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几丛书》(影印本)》书评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出版日期:1992-6
ISBN:9787532512287
作者:清·王晫,清·张潮 编纂
页数:464页

翻了玩

最近很忙,还伤了膝盖,于是把这本里面的《虎丘茶经注补》翻了一下。好吧,我是一个无聊的人。可这世界上要是少了我这种想一出是一出的人,也不见得就会变得更好啊。所以啊。我的古文也就停留在初中文言文翻译练习的水平。错了的地方,请指正。嗯,其实这只是客套话。陶小白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也是这么想的。错了,就错了吧。重点是钟徐茶讯的故事,是个写同人的好框架啊。另外,我觉得我现在可以冒充茶道中人了,很好。嗯,就是这样。=====================================================一之源【经】茶树的树形像瓜芦。(注:瓜芦,就是苦袄。广州有这个。叶子长得跟虎丘茶树没什么区别。只是瓜芦的味道苦些。)花像白蔷薇。(注:虎丘茶树,花开像白蔷薇但是要小些,果实如同细小的弹丸。)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为最好,中等的是有碎石子的土壤。(注:虎丘茶园的土壤,在这两者之间。)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注:虎丘的环境介乎山野与园圃之间。)最好是向阳山坡的林荫覆盖处生长的。(注:虎丘的西面,正是向阳山坡上的林荫覆盖处。)芽叶颜色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外形如笋的为好,如芽的较次;叶子卷起的为好,舒展的次之。(注:虎丘茶在这三个方面都是上品。)【补】笔者亲自采摘了一些鲜嫩的虎丘茶叶,与茶友汤愚公一起,用微火烘烤,果真会散发出豆花的香味。当初能孕育出虎丘茶,都是天池的功劳。二之具【经】籝、篮、筥,用竹子编织而成,茶农背着采茶用的。(注:虎丘山下,竹子长得好,籝也织得小,而那些僧人就是茶农。)灶、釜、甑。(注:虎丘煮茶工具一样的。)杵臼、碓、规、模、棬、承、台、砧、碾。(注:唐宋时候制作茶屑的工具相同,如今叶茶已经不用这些。)芘、莉、蒡、莨,用两根各长三尺的小竹竿,制成身长二尺五寸,手柄长五寸的工具,当中用竹篾织成方眼。四者的大小不同,是用来区分茶叶的种类的。(注:虎丘也是这样的。)棚,也叫栈,用木头做成架子,放在焙上,分上下两层,用来烘焙茶。(注:虎丘也是这样的。)茶半干时,由架底升到下层;全干,升到上层。(注:虎丘也是这样的。)串,一斤为上串,半斤为中串,四两为小串。(注:串,又写作穿,形容穿起来挂着的。虎丘也是这样。)育,用木头制成框架,竹篾编成外围,再用纸裱糊,中间有间隔,上面有盖,下面有托盘,旁边开一扇门,中间放一个器皿,盛有火灰,使有火无焰。江南梅雨季节,要加火除湿。(注:虎丘也是这样。)三之造【经】采茶都在二、三、四月之间。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次一等的芽叶,生长在草木夹杂的茶树枝上。从一老枝上生发出三枝、四枝、五枝的,选择其中长得挺拔的采摘。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蒸熟,焙干,穿串,封好,茶叶大概就能保持干燥了。(注:与虎丘采焙的方法相同,但陆氏《茶经》有捣烂和拍出形状的步骤,现在已经不用了。)