(4)家塾座右铭 (清)宋起凤撰
(5)洗尘法 (清)马文灿撰
(6)香雪斋乐事 (清)江之兰撰
(7)客斋使令反 (明)程羽文撰
(8)一岁芳华 (明)程羽文撰
(9)芸窗雅事 (清)施清撰
(10)菊社约 (清)狄亿撰
(11)豆腐戒 (清)尤侗撰
(12)清戒 (清)石崇阶撰
(13)友约 (清)顾有孝撰
(14)灌园十二师 (清)徐沁撰
(15)约言 (清)张适撰
(16)诗本事 (明)程羽文撰
(17)剑气 (明)程羽文撰
(18)石交 (明)程羽文撰
(19)灯谜 (清)毛际可撰
(20)宦海慈航 (清)蒋埴撰
(21)病约三章 (清)尤侗撰
(22)艮堂十戒 (清)方象瑛撰
(23)妇德四箴 (清)徐士俊撰
(24)半庵笑政 (清)陈皋谟撰
(25)书斋快事 (清)沈元琨撰
(26)负卦 (清)尤侗撰
(27)古今外国名考 (清)孙兰撰
(28)广东月令 (清)钮〓撰
(29)黔西古迹考 (清)钱〓撰
(30)明制女官考 (清)黄百家撰
卷下
(1)五岳约 (清)韩则愈撰
(2)揽胜图 (清)吴陈琰撰
(3)南极诸星考 (清)梅文鼎撰
(4)引胜小约 (明)张陛撰
(5)酒警 (清)程弘毅撰
(6)酒政六则 (清)吴彬撰
(7)酒约 (清)吴肃公撰
(8)彷园酒评 (清)张荩撰
(9)簋二约 (清)尤侗撰
(10)小半斤谣 (清)黄周星撰
(11)四十张纸牌说 (清)李式玉撰
(12)选石记 (清)成性撰
(13)美人揉碎梅花回文图 (清)沈士瑛撰
(14)西湖六桥桃评 (清)曹之璜撰
(15)竹连珠 (清)钮〓撰
(16)征南射法 (清)黄百家撰
(17)黄熟香考 (清)万泰撰
附政
1.纪草堂十六宜 (清)王〓撰
2.课婢约 (清)王〓撰
3.报谒例言 (清)王〓撰
4.谄卦 (清)王〓撰
5.书本草 (清)张潮撰
6.贫卦 (清)张潮撰
7.花鸟春秋 (清)张潮撰
8.补花底拾遗 (清)张潮撰
9.玩月约 (清)张潮撰
10.饮中八仙令 (清)张潮撰

作者简介

此书据上海图书馆所藏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新安张氏霞举堂刊本影印:本书收录157种笔记杂著,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历史、民俗风情、山水花鸟、生活文化等。
《檀几丛书》有一集、二集和余集,书名“檀几”,《凡例》释云:“古有七宝灵檀几,几上文字,随意所及,文字辄现。今书中为经,为传,为史,为子集,为礼节大端,为家门训戒,为土物琐屑,种种毕具,有意披览,展卷即得。名曰:‘檀几’,作如是观。”本丛书专辑不同内容、不同文笔的杂著小品,以适应不同读者的不同需要,使“读是编者,迷者读之而悟,俭者读之而腴,愁者读之而喜,狂者读之而息,拘者读之而旷,躁者读之而静……孤者读之而偶,怯者读之而壮”,⑤充分发挥文章育人的作用。本丛书一集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二集次年。一、二集由张潮与王晫(丹簏)合作编纂。余集后来由王晫完成,并选收了张潮所作的《联庄》、《联骚》、《七疗》、《书本草》、《花鸟春秋》等十多种杂著。


 《檀几丛书》(影印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最近很忙,还伤了膝盖,于是把这本里面的《虎丘茶经注补》翻了一下。好吧,我是一个无聊的人。可这世界上要是少了我这种想一出是一出的人,也不见得就会变得更好啊。所以啊。我的古文也就停留在初中文言文翻译练习的水平。错了的地方,请指正。嗯,其实这只是客套话。陶小白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也是这么想的。错了,就错了吧。重点是钟徐茶讯的故事,是个写同人的好框架啊。另外,我觉得我现在可以冒充茶道中人了,很好。嗯,就是这样。=====================================================一之源【经】茶树的树形像瓜芦。(注:瓜芦,就是苦袄。广州有这个。叶子长得跟虎丘茶树没什么区别。只是瓜芦的味道苦些。)花像白蔷薇。(注:虎丘茶树,花开像白蔷薇但是要小些,果实如同细小的弹丸。)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为最好,中等的是有碎石子的土壤。(注:虎丘茶园的土壤,在这两者之间。)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注:虎丘的环境介乎山野与园圃之间。)最好是向阳山坡的林荫覆盖处生长的。(注:虎丘的西面,正是向阳山坡上的林荫覆盖处。)芽叶颜色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外形如笋的为好,如芽的较次;叶子卷起的为好,舒展的次之。(注:虎丘茶在这三个方面都是上品。)【补】笔者亲自采摘了一些鲜嫩的虎丘茶叶,与茶友汤愚公一起,用微火烘烤,果真会散发出豆花的香味。当初能孕育出虎丘茶,都是天池的功劳。二之具【经】籝、篮、筥,用竹子编织而成,茶农背着采茶用的。(注:虎丘山下,竹子长得好,籝也织得小,而那些僧人就是茶农。)灶、釜、甑。(注:虎丘煮茶工具一样的。)杵臼、碓、规、模、棬、承、台、砧、碾。(注:唐宋时候制作茶屑的工具相同,如今叶茶已经不用这些。)芘、莉、蒡、莨,用两根各长三尺的小竹竿,制成身长二尺五寸,手柄长五寸的工具,当中用竹篾织成方眼。四者的大小不同,是用来区分茶叶的种类的。(注:虎丘也是这样的。)棚,也叫栈,用木头做成架子,放在焙上,分上下两层,用来烘焙茶。(注:虎丘也是这样的。)茶半干时,由架底升到下层;全干,升到上层。(注:虎丘也是这样的。)串,一斤为上串,半斤为中串,四两为小串。(注:串,又写作穿,形容穿起来挂着的。虎丘也是这样。)育,用木头制成框架,竹篾编成外围,再用纸裱糊,中间有间隔,上面有盖,下面有托盘,旁边开一扇门,中间放一个器皿,盛有火灰,使有火无焰。江南梅雨季节,要加火除湿。(注:虎丘也是这样。)三之造【经】采茶都在二、三、四月之间。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次一等的芽叶,生长在草木夹杂的茶树枝上。从一老枝上生发出三枝、四枝、五枝的,选择其中长得挺拔的采摘。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蒸熟,焙干,穿串,封好,茶叶大概就能保持干燥了。(注:与虎丘采焙的方法相同,但陆氏《茶经》有捣烂和拍出形状的步骤,现在已经不用了。)茶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人的靴子,皮革皱缩着;有的像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皱;有的像云朵从山中浮出,团团盘曲;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漪;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有的茶叶像笋壳一样坚硬,制成的形状像萝筛;有的茶叶像经霜的荷叶,外貌枯干;这些都是坏茶、老茶。从类似靴子的皱缩状到类似经霜荷叶的衰萎状,共分八个等级。压出茶汁的就光亮,含着茶汁的就皱缩;过夜制成的色黑,白天制成的色黄;蒸后压得紧的就平整,任其自然的就凹凸不平。(注:虎丘茶的品相,当真是像靴子、轻风拂水这样精美上等的茶叶制成的,至于精细还是粗糙就要看制茶的人了。)【补】黄儒《茶录》:一戒采造过时,二戒白合盗叶,三戒入杂,四戒蒸不熟与过熟。(注:过了谷雨的时节就叫做过时。