茶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人的靴子,皮革皱缩着;有的像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皱;有的像云朵从山中浮出,团团盘曲;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漪;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有的茶叶像笋壳一样坚硬,制成的形状像萝筛;有的茶叶像经霜的荷叶,外貌枯干;这些都是坏茶、老茶。从类似靴子的皱缩状到类似经霜荷叶的衰萎状,共分八个等级。压出茶汁的就光亮,含着茶汁的就皱缩;过夜制成的色黑,白天制成的色黄;蒸后压得紧的就平整,任其自然的就凹凸不平。(注:虎丘茶的品相,当真是像靴子、轻风拂水这样精美上等的茶叶制成的,至于精细还是粗糙就要看制茶的人了。)【补】黄儒《茶录》:一戒采造过时,二戒白合盗叶,三戒入杂,四戒蒸不熟与过熟。(注:过了谷雨的时节就叫做过时。茶的芽叶遇雨,小叶长出来有白色,就称作盗叶。杨树、柳树、柿子树的叶子混杂其中,就称作入杂。)四之水【经】泉水为上,天雨次之,井水为下。(注:虎丘的石泉,自从唐朝以来,逐渐拥塞,不能称作上品。而没有什么波澜的井水,反而有名。)【补】刘伯刍《水记》:陆鸿渐为李季卿将虎丘剑池石泉水鉴定为天下第三。张又新将剑池石泉水鉴定为第五。《夷门广牍》中记载:虎丘石泉,以前处于第三的位置,逐渐落至第五。由于石泉又深又广,都是雨水积累渗透,由小洞形成了积水池。何况阖闾墓道挖好后,石工大多被关死在里面,众多僧人又住在上游,不可能没有污浊渗入水中。虽然叫做陆羽泉,但不是天然的泉水,道家服用,要滤掉里面的尸气。笔者想要疏通剑池的水,凿开一条小渠,通往人雀涧,那么石泉得到流进来的水就变活了。李习之说,剑池里面的水不流动,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啊。确实啊。五之煮【经】山水,乳泉、石池漫流的水,可以用来煮茶。(注:陆羽来到吴地的时候,剑池还没有堵塞,怀想那时候的涓涓流水。现在已经不能拿来煮茶了。)水煮沸的火候,第一阶段称作虾眼,第二阶段称作蟹眼,第三阶段称作鱼眼。像松风的声响,逐渐变为无声。(注:虾眼、蟹眼、鱼眼,说的都是水沸腾的样子,声音像松涛声,再往后逐渐放缓,说明火候到了。过了这个时间点,谁就老了。)不要用烤过肉的柴和朽坏的炭。(注:干炭就很好,干松莢尤其妙。)【补】苏廙记载:煮茶的沸水掌管着茶的生命,如果是好查用了坏水来煮,那就跟普通的茶没什么两样了。所以煎茶的时候有老和嫩的区别,倒茶的时候有缓和急的区别,没有过头或不到程度的情况出现,就是把握到了煮茶的度。陆平泉《茶寮记》中说:煮茶要用活火,等到沸水的气泡像鱼鳞一样产生,浮沫膨胀游离,就将茶叶放在器皿中。一开始倒入少许沸水,使沸水和茶叶混合均匀后,就倒满器皿,等到云朵一般的茶叶在水中逐渐舒展开来,花一般的乳沫在水面漂浮,茶的味道就齐全了。这是因为唐宋时候的茶都是碾制成团或饼的,味道容易出来。如今用的是叶茶,太快了就缺味道,熟过头的话又沉滞了。【经】煮茶用到的器皿有风炉、炭挝、鍑、火夹、纸袋、都篮、漉水囊、瓢碗、涤巾。【补】锡瓶。宜兴产的茶壶,用粗泥细致地制成的是上品。瓯盏,哥窑产的,以厚重为好。瓶和壶要用草垫着,免得烫焦茶几上的漆。六之饮【经】茶有九难:一是制造,二是鉴别,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质,六是炙烤,七是捣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饮。阴天采,夜间焙,则制造不当;口嚼辨味,鼻闻辨香,则鉴别不当;用沾染了腥气的锅与盆,则器具不当;有烤过肉有油烟的柴与炭,则火力不当;用流动很急或停滞不流的水,则水质不当;烤得外熟内生,则炙烤不当;捣得太细成了粉末,则捣碎不当;操作不熟,搅动太急,则烤煮不当;夏天才喝,冬天不喝,则品饮不当。(注:如今已经不用捣碎了,可以改成:用纸包着堆在一起,则贮藏不当。)【补】陆平泉《茶寮记》中说:品茶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关键要让品茶的人与茶相得益彰。