茶的芽叶遇雨,小叶长出来有白色,就称作盗叶。杨树、柳树、柿子树的叶子混杂其中,就称作入杂。)四之水【经】泉水为上,天雨次之,井水为下。(注:虎丘的石泉,自从唐朝以来,逐渐拥塞,不能称作上品。而没有什么波澜的井水,反而有名。)【补】刘伯刍《水记》:陆鸿渐为李季卿将虎丘剑池石泉水鉴定为天下第三。张又新将剑池石泉水鉴定为第五。《夷门广牍》中记载:虎丘石泉,以前处于第三的位置,逐渐落至第五。由于石泉又深又广,都是雨水积累渗透,由小洞形成了积水池。何况阖闾墓道挖好后,石工大多被关死在里面,众多僧人又住在上游,不可能没有污浊渗入水中。虽然叫做陆羽泉,但不是天然的泉水,道家服用,要滤掉里面的尸气。笔者想要疏通剑池的水,凿开一条小渠,通往人雀涧,那么石泉得到流进来的水就变活了。李习之说,剑池里面的水不流动,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啊。确实啊。五之煮【经】山水,乳泉、石池漫流的水,可以用来煮茶。(注:陆羽来到吴地的时候,剑池还没有堵塞,怀想那时候的涓涓流水。现在已经不能拿来煮茶了。)水煮沸的火候,第一阶段称作虾眼,第二阶段称作蟹眼,第三阶段称作鱼眼。像松风的声响,逐渐变为无声。(注:虾眼、蟹眼、鱼眼,说的都是水沸腾的样子,声音像松涛声,再往后逐渐放缓,说明火候到了。过了这个时间点,谁就老了。)不要用烤过肉的柴和朽坏的炭。(注:干炭就很好,干松莢尤其妙。)【补】苏廙记载:煮茶的沸水掌管着茶的生命,如果是好查用了坏水来煮,那就跟普通的茶没什么两样了。所以煎茶的时候有老和嫩的区别,倒茶的时候有缓和急的区别,没有过头或不到程度的情况出现,就是把握到了煮茶的度。陆平泉《茶寮记》中说:煮茶要用活火,等到沸水的气泡像鱼鳞一样产生,浮沫膨胀游离,就将茶叶放在器皿中。一开始倒入少许沸水,使沸水和茶叶混合均匀后,就倒满器皿,等到云朵一般的茶叶在水中逐渐舒展开来,花一般的乳沫在水面漂浮,茶的味道就齐全了。这是因为唐宋时候的茶都是碾制成团或饼的,味道容易出来。如今用的是叶茶,太快了就缺味道,熟过头的话又沉滞了。【经】煮茶用到的器皿有风炉、炭挝、鍑、火夹、纸袋、都篮、漉水囊、瓢碗、涤巾。【补】锡瓶。宜兴产的茶壶,用粗泥细致地制成的是上品。瓯盏,哥窑产的,以厚重为好。瓶和壶要用草垫着,免得烫焦茶几上的漆。六之饮【经】茶有九难:一是制造,二是鉴别,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质,六是炙烤,七是捣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饮。阴天采,夜间焙,则制造不当;口嚼辨味,鼻闻辨香,则鉴别不当;用沾染了腥气的锅与盆,则器具不当;有烤过肉有油烟的柴与炭,则火力不当;用流动很急或停滞不流的水,则水质不当;烤得外熟内生,则炙烤不当;捣得太细成了粉末,则捣碎不当;操作不熟,搅动太急,则烤煮不当;夏天才喝,冬天不喝,则品饮不当。(注:如今已经不用捣碎了,可以改成:用纸包着堆在一起,则贮藏不当。)【补】陆平泉《茶寮记》中说:品茶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关键要让品茶的人与茶相得益彰。所以茶道单单传于寄情山水,胸中有沟壑的高人隐士中。陈眉公《秘笈》:凉台,静室,明窗,静几,僧寮,道院,竹月,送风,随便地坐着,或者边走边吟诗,手握书卷,和朋友谈些形而上的,这才是品茶的好时节。文士,高士,隐士,或者做官却有着超俗品味的人,才是品茶的好伴侣。高深甫《八笺》:喝茶么,一个人独饮是最好的,两个人就次一级,三个人又低一级,更多人在一起,就只能称作施舍茶了。笔者认为:喝茶就像喝酒,醉了是与茶本身无关的。七之出【经】浙西产的茶,以湖州顾渚产的为上品,常州阳羡产的要次一点,润州傲山产的又低了一级,苏州洞庭山产的最下。(注:不说苏州虎丘,仅仅提到洞庭山,难道陆羽来的时候,虎丘还没有出名么。)【补】《姑苏志》:虎丘寺的西边产茶。(注:虎丘寺的西边,离剑池不远,天然生长这种茶,是件奇事。况且巴掌大的地方,产出的茶名扬四海,更是一件奇事了。)唐朝张籍的《茶岭诗》,有“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的诗句。朱安雅认为,如今二山门往西,本来叫做茶岭,现在称为茶园。张文昌住在虎丘附近,所以会看家人摘茶。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唐朝时没有官员封掉茶的产地。八之事【经】《吴志·韦曜传》记载,韦曜饮酒不超过两升,孙皓当初非常尊重他,暗地赐茶以代替酒。另外刘琨给他侄子南衮州刺史刘演写信说:“我心烦意乱,精神不好,常常仰靠茶来提神解闷,你可以多买一点。”【补】笔者按:《茶经》七之事这一章很多东西都没有收录,比如王褒《僮约》:武阳卖茶;许慎《说文》:茗,茶芽的意思;张华《博物志》:喝真茶的人睡得少;沈怀远《南越志》:茗,苦涩,被称为过罗。这四样都在唐朝之前,但是陆羽没有记录下来。和陆羽同时代的常伯熊,临淮人,御史大夫李季卿到临淮,听闻常伯熊善于煮茶,就召见了他。常伯熊带着器具前往,煮的很好,李季卿多次举杯。到了江南,听说陆羽的名声,也召见了他,陆羽穿着粗衣麻布去了,李季卿就没怎么尊重他,陆羽因此写了《毁茶论》,就是因为李季卿。建国之初天台的起云禅师住在虎丘,种茶。徐天全被贬回家,每年春末夏初的时候,就会 到虎丘开茶社。吴匏庵做翰林的时候,放假回家,与石田在虎丘游玩,采摘茶叶亲手煎茶相对啜饮,亲口说有茶癖。文衡山向来不喜欢杨梅,客人吃杨梅的时候,他就用虎丘茶奉陪。罗光玺写《虎丘茶》记,嘲弄山僧有替身茶。宋懋澄想看法虎丘的茶树。钟伯敬与徐元叹,有虎丘茶的消息,据说两个人交情,隔了数千里,以买茶为名,每年通一封信,最后成了传奇。钟伯敬在竟陵盖了房子,说将要在这里终老,等不到远游的时候了,让徐元叹趁着还有力气到他那里去一趟,徐元叹写了答茶讯诗回复。醉翁说:茶树一旦种进地里,就不可移动,一移就死,所以结婚时要用茶做聘礼,朋友的交情,也是这样的啊。钟徐茶讯的故事,就是这个意思。听说徐元叹有祭奠茶的文章。谭友夏《冬夜拜伯敬墓诗》云:姑苏徐逸士,香雨祭茶时。又有写给徐元叹的诗说:河上花繁多有泪,吴天茶老久无香。正是被他们两个人的友情感动了啊。九之撰【经】鲍令辉写了《香茗赋》。【补】宋朝姑苏女子沈清友,写了《续鲍令辉香茗赋》。(注:参见杨南峰《奚囊手镜》。)笔者写有《虎丘茶赋》。(注:见赋部。)唐朝韦应物《喜武丘园中查生》诗: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仙源。聊因理郡余,率尔植山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张籍《茶岭诗》:紫芽连白叶,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陆龟蒙《煮茶》诗: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 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皮日休《和煮茶》诗: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笔者按:皮陆两人咏茶诗各有十首,都是写的顾渚,不是写虎丘的。但两位都曾经来过虎丘,摘录当中一首给虎丘茶人。建国之初王璲《赠天台起云禅师住虎丘种茶》诗:上人住孤峰,清闲有岁月。袖带赤城霞,眉端凝古雪。种茶了一生,经纶人萌蘖。斯知一念深,于义亦超绝。罗光玺《观虎丘山僧采茶作诗寄沈朗倩》云:晚塔未出烟,晓光犹让露。僧雏启竹扉,语向惊茶寤。云摘手知肥,衲里香能度。老僧是茶佛,须臾毕茶务。空水澹高情,欲饮仍相顾。山鸟及闲啼,松花压庭树。