所以茶道单单传于寄情山水,胸中有沟壑的高人隐士中。陈眉公《秘笈》:凉台,静室,明窗,静几,僧寮,道院,竹月,送风,随便地坐着,或者边走边吟诗,手握书卷,和朋友谈些形而上的,这才是品茶的好时节。文士,高士,隐士,或者做官却有着超俗品味的人,才是品茶的好伴侣。高深甫《八笺》:喝茶么,一个人独饮是最好的,两个人就次一级,三个人又低一级,更多人在一起,就只能称作施舍茶了。笔者认为:喝茶就像喝酒,醉了是与茶本身无关的。七之出【经】浙西产的茶,以湖州顾渚产的为上品,常州阳羡产的要次一点,润州傲山产的又低了一级,苏州洞庭山产的最下。(注:不说苏州虎丘,仅仅提到洞庭山,难道陆羽来的时候,虎丘还没有出名么。)【补】《姑苏志》:虎丘寺的西边产茶。(注:虎丘寺的西边,离剑池不远,天然生长这种茶,是件奇事。况且巴掌大的地方,产出的茶名扬四海,更是一件奇事了。)唐朝张籍的《茶岭诗》,有“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的诗句。朱安雅认为,如今二山门往西,本来叫做茶岭,现在称为茶园。张文昌住在虎丘附近,所以会看家人摘茶。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唐朝时没有官员封掉茶的产地。八之事【经】《吴志·韦曜传》记载,韦曜饮酒不超过两升,孙皓当初非常尊重他,暗地赐茶以代替酒。另外刘琨给他侄子南衮州刺史刘演写信说:“我心烦意乱,精神不好,常常仰靠茶来提神解闷,你可以多买一点。”【补】笔者按:《茶经》七之事这一章很多东西都没有收录,比如王褒《僮约》:武阳卖茶;许慎《说文》:茗,茶芽的意思;张华《博物志》:喝真茶的人睡得少;沈怀远《南越志》:茗,苦涩,被称为过罗。这四样都在唐朝之前,但是陆羽没有记录下来。和陆羽同时代的常伯熊,临淮人,御史大夫李季卿到临淮,听闻常伯熊善于煮茶,就召见了他。常伯熊带着器具前往,煮的很好,李季卿多次举杯。到了江南,听说陆羽的名声,也召见了他,陆羽穿着粗衣麻布去了,李季卿就没怎么尊重他,陆羽因此写了《毁茶论》,就是因为李季卿。建国之初天台的起云禅师住在虎丘,种茶。徐天全被贬回家,每年春末夏初的时候,就会 到虎丘开茶社。吴匏庵做翰林的时候,放假回家,与石田在虎丘游玩,采摘茶叶亲手煎茶相对啜饮,亲口说有茶癖。文衡山向来不喜欢杨梅,客人吃杨梅的时候,他就用虎丘茶奉陪。罗光玺写《虎丘茶》记,嘲弄山僧有替身茶。宋懋澄想看法虎丘的茶树。钟伯敬与徐元叹,有虎丘茶的消息,据说两个人交情,隔了数千里,以买茶为名,每年通一封信,最后成了传奇。钟伯敬在竟陵盖了房子,说将要在这里终老,等不到远游的时候了,让徐元叹趁着还有力气到他那里去一趟,徐元叹写了答茶讯诗回复。醉翁说:茶树一旦种进地里,就不可移动,一移就死,所以结婚时要用茶做聘礼,朋友的交情,也是这样的啊。钟徐茶讯的故事,就是这个意思。听说徐元叹有祭奠茶的文章。谭友夏《冬夜拜伯敬墓诗》云:姑苏徐逸士,香雨祭茶时。又有写给徐元叹的诗说:河上花繁多有泪,吴天茶老久无香。正是被他们两个人的友情感动了啊。九之撰【经】鲍令辉写了《香茗赋》。【补】宋朝姑苏女子沈清友,写了《续鲍令辉香茗赋》。(注:参见杨南峰《奚囊手镜》。)笔者写有《虎丘茶赋》。(注:见赋部。)唐朝韦应物《喜武丘园中查生》诗: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仙源。聊因理郡余,率尔植山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张籍《茶岭诗》:紫芽连白叶,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陆龟蒙《煮茶》诗: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 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皮日休《和煮茶》诗: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笔者按:皮陆两人咏茶诗各有十首,都是写的顾渚,不是写虎丘的。但两位都曾经来过虎丘,摘录当中一首给虎丘茶人。建国之初王璲《赠天台起云禅师住虎丘种茶》诗:上人住孤峰,清闲有岁月。袖带赤城霞,眉端凝古雪。种茶了一生,经纶人萌蘖。斯知一念深,于义亦超绝。罗光玺《观虎丘山僧采茶作诗寄沈朗倩》云:晚塔未出烟,晓光犹让露。僧雏启竹扉,语向惊茶寤。云摘手知肥,衲里香能度。老僧是茶佛,须臾毕茶务。空水澹高情,欲饮仍相顾。山鸟及闲啼,松花压庭树。笔者《补陆羽采茶诗并序》:陆羽有一泉井水,在虎丘,旁边产茶,地大概只有仅一亩左右,而质量在罗齐松萝之上。闲暇的时候我去游玩,想到陆羽当年肯定写了茶诗,现在已经没有记录了,所以就替他补作了一首:物奇必有偶,泉茗一齐生。蟹眼闻煎水,雀芽见斗萌。石梁苔齿滑,竹院月魂清。后尔风流尽,松涛夜夜声。钟惺《虎丘品茶》诗:水为茶之神,饮水意良足。但问品泉人,茶是水何物。饮罢意爽然,香色味焉往。不知初啜时,何从寄遐想。室香生炉中,炉寒香未已。当其离合间,可以得茶理。崔浩《封茶寄文祠部》诗:细摘春旗和月焙,晨兴封裹寄东曹。秋清亦可助佳兴,白舫青箧山月高。刘凤《虎丘采茶曲》:山寺茶名近更闻,采时珍重不盈斤。直输华露倾仙掌,浮沫春瓷破白云。笔者《虎丘试茶口号》:蟹眼正翻鱼眼连,拾烧松子一条烟。携将第一虎丘品,来试慧山第二泉。吴士权《虎丘试茶诗》:虎丘雪颖细如针,豆荚云腴价倍金。后蔡前丁浑未识,空从此苑雾中寻。响停唧唧砌虫余,**吹云绕竹庐。泉是第三茶第一,仙芽传里未曾书。朱隗《虎丘采茶竹枝词》:“钟鸣僧出乱尘埃,知是监司官长来。携得梨园高置酒,阊门留着夜深回。”“官封茶地雨泉开,皂隶衙官搅似雷。近日正堂偏体贴,监茶不遣掾曹来。”“茶园掌地产希奇,好事求真贵不辞。辨色嗔香空赏鉴,哪知一样是天池。”十之图【经】用白绢四幅或六幅,把上述内容分别写出来,张挂在座位旁边。这样,前面九章的内容,就都在里面,眼睛看到就可以记住了。【补】李龙眠有《虎丘采茶图》,可参考上面的题跋。沈石田为吴匏庵画了《虎丘对茶坐雨图》,现在在王仲和处。王仲山有《虎丘茗碗旗枪图叙》。沈石田每次画虎丘图,四面都不一样,春天的山秋天的树,夏天的云冬天的雪,各种奇妙绝伦。笔者这里考虑到陆羽不记载茶图就补了这些,希望不要埋没与虎丘茶相关的事迹。

陈鉴撰《江南鱼鲜品》、《虎丘茶经注补》

此两篇收录于《檀几丛书》第五帙 府中(12)江南鱼鲜品 一卷 (清)陈鉴撰(13)虎丘茶经注补 一卷 (清)陈鉴撰陈鉴何人?陈鉴 字子明(1594~1676年),明末清初化州乐岭村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乡试中经魁,翌年赴京会试,被以触讳犯科,取消考试资格。陈鉴"博极群书","下笔数千言立就","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被誉为"岭南才子"。他富于人民性,同情困苦农民,憎恨贪官污吏,性情豁达,以诗文结交天下名士。 陈鉴以同情家乡灾民困苦,修府志中坚持正义,触怒州、府官员,明末两次入狱。清顺治二年(1645年)在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因同情、支持反清义军首领陈子龙,被捕入狱八年。因不容于家乡的州、府官员,离乡外出遨游全国各地,以其道德才华先后被荐举为江夏县(今武昌县)教谕、南京兵部司务、松江府华亭县知县,所在有政声。后来的《江夏县志》、《松江府志》都把陈鉴列为名宦之一。 陈鉴流落于南京、苏州、松江一带40多年,以诗文与江南诸名士交游。江南名士毛西河(毛奇龄)、尤展成、徐而庵等称他为"岭南才子陈子明先生"。在江南士林中享此盛誉,粤人少有。 陈鉴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深恶痛绝,常入木三分地揭露、戏谑、嘲讽、鞭挞这些人的丑行,弄得他们狼狈不堪。至今民间还流传很多这类传奇故事。