笔者《补陆羽采茶诗并序》:陆羽有一泉井水,在虎丘,旁边产茶,地大概只有仅一亩左右,而质量在罗齐松萝之上。闲暇的时候我去游玩,想到陆羽当年肯定写了茶诗,现在已经没有记录了,所以就替他补作了一首:物奇必有偶,泉茗一齐生。蟹眼闻煎水,雀芽见斗萌。石梁苔齿滑,竹院月魂清。后尔风流尽,松涛夜夜声。钟惺《虎丘品茶》诗:水为茶之神,饮水意良足。但问品泉人,茶是水何物。饮罢意爽然,香色味焉往。不知初啜时,何从寄遐想。室香生炉中,炉寒香未已。当其离合间,可以得茶理。崔浩《封茶寄文祠部》诗:细摘春旗和月焙,晨兴封裹寄东曹。秋清亦可助佳兴,白舫青箧山月高。刘凤《虎丘采茶曲》:山寺茶名近更闻,采时珍重不盈斤。直输华露倾仙掌,浮沫春瓷破白云。笔者《虎丘试茶口号》:蟹眼正翻鱼眼连,拾烧松子一条烟。携将第一虎丘品,来试慧山第二泉。吴士权《虎丘试茶诗》:虎丘雪颖细如针,豆荚云腴价倍金。后蔡前丁浑未识,空从此苑雾中寻。响停唧唧砌虫余,**吹云绕竹庐。泉是第三茶第一,仙芽传里未曾书。朱隗《虎丘采茶竹枝词》:“钟鸣僧出乱尘埃,知是监司官长来。携得梨园高置酒,阊门留着夜深回。”“官封茶地雨泉开,皂隶衙官搅似雷。近日正堂偏体贴,监茶不遣掾曹来。”“茶园掌地产希奇,好事求真贵不辞。辨色嗔香空赏鉴,哪知一样是天池。”十之图【经】用白绢四幅或六幅,把上述内容分别写出来,张挂在座位旁边。这样,前面九章的内容,就都在里面,眼睛看到就可以记住了。【补】李龙眠有《虎丘采茶图》,可参考上面的题跋。沈石田为吴匏庵画了《虎丘对茶坐雨图》,现在在王仲和处。王仲山有《虎丘茗碗旗枪图叙》。沈石田每次画虎丘图,四面都不一样,春天的山秋天的树,夏天的云冬天的雪,各种奇妙绝伦。笔者这里考虑到陆羽不记载茶图就补了这些,希望不要埋没与虎丘茶相关的事迹。
  •     此两篇收录于《檀几丛书》第五帙 府中(12)江南鱼鲜品 一卷 (清)陈鉴撰(13)虎丘茶经注补 一卷 (清)陈鉴撰陈鉴何人?陈鉴 字子明(1594~1676年),明末清初化州乐岭村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乡试中经魁,翌年赴京会试,被以触讳犯科,取消考试资格。陈鉴"博极群书","下笔数千言立就","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被誉为"岭南才子"。他富于人民性,同情困苦农民,憎恨贪官污吏,性情豁达,以诗文结交天下名士。 陈鉴以同情家乡灾民困苦,修府志中坚持正义,触怒州、府官员,明末两次入狱。清顺治二年(1645年)在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因同情、支持反清义军首领陈子龙,被捕入狱八年。因不容于家乡的州、府官员,离乡外出遨游全国各地,以其道德才华先后被荐举为江夏县(今武昌县)教谕、南京兵部司务、松江府华亭县知县,所在有政声。后来的《江夏县志》、《松江府志》都把陈鉴列为名宦之一。 陈鉴流落于南京、苏州、松江一带40多年,以诗文与江南诸名士交游。江南名士毛西河(毛奇龄)、尤展成、徐而庵等称他为"岭南才子陈子明先生"。在江南士林中享此盛誉,粤人少有。 陈鉴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深恶痛绝,常入木三分地揭露、戏谑、嘲讽、鞭挞这些人的丑行,弄得他们狼狈不堪。至今民间还流传很多这类传奇故事。1984年春,中国科学院在湖北召开的"全国机智人物讨论会",陈鉴被列为"阿凡提式机智人物"。陈鉴《补陆羽采茶诗并序》:陆羽有泉井,在虎丘,其旁产茶,地仅亩许,而品冠乎罗齐松萝之上。暇日游观,忆羽当日必有茶诗,今无传焉,因为补作云:物奇必有偶,泉茗一齐生。蟹眼闻煎水,雀芽见斗萌。石梁苔齿滑,竹院月魂清。后尔风流尽,松涛夜夜声。传说陈鉴会试前挂出一横标; 今科状元陈鉴想.(注;想字小得让人看不出来) 《虎丘茶经注补》出于陈鉴流寓苏州之时,其主要记述了虎丘茶的掌故。