1984年春,中国科学院在湖北召开的"全国机智人物讨论会",陈鉴被列为"阿凡提式机智人物"。陈鉴《补陆羽采茶诗并序》:陆羽有泉井,在虎丘,其旁产茶,地仅亩许,而品冠乎罗齐松萝之上。暇日游观,忆羽当日必有茶诗,今无传焉,因为补作云:物奇必有偶,泉茗一齐生。蟹眼闻煎水,雀芽见斗萌。石梁苔齿滑,竹院月魂清。后尔风流尽,松涛夜夜声。传说陈鉴会试前挂出一横标; 今科状元陈鉴想.(注;想字小得让人看不出来) 《虎丘茶经注补》出于陈鉴流寓苏州之时,其主要记述了虎丘茶的掌故。(详细见下)《江南鱼鲜品》记述了吴中鱼类,包括品名、形体、性味等属皆可入馔者,列举者有鲥鱼、刀鰶、鲤鱼、鲩鱼、青鱼、鲈鱼、菜花小鲈鱼、鳜鱼、白鱼、鳊鱼、鲟鼻鱼、鳢鱼、鮰鱼、玉筋鱼、鲫鱼、面条鱼、黄鳝、黄鱼等。~~~~~~~~~~~~~~~~~~~~~~~~~~~~~~~~~~~~~~~~~~~~~~~~~~~~~~《虎丘茶经注补》全文:[经]茶,树如瓜芦。(注:瓜芦,苦袄也。广州有之。叶与虎丘茶无异。但瓜芦苦耳。)花如白蔷薇。(注:虎丘茶,花开比白蔷薇而小,茶子如小弹。)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注:虎丘茶园,在烂石砾壤之间。)野者上,园者次。(注:虎丘野而园。)宜阳崖阴林。(注:虎丘之西,正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注:虎丘紫绿,笋芽卷舒皆上)。  [补]鑑亲采数嫩叶,与茶侣汤愚公小焙烹之,真作豆花香。昔之鬻虎丘茶者,尽天池也。  [经]籝、篮、筥,以竹织之,茶人负以采茶。(注:虎丘山下竹佳籝小,僧人即茶人。)灶、釜,甑。(注:虎丘焙茶同。)杵臼、碓,规、模、棬、承、台、砧、碾。(注:唐宋制茶屑同,今叶茶不用。)芘莉、蒡莨,以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寸,篾织方眼。四者大小不一,以别茶也。(注:虎丘同。)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以焙。(注:虎丘同。)茶半干,贮下层,全干,升上层。(注:虎丘同。)串,一斤为上串,半斤为中串,四两为小串。(注:串,一作穿,,谓穿而挂之。虎丘同。)育,以木为之,以竹编,中有桶,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门,中置一器,贮煨火,令媪媪然。江南梅雨时,燥之以炭火。(注:虎丘同。)  [经]凡采茶,在二三四月间。茶之笋者,生烂石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之。茶之芽,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中枝颖拔佳。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气不采。采之,蒸之,焙之,穿之,封之,茶其干矣。(注:与虎丘采焙法同。但陆《经》有捣之拍之,今不用。)茶有千万状。如口人靴者,蹙缩者;犁牛臆者,廉檐然;浮云出山者,轮困然;轻飚拂水者,涵澹然,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其形篱*然;有如霜荷者,厥状委萃然,此皆茶之瘠老。自口靴至于霜荷八等,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则黑,日成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注:虎丘之品,真如口靴至拂水制之,精粗存乎其人。)  [补]黄儒《茶录》:一戒采造过时,二戒白合盗叶,三戒入杂,四戒蒸不熟及过熟。(注:谷雨后谓之过时。茶芽有雨,小叶抱白,是为盗叶。杂以杨、柳、柿,是为入杂。)  [经]泉水上,天雨次, 井水下。(注:虎丘石泉,自唐而后,渐以填塞,不得为上。而憨憨之井水,反有名。)  [补]刘伯刍《水记》:陆鸿渐为李季卿品虎丘剑池石泉水第三。张又新品剑池石泉水第五。《夷门广牍》谓:虎丘石泉,旧居第三,渐晶第五。以石泉泓淳,皆雨泽之积渗,窦之潢也。况阖庐墓隧,当时石工多闭死,僧众上栖,不能无秽浊渗入。虽名陆羽泉,非天然水,道家服食,禁尸气也。  鑑欲浚剑池之水,凿小渠流人雀涧,则泉得流而活矣。李习之谓:剑池之水不流为恨事,然哉。  [经]山水乳泉,石泓漫流者,可以煮茶。(注:陆羽来吴时,剑池未塞,想其涓涓之流。今不堪煮。)汤之候,初曰虾眼,次曰蟹眼,次日鱼眼。若松风鸣,渐至无声。(注:虾蟹鱼眼,言 内水沸之状也,声如松涛,渐缓,则火候到矣。过此则老。)勿用膏薪爆炭。(注:干炭为宜,干松筴尤妙。)  [补]苏廙传: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觞,则与凡荈无异。故煎有老嫩,注有缓急,无过不及,是为茶度。陆平泉《茶寮记》:茶用活火,候汤眼鳞鳞起,沫饽鼓泛,投茗器中,初人汤少许,使汤茗相投,即满注,云脚渐开,乳花浮面,则味全。盖唐宋茶用团饼碾屑,味易出,今用叶茶,骤则味乏,过熟则昏渴沉滞矣。  [经]器用风炉、炭挝、鍑、火夹、纸袋、都篮、漉水囊、瓢碗、涤巾。  [补]锡瓶。宜兴壶,粗泥细作为上。瓯盏,哥窑,厚重为佳。瓶壶用草小荐,防焦漆几。  [经]茶有九难,曰造,曰别,曰器,曰火,曰水,曰炙,曰末,曰煮,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爆炭,非火也;飞滩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注:今不用未,当改曰:纸包甕贮,非藏也。)  [补]陆平泉《茶寮记》:品茶非漫浪,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独传于高流隐逸,有云霞泉石、磊块胸次者。  陈眉公《秘笈》:凉台静室,明窗净几,僧寮道院,竹月松风,晏坐行吟,清谈把卷,茶候也。翰卿墨客,缁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轩冕而超轶世味者,茶侣也。  高深甫《八笺》:饮茶,一人独啜为上,二人次之,三人又次之,四五六人,是名施茶。  鑑谓:饮茶如饮酒,其醉也非茶。  [经]浙西产茶,以湖州顾渚上,常州阳羡次,润州傲山又次,苏州洞庭山下。(注:不言苏州虎丘,止言洞庭山,岂羽来时,虎丘未有名耶。)  [补]《姑苏志》:虎丘寺西产茶。(注:虎丘寺西,去剑池不远,天生此茶,奇。且手掌之地,而名于四海,又奇。)  唐张籍《茶岭诗》,有“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之句。朱安雅以为,今二山门西偏,本名茶岭,今称茶园。张文昌居近虎丘,故看家人摘茶。又可见唐时无官封茶地。)  [经]《吴志·韦曜传》: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曜,常密赐茶舜以代酒。又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吾体中愦闷,常仰吴茶,汝可置之。  [补]鉴按:《茶经》七之事多不备,如王褒《僮约》:武阳贩茶;许慎《说文》:茗,茶芽也;  张华《博物志》:饮真茶者少眠;沈怀远《南越志》:茗,苦涩,谓之过罗。四事在唐以前,而羽失载。  羽同时常伯熊,临淮人,御史大夫李季卿,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而前,季卿再举杯。至江南,闻羽名,亦召之,羽衣野服而人,季卿不为礼,羽因作《毁茶论》,为季卿也。  国初天台起云禅师住虎丘,种茶。徐天全有齿谪回,每春末夏初,入虎丘开茶社。  吴匏庵为翰林时,假归,与石田游虎丘,采茶手煎对啜,自言有茶癖。  文衡山素性不喜杨梅,客食杨梅时,乃以虎丘茶陪之。罗光玺作《虎丘茶》记,嘲山僧有替身茶。  