(详细见下)《江南鱼鲜品》记述了吴中鱼类,包括品名、形体、性味等属皆可入馔者,列举者有鲥鱼、刀鰶、鲤鱼、鲩鱼、青鱼、鲈鱼、菜花小鲈鱼、鳜鱼、白鱼、鳊鱼、鲟鼻鱼、鳢鱼、鮰鱼、玉筋鱼、鲫鱼、面条鱼、黄鳝、黄鱼等。~~~~~~~~~~~~~~~~~~~~~~~~~~~~~~~~~~~~~~~~~~~~~~~~~~~~~~《虎丘茶经注补》全文:[经]茶,树如瓜芦。(注:瓜芦,苦袄也。广州有之。叶与虎丘茶无异。但瓜芦苦耳。)花如白蔷薇。(注:虎丘茶,花开比白蔷薇而小,茶子如小弹。)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注:虎丘茶园,在烂石砾壤之间。)野者上,园者次。(注:虎丘野而园。)宜阳崖阴林。(注:虎丘之西,正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注:虎丘紫绿,笋芽卷舒皆上)。  [补]鑑亲采数嫩叶,与茶侣汤愚公小焙烹之,真作豆花香。昔之鬻虎丘茶者,尽天池也。  [经]籝、篮、筥,以竹织之,茶人负以采茶。(注:虎丘山下竹佳籝小,僧人即茶人。)灶、釜,甑。(注:虎丘焙茶同。)杵臼、碓,规、模、棬、承、台、砧、碾。(注:唐宋制茶屑同,今叶茶不用。)芘莉、蒡莨,以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寸,篾织方眼。四者大小不一,以别茶也。(注:虎丘同。)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以焙。(注:虎丘同。)茶半干,贮下层,全干,升上层。(注:虎丘同。)串,一斤为上串,半斤为中串,四两为小串。(注:串,一作穿,,谓穿而挂之。虎丘同。)育,以木为之,以竹编,中有桶,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门,中置一器,贮煨火,令媪媪然。江南梅雨时,燥之以炭火。(注:虎丘同。)  [经]凡采茶,在二三四月间。茶之笋者,生烂石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之。茶之芽,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中枝颖拔佳。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气不采。采之,蒸之,焙之,穿之,封之,茶其干矣。(注:与虎丘采焙法同。但陆《经》有捣之拍之,今不用。)茶有千万状。如口人靴者,蹙缩者;犁牛臆者,廉檐然;浮云出山者,轮困然;轻飚拂水者,涵澹然,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其形篱*然;有如霜荷者,厥状委萃然,此皆茶之瘠老。自口靴至于霜荷八等,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则黑,日成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注:虎丘之品,真如口靴至拂水制之,精粗存乎其人。)  [补]黄儒《茶录》:一戒采造过时,二戒白合盗叶,三戒入杂,四戒蒸不熟及过熟。(注:谷雨后谓之过时。茶芽有雨,小叶抱白,是为盗叶。杂以杨、柳、柿,是为入杂。)  [经]泉水上,天雨次, 井水下。(注:虎丘石泉,自唐而后,渐以填塞,不得为上。而憨憨之井水,反有名。)  [补]刘伯刍《水记》:陆鸿渐为李季卿品虎丘剑池石泉水第三。张又新品剑池石泉水第五。《夷门广牍》谓:虎丘石泉,旧居第三,渐晶第五。以石泉泓淳,皆雨泽之积渗,窦之潢也。况阖庐墓隧,当时石工多闭死,僧众上栖,不能无秽浊渗入。虽名陆羽泉,非天然水,道家服食,禁尸气也。  鑑欲浚剑池之水,凿小渠流人雀涧,则泉得流而活矣。