宋懋澄欲伐虎丘茶树。钟伯敬与徐元叹,有虎丘茶讯,谓两人交情,数千里,以买茶为名,一年通一信,遂成故事。伯敬筑室竟陵,云将老焉,远游无期,呼元叹贾余力一往,元叹有答茶讯诗。醉翁曰:茶树一种人地,不可移,移即死,故男女以茶聘,朋友之交,亦然。钟徐茶讯,是之取耳。闻元叹有奠茶文。谭友夏《冬夜拜伯敬墓诗》云:姑苏徐逸士,香雨祭茶时。又有诗寄元叹云:河上花繁多有泪,吴天茶老久无香。正感二子之交情也。  [经]鲍令晖有《香茗赋》。  [补]宋姑苏女子沈清友,有《续鲍令晖香茗赋》。(注:见杨南峰手镜。)鉴有《虎丘茶赋》。(注:见赋部。)  唐韦应物《喜武丘园中茶生》诗: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仙源。聊因理郡余,率尔植山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张籍《茶岭诗》:紫芽连白叶,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陆龟蒙《煮茶》诗: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时于浪花生,并下蓝英末。倾余精英健,忽似氛埃灭。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皮日休《和煮茶》诗:香泉—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眼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鉴按:皮陆茶咏各十首,俱咏顾渚,非咏虎丘也。但二公俱踪迹虎丘,摘其一以存虎丘茶手。  国初王璲《赠天台起云禅师住虎丘种茶》诗:上人住孤峰,清闲有岁月。袖带赤城霞,眉端凝古雪。种茶了一生,经纶人萌蘖。斯知一念深,于义亦超绝。  罗光玺《观虎丘山僧采茶作诗寄沈朗倩》云:晚塔未出烟,晓光犹让露。僧雏启竹扉,语向惊茶寤。云摘手知肥,衲里香能度。老僧是茶佛,须臾毕茶务。空水澹高情,欲饮仍相顾。山鸟及闲啼,松花压庭树。  陈鑑《补陆羽采茶诗并序》:陆羽有泉井,在虎丘,其旁产茶,地仅亩许,而品冠乎罗齐松萝之上。暇日游观,忆羽当日必有茶诗,今无传焉,因为补作云:物奇必有偶,泉茗一齐生。蟹眼闻煎水,雀芽见斗萌。石梁苔齿滑,竹院月魂清。后尔风流尽,松涛夜夜声。  钟惺《虎丘品茶》诗:水为茶之神,饮水意良足。但问品泉人,茶是水何物。饮罢意爽然,香色味焉往。不知初啜时,何从寄遐想。室香生炉中,炉寒香未已。当其离合间,可以得茶理。  崔浩《封茶寄文祠部》诗:细摘春旗和月焙,晨兴封裹寄东曹。秋清亦可助佳兴,白舫青箧山月高。  刘凤《虎丘采茶曲》:山寺茶名近更闻,采时珍重不盈斤。直输华露倾仙掌,浮沫春瓷破白云。  陈鑑《虎丘试茶口号》:蟹眼正翻鱼眼连,拾烧松子一条烟。携将第一虎丘品,来试慧山第二泉。  吴士权《虎丘试茶诗》:虎丘雪颖细如针,豆荚云腴价倍金。后蔡前丁浑未识,空从此苑雾中寻。响停唧唧砌虫余,**吹云绕竹庐。泉是第三茶第一,仙芽传里未曾书。  朱隗《虎丘采茶竹枝词》:“钟鸣僧出乱尘埃,知是监司官长来。携得梨园高置酒,阊门留着夜深回。”“官封茶地雨泉开,皂隶衙官搅似雷。近日正堂偏体贴,监茶不遣掾曹来。”“茶园掌地产希奇,好事求真贵不辞。辨色嗔香空赏鉴,哪知一样是天池。”  [经]以素绢,或四幅,或六幅,分题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水、之煮、之饮、之出、之事、之撰,俱在图中,目击而存。  [补]李龙眠有《虎丘采茶图》,见题跋。沈石田为吴匏庵写《虎丘对茶坐雨图》,今在王仲和处。王仲山有《虎丘茗碗旗枪图叙》。沈石天每写虎丘图,四面不同,春山秋树,夏云冬雪,种种奇绝。鉴兹补陆不图而图,庶不没虎丘茶事。


 《檀几丛书》(影印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