李习之谓:剑池之水不流为恨事,然哉。  [经]山水乳泉,石泓漫流者,可以煮茶。(注:陆羽来吴时,剑池未塞,想其涓涓之流。今不堪煮。)汤之候,初曰虾眼,次曰蟹眼,次日鱼眼。若松风鸣,渐至无声。(注:虾蟹鱼眼,言 内水沸之状也,声如松涛,渐缓,则火候到矣。过此则老。)勿用膏薪爆炭。(注:干炭为宜,干松筴尤妙。)  [补]苏廙传: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觞,则与凡荈无异。故煎有老嫩,注有缓急,无过不及,是为茶度。陆平泉《茶寮记》:茶用活火,候汤眼鳞鳞起,沫饽鼓泛,投茗器中,初人汤少许,使汤茗相投,即满注,云脚渐开,乳花浮面,则味全。盖唐宋茶用团饼碾屑,味易出,今用叶茶,骤则味乏,过熟则昏渴沉滞矣。  [经]器用风炉、炭挝、鍑、火夹、纸袋、都篮、漉水囊、瓢碗、涤巾。  [补]锡瓶。宜兴壶,粗泥细作为上。瓯盏,哥窑,厚重为佳。瓶壶用草小荐,防焦漆几。  [经]茶有九难,曰造,曰别,曰器,曰火,曰水,曰炙,曰末,曰煮,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爆炭,非火也;飞滩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注:今不用未,当改曰:纸包甕贮,非藏也。)  [补]陆平泉《茶寮记》:品茶非漫浪,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独传于高流隐逸,有云霞泉石、磊块胸次者。  陈眉公《秘笈》:凉台静室,明窗净几,僧寮道院,竹月松风,晏坐行吟,清谈把卷,茶候也。翰卿墨客,缁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轩冕而超轶世味者,茶侣也。  高深甫《八笺》:饮茶,一人独啜为上,二人次之,三人又次之,四五六人,是名施茶。  鑑谓:饮茶如饮酒,其醉也非茶。  [经]浙西产茶,以湖州顾渚上,常州阳羡次,润州傲山又次,苏州洞庭山下。(注:不言苏州虎丘,止言洞庭山,岂羽来时,虎丘未有名耶。)  [补]《姑苏志》:虎丘寺西产茶。(注:虎丘寺西,去剑池不远,天生此茶,奇。且手掌之地,而名于四海,又奇。)  唐张籍《茶岭诗》,有“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之句。朱安雅以为,今二山门西偏,本名茶岭,今称茶园。张文昌居近虎丘,故看家人摘茶。又可见唐时无官封茶地。)  [经]《吴志·韦曜传》: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曜,常密赐茶舜以代酒。又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吾体中愦闷,常仰吴茶,汝可置之。  [补]鉴按:《茶经》七之事多不备,如王褒《僮约》:武阳贩茶;许慎《说文》:茗,茶芽也;  张华《博物志》:饮真茶者少眠;沈怀远《南越志》:茗,苦涩,谓之过罗。四事在唐以前,而羽失载。  羽同时常伯熊,临淮人,御史大夫李季卿,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而前,季卿再举杯。至江南,闻羽名,亦召之,羽衣野服而人,季卿不为礼,羽因作《毁茶论》,为季卿也。  国初天台起云禅师住虎丘,种茶。徐天全有齿谪回,每春末夏初,入虎丘开茶社。  吴匏庵为翰林时,假归,与石田游虎丘,采茶手煎对啜,自言有茶癖。  文衡山素性不喜杨梅,客食杨梅时,乃以虎丘茶陪之。罗光玺作《虎丘茶》记,嘲山僧有替身茶。  宋懋澄欲伐虎丘茶树。钟伯敬与徐元叹,有虎丘茶讯,谓两人交情,数千里,以买茶为名,一年通一信,遂成故事。伯敬筑室竟陵,云将老焉,远游无期,呼元叹贾余力一往,元叹有答茶讯诗。醉翁曰:茶树一种人地,不可移,移即死,故男女以茶聘,朋友之交,亦然。钟徐茶讯,是之取耳。闻元叹有奠茶文。谭友夏《冬夜拜伯敬墓诗》云:姑苏徐逸士,香雨祭茶时。又有诗寄元叹云:河上花繁多有泪,吴天茶老久无香。正感二子之交情也。  [经]鲍令晖有《香茗赋》。  [补]宋姑苏女子沈清友,有《续鲍令晖香茗赋》。(注:见杨南峰手镜。)鉴有《虎丘茶赋》。(注:见赋部。)  唐韦应物《喜武丘园中茶生》诗: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仙源。聊因理郡余,率尔植山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张籍《茶岭诗》:紫芽连白叶,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陆龟蒙《煮茶》诗: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时于浪花生,并下蓝英末。倾余精英健,忽似氛埃灭。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皮日休《和煮茶》诗:香泉—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眼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鉴按:皮陆茶咏各十首,俱咏顾渚,非咏虎丘也。但二公俱踪迹虎丘,摘其一以存虎丘茶手。  国初王璲《赠天台起云禅师住虎丘种茶》诗:上人住孤峰,清闲有岁月。袖带赤城霞,眉端凝古雪。种茶了一生,经纶人萌蘖。斯知一念深,于义亦超绝。  罗光玺《观虎丘山僧采茶作诗寄沈朗倩》云:晚塔未出烟,晓光犹让露。僧雏启竹扉,语向惊茶寤。云摘手知肥,衲里香能度。老僧是茶佛,须臾毕茶务。空水澹高情,欲饮仍相顾。山鸟及闲啼,松花压庭树。  陈鑑《补陆羽采茶诗并序》:陆羽有泉井,在虎丘,其旁产茶,地仅亩许,而品冠乎罗齐松萝之上。暇日游观,忆羽当日必有茶诗,今无传焉,因为补作云:物奇必有偶,泉茗一齐生。蟹眼闻煎水,雀芽见斗萌。石梁苔齿滑,竹院月魂清。后尔风流尽,松涛夜夜声。  钟惺《虎丘品茶》诗:水为茶之神,饮水意良足。但问品泉人,茶是水何物。饮罢意爽然,香色味焉往。不知初啜时,何从寄遐想。室香生炉中,炉寒香未已。当其离合间,可以得茶理。  崔浩《封茶寄文祠部》诗:细摘春旗和月焙,晨兴封裹寄东曹。秋清亦可助佳兴,白舫青箧山月高。  刘凤《虎丘采茶曲》:山寺茶名近更闻,采时珍重不盈斤。直输华露倾仙掌,浮沫春瓷破白云。  陈鑑《虎丘试茶口号》:蟹眼正翻鱼眼连,拾烧松子一条烟。携将第一虎丘品,来试慧山第二泉。  吴士权《虎丘试茶诗》:虎丘雪颖细如针,豆荚云腴价倍金。后蔡前丁浑未识,空从此苑雾中寻。响停唧唧砌虫余,**吹云绕竹庐。泉是第三茶第一,仙芽传里未曾书。  朱隗《虎丘采茶竹枝词》:“钟鸣僧出乱尘埃,知是监司官长来。携得梨园高置酒,阊门留着夜深回。”“官封茶地雨泉开,皂隶衙官搅似雷。近日正堂偏体贴,监茶不遣掾曹来。”“茶园掌地产希奇,好事求真贵不辞。辨色嗔香空赏鉴,哪知一样是天池。”  [经]以素绢,或四幅,或六幅,分题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水、之煮、之饮、之出、之事、之撰,俱在图中,目击而存。  [补]李龙眠有《虎丘采茶图》,见题跋。沈石田为吴匏庵写《虎丘对茶坐雨图》,今在王仲和处。王仲山有《虎丘茗碗旗枪图叙》。沈石天每写虎丘图,四面不同,春山秋树,夏云冬雪,种种奇绝。鉴兹补陆不图而图,庶不没虎丘茶事。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生机盎然 真趣萦怀
  •     陈文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